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铲再加工技术
1
作者 吴超明 吴倩 +1 位作者 宋国定 顾万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0,共11页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再加工现象,以往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运用类型学、微痕分析、考古背景分析、岩性鉴定等方法,对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铲的再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如下初步认识:第一,石铲再加工以维持其原有功能及改制...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再加工现象,以往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运用类型学、微痕分析、考古背景分析、岩性鉴定等方法,对郑州地区仰韶中晚期石铲的再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如下初步认识:第一,石铲再加工以维持其原有功能及改制为各类小型工具为主要目的,主要采用打、琢、磨等手段,加工部位集中于刃部,具有明显的权宜性,可视作石器工业的重要补充;第二,石铲所需的大块坯料不易获取,所用石料岩性偏软,成品形制规整,是促使再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第三,再加工技术的专业化水平明显弱于生产技术,表明再加工者可能与使用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仰韶文化中晚期 石铲 再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0年前郑州汪沟人群的龋病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亚威 王一鸣 +1 位作者 丁兰坡 顾万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调查距今5000年前郑州地区古代居民的龋病状况。方法:肉眼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和统计遗址出土的174具人骨2816颗牙齿。检查结果均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汪沟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龋病患病率... 目的:调查距今5000年前郑州地区古代居民的龋病状况。方法:肉眼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和统计遗址出土的174具人骨2816颗牙齿。检查结果均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汪沟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龋病患病率68.97%,龋齿率26.56%,龋均4.30;总患龋率72.67%,男性患龋率72.50%,女性患龋率72.84%(P>0.05);男性龋齿率22.40%,女性龋齿率30.45%(P<0.01);青年组在各年龄组中患龋率(81.48%)、龋齿率(24.68%)、龋均(5.67)最高;易发病牙[牙合]位为面(71.26%),舌面或腭面(1.07%)发病率较低;病变程度以中龋(32.35%)最多;牙位中以第二磨牙(24.60%)的发病率最高,中切牙(4.55%)发病率较低。结论:郑州汪沟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龋齿罹患率水平较高,该地仰韶时期居民龋病的高发可能与种植农业的发展、聚落变迁、人口增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仰韶文化 汪沟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人群的体质量研究
3
作者 周亚威 吕风仪 +1 位作者 周贝 顾万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0,共6页
对郑州地区5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131例(男性76例,女性55例)成年个体股骨的股骨头宽度值进行测量,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推算个体的体质量.结果表明:(1)男性的平均体质量为68.87 kg,变异范围为63.07~73.00 kg,女性的平均体质量为58.70 kg,... 对郑州地区5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131例(男性76例,女性55例)成年个体股骨的股骨头宽度值进行测量,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推算个体的体质量.结果表明:(1)男性的平均体质量为68.87 kg,变异范围为63.07~73.00 kg,女性的平均体质量为58.70 kg,变异范围为52.06~63.01 kg.(2)在5组平均体质量数据对比中,青台组男性和女性体质量均为最大,男性中汪沟组体质量最小,女性中双槐树组最小.双槐树组体质量的两性差异最大,汪沟组体质量的两性差异最小.(3)t检验结果表明,汪沟组男性体质量与尚岗杨组男性、青台组男性以及双槐树组男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图瓦组、布里亚特组和巴尔虎组的比较结果表明,农业人群和游牧人群在体质量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体质量 股骨 仰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数据的遗址空间考古精细识别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舒慧勤 方俊永 +5 位作者 鲁鹏 顾万发 王潇 张晓红 刘学 丁兰坡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河南省郑州市的平陶城是东周重要城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由于传统考古调查具有耗时长、投入大、工作量大等问题,平陶故城的聚落布局、遗迹分布等仍不清晰。研究选取Corona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无人机热红外和高光谱影像,对比分... 河南省郑州市的平陶城是东周重要城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由于传统考古调查具有耗时长、投入大、工作量大等问题,平陶故城的聚落布局、遗迹分布等仍不清晰。研究选取Corona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无人机热红外和高光谱影像,对比分析不同载荷、不同时相、不同尺度影像上的色调和纹理特征,提取平陶城城址的考古异常区域,发现了疑似城墙、城门、角台、长方形房基等遗迹,并根据识别结果初步重建遗址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Corona影像有助于识别遗址早期面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可以在微小的疑似遗迹特征检测和提取方面提供帮助,航空热红外影像可以揭示在地面或光学影像上不明显的埋藏的考古特征,航空高光谱影像经过最小噪声分离变换有助于探测微弱信息。研究证明综合利用多源高分辨率数据可对遗址遗迹分布、空间结构进行调查、预测和重建,为进一步考古研究和遗址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考古 遗址识别 无人机热红外 高光谱 CORONA Google Ear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荥阳车庄两周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5
作者 韩国河 赵海洲(执笔/绘图/摄影) +3 位作者 赵紫晗 赵丹 陈建伊(摄影) 朴康楠(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车庄村西北。2014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1000平方米,发现灰坑、墓葬、道路等各类遗迹400余个,出土各类型陶器、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少量铜器、玉器等...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车庄村西北。2014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1000平方米,发现灰坑、墓葬、道路等各类遗迹400余个,出土各类型陶器、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少量铜器、玉器等丰富遗物。根据相关遗存可将车庄遗址分为四期,第一至三期为商周之际至西周中期晚段,第四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车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郑州西北郊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荥阳市 车庄遗址 周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郑后周皇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国河 顾万发 +7 位作者 赵舒琪 李书楷(照相) 杜平安(照相/执笔) 司亚东(绘图) 卜康楠(绘图) 朱津 司亚东 黄富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4,共9页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周 皇陵 陵上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禹荥泽古地理环境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仰山 张松林 +1 位作者 王德甫 王朝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4,F0003,共5页
“禹荥泽”是指记载于我国最早地理学专著《禹贡》中的分布于今荥阳地区的一个古湖泊,距今约7000—3000年。由于《禹贡》的有关记载过于简略,时间又久远,所以,后世文献中关于荥泽的地理位置、存在时代、产生与消亡原因,众说纷纭,... “禹荥泽”是指记载于我国最早地理学专著《禹贡》中的分布于今荥阳地区的一个古湖泊,距今约7000—3000年。由于《禹贡》的有关记载过于简略,时间又久远,所以,后世文献中关于荥泽的地理位置、存在时代、产生与消亡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2年多来的野外实地调查成果,从地质、地理和水文角度论证了禹荥泽的存在、产生条件、赋存环境和地理位置,并将它和《禹贡》之后历史文件中出现的荥泽作了多方面对比,厘清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湖相沉积 禹荥泽 荥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京楼遗址出土青铜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智辉 吴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5,共5页
望京楼遗址是夏商时期重要邑聚,为了解该遗址铜器制作工艺水平,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10~2012年新郑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组织与成分分析和探讨。该批铜器未见青铜容器,仅有小件工具和兵器。但仍可初步反映出望京楼遗... 望京楼遗址是夏商时期重要邑聚,为了解该遗址铜器制作工艺水平,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10~2012年新郑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组织与成分分析和探讨。该批铜器未见青铜容器,仅有小件工具和兵器。但仍可初步反映出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材质多样化和加工方式非单一性;对望京楼铜器分析反映出该区域使用锻打应该有了一定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能依据材质和器物薄厚、尺寸选择工艺,对锻打技术认知度较高。望京楼铜器具有的原始性,应属于铜合金使用的早期阶段。研究表明,商代对于器物成分与性能关系的认识程度比之前得到提高。器物是本地制作还是外来还需要更多材料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京楼遗址 青铜器 铸造 锻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嵩山地区全新世植被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鲁鹏 许俊杰 +2 位作者 王霞 胡亚毅 王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0-738,共9页
嵩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早期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区域植被全新世演化研究也备受关注,孢粉分析是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分析嵩山地区已有的16处地点的19套孢粉数据,梳理出区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0 ka B.P.... 嵩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早期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区域植被全新世演化研究也备受关注,孢粉分析是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分析嵩山地区已有的16处地点的19套孢粉数据,梳理出区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0 ka B.P.之前,区域乔木花粉极少,为草地植被景观;10~7 ka B.P.,乔木花粉增多,丘陵、台地地区为疏林草地,平原地区乔木分布较多,为森林草地;7~5 ka B.P.,乔木花粉含量继续增加,丘陵地区仍为疏林草地,台地地区已经具有森林草地景观特征,平原地区则为针阔混交林植被景观;5~2.5 ka B.P.,乔木花粉含量逐渐减少,区域又转变为疏林草地植被景观。区域早期植被研究存在沉积样品孢粉含量少,地层年代分辨率低,自然沉积剖面较少,山地、丘陵区域数据不多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有效引进信息技术,在孢粉提取与鉴定方法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地貌类型的高分辨率研究。研究思路也需要从孢粉数据重建气候演变向植被特征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所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全新世 孢粉分析 植被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寺天文观象台“天地之中”内涵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万发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8,共7页
陶寺天文观象台不仅是一座观象设施,同时还具有"天地之中"的性质,呼应天中北极区域和地中昆仑之地。台中心的观测基点呼应当时的极星天龙座α。它不仅用于观测太阳、祭祀太阳、测定节气,还可用于祭祀北辰天神。
关键词 陶寺天文观象台 天地之中 昆仑 太极阴阳 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芮城桃花涧遗址分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亚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4,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桃花涧遗址小口瓶、盆、罐等典型器物的演变规律,将桃花涧遗址分为三期,并与周边南交口遗址、泉护村遗址、大河村遗址分析对比,将豫西、晋南、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与豫中地区大河村文化年代关联起来。
关键词 芮城 桃花涧遗址 分期 庙底沟文化 大河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庄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肢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探讨我国新石器时代古代居民的体质发育情况,对孙庄遗址出土的39例人骨标本(男性19例,女性20例)的肱骨(45根)、胫骨(55根)和股骨(55根)的主要指标进行测量,利用测得数据计算肢骨指数,利用股骨最大长推算身高,并与我国新石器时代其他... 为探讨我国新石器时代古代居民的体质发育情况,对孙庄遗址出土的39例人骨标本(男性19例,女性20例)的肱骨(45根)、胫骨(55根)和股骨(55根)的主要指标进行测量,利用测得数据计算肢骨指数,利用股骨最大长推算身高,并与我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代组居民的身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孙庄遗址古代居民股骨干上部发育较为扁平,胫骨上部中等偏宽,长度偏短.肱骨和股骨粗壮指数的性别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平均身高为167.10 cm,女性平均身高为159.91 cm,身高的性别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古代组比较发现,孙庄组居民身高处于较高水平.(3)利用身高计算孙庄组居民的两性差异性指数为5.27%,水平较低,推测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营养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孙庄遗址 肢骨 身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郑州登封金东村东汉墓发掘简报
13
作者 刘彦锋 郭现军 +5 位作者 张永清 李晓花 李杨 王庆丽 刘福来 朱少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2014年2~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登封市文物保护管理局联合对郑州登封大金店镇西北部一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01座。其中墓葬2014ZDDM7为斜坡墓道单砖室墓,出土有陶仓、罐、瓮、壶、井、灶、狗、鸡,铜洗、镜以及银... 2014年2~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登封市文物保护管理局联合对郑州登封大金店镇西北部一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01座。其中墓葬2014ZDDM7为斜坡墓道单砖室墓,出土有陶仓、罐、瓮、壶、井、灶、狗、鸡,铜洗、镜以及银戒指等随葬品23件,形制保存相对完整,文物比较丰富,推测为东汉前期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封 单室砖券墓 东汉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登封程窑遗址浮选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钟华 张永清 +1 位作者 吴倩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7-16,共10页
登封程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程窑村东北地一带,为一处主体为龙山时期,包括东周和其他历史时期的遗址。本次对程窑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和大麻六种农作物炭化籽粒,... 登封程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程窑村东北地一带,为一处主体为龙山时期,包括东周和其他历史时期的遗址。本次对程窑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和大麻六种农作物炭化籽粒,以及近20种其他非农作物遗存。根据浮选结果显示,无论龙山时期还是东周时期,粟黍类小米都是当时居民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大豆也是必要的补充,稻米发现极少,为典型的旱作农业生产模式。东周时期小麦地位的显著提高以及大麻的发现,成为其区别于龙山时期的时代特点。程窑遗址龙山时期的植物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颍河中上游地区农业经济模式特点提供了新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窑遗址 龙山时期 东周时期 浮选 旱作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仰韶时期古代人类颌骨骨髓炎1例
15
作者 周亚威 顾万发 韩国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3-664,共2页
本文报道了在古代人类骨骼标本中出现的颌骨骨髓炎1例,以探索史前人类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情况和口腔健康。
关键词 颌骨 骨髓炎 古代 牙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到秦汉“圃田泽”环境变迁与文化地理关系考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富成 王星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先秦时期,圃田泽湖域宽泛,古人活动的文化遗存分布于濒水的高岗台地上。然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时代,圃田泽已严重萎缩,风沙堆积情况加剧。经过在古圃田泽核心湖域内的考古发掘、调查,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西汉后期以来的文化遗存。这一... 先秦时期,圃田泽湖域宽泛,古人活动的文化遗存分布于濒水的高岗台地上。然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时代,圃田泽已严重萎缩,风沙堆积情况加剧。经过在古圃田泽核心湖域内的考古发掘、调查,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西汉后期以来的文化遗存。这一文化地理变迁的事实显示西汉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经历了由暖湿转趋干冷的环境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圃田泽 环境变迁 文化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裴李岗文化“台地农业”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富成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8,共6页
关键词 台地 农业 文化 人类经济活动 地理气候条件 全新世大暖期 聚落形态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荥阳苜蓿洼墓地出土的几枚汉印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宏伟 刘良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汉印 墓地 苜蓿 河南荥阳 出土 考古发掘 文物考古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府作为与汉代农业技术传播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富成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1,共6页
Government functio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in West and East Han Dynasties.As a result,agriculture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and spread quickly through out the country.Officials at all levels worked ... Government functio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in West and East Han Dynasties.As a result,agriculture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and spread quickly through out the country.Officials at all levels worked hard by encouraging agriculture to promote ironware,cattle-ploughing,water conservancy and domestic weaving techniques in underdeveloped,remote areas.The establishment of official standards for ironwar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led to the wide spread of it and its foundry as well.Rimland economic policy such as migration to rimland and aid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had also resulted i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cluding labor,material and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作为 农业发展 技术传播 汉代 农业经济发展 劳动力资源 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郑正商智慧城宋代砖雕壁画墓M7发掘简报
20
作者 索全星 李曼(绘图) +1 位作者 黄富成(照相) 蔡强(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6,I0001,共7页
2015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郑市龙湖镇正商智慧城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北宋时期的砖雕壁画墓。该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及墓室构成。墓室藻井彩绘莲花座,墙体砖雕桌、椅、门、窗、案、厢等家居图案,两者之间以斗拱相连。斗拱之间... 2015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郑市龙湖镇正商智慧城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北宋时期的砖雕壁画墓。该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及墓室构成。墓室藻井彩绘莲花座,墙体砖雕桌、椅、门、窗、案、厢等家居图案,两者之间以斗拱相连。斗拱之间的壁画描绘了名为“穆”者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轮回过程,反映了墓主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郑 北宋 砖雕壁画墓 “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