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山 余力 +7 位作者 宋耀明 马剑英 栾波 张明多 董勇 荣晶晶 潘宏伟 王长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5,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9例,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4a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亡)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64,73)岁,男性13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89±8.76)%。术中采用桡动脉入路13例,11例患者在干预期间仅用1个旋磨头,6例患者使用2个旋磨头,2例患者使用3个旋磨头,平均需(7.00±4.23)次旋磨通过病变,19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即刻管腔获得面积为(1.23±0.78)mm^(2)。旋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旋磨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经药物治疗后改善;旋磨头嵌顿3例,经操作后成功拔出。术中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等事件,住院期间也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接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未发生MACE。结论:本小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往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即刻PCI术中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情况,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长期随访未发生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旋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子明 马琪 +3 位作者 陈俭 陈愿 崔留义 赵育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15-3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司美格鲁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于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合并有糖尿病的178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司美格鲁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于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合并有糖尿病的178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应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组(简称司美格鲁肽组)(43例)和对照组(13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出院后1、3、6、12个月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情况、血压和体质量等。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再次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住院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发生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司美格鲁肽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6.0±0.9)、(8.5±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两组分别为(6.5±0.7)%、(7.9±0.5)%,BMI分别为(22.8±3.0)、(25.0±2.4)kg/m^(2),收缩压分别为(135.3±9.7)、(141.5±8.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分别为(84.7±7.7)、(86.6±7.7)mmHg,其中司美格鲁肽组也较基线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在第12个月随访时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体质量等较基线降低。应用Kapan-Meier法估计临床结局的累积事件发生率得出,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主要研究终点事件的发生率(4.7%vs.17.8%,P=0.046)。结论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可降低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可综合有效的管理冠心病患者血糖、体质量、血压、腹型肥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糖尿病 冠心病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择期介入治疗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杰 张莹 +4 位作者 宋红星 何冉 郭赫立 袁义强 刘怀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患者156例,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他汀组78例(阿托伐他汀20mg/晚)与联合组78例(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患者156例,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他汀组78例(阿托伐他汀20mg/晚)与联合组78例(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晚),治疗7d后行PCI,分别于PCI术前、术后8、24、48h和7d检测hs-CRP。结果与PCI术前比较,术后7d2组TC、LDL-C均明显降低(P<0.01),且联合组术后较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PCI术前比较,联合组和他汀组术后8hhs-CRP明显升高,术后24hhs-CRP达高峰(P<0.01),48hhs-CRP处于升高水平(P<0.01),术后7d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术后8、24[(6.10±2.27)mg/L vs(7.08±3.78)mg/L]和48h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他汀组(P<0.05),术后7d2组hs-CRP比较无显著差异[(2.02±1.35)mg/L vs(2.15±1.23)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围术期急性炎性反应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C反应蛋白质 心绞痛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红星 马龙飞 +5 位作者 张杰 张莹 郭赫立 鲁召辉 韩欣宇 钟国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528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新发心包积液和(或)胸腔积液15例,其中6例确诊为继发于...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528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新发心包积液和(或)胸腔积液15例,其中6例确诊为继发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PCIS。结果与无PCIS的患者比较,PCIS患者的年龄较大[(68.3±7.8)岁比(51.3±13.2)岁,t=2.180,P=0.006 2],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83.3%比11.1%,P=0.011),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4.2±6.8)d比(11.4±5.5)d,t=2.896,P=0.035 7]。在6例PCIS患者中,射频消融术后均出现发热,并可探测到胸腔积液,双侧较多见(4例),单侧主要见于左侧(2例)。结论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的部分患者可进一步进展成为PCIS,其中高龄或伴高血压的患者出现PCIS的可能性更大,其早期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心包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毛幼林 袁义强 +3 位作者 刘怀霖 于力 王瑞敏 牛思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3-924,共2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48h内成功进行PCI的NSTE-ACS患者142例。术前充分抗血小板治疗,询问病史,术后12h内行血常规检查。随访1年。根据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48h内成功进行PCI的NSTE-ACS患者142例。术前充分抗血小板治疗,询问病史,术后12h内行血常规检查。随访1年。根据1年内有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与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结果把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收缩压、心率、白细胞计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是NSTE-ACS早期PCI患者1年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为5.032,95%CI(2.243-9.433),P=0.0012]。结论PCI后白细胞计数是NSTE-ACS早期PCI患者1年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预后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VSD合并MAPCAs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轲 杨斌 +2 位作者 周志明 陈建超 陈红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7-508,510,共3页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是指双心室心脏中,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由于管腔闭塞或中断导致血流中断,同时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的一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来源于固有肺动脉、动脉导管或者大的体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或者兼有之...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是指双心室心脏中,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由于管腔闭塞或中断导致血流中断,同时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的一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来源于固有肺动脉、动脉导管或者大的体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或者兼有之,容易合并固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手术难度大,结局多变,特别是MAPCAs的处理非常棘手。本组总结了19例PA-VSD合并MAPCAs病例,探讨手术策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主肺动脉 流出道 MAPCAs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3 位作者 陈红卫 詹海波 蒋艳艳 陈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结果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05)。经过平均(22.0±8.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7%比11.7%)、全因死亡(0比1.7%)、心肌梗死(0比1.7%)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7%比6.7%)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3%,P=0.037)。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体检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项目的专家意见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向群 丁荣晶 +49 位作者 陈冬雪 周婷 程万军 陈宏 董问天 冯斌 葛庆岗 郭江宏 何颖 贾朝霞 姜红岩 姜荣环 李乔 李小钧 李毅 刘东辉 刘慧 刘园园 路岩 罗昊宇 马文林 曲珊 屈正 任艳萍 石慧 司天梅 斯琴高娃 宋荟芬 谭淑平 谭友果 谭云龙 唐世琪 陶贵州 王淑霞 王一波 韦石 魏莹 吴嘉慧 肖娜 徐震雷 闫斌 袁丽霞 岳伟华 张静波 张立晶 赵威 朱宁 常淑莹 李忠艳 李贵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0-576,共7页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评估指标 常规体检 专家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过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传荣 赵子明 +2 位作者 陈俭 董加建 崔留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7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EPCs。检测IL-37 mRNA和蛋白...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7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EPCs。检测I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PCs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pcDNA3.1组和IL-37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cDNA3.1组和IL-37组分别使用Lipofectamine3000试剂转染pcDNA3.1质粒和pcDNA3.1-IL-37质粒。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迁移细胞数目,qRT-PCR检测IL-3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3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MP9、磷酸化-Akt(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IL-37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中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IL-37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和IL-37、PCNA、MMP9表达以及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DNA3.1组中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ERK1/2/ERK1/2在IL-37组和pcDNA3.1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过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的增殖和迁移,其可能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发挥作用,与ERK1/2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4
10
作者 夏勇 张建卿 +2 位作者 王少霞 陈丹 姬建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及年龄、病程、性别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94)与对照组(n=93)。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maximum early filling speed,E)、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maximum filling speed in late diastole,A)、E/A、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93.62%)高于对照组(7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EF、E/A、CGRP、NO高于对照组,A、E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洛尤单抗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1
作者 崔留义 毛幼林 王瑞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28例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n=62)接受依...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28例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n=62)接受依洛尤单抗治疗,对照组(n=66)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DL⁃C达标率、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DL⁃C达标率、SAQ评分中4个维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身体活动受限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可明显降低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血脂水平,显著提高LDL⁃C达标率,能够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洛尤单抗 冠心病多支病变 高脂血症 不完全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的1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砚鹏 陈刚 刘旭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后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1年的临床结果,为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35例合并糖尿病的CABG患者,术后口服替格瑞洛60 mg ... 目的通过观察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后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1年的临床结果,为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35例合并糖尿病的CABG患者,术后口服替格瑞洛60 mg 2次/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心原性死亡;主要安全终点为严重出血,次要安全终点为次要或轻微出血。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0±1.5)个月,16例(6.8%)患者发生MACCE,其中心原性死亡3例(1.3%),心肌梗死7例(3.0%),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2.6%)。主要安全终点:未出现严重出血,次要出血12例(5.1%),轻微出血37例(15.7%)。22例(9.4%)出现药物相关呼吸困难,4例(1.7%)因呼吸困难导致停药。结论合并糖尿病的CABG患者术后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糖尿病 替格瑞洛 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