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表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慧萍 胡桂明 +5 位作者 曾宪旭 任景丽 张瑶 任志敏 李新敏 古雅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al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VM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5... 目的探讨浅表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al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VM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均为单发,9例位于阴道或阴道穹窿,3例位于子宫颈。8例临床表现为阴道流液或不规则出血。眼观:肿块呈息肉样外观,表面光滑,切面有光泽,最大径0. 8~3. 6 cm(平均2. 7 cm)。镜检:肿瘤位于黏膜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肿瘤排列方式多样,4例呈网格状排列,细胞相对稀疏,间质呈黏液样或水肿样; 8例呈条束状、波浪状或杂乱排列,肿瘤细胞相对密集,细胞之间可见纤细、致密的胶原纤维。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12/12)、desmin(10/12)、ER(10/12)、PR(10/12)、CD34(9/12)和SMA(4/12)均阳性; S-100、EMA及CK(AE1/AE3)均阴性。12例随访4个月~6年(平均34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CVM是一种发生于女性下生殖道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形态及免疫表型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有重叠,特定的发病部位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子宫颈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 间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乳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慧萍 胡桂明 +3 位作者 李新敏 任志敏 张瑶 古雅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乳腺癌(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SB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SB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光镜下观察HE切片,采用免疫组化、FISH技术检测ETV6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1... 目的探讨分泌性乳腺癌(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SB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SB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光镜下观察HE切片,采用免疫组化、FISH技术检测ETV6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6~76岁,平均38. 7岁。左侧乳腺2例,右侧乳腺4例。5例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1例表现为乳头溢液。肿瘤直径1. 0~3. 1 cm,平均2. 0 cm,边界较清,但无包膜。镜下实性巢状、微囊状、腺管样或乳头状排列的肿瘤细胞被玻璃样变的纤维组织分隔,呈多结节状生长;胞质内含嗜酸性分泌物或分泌小泡。免疫表型:6例CK7、CEA、S-100均阳性,ER、PR、HER-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 1例分子检测存在ETV6基因易位。2例行肿块切除术; 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2例有淋巴结转移(3/15、1/16)。5例随访6个月~20年,1例发生肺转移。结论 SBC属于临床经过相对惰性、预后较好的罕见乳腺肿瘤,依据典型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特征性的ETV6基因易位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桂明 陈慧萍 +6 位作者 冯怡锟 付文静 吴会芳 张敏 常佳 顾斌 任景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8例UTROS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8例均为绝经前患者,年龄27~52岁。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1~14.0 cm。5例表现为子宫出...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8例UTROS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8例均为绝经前患者,年龄27~52岁。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1~14.0 cm。5例表现为子宫出血,2例表现为腹痛,1例在体检时发现。5例位于子宫肌壁间,3例位于黏膜下。镜下肿瘤均由上皮样或性索样细胞构成,呈小梁状、巢片状或性索样排列。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明确坏死及核分裂。肿瘤细胞同时表达性索标记(α-inhibin,WT-1,CD56,CR)、肌源性标记(SMA,desmin)及上皮性标记(CK、CAM5.2、EMA),ER与PR均为阳性表达,但H-caldesmon常为阴性表达。4例不同程度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 N、NSE、Cg A)。1例子宫全切术后30个月复发,1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后26个月后死于肺癌,其余6例均无病生存。结论:UTROSCT确诊主要依靠特征性的形态及免疫表型,多呈良性临床经过,但可复发或转移,患者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腺癌组织中P6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肖凡凱 赵学科 +13 位作者 宋昕 魏梦霞 雷玲玲 韩文莉 范宗民 韩雪娜 李贝 李新敏 张占阳 张晓倩 李爱丽 秦富强 马磊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组织中P6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4例食管腺癌患者,其中癌组织中P63蛋白阳性表达者74例,P63蛋白阴性表达者40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P63蛋...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组织中P6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4例食管腺癌患者,其中癌组织中P63蛋白阳性表达者74例,P63蛋白阴性表达者40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P63蛋白表达对食管癌腺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6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状况好于阴性表达患者(P=0.0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63蛋白阳性表达是食管腺癌预后的保护因素[HR(95%CI)=0.526(0.323~0.858)]。结论:食管腺癌P63蛋白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P63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桂明 陈慧萍 +5 位作者 孟中勤 冯怡锟 付文静 张敏 张岩 任景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上28例为单纯型小细胞癌,7例合并其他类型癌或癌前病变。镜下见小而深染的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胞质稀少,核仁不明显,坏死及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30/35)、CD56(27/35)、Syn(28/35)、CgA(20/35)阳性;其他标志物p16(29/35)、PAX-8(3/35)、TTF-1(15/35)及p63(12/35)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50%。27例HPV检测结果为阳性,8例为阴性。29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4例复发或转移,8例死亡。结论 SCCC组织学形态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癌类似,其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常表达p16及TTF-1,PAX-8多呈阴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HPV PCR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新敏 杨安强 +3 位作者 陈慧萍 周秋媛 赵晓延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7例...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7例为阴道淋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7例为下腹痛,4例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眼观:13例子宫颈或子宫颈管内见明显肿物,5例未见明显肿物。镜检:低倍镜下大部分腺体分化较好,大小不一,部分区域腺体分化中等。高倍镜下见腺体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细胞核形态温和,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免疫表型:癌细胞中CEA(14/18)、CK7(18/18)、CK20(8/18)、p53(12/18)和p16(3/18)均阳性,18例ER、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60%。结论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胃型黏液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浸泡后病理切片和蜡块的抢救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师雅琳 钱进 +4 位作者 罗博博 李健豪 古雅丽 赵国红 李新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1-632,共2页
病理蜡块是将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甲醛固定、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后制成的组织块;病理切片是将蜡块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黏附在玻片上,行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病理切片和蜡块是病理科具有重要... 病理蜡块是将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甲醛固定、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后制成的组织块;病理切片是将蜡块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黏附在玻片上,行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病理切片和蜡块是病理科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资料[1-4],由病理科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保存。临床工作中,病理切片与蜡块分别室温保存在切片柜和蜡块柜内,门诊患者保存时间为送检后15年,住院患者保存时间为送检后3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资料 甲醛固定 抢救措施 病理切片 病理科 切成薄片 管理指南 室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华峰 杨筱青 +1 位作者 古雅丽 陈慧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和绒毛膜羊膜炎(CAM)患者胎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及羊水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足月PROM剖宫产产妇50例(PROM组)和同期足月无PROM剖宫产产妇6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和绒毛膜羊膜炎(CAM)患者胎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及羊水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足月PROM剖宫产产妇50例(PROM组)和同期足月无PROM剖宫产产妇60例(对照组),剖宫产术中抽取羊水行IL-6水平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结果:PROM组CAM发生率、羊水IL-6水平和胎膜组织中MMP-9、MI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χ2=23.973,t=5.817,Z=3.507,Z=2.678,P<0.05)。组织学诊断为CAM的产妇羊水IL-6水平、胎膜组织中MMP-9、MIF表达均高于非CAM产妇(P<0.05)。结论:PROM和CAM互为因果,MMP-9、MIF和IL-6平衡失调可能导致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新敏 古雅丽 +2 位作者 张瑶 陈慧萍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6-757,共2页
患者,68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为主诉,月经规律4~5天/30天,56岁绝经。3个月前阴道出血,量少;3天前阴道出血增多,因症状持续存在而就诊。彩超示:子宫后位,长径38 mm,前后径28 mm,横径35 mm,内膜厚3 mm,轮廓清晰,形态正常,肌层回... 患者,68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为主诉,月经规律4~5天/30天,56岁绝经。3个月前阴道出血,量少;3天前阴道出血增多,因症状持续存在而就诊。彩超示:子宫后位,长径38 mm,前后径28 mm,横径35 mm,内膜厚3 mm,轮廓清晰,形态正常,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宫底部可见大小21 mm×15 mm×20 mm稍强回声团,边界欠清,压迫内膜,其与宫腔分界不清,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入院查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人附睾蛋白4、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指标均正常。全麻下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桂明 陈慧萍 +4 位作者 冯怡锟 吴会芳 付文静 张敏 任景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CD10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和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FSP)中的表达及其在BF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80例BFH和50例DFSP组织中CD10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常用于BFH和DFSP鉴别诊断的抗体CD68... 目的:探讨CD10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和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FSP)中的表达及其在BF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80例BFH和50例DFSP组织中CD10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常用于BFH和DFSP鉴别诊断的抗体CD68、SMA和CD34的表达。结果:CD10在BFH和DFSP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68/80)和16.0%(8/50),CD34在BFH和DFSP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23/80)和88.0%(4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与SMA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在BFH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84%。结论:CD10可作为BFH诊断的标志物,用于BFH与DFSP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真皮纤维瘤 CD10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619-5p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志敏 古雅丽 +1 位作者 李新敏 张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miR-3619-5p转染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根据对其不同处理分为2组:对照组(转染ds Control)和实验组(转染miR-3619-5p)。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 U... 目的探讨miR-3619-5p转染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乳腺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根据对其不同处理分为2组:对照组(转染ds Control)和实验组(转染miR-3619-5p)。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 U)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乳腺癌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21、CDK6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21、CDK6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3619-5p的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转染miR-3619-5p后,位于G_0/G_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位于S期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与ds 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3619-5p后两种细胞系中p21 mRNA均明显上调(P<0.01),而CDK6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qRT-PCR结果一致。结论 miR-3619-5p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乳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p2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R-3619-5p P21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