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卫东 袁媛 +1 位作者 郗园林 胡东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二七区 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 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用药情况、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糖尿病相关知识、连续 3d膳食调查、生...    目的:了解郑州市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二七区 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 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用药情况、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糖尿病相关知识、连续 3d膳食调查、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内容等进行调查,并采空腹及早餐后 2h静脉血测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 /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综合评分等维度评分分别为: 27. 9±8. 0、19. 0±5. 4、6. 5±2. 1、5. 6±1. 9、59. 0±14. 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患其他慢性病、病程、治疗方式、糖尿病知识水平、病情控制状况、年龄等因素可从不同维度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结论:糖尿病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同时应针对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卫东 袁媛 +1 位作者 郗园林 胡东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郑州市某区 1 0个居委会 ,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 2 2 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控制状况、用药情况、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等进行调查 ,并采空腹及早餐后 2h静脉血测...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郑州市某区 1 0个居委会 ,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 2 2 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控制状况、用药情况、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等进行调查 ,并采空腹及早餐后 2h静脉血测血糖。结果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较差的比例为 32 .2 % ,餐后 2h血糖控制较差的比例为 4 1 .4 % ;将空腹血糖和餐后 2h血糖结合起来评价某区中的现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 ,达到病情控制良好标准者占全部患者的 4 0 .5 % ;37.9%的患者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 ,6 7.8%患者一直坚持用药 ,绝大多数患者 (85 .5 % )监测次数过少。结论 :郑州市某区人群中的多数糖尿病患者 (5 9.5 % )的病情控制不良 ,同时对饮食治疗、病情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 ,应针对性地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影响因素探讨
3
作者 张卫东 袁媛 郗园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9-541,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膳食控制状况、治疗方式、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糖尿病相关知识等进行调查。采空腹及早餐... 目的:了解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10个居委会,对居委会内全部已确诊的227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膳食控制状况、治疗方式、病情监测、体育锻炼、糖尿病相关知识等进行调查。采空腹及早餐后2h静脉血测血糖。空腹血糖<7.77mmol/L且餐后2h血糖<11.10mmol/L为病情控制良好;空腹血糖≥7.77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0mmol/L为病情控制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研究因素与病情控制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膳食控制状况、治疗方式等5个因素对病情控制状况有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膳食控制状况3个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结论: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膳食控制状况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的主要因素。但科学的、正规的药物治疗对病情控制状况的影响也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苑子总黄酮和百草酸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勇 孙安盛 吴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4-689,共6页
目的观察沙苑子总黄酮和百草酸的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110只接种S180肉瘤腹水昆明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羟基喜树碱组、沙苑子总黄酮组和百草酸组,MTT法观察沙苑子总黄酮和熊果酸对S180肉瘤和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体外抑... 目的观察沙苑子总黄酮和百草酸的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110只接种S180肉瘤腹水昆明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羟基喜树碱组、沙苑子总黄酮组和百草酸组,MTT法观察沙苑子总黄酮和熊果酸对S180肉瘤和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体外抑制作用,RT-PCR法测定百草酸对凋亡基因Bax、Bcl-2及P53的mRNA表达。结果沙苑子总黄酮和百草酸对S180肉瘤小鼠均有抑制作用,百草酸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两者对胸腺和脾脏均无明显抑制作用;沙苑子总黄酮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无明显抑制作用,而熊果酸却能明显的抑制该肿瘤细胞;熊果酸显著上调促凋亡基因P53和Bax的表达,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论百草酸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抗肿瘤作用,沙苑子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苑子 百草酸 熊果酸 S180肉瘤 抗肿瘤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在肿瘤放射增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国峰 白勇 杜鹏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2-1505,共4页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疗效不尽如人意。放射增敏剂是指单独使用不杀伤细胞,与射线共同使用时能提高射线杀伤作用的药物。近年来,人们发现有些中草药具有放射增敏效应,本文针对近些年有关中药放射增敏剂的研究...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疗效不尽如人意。放射增敏剂是指单独使用不杀伤细胞,与射线共同使用时能提高射线杀伤作用的药物。近年来,人们发现有些中草药具有放射增敏效应,本文针对近些年有关中药放射增敏剂的研究,从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因素入手,详细综述中药放射增敏剂的种类、主要作用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肿瘤 放疗 放射增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肝脏的CT及DSA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艳 吕传剑 +3 位作者 吴学军 吴青霞 孙明华 葛英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的CT和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6例HHT累及肝脏患者的临床及CT、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CT增强表现为动脉期肝动脉及其分...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的CT和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6例HHT累及肝脏患者的临床及CT、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CT增强表现为动脉期肝动脉及其分支迂曲扩张,肝静脉和门静脉早显、增粗。此期肝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灶状、小片状强化。门脉期部分病灶持续强化,同时肝实质强化,肝动脉密度减低,门静脉及肝静脉显示更清晰。CTA显示肝动脉变异。DSA表现为肝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增粗、迂曲;肝实质呈弥漫性团块状染色,肝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增粗,还可见肝动脉变异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窃血。结论 CT增强及DSA在HHT肝脏受累有特征性表现,对HH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肝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二级与三级医院护理队伍现状及需求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振香 李艳红 +2 位作者 单岩 张艳 张春慧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7-818,8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二级与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构成现状和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护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才培养规模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42家二级医院、27家三级医院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现况和需求的调查。结果...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二级与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构成现状和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护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才培养规模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42家二级医院、27家三级医院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现况和需求的调查。结果护理人力资源年龄结构25~34岁占39.63%,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缺乏。护理人才流失二级医院以大专生为主(51.43%),三级医院以本科生为主(41.99%)。未来5年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以大专生和本科生为主,二级医院分别为53.42%、27.95%、三级医院分别为45.54%、46.71%。结论:需进一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理教育应控制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增加大专、本科层次的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力资源 现状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27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振杰 吴学军 +1 位作者 黄华 陈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0-1030,共1页
小肠重复畸形指在小肠近系膜侧出现的管状或圆形空肠器官,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回肠发生最多.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本院1986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小肠重复畸形患儿117例,其中27例为在外院按回肠穿孑L治疗行... 小肠重复畸形指在小肠近系膜侧出现的管状或圆形空肠器官,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回肠发生最多.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本院1986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小肠重复畸形患儿117例,其中27例为在外院按回肠穿孑L治疗行修补术后转入,本文即对此27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重复畸形 误诊分析 小肠重复畸形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小儿 畸形患儿 修补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分布与长期趋势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卫东 袁媛 +1 位作者 范秋萍 胡东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发病率变动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993年至2000年该医院住院手术患者共126665例,其中...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发病率变动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993年至2000年该医院住院手术患者共126665例,其中377例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0.30%。1993年至2000年各年份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63%、0.44%、0.29%、0.41%、0.23%、0.21%、0.21%、0.13%,呈逐年下降趋势。泌尿外科、其他外科、内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各科室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79%、0.43%、0.29%、0.62%、0.11%、0.11%、0.02%。1993年至2000年产科、五官科、儿科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泌尿外科、妇科、内科、其他外科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女性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29%、0.31%。1993年至2000年男性、女性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婴儿、幼儿、少年、成年、老年组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00%、0.18%、0.15%、0.25%、0.47%,老年组显著高于其他组。除婴儿组各年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均为0.00%、幼儿组发病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春、夏、秋、冬4季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5%、0.60%、0.36%、0.32%,夏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4个季节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不同亚人群泌尿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总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总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下降趋势归因于大多数亚人群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系统的医院感染监测可有效降低泌尿道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泌尿道 发病率 长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护士疼痛知识培训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贺 翟军亚 +1 位作者 罗玲 张志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 2012年1-6月,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JCAHO)标准下使用PDCA循环法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 2012年1-6月,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JCAHO)标准下使用PDCA循环法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疼痛知识的理论成绩、患者对护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和患者疼痛初筛评估执行情况。结果培训前后护士疼痛知识的理论成绩、患者对护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疼痛初筛评估执行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有助于护士掌握疼痛护理知识,做好疼痛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标准 疼痛知识 培训 PDCA循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长青 袁媛 +6 位作者 王蒙 李真 刘秀玮 李君 孟新 贾晓灿 张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4-817,共4页
目的:研究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nm2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建立以相关因素预测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 目的:研究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nm2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建立以相关因素预测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opoisomeraseⅡ、nm23、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乳癌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建立乳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并检验。结果:C-erbB-2[P〈0.001,OR(95%CI)=11.559(3.750~35.630)]、TopoisomeraseⅡ[P=0.026,OR(95%CI)=5.196(1.223~22.074)]阳性表达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nm23[P=0.011,OR(95%CI)=0.123(0.025~0.613)]阳性表达是保护因素。据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模型转移情况进行判别分类,转移者的判对率为97.1%(66/68),样本回代考核,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为0.971,特异度为0.297。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理论上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预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铮 胡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5-216,22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痛风患者受累关节的声像图表现。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68例急性发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有56例为首次急性发作,112例为间歇期急性发作。对所有患者的双跖趾关节,双踝、双膝、双掌指关节、双腕及双肘关节进行超声检查,总... 目的:分析急性痛风患者受累关节的声像图表现。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68例急性发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有56例为首次急性发作,112例为间歇期急性发作。对所有患者的双跖趾关节,双踝、双膝、双掌指关节、双腕及双肘关节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并分析两组间超声下痛风石、双轨征、高回声聚集体、骨侵蚀、滑膜增生及积液的发生率及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痛风患者中可发现各种超声阳性改变,首次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关节腔积液发生率最高,痛风石发生率最低。间歇期急性发作患者中,滑膜增生发生率最高,骨侵蚀发生率最低。两组中发作部位均为MTP1关节最多见,其次为踝关节,上肢关节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急性痛风患者受累关节以积液及滑膜增生表现最为显著。双轨征、痛风石及骨侵蚀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发作次数及病程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晓群 王延芬 +2 位作者 高文龙 高龙远 徐斌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23-25,共3页
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 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男35具,女30具) 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 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 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男35具,女30具) 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 cm(上 1/4下 3/4交点)和向下至后缘5 cm (上中1/3交点)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80%±15%),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二腹 肌后腹深面为高位结扎切断副神经点,若再向上易伤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的副神经最大横径为(2.3± 0.5)mm。结论:沿副神经的体表投影线,设计出和投影线相应的手术切口,切断副神经和部分胸锁乳突肌是治疗痉 挛性斜颈的较好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卫东 范秋萍 +1 位作者 袁媛 张会芹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先用 χ2 检验比较有或无某因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筛选出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 ,后用Logistic回归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先用 χ2 检验比较有或无某因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筛选出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 ,后用Logistic回归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患者 3 0 995例中 ,4 41例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 1.4 2 %。有 14个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显著联系 ,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需从宿主因素、抑制免疫的治疗措施、原发疾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长期趋势分析
15
作者 张卫东 袁媛 +1 位作者 范秋萍 胡东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泌尿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率与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所有住院患者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暴露...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泌尿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率与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所有住院患者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共筛选出10项危险因素,其中3项的暴露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它们是患糖尿病、化疗、导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免疫抑制剂、夏季住院等3项因素的暴露率呈下降趋势;其他4项危险因素(气管切开、引流、透析、年龄)的暴露率无明显变化。患糖尿病的暴露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r=-0.84,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正相关(r=0.78,P<0.05),其他因素的暴露率与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无相关关系。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气管切开、透析等4项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发病率无明显变化,其他5项危险因素(患糖尿病、预防用抗生素、导尿、引流、夏季住院)暴露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主要不是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的下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泌尿道 暴露率 长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颈肌切除及副神经切断术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晓群 高文龙 +2 位作者 陈悦 王延杰 张效先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26-27,共2页
为寻求提高增加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的治愈率和减少手术损伤,预防痉挛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 先切除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以矫正头旋转畸形;再依病情改善情况,作二期手术矫正头后仰等畸形。结果:117 例分期手术治疗的痉挛性斜颈患... 为寻求提高增加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的治愈率和减少手术损伤,预防痉挛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 先切除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以矫正头旋转畸形;再依病情改善情况,作二期手术矫正头后仰等畸形。结果:117 例分期手术治疗的痉挛性斜颈患者,痉挛消除快,不易复发,治愈率达93.16%,有效率100%。结论:选择性颈肌切 除术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选择性解痉术 副神经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式改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晓群 高文龙 +1 位作者 王延芬 娄季宇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21-22,共2页
为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治疗创伤小,且症状改善较彻底的手术方式。方法:依据腰骶部脊 神经后根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改良了传统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式,即部分切断腰2,3,5和骶1脊 神经后根,保留腰2,4... 为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治疗创伤小,且症状改善较彻底的手术方式。方法:依据腰骶部脊 神经后根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改良了传统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式,即部分切断腰2,3,5和骶1脊 神经后根,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的完整性,治疗脑瘫双下肢痉挛200例。结果:改良SPR术式 创伤小,脊柱稳固,运动改善早而快等,优于非改良SPR手术切除腰2,4和骶1椎板及部分切断腰4脊神经后根的 疗效。结论:改良SPR术式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 选择性切断术 术式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李艳红 张振香 +6 位作者 李平 张秋实 林蓓蕾 郑蔚 李俊玲 陈颖 徐燕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住院治疗、出院后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采取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包...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住院治疗、出院后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采取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包括小组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同伴教育、家属参与等干预形式。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末评价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测量血压。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得分、血压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得分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可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 高血压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率降低原因分析
19
作者 张卫东 范秋萍 +1 位作者 张会芹 袁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77-79,共3页
分析某医院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住院 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的分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找出造成医院 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结果:... 分析某医院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住院 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的分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找出造成医院 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结果: 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别,不会引起 2 a感染率的差别。1996年住院 患者中年龄≥60岁者(18.9%)多于1993年(17.0%),一般认为高年龄组医院感染率较高,可见该院不同年份患者 年龄分布的差异不是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从科室分布来看,主要科室患者分布在2a间无显著差异,故科 室分布与感染率的下降关系不大。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引流的比例1996年高于1993年;使用免疫 抑制剂、放疗、ICU、昏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构成比1993高于1996年。危险因素构成比的变化亦不能合 理地解释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使用免疫抑制剂、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血液病、慢性 阻塞性肺疾患、化疗、手术9项因素1996年的医院感染率低于1993年,这些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医院总感染 率降低的真正原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9项主要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mtDNA 5351位点突变与GRIK2基因两位点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俊涵 刘书连 +6 位作者 程晓丽 李文超 曹玉媛 封青川 贺颖 徐朝阳 刘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SZ)患者线粒体(mtDNA)A5351G突变和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GRIK2)基因rsA2227283G、rsT6922753C多态性。方法:选取河南汉族人群SZ患者312例(患者组),以体检健康的正常人340例为对照,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SZ)患者线粒体(mtDNA)A5351G突变和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GRIK2)基因rsA2227283G、rsT6922753C多态性。方法:选取河南汉族人群SZ患者312例(患者组),以体检健康的正常人340例为对照,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验证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患者组mtDNA5351位点A、G基因频率分别为84.9%和15.1%,对照组分别为91.8%和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06);2组GRIK2基因rsA2227283G和rsT6922753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50,0.890,0.561,0.523,1.200,0.323,P均>0.05)。结论:mtDNA5351位点A→G突变可能对河南汉族SZ发生有一定协同作用;未发现GRIK2基因rsA2227283G和rsT6922753C多态性与河南汉族SZ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线粒体DNA 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