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法院"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状况,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完善诉讼制度角度出发,加强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特别是尽快建立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在司... 法院"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状况,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完善诉讼制度角度出发,加强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特别是尽快建立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地方的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探索尝试缺乏科学的操作规程,障碍重重。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制度构建方面应注意:一是从法律上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的权力,二是明确民事执行监督的基本原则,三是民事执行监督的范围,四是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五是民事执行监督程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侦查监督环节检察机关的引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祖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4,共6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反映强烈。全面加强对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反映强烈。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防止和纠正司法不公,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诉讼监督是权力制约理论在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本刊编辑部认为,诉讼监督与程序公正要统一于诉讼规律、统一于司法公正、统一于人权保障。在诉讼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原则、适度监督原则、有效监督原则。依法监督原则要求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方式和程序进行监督。适度监督原则要求检察机关进行诉讼监督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程度选择适当的监督方式,兼顾诉讼效率,达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了提高诉讼监督的有效性,检察机关应当增强发现诉讼中违法犯罪情况的手段和拓展法律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要重点加强对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及暴力取证、强制性侦查措施、滥用刑事手段违法插手经济纠纷等问题的监督;加强对抗诉案件审判活动、死刑案件、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等审判重点环节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违法监管活动,超期羁押等刑罚执行活动重要环节的监督。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如何认识和加强诉讼监督》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诉讼活动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导向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侦查取证 检察机关 监督环节 刑事诉讼制度 法治国家 侦查活动 检警关系 英美法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检察机关的视角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自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6,共3页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司法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面临许多问题,既有执法观念落后、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有刑事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反映到司法实践中,就是有的大力推行,...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司法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面临许多问题,既有执法观念落后、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有刑事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反映到司法实践中,就是有的大力推行,有的慎之又慎,步调不一、效果不明显。要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必须从理念、立法、司法等多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检察机关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慧织 储昭节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社会帮教是现代少年司法理念、行刑社会化和少年司法现状的必然要求。但当前社会帮教工作面临着社会力量缺失、帮教主体各自为政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帮教手段不科学、帮教对象不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少年司法制度功能的发挥。为此,应... 社会帮教是现代少年司法理念、行刑社会化和少年司法现状的必然要求。但当前社会帮教工作面临着社会力量缺失、帮教主体各自为政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帮教手段不科学、帮教对象不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少年司法制度功能的发挥。为此,应更新少年司法理念,强化国家责任,引进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帮教工作的社会化、科学化、平等化,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社会公正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罪未成年人 社会帮教 司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对策探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慧织 宋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2,共6页
近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在各地快速推进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亟待解决,如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履职意识不强、检察机关依法监督还不到位、工作制度和衔接机制尚未落到实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影响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的... 近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在各地快速推进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亟待解决,如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履职意识不强、检察机关依法监督还不到位、工作制度和衔接机制尚未落到实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影响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深层次反映出了两法衔接在立法规定、组织领导和追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两法衔接,最根本的是要健全相关立法、提高工作的运行效果,确立强有力的牵头部门、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追责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执行的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法衔接 监督 立法 追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坚持的原则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东阳 李明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5,共4页
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要正确把握宽和严的标准,着力实现宽与严的"相济"即协调运作,减少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其中... 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要正确把握宽和严的标准,着力实现宽与严的"相济"即协调运作,减少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其中,罪刑法定原则对"宽"和"严"的标准具有界限功能,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立了"宽"和"严"的度,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解决了"宽"和"严"的事实依据,而程序正当原则则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军 雷蜜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善意取得制度在法律上的逻辑依据在于占有与登记的公信力,换言之,善意取得是公信原则的具体化、制度化。我国不少学者所列出的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的五点区别,根据不足,均存疑问。切实厘清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之区别,于立法、于实务均有... 善意取得制度在法律上的逻辑依据在于占有与登记的公信力,换言之,善意取得是公信原则的具体化、制度化。我国不少学者所列出的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的五点区别,根据不足,均存疑问。切实厘清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之区别,于立法、于实务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 公信原则 无权处分 公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适用与完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朝晖 郑兰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25-26,共2页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新《刑法》增设的新罪名。此罪的设立完善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为打击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于加大反腐败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立法上存在的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新《刑法》增设的新罪名。此罪的设立完善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为打击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于加大反腐败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立法上存在的缺陷,加之配套法规、措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影响,此罪的适用状况并不理想,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就此罪的适用与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立法 适用 缺陷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侦查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以侦查监督权力与权利的强化为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3,共5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反映强烈。全面加强对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反映强烈。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防止和纠正司法不公,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诉讼监督是权力制约理论在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本刊编辑部认为,诉讼监督与程序公正要统一于诉讼规律、统一于司法公正、统一于人权保障。在诉讼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原则、适度监督原则、有效监督原则。依法监督原则要求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方式和程序进行监督。适度监督原则要求检察机关进行诉讼监督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程度选择适当的监督方式,兼顾诉讼效率,达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了提高诉讼监督的有效性,检察机关应当增强发现诉讼中违法犯罪情况的手段和拓展法律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要重点加强对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及暴力取证、强制性侦查措施、滥用刑事手段违法插手经济纠纷等问题的监督;加强对抗诉案件审判活动、死刑案件、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等审判重点环节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违法监管活动,超期羁押等刑罚执行活动重要环节的监督。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如何认识和加强诉讼监督》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诉讼活动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导向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监督机制 监督权力 刑事诉讼活动 权利 刑事追诉程序 侦查环节 犯罪证据 提起公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逮捕条件的缺陷与完善——从附条件逮捕制度的产生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谈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乃至宪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关于逮捕制度改革的研究到目前热烈讨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逮捕的证据问题、审查逮捕程序问题和逮捕必要性问题可以说是逮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点。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实务界不少人士对逮捕的证据与程序改革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律适用,本编辑部以"逮捕的证据与程序"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制度 附条件 逮捕条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 审查逮捕工作 运行 缺陷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查监督权的规范与完善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侦查监督三项职能存在机制不成熟、监督效力不强、监督效果不明显等薄弱环节,制约了侦查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对于审查逮捕而言,应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审查逮捕权上提一级制度,侦监部门可以行使非法证据排除职能,加强... 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侦查监督三项职能存在机制不成熟、监督效力不强、监督效果不明显等薄弱环节,制约了侦查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对于审查逮捕而言,应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审查逮捕权上提一级制度,侦监部门可以行使非法证据排除职能,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材料的转换。对于刑事立案监督,应进一步明确立案监督工作的范围,工作方法应多样化,应有有力的保障机制。对于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应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规范提前介入程序,完善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与法律效力等制裁手段,明确监督效果的评价标准,规范对延押案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 立案监督 侦查活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案件事实的分析与认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颖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9,共6页
刑事案件事实,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实体法规定的以构成要件为中心的框架内、与定罪量刑有关而为刑法所关注的事实。这些事实在得到有效证据的确证和正当程序规则的过滤后即成为法律适用的对象。尽管对案件事实的分析既不同于以证据为... 刑事案件事实,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实体法规定的以构成要件为中心的框架内、与定罪量刑有关而为刑法所关注的事实。这些事实在得到有效证据的确证和正当程序规则的过滤后即成为法律适用的对象。尽管对案件事实的分析既不同于以证据为中心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也不同于以规范为中心的对案件事实的评价,但是,其与后两者的关系密切。分析案件事实的过程就是梳理证明方向进而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同时,对案件事实的分析也是以被合格证据认定的事实为素材,用法律思维,从规范视角整理、解析事实信息,为适用法律提供事实依据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事实 构成要件 证据 程序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起诉制度与刑事和解之考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惠云 樊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7,共3页
相对不起诉涵盖范围的有限性和适用条件的概括性、模糊性加之适用程序的繁琐制约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合理行使。司法实践中不能将"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处罚"的规定割裂开来判断是否符合相对不起诉的条件... 相对不起诉涵盖范围的有限性和适用条件的概括性、模糊性加之适用程序的繁琐制约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合理行使。司法实践中不能将"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处罚"的规定割裂开来判断是否符合相对不起诉的条件。对于重罪案件,只要存在情节轻微的情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受害人权利保护的关注与加强,使刑事和解取得了与相对不起诉制度对接的基础。刑事和解与不起诉之间有很好的互补关系,二者具有前因与后果、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联系。构建和完善不起诉制度是转型时期科学发展观在公诉制度中的运用,更是国家对检察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科学考量,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起诉制度 刑事和解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法律的冲突与制衡——对刑事法律原则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满圈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刑事法律原则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法治精神,有益于“自由、秩序、民主、公平、正义”等法律价值的生成与实现。立法和司法应当理清刑事法律原则的含义、价值以及诸原则的冲突与制衡,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与法律价值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原则... 刑事法律原则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法治精神,有益于“自由、秩序、民主、公平、正义”等法律价值的生成与实现。立法和司法应当理清刑事法律原则的含义、价值以及诸原则的冲突与制衡,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与法律价值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原则的禁止适用加以保障;罪刑法定是罪刑相适应之“罪”与“刑”的法定,罪刑相当,则是刑法明文规定之“罪”与“刑”的均衡;刑罚应当以犯罪行为作为客观基础和基本依据,同时综合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平等并不否定差异,考虑犯罪人个人情况并不排斥责任;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并重,两者互为制约、相互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原则 刑事程序法 法律价值 冲突 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职务犯罪侦查预防机制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15
作者 宋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6,共3页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职权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当下中国正处于职务犯罪的多发期。这些职务犯罪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给人民安康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严肃查...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职权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当下中国正处于职务犯罪的多发期。这些职务犯罪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给人民安康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严肃查处。同时,为了有效遏制职务犯罪,我们必须提高职务犯罪侦查的能力和效力,必须实现职务犯罪侦查的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规范化。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型实务工作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职务犯罪侦查改革》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 和谐社会构建 预防 构建和谐社会 法律监督职责 和谐社会建设 检察机关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逮捕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16
作者 杨祖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3,共4页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乃至宪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关于逮捕制度改革的研究到目前热烈讨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逮捕的证据问题、审查逮捕程序问题和逮捕必要性问题可以说是逮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点。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实务界不少人士对逮捕的证据与程序改革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律适用,本编辑部以"逮捕的证据与程序"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制度 《刑事诉讼法》 现状 逮捕条件 犯罪嫌疑人 社会危险性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切实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17
作者 李自民 《学习论坛》 1998年第2期36-37,共2页
青年领导干部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担负着跨世纪的领导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切实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 提出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 青年领导干部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担负着跨世纪的领导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切实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 提出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绝不是空穴来风,这是由青年领导干部自身特点决定的。 第一,青年领导干部前途远大,重任在肩,但又是被腐蚀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领导干部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 切实加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廉政建设 党性锻炼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领导重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