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栝蒌桂枝汤联合西医治疗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英杰 李亚楠 +2 位作者 刘荣丽 赵杰 吕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栝蒌桂枝汤联合西医治疗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9例癫痫患者分为A组(39例)与B组(40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栝蒌桂枝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 目的探讨栝蒌桂枝汤联合西医治疗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9例癫痫患者分为A组(39例)与B组(40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栝蒌桂枝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期间,B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A组,持续时间短于A组,治疗后B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A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基(NMDAR1)水平均降低,B组低于A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波幅均上升,B组高于A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反应时间、潜伏期均缩短,B组短于A组;治疗期间,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栝蒌桂枝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对癫痫的治疗效果,缓解相关症状,减少发病次数,保护神经元,促使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栝蒌桂枝汤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评分 脑电图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兰他敏通过激活Nrf2/ROS通路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反应和诱导神经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娟 赵红梅 +1 位作者 孙桂芳 王润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5-969,975,共6页
目的:探究加兰他敏(GA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反应和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30):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I/R模型组,I/R加低剂量GAL组,I/R加高剂量GAL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I/R大鼠模型。HE检测病理组织变化。免... 目的:探究加兰他敏(GA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反应和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30):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I/R模型组,I/R加低剂量GAL组,I/R加高剂量GAL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I/R大鼠模型。HE检测病理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200、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排斥导向分子(RGM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还原型辅酶氧化还原酶1(NQ0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I/R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CA1区出现明显缺血病变; NF-200密度下降,NF-200蛋白表达显著下调,GAP-4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RGMa表达显著上调;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8的含量显著上升; Nrf2、HO-1、NQO-1的表达显著下调; ROS的含量显著上升。GAL加药组与I/R模型组相比,大鼠CA1区缺血病变明显改善; NF-200密度上升,NF-200蛋白表达显著上调,GAP-4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RGMa表达显著下调;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8的含量显著降低; Nrf2、HO-1、NQO-1的表达显著上调; ROS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GAL激活Nfr2/ROS细胞信号通路,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应激反应,诱导神经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兰他敏 NRF2 脑缺血再灌注 免疫反应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廷磊 章茜 +1 位作者 杨春 王书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 :利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 (Nestin)并鉴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 目的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 :利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 (Nestin)并鉴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神经球 ,并能自我更新 ,表达Nestin。自神经球分化出的细胞分别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鉴定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间非接触性共培养对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军 杨琴 +4 位作者 贾延劼 李傲 曾志磊 谢鹏 任俊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3-826,共4页
目的观察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下非接触性共培养对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构建共培养体系非接触性共培养方式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结果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贴壁、伸出长突起,随培养时... 目的观察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下非接触性共培养对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构建共培养体系非接触性共培养方式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结果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贴壁、伸出长突起,随培养时间延长,彼此交织成网;免疫组化显示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则大部分悬浮生长形成大的球状,此球状细胞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细胞仍呈悬浮球状生长;骨髓基质细胞组细胞则部分悬浮生长形成小的球状,部分贴壁生长。结论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下非接触性共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能相互促进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均可能分泌一些营养因子,为彼此提供一种生存分化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共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倩 张斯淼 +2 位作者 肖健豪 李晓东 王运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外泌体是一种内吞起源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EV),可以由真核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分泌,它含有神经退行性疾病(NDs)发病相关的蛋白,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可穿过血脑屏障,有助于将药物和其他治疗分子输送到大脑治疗NDs。所以,在本文... 外泌体是一种内吞起源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EV),可以由真核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分泌,它含有神经退行性疾病(NDs)发病相关的蛋白,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可穿过血脑屏障,有助于将药物和其他治疗分子输送到大脑治疗NDs。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外泌体在不同ND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将它们作为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诱导血管新生和缓解氧化应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吕娟 赵红梅 +1 位作者 孙桂芳 王润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生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4组:健康组(Ctrl);加药组:健康大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50mg/kg体重;模型组:参考文献建立局灶性脑...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生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4组:健康组(Ctrl);加药组:健康大鼠腹腔注射丹酚酸B50mg/kg体重;模型组:参考文献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模型;模型加药组(MCAO+SalB):在建模前3d向大鼠腹腔注射SalB50mg/kgBW,每天1次,再灌注后2h给药;各组大鼠在建模后24h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检测p38、Hsp27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显著的组织病变;凋亡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和LDH的含量明显上升(P<0.01);ICAM-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VEGF及受体分子VEGFR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p38和Hsp2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加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SOD含量显著上升,MDA和LDH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ICAM-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VEGF和VEGFR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p38和Hsp2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丹酚酸B可能通过诱导血管新生、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新生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尔雌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女性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15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威 王润青 +2 位作者 阎福龄 刘玉玲 史晓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0-1002,共3页
关键词 尼尔雌醇 多奈哌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卜淑芳 张博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50例最近一次脑缺血发作<72h的TIA患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CGRP水平,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50例最近一次脑缺血发作<72h的TIA患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CGRP水平,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TIA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且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均<0.05)。血浆ET和CGRP水平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36,P均<0.05)。结论TIA的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浆ET及CGRP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30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9
作者 刘威 王润青 李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痴呆1例诊治体会
10
作者 卜淑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4-614,共1页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临床特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多发性硬化合并四肢痉挛1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纪仲 王婷 +3 位作者 常晓艳 郭镔荣 张小玲 王景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四肢痉挛 关节松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倩 张斯淼 +2 位作者 肖健豪 李晓东 王运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表现出一系列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方法。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参与体内众多生理...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表现出一系列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方法。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目前已经证实miRNA在PD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并且还可能是P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将目前miRNA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IRNA 生物标志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