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樊俊洋 吴文义 +3 位作者 张云天 金钺 杨明凡 张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47-4456,共10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获取乌梅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应用公共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获取乌梅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应用公共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取TGE的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乌梅散加减方与TGE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DAVID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乌梅散加减方治疗TGE的作用机制。【结果】从乌梅散加减方中共筛选到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等125种活性成分和JUN原癌基因(JUN)、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58个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得到生物过程138个条目,涉及免疫反应、血管内皮因子生成、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对pri-miRNA转录的正调控等;细胞组分13个条目,涉及胞外区、细胞外空间、膜筏等;分子功能32个条目,涉及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得到135条信号通路,其中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是乌梅散加减方治疗TGE的主要信号通路。【结论】乌梅散加减方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等多个活性成分调控JUN、TNF、STAT3等靶点,通过参与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治疗T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散加减方 传染性胃肠炎(TGE)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艺涵 赵瑞平 +2 位作者 杨婉莉 杜芳芳 张红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建立硫酸新霉素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D30、D20、D10、L10、L5、L2、空白组7组,对D30、D20和D10组一次性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对L10、L5、L2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于试验第5、7、1... 为建立硫酸新霉素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D30、D20、D10、L10、L5、L2、空白组7组,对D30、D20和D10组一次性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对L10、L5、L2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于试验第5、7、14天进行采血、采尿,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的含量和尿液中尿液总蛋白的含量,在第14天测大鼠的肝肾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用药组检测结果肝肾损伤不如连续用药组,连续用药组用药5 d后L5组出现明显肝肾损伤(P<0.05),第14天L2和L5组仍有肝肾损伤(P<0.05),L5组较为严重。因此,用硫酸新霉素建立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以连续7 d用药5倍剂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肝肾损伤 大鼠模型 肝脏指标 肾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与苦参碱组方体外抗PRRSV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婉莉 赵艺涵 +3 位作者 赵瑞平 杜芳芳 王学兵 张红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5-942,共8页
利用MTT法检测Marc-145细胞活力,通过药物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的阻断、增殖抑制和直接杀灭3个试验,探讨甘草酸与苦参碱不同组方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效果,... 利用MTT法检测Marc-145细胞活力,通过药物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的阻断、增殖抑制和直接杀灭3个试验,探讨甘草酸与苦参碱不同组方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效果,并探讨最优组方对PRRSV的复制及TCID50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增殖抑制和直接杀灭试验中各组方对PRRSV均有抑制作用,以苦参碱与甘草酸按质量比为1∶4,质量浓度为0.25 mg·m L-1时效果最好,在增殖抑制和直接杀灭试验的细胞病变抑制率分别是76.95%和83.25%,其治疗指数为12.696。最优组方药物能使病毒的TCID50下降,且与药物的质量浓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苦参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芪发酵液对断奶羔羊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春晓 樊俊洋 +5 位作者 李倩楠 郝潇雅 杨明凡 常娟 宁长申 张红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73-2680,共8页
【目的】探究板芪(板蓝根、黄芪)发酵液对断奶羔羊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DY芽孢杆菌、混合菌株[v(枯草芽孢杆菌)∶v(地衣芽孢杆菌)=1∶1]发酵板芪提取液饲喂羔羊,未发酵组... 【目的】探究板芪(板蓝根、黄芪)发酵液对断奶羔羊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DY芽孢杆菌、混合菌株[v(枯草芽孢杆菌)∶v(地衣芽孢杆菌)=1∶1]发酵板芪提取液饲喂羔羊,未发酵组饲喂板芪提取液,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8 d,统计生长指标并制备肠道组织切片,对表现良好的处理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酵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究发酵中药的作用机制。【结果】发酵Ⅰ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提取液)显著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可能与肠绒毛长度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发酵Ⅰ组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P<0.05);发酵Ⅰ组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micute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的相对丰度;Lefse(LDA>3)分析显示,发酵Ⅰ组显著提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Tenericutes)、小杆菌属(Mogibacterium)、L7A-E11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未发酵组显著提高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相对丰度(P<0.05);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则在对照组中显著富集(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板芪提取液可以提高断奶羔羊小肠绒毛长度与菌群多样性进而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为发酵中药在断奶羔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芪 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