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品级PVC耐磨防滑材料的研制
1
作者 彭进 廖波 +2 位作者 邹文俊 张琳琪 杨耘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1年第5期50-51,4,共2页
本文采用高品级聚氯乙烯 (PVC)塑料薄膜为基体 ,采用自行合成的丙烯酸酯共聚树脂为胶粘剂 ,制备高品级PVC耐磨防滑材料。该产品具有粘结强度高 ,柔软性好 ,突出的耐水、耐海水性 (≥ 30天 ) ,以及优异的耐候性能 ,耐磨性达到JB/GQ .F60 ... 本文采用高品级聚氯乙烯 (PVC)塑料薄膜为基体 ,采用自行合成的丙烯酸酯共聚树脂为胶粘剂 ,制备高品级PVC耐磨防滑材料。该产品具有粘结强度高 ,柔软性好 ,突出的耐水、耐海水性 (≥ 30天 ) ,以及优异的耐候性能 ,耐磨性达到JB/GQ .F60 13- 86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 共聚树脂 防滑材料 耐海水性 耐磨性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铝带厚度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艳 朱邦太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7-20,共4页
介绍了二相线阵CCD1 4 3电荷耦合器件应用于铝带厚度检测的基本原理 ,采用感光脉冲填充法对视频输出信号进行处理 ,实现了非接触测量 ,测量精度可达± 1 .4 μm。研制出自动检测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可宽范围显示铝带厚度值 ,具有... 介绍了二相线阵CCD1 4 3电荷耦合器件应用于铝带厚度检测的基本原理 ,采用感光脉冲填充法对视频输出信号进行处理 ,实现了非接触测量 ,测量精度可达± 1 .4 μm。研制出自动检测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可宽范围显示铝带厚度值 ,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功能 ,同时用程序产生CCD1 4 3的驱动时钟信号 ,使得硬件结构简化。控制系统自动完成对铝带厚度检测、比较、运算处理。通过I/O接口输出驱动步进电机 ,实现了闭环反馈控制。对 0 .2mm厚度以下超薄铝带轧制精度可控制在± 1 0 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检测 自动控制 冷轧 带材轧制 铝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进 张琳琪 +2 位作者 邹文俊 杨耘 廖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2期45-47,共3页
本文合成了烯丙基醚化酚醛树脂 ,并与双马来酰亚胺共聚 ,通过FTIR和DTA进行了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热分解温度达到 469℃ ,具有合适的软化点 ,适用于超硬材料树脂磨具热压成型工艺。
关键词 合成 酚醛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 软化点 树脂磨具 热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彭进 张琳琪 +2 位作者 邹文俊 杨耘 廖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文采用自制的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 (BMI/AEF)为结合剂 ,研究CBN树脂砂轮的配方体系。结果表明 :( 1)BMI/AEF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良好的热压工艺和较低的后固化温度 ,最高热分解温度达到 469℃ ,适用于超硬材料树脂磨具结合剂 ... 本文采用自制的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 (BMI/AEF)为结合剂 ,研究CBN树脂砂轮的配方体系。结果表明 :( 1)BMI/AEF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良好的热压工艺和较低的后固化温度 ,最高热分解温度达到 469℃ ,适用于超硬材料树脂磨具结合剂 ;( 2 )以烯丙基醚化酚醛树脂为润湿剂 ,提高材料的耐热性 ;( 3 )预处理法加入KH5 5 0偶联剂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 4 )采用本研究的配方 (FeS2 5 %,石墨 5 %,Cu3 2 %,ZnO15 %,Cr2 O3 15 %) ,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 2 0 .0 0M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改性 酚醛树脂 结合剂 CBN 砂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制备CuO—ZnO—ZrO_2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三魁 王文祥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69-73,共5页
通过活性测定,XRD,TPR等手段考察在制备CuO—ZnO─ZrO2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时pH值对其活性、物相及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pH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很大.pH值的变化并不改变催化剂母体的物相,但... 通过活性测定,XRD,TPR等手段考察在制备CuO—ZnO─ZrO2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时pH值对其活性、物相及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pH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很大.pH值的变化并不改变催化剂母体的物相,但却影响母体中各物相组份的相对含量及结晶度.pH值较低时制得的催化剂还原分二步进行,pH值较高时制得的催化剂的还原变成一步.本文还探讨了制备催化剂时pH值的变化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合成 催化剂 PH值 低压 氧化铜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钠快速电合成及其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伟春 杨长春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4期17-19,35,共4页
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铁电极和两阴夹一阳极的全氟离子隔膜电解槽 ,在 30 3~ 30 8K和 16mol/L氢氧化钠中 ,可快速电合成获得 0 .4 0~ 0 .4 9mol/L高铁酸钠溶液。研究了该条件下高铁酸钠的电合成与分解动力学。发现高铁酸钠表观生成速率... 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铁电极和两阴夹一阳极的全氟离子隔膜电解槽 ,在 30 3~ 30 8K和 16mol/L氢氧化钠中 ,可快速电合成获得 0 .4 0~ 0 .4 9mol/L高铁酸钠溶液。研究了该条件下高铁酸钠的电合成与分解动力学。发现高铁酸钠表观生成速率由高铁酸钠的电合成与分解两部分组成 ,其速率方程式为r(FeO42 - ) 表观 =k电解c2(OH- ) -k分解c1.3 4 (FeO42 - ) c0 .3 4 [Fe(OH) 3] /c(OH- ) ,在 2 79~ 318K高铁酸钠电合成与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34kJ/mol和 74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 4 0 5mol-1·L·h-1和 2 .6× 10 13 mol0 .3 2 ·L-0 .3 2 ·h-1。据此可圆满解释电合成过程中诸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钠 快速电合成 分解动力学 研究 比表面积 全氟离子隔膜电解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合成甲醇含锆催化剂的电镜研究
7
作者 徐三魁 王文祥 +1 位作者 李利民 苏运来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90-94,共5页
本文用SEM及MRGC-80型微反系统对一系列含锆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形貌、各组份的分布及CO/H2低压下合成甲醇的活性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得的CuO-ZnO-ZrO2催化剂不论是其氧化态或还原态形貌均为... 本文用SEM及MRGC-80型微反系统对一系列含锆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形貌、各组份的分布及CO/H2低压下合成甲醇的活性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得的CuO-ZnO-ZrO2催化剂不论是其氧化态或还原态形貌均为无定型,且Cu,ZnO,Zr各组份分布均匀.制备催化剂的方法不同、催化剂中锆组份的分布情况不同,锆组份分布的越均匀,对应的催化剂的比表面越大,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合成 甲醇 低压 电子显微镜 含锆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锆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徐三魁 关新新 +1 位作者 王文祥 张元珍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9,共5页
研究了在4MPa压力下,用混沉法、分步沉淀法及共沉淀法制得的CuO-ZnO-ZrO2催化剂对CO/H2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用BET、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比表面、晶相组成、锆的分布及ZrO2的存在形式及作... 研究了在4MPa压力下,用混沉法、分步沉淀法及共沉淀法制得的CuO-ZnO-ZrO2催化剂对CO/H2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用BET、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比表面、晶相组成、锆的分布及ZrO2的存在形式及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得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活性、最大的比表面、最差的晶形及最均匀的锆分布;在载体法样品中,锆组份以ZrO2(单斜)晶体形式存在,在分步沉淀样品中,锆组份主要以非晶态形式存在,而在共沉淀样品中,一部分锆组份存在于固体中;前一种形式的锆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后一种形式的锆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甲醇 热稳定性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梨醇Ru/C催化剂的TPR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梁丽珍 徐三魁 +1 位作者 王向宇 陈何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77-578,共2页
运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钌负载量的Ru/C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并将其结果与催化剂葡萄糖加氢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由于有机助剂的加入,使得钌与活性炭载体之间的作用力增强,钌负载量的不同... 运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钌负载量的Ru/C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并将其结果与催化剂葡萄糖加氢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由于有机助剂的加入,使得钌与活性炭载体之间的作用力增强,钌负载量的不同,催化剂表面性质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 钌碳催化剂 有机助剂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