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作者 郑永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63,共3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信仰与哲学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把握信仰与哲学的关系。对信仰的研究既要关注社会制度的层面,也要关注个体、心灵的层面;既要关注信仰的阶级性,也要关注信仰的普世性。
关键词 信仰 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相遇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中伟 姬书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177,共8页
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设定了一个理性支配的理想的国家,它意味着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致力于使这个理性国家成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遭遇到了“苦恼的疑问”。德国当时现实存在的贫困以及私有制所带来的... 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设定了一个理性支配的理想的国家,它意味着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致力于使这个理性国家成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遭遇到了“苦恼的疑问”。德国当时现实存在的贫困以及私有制所带来的不自由、不平等,暴露了理性国家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也动摇了青年马克思对此种理论的信心。于是,针对同样问题进行探讨的法国共产主义思想,开始真正纳入青年马克思的理论视野。青年马克思并未全盘接受法国的共产主义思想,而是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基础,努力将法国共产主义思想整合进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的相遇是一个自主的理论发展和理论超越的过程,也是一个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互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理性国家 法国共产主义思想 相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物”关系的科学阐释与价值定向--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寇东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3,共6页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它扬弃了抽象人本主义发展观和单纯物本主义发展观,科学阐释了"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物役性"现象及其根源和消解路径。马克思科学人本...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它扬弃了抽象人本主义发展观和单纯物本主义发展观,科学阐释了"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物役性"现象及其根源和消解路径。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科学人本主义 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优先于权利——对社群主义伦理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寇东亮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社群主义伦理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的两个命题,即“自我优先于目的”和“(自由或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确立了“目的优先于自我”和“德性优先于(自由或正义)权利”的原则。社群主义伦理旨在揭示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所存在的内在... 社群主义伦理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的两个命题,即“自我优先于目的”和“(自由或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确立了“目的优先于自我”和“德性优先于(自由或正义)权利”的原则。社群主义伦理旨在揭示新自由主义权利伦理所存在的内在人格或品德解释力的缺陷,力图以社群的历史传统说明自我人格和德性的生成及发展,希望恢复一种自然的德性生活,即一种人性的、历史的、社群的、社会的道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权利 伦理学 社群主义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苦奋斗的哲学之思
5
作者 郑永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共2页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苦奋斗 作风建设 勤俭节约 中华民族 拼搏精神 自强不息 习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寇东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4-147,共4页
不同学科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最终触摸到的都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即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信任、互利与合作等。这可以从社会伦理规范、社会伦理网络、社会伦理资源等三个层面理解社会资本的伦理意义。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建构,社会人际关... 不同学科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最终触摸到的都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即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信任、互利与合作等。这可以从社会伦理规范、社会伦理网络、社会伦理资源等三个层面理解社会资本的伦理意义。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建构,社会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社会志愿活动或自主团体的积极运作,这些都是积累和扩张伦理意义的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价值观 规范 网络 公共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明建设的信仰维度——兼论政治信仰与道德信仰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魏长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了宪法。如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了宪法。如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政治文明建设与道德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政治文明建设中涉及不少道德问题。为此,本刊邀请了伦理学界三位专家,分别从政治信仰与道德信仰的关系、公民道德的养成与政治文明建设、"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对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引起人们对政治文明建设更深切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信仰 重要目标 宪法修正案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确立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道德问题 热点问题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信仰的意识形态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永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以一定理论观念为基础的信仰体系,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蕴涵特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以意识形态来表达和实现自己,任何一种政治信仰都体现特定的意识形态。就其根本而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信仰体系...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以一定理论观念为基础的信仰体系,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蕴涵特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以意识形态来表达和实现自己,任何一种政治信仰都体现特定的意识形态。就其根本而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信仰体系,其核心是共产主义信仰。确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任何意识形态建设实效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仰 意识形态 政党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被引量:4
9
作者 寇东亮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175,共4页
后现代伦理是一种对待现代伦理的态度,以及力图超越现代伦理的一种努力;它批判现代伦理学的规范主义或规则主义倾向,要求终结“伦理的暴政”,还原“道德的本相”,使道德审美化,建构一个“审美化”的道德世界。
关键词 后现代伦理 伦理世界 道德规范 道德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权利的特点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长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的社会关系、规约人的行为选择的两大基本文化形态和规范体系。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对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界定和维系。其不同点是:道德规范大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主要依靠风... 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的社会关系、规约人的行为选择的两大基本文化形态和规范体系。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对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界定和维系。其不同点是:道德规范大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主要依靠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而法律则需要国家的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的强制力量加以维系。因此,与法律权利相比较,道德权利具有以下特点:道德权利的产生具有多元性和自发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关系具有复杂性和非对应性、道德权利的实现途径具有多重性、道德权利主体具有自择性等。对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的区分,有利于正确理解道德权利的基本特点,进而有利于促进对道德权利及其相关问题的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权利 道德义务 法律权利 道德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伟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3,159,共7页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世界观 伦理自我 道德理性 道德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辱观与道德信仰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长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共2页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 今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学习和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请了吴潜涛、张耀灿、王桂兰、罗建平等专家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仰 荣辱观 道德意识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正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爱玲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中原传统文化围绕着财富利益的分配、友善适当的行为、正直公正的良知,特别是对个人自由追求应得正当利益的维护、对他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彰显了一种既维护自身自由又不去干涉、妨碍、损害他人,追求总体和谐的公平正义思想。这种价值理... 中原传统文化围绕着财富利益的分配、友善适当的行为、正直公正的良知,特别是对个人自由追求应得正当利益的维护、对他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彰显了一种既维护自身自由又不去干涉、妨碍、损害他人,追求总体和谐的公平正义思想。这种价值理念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塑造了我们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合理思想,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传统文化 公平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果报应与道德公正——因果报应具有必然性吗?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长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8,共6页
因果报应就是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直观层面讲就是做好事得到相应的奖赏,做坏事遭到相应的惩罚;其深层次就是道德与幸福的统一。因果报应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形而上学问题。经验层面的呈现是有因果报应,但缺乏必然性。... 因果报应就是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直观层面讲就是做好事得到相应的奖赏,做坏事遭到相应的惩罚;其深层次就是道德与幸福的统一。因果报应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形而上学问题。经验层面的呈现是有因果报应,但缺乏必然性。因果报应具有必然性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道德要求(道德准则)本身要公正,二是道德评价要公正,三是道德赏罚要公正,四是道德结果要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报应 赏善罚恶 德福统一 道德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墨家的道德精神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太恒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墨家也和儒家一样,具有非常明显的道德至上的思想倾向。他们倡导如下基本道德精神:反对不劳而获,提倡“为人犹为己”,强调义利统一、志功统一。
关键词 墨家 道德精神 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中原重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世俊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全面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河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效率观》一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社会的视域重新审视效率,阐述了效率与和谐的正相关性与负相关性,倡导确立科学的效率观。建设和谐社会,各级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责任与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一文,针对市场经济的不发达与市场缺陷两大问题并存的现实,提出应在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公民的多维关系中认识政府责任,并切实履行其责任。《构建和谐中原重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一文指出,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转变河南干部群众原有的思维方式,培育和谐发展新思维,同样是构建和谐河南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思维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培育 中原 辩证法思想 思维方法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思想辨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东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自由是近现代以来令中国人纠结和困惑的理念,需要我们在反思和辨正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澄清和阐明。中国传统自由概念具有双重内涵:在"私"的层面即个体生存层面,自由即个人安然自在、恬静自得、悠闲自乐的内... 自由是近现代以来令中国人纠结和困惑的理念,需要我们在反思和辨正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澄清和阐明。中国传统自由概念具有双重内涵:在"私"的层面即个体生存层面,自由即个人安然自在、恬静自得、悠闲自乐的内心感受、生活态度、人生理想或日常生活状态;在"公"的层面即正统思想与正式制度层面,自由即随情放纵、任意散漫、自私自用等态度或行为。心性自由是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内核,它蕴含一种关于人的自我发展辩证法,总体上是德性主义的。由于缺乏外在制度、法规等的保障,传统心性自由思想在其现实性上发生了某些变异:或者变异为自我作践的"心奴",或者变异为随波逐流的"任性",或者变异为玩世不恭的"放纵"。应在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统一中确认和保障现代人的心性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心性自由 中国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实践理性视域中的德性幸福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伟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传统伦理思想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有感性主义幸福论、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以及宗教禁欲主义,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幸福与道德相割裂的疑难。康德坚持"道德不是幸福,但道德是配享幸福的条件"。德性幸福观,是对传统物质主义幸福观... 传统伦理思想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有感性主义幸福论、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以及宗教禁欲主义,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幸福与道德相割裂的疑难。康德坚持"道德不是幸福,但道德是配享幸福的条件"。德性幸福观,是对传统物质主义幸福观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者道德即幸福以及宗教德福轮回思想的审视和提升。康德的幸福观与其实践理性的理念是密切结合的,知性和理性、自然和自由的区分以及形而上学的道德自由指向,构成其实践理性理解的前提;德性幸福观是其实践理性的贯彻和道德自由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 配享幸福 道德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
19
作者 寇东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8,共7页
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存在三个主要偏颇: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内心的自由",由此回避或逃避各种亟须改变的实践困境和现实问题;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任性的自由",由此秉持或奉行无规则、潜规则等"... 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存在三个主要偏颇: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内心的自由",由此回避或逃避各种亟须改变的实践困境和现实问题;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任性的自由",由此秉持或奉行无规则、潜规则等"无政府主义"处世方式;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竞技的自由",由此无视或认肯社会不平等或不公正现象的滋生蔓延。定在的自由、规则的自由、平等的自由,是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定在的自由意味着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规则的自由意味着能动、秩序与自律的统一,平等的自由意味着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种自由与类自由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定在的自由 规则的自由 平等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优先于德性——罗尔斯伦理思想的一种解读
20
作者 寇东亮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罗尔斯伦理思想总体上可归结为一种权利伦理学;“自由优先于德性”是罗尔斯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个原则以“自我优先于目的”为形式根据,以“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为质料内容。罗尔斯权利伦理揭示了现代自由社会的道德特征和道... 罗尔斯伦理思想总体上可归结为一种权利伦理学;“自由优先于德性”是罗尔斯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个原则以“自我优先于目的”为形式根据,以“正义(权利)优先于德性”为质料内容。罗尔斯权利伦理揭示了现代自由社会的道德特征和道德要求,提出了诸多新的伦理理念和伦理观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德性 权利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