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红花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ROCK/JNK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余淑华 刘朏 +1 位作者 吴倩倩 杨东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1489,共9页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对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Wistar Kyoto大鼠作为正常组,40只SH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25 mg·kg^(-1)·d^(-1))、中(50...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对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Wistar Kyoto大鼠作为正常组,40只SH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25 mg·kg^(-1)·d^(-1))、中(50 mg·kg^(-1)·d^(-1))及高剂量(100 mg·kg^(-1)·d^(-1))CR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和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24 h尿样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栓素B2(TXB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hoA/Rho相关激酶1(ROCK1)、ROCK2和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JNK)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与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AI,MDA、ET-1及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和JNK mRNA表达水平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GSH-Px和NO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粗糙、增厚及大量泡沫细胞和坏死物质分布。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CR组大鼠收缩压与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TC、TG和LDL-c水平,AI,MDA、ET-1和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和JNK mRNA表达水平以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和HDL-c及NO水平升高(P<0.05)。低剂量CR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粗糙、增厚及泡沫细胞与动脉粥样坏死物质分布可见不同程度减少。与低剂量CR组比较,中剂量CR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TC、TG和LDL-c水平,AI,MDA、ET-1及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及JNK mRNA表达水平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和HDL-c及NO水平升高(P<0.05)。中剂量CR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粗糙、增厚及泡沫细胞与动脉粥样坏死物质分布有所减少;与中剂量CR组比较,高剂量CR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TC、TG和LDL-c水平,AI,MDA、ET-1及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及JNK mRNA表达水平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和HDL-c及NO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CR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动脉粥样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论:CR可改善SH大鼠ED及A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OCK/JN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自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Rho蛋白激酶 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侯文静 王晓飞 +2 位作者 孙晓燕 周丽娟 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40-3044,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043例,按RHR水平分为3组,<70(A组,n=406),70~79(B组,n=364),≥80次/min(C组,n=273)。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043例,按RHR水平分为3组,<70(A组,n=406),70~79(B组,n=364),≥80次/min(C组,n=273)。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等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颈总动脉内径(CADIA),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RHR与CAIMT、CADIA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B、C三组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9.1%、63.7%、69.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HR(OR 1.165,95%CI=1.094~1.482,P=0.037)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表明,RHR与CAIMT、CADIA呈显著正相关(r=0.115,0.123,均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RHR与颈动脉斑块及CAIMT、CADIA密切相关,RHR可作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老年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