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CSPP1通过调控miR-642a-5p表达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王瑜瑾 王媛 宁丞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2-456,462,共6页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依据转染物不同分为Con组(正常培养的Y-79细胞)、sh-NC组(转染sh-NC)、sh-circCSPP1组(转染sh-circCSPP1)、miR-NC组(转染miR-NC)、miR-642a-5p组(转染miR-642a-5p mimics)、sh-circCSPP1+anti-miR-NC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NC)以及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642a-5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Y-79细胞中的circCSPP1与miR-642a-5p表达水平;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SPP1与miR-642a-5p靶向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79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与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circCSPP1表达水平升高,miR-642a-5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sh-NC组比较,sh-circCSPP1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miR-NC组比较,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证明,circCSPP1可负向调控miR-642a-5p的表达水平。与sh-circCSPP1+anti-miR-NC组比较,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N-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沉默circCSPP1可通过上调miR-642a-5p表达抑制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circCSPP1可能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环状RNA CSPP1 微小RNA-642a-5p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媛 张金嵩 李秀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高度近视患者72例(72眼),分为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和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行眼轴长度、屈光度、眼底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高度近视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102.38±39.05)μm,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61.72±22.28)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5)。两组内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结论高度近视的发展可能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关,脉络膜血流灌注减少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薄可能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方面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D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p38MAPK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曦 孙晓萍 +2 位作者 杨建伟 朱冬梅 王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R大鼠模型,期间每周测量大鼠空腹血糖(FBG)和体质量,采用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血管走行和渗漏情况。将40只建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每组20只;另选取20只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并常规饲养,作为对照组。hUC-MSC注射组玻璃体内注射hUC-MSC,对照组和模型组玻璃体内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荧光金(FG)逆行示踪标记RGCs观察存活RGCs数目;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法观察RGCs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量。结果未造模大鼠FBG维持在正常水平,体质量随时间逐步增长,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无荧光素渗漏;造模大鼠FBG维持在较高水平,体质量增长缓慢,且于造模2周开始随着病程延长,体质量逐渐下降,视网膜远端血管发生扭曲,可见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渗漏面积较大。对照组、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RGCs密度分别为(2136.10±215.17)、(849.40±167.82)和(1549.20±183.26)个/mm^(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218,P<0.01);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RGCs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hUC-MSC注射组RGCs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视网膜结构清晰,层次分明,RGCs形态完整,数目较多;模型组RGCs数量明显减少,出现核固缩,RGC层变薄萎缩;hUC-MSC注射组视网膜结构较完整,RGCs数较模型组多。对照组、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RGCs凋亡率分别为(2.16±1.11)%、(43.47±2.26)%和(20.75±2.18)%,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159,P<0.01);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RGCs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UC-MSC注射组RGCs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视网膜组织Bax、Bcl-2和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982、12.526、73.158,均P<0.01);模型组和hUC-MSC注射组Bax和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UC-MSC注射组Bax、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2,P=0.322)。结论hUC-MSC玻璃体内注射可抑制DR模型大鼠RGCs凋亡,保护视网膜结构,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彩红 赵宏 丁相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评价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角膜准分子激光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7例(9眼),均有准分子激... 目的评价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角膜准分子激光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7例(9眼),均有准分子激光手术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中心和不规则散光,均行Oculyzer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散光度、角膜表面变异指数、角膜高度的非对称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UCVA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术前为0.2~0.6,术后3个月为0.8~1.0;BCVA术前同UCVA,术后3个月为1.0~1.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散光度为(-2.14±3.56)D,术后3个月为(-0.394-0.78)D,术后6个月为(-0.26±0.53)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角膜表面变异指数与角膜高度的非对称指数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角膜准分子激光术后不规则散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 个体化切削 不规则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0通过FoxM1相关通路调控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思思 朱冬梅 李晓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miR-370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 TM 2000将miR-370-mimics、miR-370-NC及miR-370-inhibitor转染至Y79细胞内,分别建立miR-370过表达组(mimics组)、对照组(NC组)... 目的探讨miR-370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 TM 2000将miR-370-mimics、miR-370-NC及miR-370-inhibitor转染至Y79细胞内,分别建立miR-370过表达组(mimics组)、对照组(NC组)和抑制组(inhibitor组),三组转染24 h、48 h、72 h和96 h时,均使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转染48 h后,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370表达;Annexin V-FITC/PI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P-AKT、FoxM1蛋白表达。结果mimics组细胞miR-370 mRNA表达远高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inhibitor组细胞miR-370 mRNA表达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自转染48 h起,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而mimics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转染后96 h。mimics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均为P<0.05),而inhibitor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在三组中最低(P<0.05)。mimics组细胞内PI3K、P-AKT、FoxM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而inhibitor组细胞内PI3K、P-AKT、Fox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结论miR-370能够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PI3K/AKT/FoxM1信号通路的活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 miR-370 PI3K/AKT/FoxM1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脂多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及NLRP3/Caspase-1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铮 靖鹏举 +1 位作者 朱冬梅 王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Dex)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炎症损伤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MMT法检测不同浓度Dex处理细胞2...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Dex)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炎症损伤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MMT法检测不同浓度Dex处理细胞24 h、48 h、74 h对LPS诱导ARPE-1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Dex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ARPE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LPS组(5 mg·L^-1 LPS)、Dex组(0.20 mol·L^-1 Dex)、Dex+LPS组(0.20 mol·L^-1 Dex+5 mg·L^-1 LPS),RT-q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NLRP3、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同一时间点,与NC组比较,LPS组ARPE-19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且随着Dex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0.20 mol·L^-1 Dex作用LPS诱导的ARPE-19细胞24 h时细胞存活率为(90.77±5.73)%,接近NC组,因此选用0.20 mol·L^-1 Dex作用24 h用于后续实验。NC组与Dex组间TNF-α、IL-1β、IL-6、NLRP3、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C组、Dex组比较,LPS组、Dex+LPS组TNF-α、IL-1β、IL-6、NLRP3、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Dex+LPS组TNF-α、IL-1β、IL-6、NLRP3、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均为P<0.05)。结论Dex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减轻LPS诱导的HRPE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脂多糖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炎症损伤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