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磊磊 秦红英 +2 位作者 张尚书 张艺 连鸿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58例骨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asso logisti...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58例骨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骨科创伤住院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另选取2021年2—10月224例骨科创伤患者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458例创伤患者为建模组,其中创伤合并MDRO感染114例,感染率24.89%;非MDRO感染组患者34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20分(OR=2.567,95%CI:1.593~4.178)、发热日数≥3 d(OR=2.656,95%CI:1.631~4.361)、住院日数≥10 d(OR=3.563,95%CI:2.207~5.808)、使用抗菌药物(OR=2.314,95%CI:1.415~3.84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日数≥7 d(OR=2.114,95%CI:1.329~3.624)是创伤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创伤术后MDRO感染的Nomogram模型,验证结果显示:Bootstrap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建模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8,验证组AUC为0.8718。说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决策分析曲线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早期识别创伤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从而降低MDRO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患者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lasso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磊磊 秦红英 +4 位作者 徐赛男 武珍珍 张艺 张尚书 连鸿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2-718,共7页
目的基于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构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 目的基于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构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干预前(2022年7—12月,对照组)与干预后(2023年1—6月,干预组)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干预组为41577例,对照组为27052例,干预组病原学送检率及病原学送检正确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分别为74.2%VS 62.8%、90.3%VS 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原学送检率目标达成率为237.5%,进步率为18.2%。病原学送检正确率目标达成率为104.0%,进步率为9.5%。过程指标中,干预组病原学标本送检诊断符合率、病原学标本采集正确率、病原学标本转运及时率、病原学标本接收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果指标中,干预组指向性指标送检率、血培养标本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体液标本送检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血培养标本阳性率由干预前的18.5%提高至干预后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送检正确率,改善指标的管理质量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评价体系 综合干预 效果评价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