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内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
作者 王艺 靳依萍 +3 位作者 李旭 张贺 吴道远 夏庆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HS标本2例,行HE、免疫组化染色。采用PCR法进行KRA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之间黏附性差,肿瘤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HS标本2例,行HE、免疫组化染色。采用PCR法进行KRA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之间黏附性差,肿瘤细胞多为圆形-卵圆形,胞质嗜酸,部分空亮,细胞核异形明显,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免疫表型:CD68、CD163、CD4和CD45均阳性,CKpan、EMA、S-100、CD30、HMB-45、CD21、MPO、desmin、CD20、CD79α、CD3和CD5等均阴性,EBER检测均阴性。同时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MMR)均阳性,PD-L1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均>1%。2例患者KRAS基因均发生突变。随访2例患者均存活,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淋巴结内HS临床较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免疫表型,肿瘤行完整切除并联合放、化疗和靶向治疗有效,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分子检测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庆欣 赵驰 +1 位作者 冯稳 乔思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罕见的子宫原发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子宫原发pPNET,采用常规制片、HE染色,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目的探讨罕见的子宫原发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子宫原发pPNET,采用常规制片、HE染色,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2例病灶分别位于子宫肌层内和宫腔子宫内膜。肿瘤由幼稚深染的小圆形细胞组成,核圆形,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免疫表型CD99、CD56均(+)、α-inh ib in、Syn、CD10均(-)。结论子宫原发性pPNET非常罕见。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或卵巢肿物侵及子宫。几乎所有肿瘤表达CD99,可有神经标记物表达;遗传学90%以上有t(11;22)(q24;q12)染色体易位。目前除手术切除外,缺乏统一的化疗方案。需要更多的疗效和预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EWING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与食管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冰 孙淼淼 +4 位作者 韦娜 贺璐璐 王正洋 张红新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TAM)浸润与食管鳞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食管鳞癌和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206(M2型TAM特异性标志物)、IL-8、MCP-1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TAM)浸润与食管鳞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食管鳞癌和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206(M2型TAM特异性标志物)、IL-8、MCP-1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IL-8、MCP-1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2型TAM的浸润数量多于正常食管黏膜(P=0.032);食管鳞癌间质中IL-8、MCP-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M2型TAM浸润数量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食管鳞癌间质中M2型TAM的浸润数量与IL-8、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正关联(蛋白:rP=0.432、0.315;mRNA:rP=0.373、0.332,P均<0.05)。结论:M2型TAM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TAM分泌的趋化因子IL-8和MCP-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206 IL-8 MCP-1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稳 陈奎生 +2 位作者 于庆凯 张建波 孙淼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3(标记TAM)、MMP-9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3(标记TAM)、MMP-9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D163、MMP-9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CD163、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食管鳞癌组织中CD163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AM的浸润数量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浸润数量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TAM可能是通过分泌MMP-9从而促进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病理特征、吸烟和饮酒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新新 马杰 +2 位作者 任鹏飞 郭晓萱 郭永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KRAS、NRAS和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分析3种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石蜡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 2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和13密码... 目的:探讨KRAS、NRAS和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分析3种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石蜡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 2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和13密码子常见的7个突变位点,检测NRAS 2号与3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13密码子与61密码子常见的12个突变位点,检测BRAF 15号外显子的V600E位点的突变,分析KRAS、NRAS和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与病理特征、吸烟和饮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KRAS、N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8.0%(93/242)、5.0%(12/237)和2.1%(5/237)。在147例KRAS野生型病例中NRAS与BRAF的突变频率为6.8%(10/147)和3.4%(5/147)。BRAF与KRAS、NRAS基因突变相互排斥。KRAS基因突变更倾向发生于Duke'S分期的C期(P=0.047)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49),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癌结节及AJCC分期等病理特征无关(P均>0.05)。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病理特征无关(P均>0.05)。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吸烟及饮酒史无关(P>0.05)。结论:该研究中KRAS基因突变更倾向发生淋巴结转移和Duke'S C期,说明KRAS基因突变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因突变 病理特征 KRAS NRAS BRAF 吸烟 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未分化癌17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丝冰 张亚丽 +4 位作者 张贺 刘慧 张其栋 王艺 夏庆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去分化癌(de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carcinoma, DEC)和子宫内膜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carcinoma, UEC)的临床病理特征,BRG-1/INI-1在DEC/UEC和子宫内膜样癌FIGO 3级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去分化癌(de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carcinoma, DEC)和子宫内膜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carcinoma, UEC)的临床病理特征,BRG-1/INI-1在DEC/UEC和子宫内膜样癌FIGO 3级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例DEC/UEC和39例子宫内膜样癌FIGO 3级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RG-1、INI-1、ER、PAX8、MMR蛋白、p53的表达,分析BRG-1/INI-1表达与DEC/UEC和子宫内膜样癌FIGO 3级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7例DEC/UEC中BRG-1和INI-1蛋白表达缺失6例(6/17,35.3%),MMR蛋白表达缺失9例(9/17,52.9%)。39例子宫内膜样癌FIGO 3级中BRG-1和INI-1均未缺失表达,其中13例行MMR蛋白检测共表达缺失6例(6/13,46.2%)。BRG-1/INI-1缺失组、完整组和FIGO 3级组ER和PAX8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3组间患者年龄、脉管侵犯、浸润深度、FIGO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4,P=0.592,P=0.345,P=0.122)。BRG-1/INI-1缺失组、完整组和FIGO 3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70%和89.7%,缺失组和FIGO 3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约1/3的DEC/UEC患者可见BRG-1/INI-1缺失表达,且此类患者预后更差。ER和PAX8在未分化成分中频繁丢失,联合MMR蛋白的缺失可提示DEC/UEC可能。一线抗体联合BRG-1/INI-1和MMR蛋白检测能提高DEC/UEC的诊断能力,帮助临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去分化癌/未分化癌 子宫内膜样癌 BRG-1/INI-1 M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中TTF-1和SPA的表达对EGFR突变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瑞青 申淑景 +2 位作者 马杰 刘杰 李醒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314-2317,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protein-A,SPA)的表达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protein-A,SPA)的表达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行EGFR突变检测的肺腺癌患者235例,其中能找到石蜡组织共1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的TTF-1和SPA的表达。分析TTF-1和SPA的表达与EGFR突变状态、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入组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43.8%(103/235);其中的120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EGFR突变;TTF-1阳性表达多见于女性(P=0.029)、不吸烟(P=0.025)和Ⅰ~Ⅱ期(P=0.044)患者;EGFR突变多发生于TTF-1或者SPA(P=0.043)阳性表达患者,TTF-1阴性表达时EGFR很少发生突变(P=0.004),TTF-1对EGFR突变状态的阴性预测价值高达92.6%;TTF-1表达与SP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TTF-1和SPA的表达情况能预测EGFR突变状态,TTF-1或者SPA阴性表达患者很少发生EGFR突变;TTF-1和SPA的表达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甲状腺转录因子 表面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64例免疫标记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庆欣 赵驰 +1 位作者 庄競 乔思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5例确诊的胃肠道及腹、盆腔间叶源性肿瘤标本,其中GIST6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117、CD34、DOG1、NSE、S-...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5例确诊的胃肠道及腹、盆腔间叶源性肿瘤标本,其中GIST6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117、CD34、DOG1、NSE、S-100、SMA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 GIST组中CD117、CD34、DOG1、NSE阳性率分别为89.1%、76.6%、96.9%及87.5%;非GIST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33.3%、28.6%和50.0%。CD117阴性的GIST组中CD34、NSE、DOG1阳性率分别为28.6%、71.4%和85.7%。结论 GIST中DOG1表达的敏感性高于CD117,在CD117阴性的病例中DOG1优于其他标记物。DOG1与CD117及NSE等联合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足以明确绝大多数GIS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DOG1 CD117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发财 陈瑜 秦望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DU145以及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中CHD1L mRNA表达水平;转染siRNA干扰前列腺癌PC3细胞CHD1L的表达,并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C3细胞MMP-9、N-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HD1L 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上皮细胞(P<0.01),其中以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侵袭实验中,干扰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9.67±6.67)vs(113.67±5.69)和(112.00±12.49)个,P<0.05)。划痕实验中,干扰组48 h伤口愈合率也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1.27±3.27)%vs(48.47±5.72)%和(49.93±3.35)%,P<0.05]。干扰组细胞MMP-9和N-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沉默CHD1L可降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移植瘤脉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青 贺璐璐 +6 位作者 韦娜 孙淼淼 陈金艳 杨建萍 王正洋 郑湘予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移植瘤脉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MA及IL-4将人淋巴瘤U937单核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16只裸鼠分为2组,每组8只,注射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EC9706细胞或单独注射EC9706细胞;观察2组荷瘤...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移植瘤脉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MA及IL-4将人淋巴瘤U937单核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16只裸鼠分为2组,每组8只,注射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EC9706细胞或单独注射EC9706细胞;观察2组荷瘤裸鼠成瘤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移植瘤中VEGF和VEGF-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移植瘤中VEGF和VEGF-C蛋白的表达,分别用CD31、D2-40标记2组移植瘤中血管和淋巴管,计算MVD与LMVD值。结果:M2型巨噬细胞与EC9706细胞共培养组裸鼠移植瘤中VEGF、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独注射EC9706细胞的对照组(P<0.05),MVD及LMVD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VEGF、VEGF-C促进裸鼠食管癌移植瘤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食管癌 移植瘤 VEGF VEG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隔交链孢霉素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及DNA聚合酶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艳英 张晓艳 +1 位作者 王瑾瑾 赵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霉素(altenuene,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及对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β,DNApolβ)表达的影响,探讨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致癌机制。方法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ALT对NIH/3T3细...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霉素(altenuene,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及对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β,DNApolβ)表达的影响,探讨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致癌机制。方法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以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DNApol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0.0、20.0、50.0μmol/L的ALT作用于NIH/3T3细胞后,细胞尾长及尾部DNA含量均增加,一定浓度的ALT作用于细胞后DNApol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可引起NIH/3T3细胞基因损伤,且有剂量依赖性,并可导致DNApolβ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隔交链孢霉素 DNApolβ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素对小鼠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选 江华 +3 位作者 白洁 马杰 李丹 刘文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东亚钳蝎毒素(BMKIA)对小鼠体内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为4批,每批6只,各检测一种免疫细胞。实验组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0.004mg/kg的BMKIA,对照组给予等体积... 目的:探讨东亚钳蝎毒素(BMKIA)对小鼠体内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为4批,每批6只,各检测一种免疫细胞。实验组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0.004mg/kg的BMKIA,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小鼠给药0、2、8、12和24h后外周血单核、NK、B、CD4+T和CD8+T细胞标志性抗原以及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多种免疫细胞产生活化(P<0.05),细胞活化率在8~12h达到高峰[单核细胞(44.8±19.2)%,8h;NK细胞(56.2±17.2)%,12h;B细胞(53.3±21.4)%,8h;CD4+T细胞(14.4±5.1)%,12h;CD8+T细胞(63.2±4.5)%,12h],CD4+T细胞活化不明显。结论:BMKIA可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素 免疫细胞 CD69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GA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TE-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瑜 宋魏 +2 位作者 崔发财 王佳琪 夏庆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IQ结构域的GTP激酶活化蛋白1(Ras GTPase-activating-like protein, IQGA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TE-2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 目的:探讨具有IQ结构域的GTP激酶活化蛋白1(Ras GTPase-activating-like protein, IQGA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TE-2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25例ESCC手术切除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ESCC细胞系TE-2、TE-3、ECA109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SCC细胞中IQGA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si-IQGAP1(阳性转染组)、si-CTRL(阴性对照组)质粒转染TE-2细胞,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沉默IQGAP1对TE-2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钙黏蛋白和神经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IQGAP1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和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IQGAP1 m RNA和蛋白在TE-2、TE-3、ECA109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t-1A细胞(均P<0.05)。沉默IQGAP1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阳性转染组TE-2细胞中IQG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IQGAP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敲减IQGAP1可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TE-2细胞 具有IQ结构域的GTP激酶活化蛋白1 小干扰RNA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凝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瑜 崔发财 +3 位作者 张银苹 张冰 王媛媛 夏庆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探讨转凝蛋白(transgelin,TAGLN)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7例CRC患者的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 目的:探讨转凝蛋白(transgelin,TAGLN)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7例CRC患者的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CRC细胞系SW620、SW480、HCT116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株FHC,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TAGLN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q PCR法和WB法分别检测CRC细胞中TAGL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将si-TAGLN、si-Ctrl转染进SW48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沉默TAGLN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用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TAGLN在CR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P<0.05或P<0.01)。TAGLN mRNA及蛋白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HC细胞(均P<0.01)。沉默TAGLN后,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结论:TAGLN在CR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TAGLN可抑制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凝蛋白 结直肠癌 SW48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T细胞受体β链互补决定区3谱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建波 吕晓东 +6 位作者 宋巍 孙淼淼 于庆凯 冯稳 刘明阁 胡骏 房百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分析乳癌患者转移淋巴结标本中 T 细胞受体(TCR)β链互补决定区3(CDR3)的谱型偏移及氨基酸序列特点。方法:选取5例乳癌患者转移淋巴结和2例乳腺反应性增生患者的淋巴结标本,应用 RT-PCR 扩增 T细胞24个 TCR β链可变区(B... 目的::分析乳癌患者转移淋巴结标本中 T 细胞受体(TCR)β链互补决定区3(CDR3)的谱型偏移及氨基酸序列特点。方法:选取5例乳癌患者转移淋巴结和2例乳腺反应性增生患者的淋巴结标本,应用 RT-PCR 扩增 T细胞24个 TCR β链可变区(BV)亚家族,经基因扫描确定 T 细胞克隆性,对提示单、寡克隆性增生的 TCR BV 亚家族的 PCR 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腺反应性增生患者淋巴结中 T 细胞均为多克隆性增生。乳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T 细胞呈单、寡克隆及多克隆性增生,克隆性增生 T 细胞中存在2~5个 BV 亚家族的谱型偏移;CDR3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单、寡克隆性增生 T 细胞的 CDR3氨基酸序列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论:乳癌患者 TCR BV 亚家族取用存在谱型偏移,不同 T 细胞克隆的 CDR3氨基酸序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姜姝 孙淼淼 宋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092-2095,2100,共5页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长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观察并统计2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PA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心悸不宁、唇色紫暗、舌暗、脉细涩积分及总积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持续时间、次数及PAR显著缩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高、中、低切黏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细胞比容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PAR及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显著优于单独长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参麦注射液 长效硝酸异山梨酯 血小板聚集率 血液流变学 血浆黏度 血细胞比容 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3通过Notch1信号通路调控BCAR4对乳腺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建波 宋魏 +2 位作者 王媛媛 刘明阁 孙淼淼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3-741,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33(mi R-133)调控乳腺癌雌激素耐受基因4(breast cancer anti-estrogen resistance 4,BCAR4)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集2006年1至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0例乳腺...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33(mi R-133)调控乳腺癌雌激素耐受基因4(breast cancer anti-estrogen resistance 4,BCAR4)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集2006年1至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RT-PCR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BCAR4和mi R-133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检测BCAR4和mi R-133之间的关联;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沉默BCAR4或沉默BCAR4和mi R-133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沉默BCAR4对MCF-7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生物统计学分析BCAR4表达和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CAR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BCAR4可以调控mi R-133的表达;沉默BCAR4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沉默mi R-133和BCAR4表达的MCF-7细胞的迁移率和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仅沉默BCAR4表达的MCF-7细胞[迁移率(92.31±8.64)%vs(52.61±5.12)%,P<0.05;穿膜细胞数:(171.38±12.61)vs(28.54±3.29),P<0.01],抑制mi R-133可以逆转BCAR4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沉默BCAR4组裸鼠成瘤的体积和质量都显著减小;沉默BCAR4的MCF-7细胞的Notch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CAR4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BCAR4高表达患者生存率较BCAR4低表达患者低。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受到BCAR4和mi R-133的双重调控,mi R-133可能通过Notch1信号通路调节BCAR4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可为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及乳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抗雌激素耐药基因4 乳腺癌 微小核糖核酸-133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宏达 邵祥忠 +5 位作者 孙淼淼 秦延昆 谢海洋 曹建 梅花 李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31-3034,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N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序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N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序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评分(TSS)、肢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00%(P <0. 05)。治疗后2组FBG、2 h BG水平及患肢麻木、刺痛、抽筋、乏力等T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 <0. 05或P <0. 01)。2组在治疗后患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SNCV、MNCV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DPN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可调控其血糖水平,改善患肢神经传导速度,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丹红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疗效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患者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P53蛋白及HPV E6/E7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童婷婷 马杰 +1 位作者 董丽杰 王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P53蛋白及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支链DNA技术及细胞涂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2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P53蛋白及HPV E6/E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P53蛋白及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支链DNA技术及细胞涂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2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P53蛋白及HPV E6/E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P1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P<0.05),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HPV E6/E7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 E6/E7 mRNA与P16蛋白表达呈正关联(rP=0.444,P<0.001),与P53蛋白表达不具有关联性(P=0.125);P53蛋白与P16蛋白表达呈正关联(rP=0.505,P<0.001)。结论:宫颈液基脱落细胞中HPV E6/E7 mRNA、P16、P53检测可能对宫颈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P16 P53 HPV E6/E7mRNA 宫颈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8调控SNX4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波 宋魏 +2 位作者 王媛媛 刘明阁 孙淼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0-1325,共6页
目的:探讨miR-218调控SNX4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q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中miR-218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18的表达和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18和SNX4之间的关系;过表达m... 目的:探讨miR-218调控SNX4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q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中miR-218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18的表达和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18和SNX4之间的关系;过表达miR-218后MTT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变化;过表达SNX4后MTT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SNX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恢复水平;裸鼠体外成瘤实验检测miR-218对乳腺癌细胞株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miR-218在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表达水平较高,miR-218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期相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SNX4可能是miR-218下游的作用靶点;过表达miR-21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过表达SNX4后可以逆转miR-218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过表达miR-218后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株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结论:miR-218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同时miR-218可以调控SNX4的表达而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218 SNX4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