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艺伟 姚明解 +5 位作者 薄亚聪 游杰 崔晗 张玲 赵二江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原发性肝癌(PL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前未接受其他治疗的PLC患者447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检查结果计算LMR,绘制术前LMR诊...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原发性肝癌(PL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前未接受其他治疗的PLC患者447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检查结果计算LMR,绘制术前LMR诊断患者术后5 a生存状态的ROC曲线,确定LMR诊断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PLC患者术后5 a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LMR诊断界值为3.03,据此将LMR分为高(≥3.03)和低(<3.03)两种状态。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LMR是PLC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因素(β=-0.329,HR=0.720,95%CI=0.562~0.921)。结论:术前LMR可用于评价PL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术前高LMR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原发性肝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炎症标志物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0
2
作者 崔晗 朱艺伟 +6 位作者 游杰 姚明解 薄亚聪 张玲 赵二江 崔玲玲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预后营养指数(PNI)等炎症标志物与乙肝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预后营养指数(PNI)等炎症标志物与乙肝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331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计算NLR、PLR、MLR、PNI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NLR、PLR、MLR、PNI的界值分别为2.41、106.80、0.24、45。根据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术前AFP、AST、肝内播散及NLR是影响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2.652(1.863~3.776)、1.476(1.027~2.120)、1.437(1.047~1.972)、1.596(1.065~2.390)和1.563(1.077~2.268),PNI是此类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HR(95%CI)为0.657(0.468~0.922)(P均<0.05)。结论:术前NLR及PNI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有关,低NLR及高PNI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原发性肝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人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检测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蔚 高见 +7 位作者 翟相威 钱相君 文夏杰 姚明解 段昭君 赵二江 张玲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究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构建复发预后模型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手术。方法共纳入了2009年2月—2013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11例。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究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构建复发预后模型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手术。方法共纳入了2009年2月—2013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1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预测效能。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FP、ALP、GGT、FIB低值组及人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CXCL13)高值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更长(P值均<0.05)。AFP[HR(95%CI)=1.69(1.03~2.79),P=0.039]、GGT[HR(95%CI)=1.89(1.14~3.14),P=0.014]和CXCL13[HR(95%CI)=0.54(0.33~0.89),P=0.015]为与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基于其构成的预后指数:PI=0.526×AFP+0.637×GGT-0.616×CXCL13,预测姑息性切除术后0~3个月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63.64%,但对0~6个月(AUC=0.68)及更长时间的预测效能明显下降,对姑息性切除的复发预测效能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结论基于CXCL13、AFP和GGT构建的预后模型可用于评估患者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术后的早期复发风险,有助于临床医生依据患者获益情况作出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复发 预测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不同序列诊断肾细胞癌亚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孟庆成 夏威利 +3 位作者 闫亮亮 黎海亮 曲金荣 赵二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组21例,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19例(乳头状细胞型11例,嫌色细胞型8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腹部3.0 T MR平扫及动态增强,序列包括肾脏轴位、冠状位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统计两组患者MRI平扫图像中囊变、出血、坏死及静脉癌栓的出现率,测量两组病例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各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结果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比较,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坏死、囊变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出血的出现率低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8、5.414、4.043,P=0.00、0.020、0.044),而两组静脉癌栓的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240);出血、坏死、囊变及静脉癌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828、0.680、0.585;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2.01±0.33)×10^(-3) mm^2/s,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1.49±0.13)×10^(-3)mm^2/s(t=6.269,P=0.00);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t=4.082、6.059、6.083,P均=0.00),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929、0.897;不同诊断指标组合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76,敏感度为0.952,特异度为1.0。结论 3.0 T MRI检查序列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分型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