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帆 袁军辉 +7 位作者 方少伯 张孝先 郭兰伟 陈天东 张宏凯 曲金荣 张仁知 陈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临床-病理信息,观察乳腺癌病灶MRI特征,测量其平均T1值(T1 mean)、ADC值(ADC mean)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回归模型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相比低水平组,高水平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占比较高(P<0.05),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占比较高(P均<0.05),而瘤周水肿占比较低(P<0.05)。组间病灶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T1 mean、ADC mean均高于低水平组(P均<0.05)。强化模式、T1 mean及ADC mean均为乳腺癌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联合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TIL水平的AUC为0.848,高于单一病灶强化模式(AUC=0.569;Z=5.384,P<0.05)及T1 mean(AUC=0.662;Z=3.876,P<0.05)而与ADC mean(AUC=0.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8,P=0.11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T1 mapping联合DWI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T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一致运动成像序列在贲门癌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邵楠楠 王立峰 +6 位作者 韩帅 张宏凯 庄兢 李保东 张忠宪 黎海亮 曲金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24-828,共5页
目的分析贲门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的特点及其与正常贲门间IVIM各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贲门癌患者与贲门正常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并测量... 目的分析贲门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的特点及其与正常贲门间IVIM各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贲门癌患者与贲门正常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并测量两组患者的IVIM得到的标准ADC、D、D*和f值,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标准ADC、D、D*和f分别为(1.18±0.35)×10-3 mm2/s、(0.63±0.67)×10-3 mm2/s、(21.29±18.83)×10-3 mm2/s、0.37±0.37,贲门正常患者标准ADC、D、D*和f值分别为(1.56±0.38)×10-3 mm2/s、(1.32±1.06)×10-3 mm2/s、(8.59±3.98)×10-3 mm2/s、0.70±0.22,贲门癌组标准ADC、D、f值均低于正常组,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2.473、2.325、2.923;P=0.006、0.027、0.019、0.006)。贲门癌组、正常组标准ADC与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3、0.868;P=0.543、0.326)。结论贲门癌组标准ADC和D值较低、D*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贲门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玉松 吴道远 +3 位作者 张银苹 马安民 赵冬梅 夏庆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18-1519,共2页
患者女童,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突然出现一肿物,约“黄豆”大小,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后肿物缓慢增大。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局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2个月余前,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物,当地医院MRI示:左前臂前侧皮下软组织内异... 患者女童,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突然出现一肿物,约“黄豆”大小,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后肿物缓慢增大。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局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2个月余前,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物,当地医院MRI示:左前臂前侧皮下软组织内异常信号,考虑软组织肿瘤,随后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儿童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颌下腺多发成涎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银苹 马艳英 +1 位作者 高歌 夏庆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探讨成涎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成涎细胞瘤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基底样上皮细胞组成,被纤细纤维组织分隔,肿瘤细胞呈小导管状... 目的探讨成涎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成涎细胞瘤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基底样上皮细胞组成,被纤细纤维组织分隔,肿瘤细胞呈小导管状、梁状及实性小巢状,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或多个小核仁,核染色质细腻,部分区域可见肌上皮细胞;间质疏松、黏液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CK5/6、CK7均阳性,肌上皮p63、Calponin、S-100均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5%。患者术后随访38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成涎细胞瘤临床罕见,好发于儿童,具有局部侵袭性、复发和转移的特点,确诊需结合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涎细胞瘤 活检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