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1
作者 米琰 郭怡辛 +2 位作者 刘世娅 刘文铜 李格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7-80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方案为奥赛利定2... 目的比较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方案为奥赛利定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单次按压剂量1.8 ml(奥赛利定0.36 mg),锁定时间6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无背景剂量组(O组,n=30),背景剂量0.2 mg/h(奥赛利定1 ml/h)(O1组,n=30),背景剂量0.4 mg/h(奥赛利定2 ml/h)(O2组,n=31)。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奥赛利定用量、曲马多和帕洛诺司琼使用情况、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前及术后24、48 h 15项术后恢复质量(QoR-15)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与O组比较,O1组和O2组术后6、12、24和48 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奥赛利定用量明显增加(P<0.05);O1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O1组比较,O2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奥赛利定用量明显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静息时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曲马多和帕洛诺司琼使用率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奥赛利定背景剂量0.4 mg/h比较,奥赛利定背景剂量0.2 mg/h PCIA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并能有效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是骨肿瘤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更适宜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奥赛利定 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背景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与七氟醚维持麻醉对腹腔镜Trendelenburg体位手术患者颅内压和脑氧合的影响
2
作者 刘俊鹏 刘世娅 +2 位作者 张震 缪长虹 卢锡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腹腔镜人工CO_(2)气腹复合Trendelenburg体位下腹部和盆腔手术患者术中颅内压和脑氧合变化的影响。方法88例行拟腹腔镜下行下腹部及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44例)及七氟醚组(44例)。瑞马唑仑组持续泵注瑞马唑...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腹腔镜人工CO_(2)气腹复合Trendelenburg体位下腹部和盆腔手术患者术中颅内压和脑氧合变化的影响。方法88例行拟腹腔镜下行下腹部及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44例)及七氟醚组(44例)。瑞马唑仑组持续泵注瑞马唑仑1 mg/(kg·h)维持麻醉,七氟醚组患者吸入2%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气腹头低位10 min(T_(2))、30 min(T_(3))、60 min(T_(4))、放气腹平卧位后30 min(T_(5))时的HR、MAP、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PETCO_(2)、rSO_(2)以及双眼ONSD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HR、MAP、Peak、Plat和PETCO_(2)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4)时,两组患者的Peak、Plat均显著高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和T_(1)时刻两组患者ONS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5)时刻两组患者ONSD均较T_(0)时显著升高,并随着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T_(5)时刻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时刻瑞马唑仑组患者ONSD明显小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SO_(2)在研究观察期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Trendelenburg体位下腹部和盆腔手术中,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相比,瑞马唑仑静脉麻醉可一定程度减轻颅内压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ndelenburg体位 瑞马唑仑 七氟醚 视神经鞘直径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3
作者 李蕾 蒋卫光 +1 位作者 孔令坤 张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4年1月至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年龄42~75岁,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4年1月至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年龄42~75岁,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术后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其中试验组使用布比卡因脂质体20 mL(266 mg)+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10 mL(100 mg)+生理盐水30 mL。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总用量,术后0~24 h、24~48 h和48~72 h最低和最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舒芬太尼术后24~48 h、48~72 h用量和术后总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48 h和48~72 h最高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其余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超声引导下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赛利定或舒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格 高宇杰 +3 位作者 刘文铜 刘世娅 郭怡辛 卢锡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比较奥赛利定或舒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4例,男80例,女64例,年龄20~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奥赛利定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 目的比较奥赛利定或舒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4例,男80例,女64例,年龄20~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奥赛利定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72例。O组采用奥赛利定0.02 mg/kg、丙泊酚1.5 mg/kg,S组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完成后、胃镜置入时、胃镜置入后3 min和胃镜拔除时的HR、MAP、SpO_(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丙泊酚追加次数、丙泊酚用量、苏醒和出室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检查期间呼吸相关不良事件、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和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 h电话随访恶心呕吐、腹痛不适、疲劳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S组比较,O组诱导完成后SpO_(2)明显增高,胃镜置入时HR明显减慢,离室时间明显缩短,亚临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追加次数、丙泊酚用量、苏醒和出室时VAS疼痛评分,检查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和呛咳发生率,术后随访腹痛不适和疲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舒芬太尼比较,奥赛利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室停留时间缩短,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是无痛胃镜诊疗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赛利定 舒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胃镜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36
5
作者 乔迎帅 冯爱敏 +3 位作者 张震 李喜龙 卢锡华 缪长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置入单腔气管导管手术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0 mg/kg,待患... 目的评价联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置入单腔气管导管手术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1分且BIS≤60后,给予舒芬太尼0.25μg/kg,根据上一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情况,采用抛偏倚硬币法决定下一例瑞马唑仑剂量。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阳性,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升高1个剂量梯度;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阴性,则下一例随机有11%的概率降低瑞马唑仑1个剂量梯度,有89%的概率维持上一例的剂量梯度。设定瑞马唑仑相邻剂量差值为0.01 mg/kg。计算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_(50)为0.190 mg/kg(95%CI 0.131-0.194 mg/kg),ED_(95)为0.202 mg/kg(95%CI 0.198-0.220 mg/kg)。结论联合舒芬太尼0.25μg/kg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_(50)为0.190 mg/kg(95%CI 0.131-0.19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瑞马唑仑 量-效关系 药效学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