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珍英 陈琦慧 +4 位作者 徐晓霞 张一帆 刘腊梅 代秋维 徐梦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552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伦理行为量表、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552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伦理行为量表、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得分为(75.85±10.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道德韧性、医院伦理氛围是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50.0%。结论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升肿瘤科护士道德韧性水平,营造良好的医院伦理氛围,从而改善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 护士 伦理行为 道德韧性 道德困扰 道德困境 医院伦理氛围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体研究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王鹏飞 刘晓 +6 位作者 毛荣虎 李兵 郭伟 王保胜 葛红 雷宏昌 王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体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静态和动态模体上测试不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照射技术计划(静态调强、滑窗调...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体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静态和动态模体上测试不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照射技术计划(静态调强、滑窗调强、旋转调强及适形、动态适形旋转治疗),比较在体三维剂量分布5种剂量/距离一致性标准(5%/2 mm、3%/3 mm、3%/2 mm、3%/1 mm、2%/2 mm)的γ通过率,检测计划照射精度,并对临床肺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病例进行在体三维剂量验证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分析。结果:模体研究结果显示,在静态模体中静态调强、滑窗调强、旋转调强照射方式γ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动态模体中静态调强计划γ通过率偏低,其他照射方式计划之间相近。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临床病例在体三维剂量验证3%/3 mm标准明显低于治疗前剂量验证结果,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中体积变化大的危及器官存在较大剂量偏差。结论: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能为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治疗期间剂量投照的准确性提供有效安全性检查,可应用于临床,为自适应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 在体三维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建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对于新辅助免疫联合化学治疗的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蓉 卢晓旭 +1 位作者 孙学明 吴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3-1498,共6页
目的观察以^(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多模态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A-HNSCC)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13例LA-HNSCC,按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70)与测试集(n=43)。... 目的观察以^(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多模态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A-HNSCC)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13例LA-HNSCC,按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70)与测试集(n=43)。基于训练集^(18)F-FDG PET/CT提取并遴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序贯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遴选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分别以自适应提升(AdaBoost)、决策树、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及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二者联合的多模态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LA-HNSCC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反应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临床净收益。结果共获得110个与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反应相关的LA-HNSCC^(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CD4/CD8比值为其临床独立预测因素。基于AdaBoost及XGBoost算法所获模型的预测效能较高且较为稳定;其中,多模态模型的效能(AUC=0.943、0.930)优于影像组学模型(AUC=0.939、0.925)及临床模型(AUC=0.903、0.910)(P均<0.05)。各多模态模型在测试集中带来的临床净收益优于或类于影像学模型与临床模型。结论联合^(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CD4/CD8比值建立的多模态模型预测LA-HNSCC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反应的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头部 新辅助治疗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一帆 李珍英 +3 位作者 刘腊梅 王建丽 刘春慧 徐晓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家庭复原力水平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分别于术后确诊期(T0)、术后1个月(T1)、术后3个月(T2)、术后6个月(T3)4个时间点,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家庭复原力水平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分别于术后确诊期(T0)、术后1个月(T1)、术后3个月(T2)、术后6个月(T3)4个时间点,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2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4个时间点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分依次为(98.95±11.31)分、(98.05±11.08)分、(99.38±10.57)分、(100.69±9.33)分。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影响患者家庭复原力变化趋势的因素有:学历、居住地、在职状况、家庭月收入、子女数量、疾病分期、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家庭复原力得分随着时间变化整体呈升高趋势,应重点关注学历低、居住偏远、无工作、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高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促进家庭应对和疾病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家庭复原力 家庭弹性 家庭韧性 家庭抗逆力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对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艳 王昆仑 +5 位作者 杨晖 赵二江 李炳旭 李胜磊 董小滔 袁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263-3269,共7页
背景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 背景仅有少量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因此,选择有效的预后观察指标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预测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收集患者免疫治疗第8周LDH水平。随访截至2021-08-31,记录随访结果。观察死亡情况、患者疾病缓解情况,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基线LDH水平患者PFS、OS生存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PFS、OS的影响因素。结果44例患者中基线LDH低水平(基线LDH<200 U/L)者28例,基线LDH高水平(基线LDH≥200 U/L)者16例。基线LDH低水平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χ^(2)=8.522,P=0.013)。44例患者中病情进展(PD)8例,无PD患者36例。PD患者ΔLDH(治疗过程中LDH的变化)高于无PD患者(t=2.394,P=0.021)。截至2021-08-31,9例(20.5%)患者存活;中位PFS为6(2,11)个月;中位OS为11(7,18)个月。基线LDH低水平与基线LDH高水平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90、12.327,P值分别为0.009、<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DH水平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PFS的影响因素〔HR=2.686,95%CI(1.274,5.664),P=0.009〕;基线LDH水平〔HR=17.440,95%CI(2.254,134.962),P=0.001〕、血红蛋白〔HR=0.005,95%CI(<0.001,0.120),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0.066,95%CI(0.008,0.525),P=0.010〕是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后OS的影响因素。结论基线LDH可作为晚期ESC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且基线LDH低水平者有更好的PFS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乳酸脱氢酶类 临床反应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杨 巴玉峰 +7 位作者 刘如 贺春语 杨原源 李浩淼 姚志华 王刚成 李定杰 蒋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81例接受根治切除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81例患者术后1、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81例接受根治切除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81例患者术后1、2、3a生存率分别为87.9%、72.2%、68.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根治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1、N2、N3期相较N0期的HR(95%CI)分别为2.528(1.345~4.751)、4.122(1.571~10.815)和8.387(2.356~29.860)。结论:N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根治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根治切除术 术后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