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迎坤 李钊硕 +4 位作者 李天晓 薛绛宇 王子亮 朱良付 白卫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7-801,共5页
目的分析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再通治疗。其中12例为单纯椎动脉闭塞(闭塞未累及基底动脉),9例... 目的分析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再通治疗。其中12例为单纯椎动脉闭塞(闭塞未累及基底动脉),9例为基底动脉闭塞(闭塞累及基底动脉)。记录和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2%)成功开通,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发生率14.3%:1例术中导丝通过时出现动脉夹层,手术终止,未成功再通;1例再通术后急性闭塞,尽管成功再通,但病情无缓解,术后3个月死于系统性并发症;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及时球囊扩张再通,无新发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中,椎动脉组1例(1/12,8.3%),基底动脉组2例(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腔内支架再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病变技术上可行,但较高的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杂的手术操作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闭塞 再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型取栓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邵秋季 朱良付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6-790,共5页
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保守治疗预后极差,血管内治疗可及时开通颅内急性闭塞的大血管而改善预后。近年来,以SolitaireAB/FR为代表的支架型复流取栓装置克服了药物溶栓和MERCI、Penumbra等早期机械开通装置的不足,实现了即刻复流和安全取... 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保守治疗预后极差,血管内治疗可及时开通颅内急性闭塞的大血管而改善预后。近年来,以SolitaireAB/FR为代表的支架型复流取栓装置克服了药物溶栓和MERCI、Penumbra等早期机械开通装置的不足,实现了即刻复流和安全取栓的结合,延长了脑卒中开通时间窗,提高了闭塞血管开通率并改善了预后。本文对此类装置机械开通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颅内闭塞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取栓 支架 SOLITAIRE 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公建庄 杜晨旭 +2 位作者 陈雅宁 韩双印 张延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92-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4、8、12周时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治疗12周时对治疗组患者进行SF-36量表(中文版)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时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12周时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周时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领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而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临床和社会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疹、恶心、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延缓其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间质干细胞 肝硬化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崔瑶 李剑 +3 位作者 王文玉 卢创新 周云 刘明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76-3578,共3页
目的:了解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地塞米松5mg,1天2次,第1天;B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 目的:了解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地塞米松5mg,1天2次,第1天;B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mg,第1天+口服沙利度胺25mg,1天2次,第1天。评价两组的止吐效果和副作用。结果: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两组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完全控制、基本控制、轻度控制、未控制百分率分别为:8.0%vs.33.3%、52.0%vs.57.1%、32.0%vs.9.5%、8.0%vs.0%,治疗有效率为60.0%vs.90.5%(χ2=5.498,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泻、困倦、凝血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和感觉异常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沙利度胺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副作用容易耐受,是可供选择使用的止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乳腺癌 沙利度胺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建平 崔力扬 +3 位作者 张新胜 郑稼 高嵩 田书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9-885,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行单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后棘突间置入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连...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行单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后棘突间置入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连续性随访获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X线片上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即为手术节段、手术节段的上一位及下一位邻近节段)前凸角(Cobb角)及其屈伸活动度(ROM),MRI随访获得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并对椎间盘行改良Pfirrmann′s分级,计算其改善率。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均为单节段置入Wallis系统,其中75例获得连续性随访,平均随访42.97±2.74个月(28~49个月),4例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过伸位Cobb角、RO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而上下邻近节段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侧位和过屈位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稍增加(P〈0.001),而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改良Pfirrmann′s分级对比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总的改善率为45.3%,无明显改变的比率为52.1%,退变加重率为2.6%;而上下邻近节段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部分患者由Ⅲ级转为Ⅱ级。结论: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活动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的腔内再通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贺迎坤 王子亮 +4 位作者 李天晓 朱良付 薛绛宇 白卫星 冯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评价对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对12例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 目的评价对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对12例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2例中,11例闭塞动脉(91.7%)成功开通。术后评估6例病情好转,4例稳定,2例恶化。中位mRS评分由术前5[R(极值范围),3~5]恢复至出院时的4.5(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Z=2.333)。住院期间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夹层,1例术后急性闭塞。12例临床中位随访17.5个月(0.5~36个月),mRS为3(0~6)。在此期间死亡3例,再发脑卒中2例(1例导致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8例患者影像中位随访12个月(R,6—30),再发狭窄2例,均为症状性。结论针对闭塞超过24h的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再通技术上可行,可改善患者中期预后,但准确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非急性期 再通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排班模式动态变化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冯英璞 张桂芳 +1 位作者 行君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模式动态变化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访谈和跟踪观察法,连续7年抽取本科室31名介入专科护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四次排班模式应用过程中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每一次排班模式变化梯度渐次地提升护士...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模式动态变化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访谈和跟踪观察法,连续7年抽取本科室31名介入专科护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四次排班模式应用过程中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每一次排班模式变化梯度渐次地提升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结论结合科室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班次,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激情,促进团队协作,增强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专科 排班模式 护士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