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
1
作者 郑彬 霍亚玲 +2 位作者 时胜利 王攀鸽 刘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540-154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MRTK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CT检查,8例接受超声检查,3例接受MRI检查,总结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结果患儿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6个月5天... 目的探讨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MRTK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CT检查,8例接受超声检查,3例接受MRI检查,总结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结果患儿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6个月5天,均单发肿瘤,乳酸脱氢酶(LDH)增高,Ⅱ期~Ⅳ期,发生于左肾6例、右肾3例,临床以腹胀、血尿等症状入院。术前超声提示囊实性或实性为主肿块,肾髓质为中心浸润性生长,与残肾界限不清,其中6例侵犯肾门,1例伴静脉瘤栓。CT平扫密度不均,2例囊实性边界渐变样过渡,2例伴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残肾,其中6例侵犯肾盂,4例伴瘤内出血及肾包膜下积液。肿块MRI信号较混杂,实性部分弥散受限,术前7例伴转移,1例合并颅内肿瘤。病理组织具有大核仁、丰富细胞质的横纹肌样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包涵体,免疫组化Vimentin(+)9例,EMA(+)4例,CK(+)4例,INI-1(-)6例。6例手术辅以化疗患儿中4例出现复发及转移,2例化疗患儿1例肿块未见缩小并新发淋巴结转移,1例失访,1例放弃治疗患儿死亡。结论MRTK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极差。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MRTK的影像学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为主肿块,浸润性生长,与残肾界限不清,肿块囊实性边界渐变样过渡及肾包膜下积液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脏 恶性横纹肌样瘤 影像学表现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闫加勇 霍亚玲 +2 位作者 刘杨 赵晓宁 王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CPS)诊断及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经血管造影确诊的CPS患儿36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门静脉系统、下腔静...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CPS)诊断及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经血管造影确诊的CPS患儿36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门静脉系统、下腔静脉、髂静脉、肾静脉等,筛查门体静脉分流及分流内径、分流束宽、分流流速;对术前门静脉发育不良或发育较细的患儿,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复查门静脉内径、血流束宽、流速,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腹部超声诊断CPS 14例,其中肝内型7例,诊断符合率为64%;肝外型5例,其中I型2例,诊断符合率为67%,Ⅱ型3例,诊断符合率为17%;混合型2例,诊断符合率为50%。CPS患儿术后3、6、12个月复查门静脉内径[(0.23±0.11)cm、(0.34±0.12)cm、(0.45±0.16)cm]、血流束宽[(0.26±0.15)cm、(0.35±0.16)cm、(0.45±0.19)cm]、流速[(10.32±2.47)cm/s、(12.45±2.56)cm/s、(15.07±2.32)cm/s],分别与术前[(0.19±0.09)cm、(0.21±0.10)cm、(7.51±2.11)cm/s]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接诊断CPS,并对术后随访门静脉再发育的近期、远期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郑虎 霍亚玲 +2 位作者 王丹 郑彬 许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HIE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8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于出生后72 h内对两组患儿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7天后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复查,对比声像图改...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HIE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8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于出生后72 h内对两组患儿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7天后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复查,对比声像图改变及大脑中动脉(MCA)中央支的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20例HIE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68例、中度32例、重度20例,出生后48 h内,观察组患儿MCA中央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均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内轻度及中度HIE患儿MCA中央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仍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但降低及升高的幅度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组患儿Vs、Vd下降显著,RI异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后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复查,轻度组患儿MCA中央支脑血流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中、重度组患儿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3例出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结论颅脑超声检查通过监测新生儿脑血流变化及声像图改变可对HIE做出早期诊断,可为临床尽早干预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脑超声检查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