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玮婉 高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应用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n=64,接受社区沟通康复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智力变化水平,... 目的探讨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应用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n=64,接受社区沟通康复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智力变化水平,比较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变化。结果干预组智力提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和总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交沟通康复系统能够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沟通康复系统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 心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素娟 王花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究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n=51)和常规组(n=45)。干预组患儿予以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 目的探究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n=51)和常规组(n=45)。干预组患儿予以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干预6个月后发育情况(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结合服务模式 语言发育迟缓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FAD患儿共1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语音训练,观察组加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 目的观察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FAD患儿共1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语音训练,观察组加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颌部、唇口部、口舌部及整体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清晰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语言清晰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口部肌肉训练能强化FAD患儿口部运动功能,提高语言清晰度,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部肌肉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言语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儿童疗效及对情绪-社会性和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莹 关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SH)儿童疗效及对情绪-社会性和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4例SH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 目的研究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SH)儿童疗效及对情绪-社会性和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4例SH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16%和83.87%(P<0.05);两组患儿情绪症状中容易生气和冲动不安评分降低(P<0.05),容易安慰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儿社会性指标评分均升高(P<0.05),且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存在脑部异常血流灌注,治疗后,两组异常血流灌注比例分别为29.03%和54.84%(P<0.05),两组低灌注和多病灶异常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常灌注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SH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情绪-社会性和脑部血流灌注情况,促进患儿神经功能发育,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儿童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情绪-社会性 脑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结合语言干预对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瑞格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语言干预对142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医教结合模式语言训练)和对照组(常规语言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患儿语言发育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有效...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语言干预对142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医教结合模式语言训练)和对照组(常规语言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患儿语言发育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55%和7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应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发育商(DQ)均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教结合语言干预1~3岁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结合医教双方优势,及早发现和干预,为患儿营造良好交流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育迟缓 1~3岁儿童 医教结合 语言干预 语言发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岳草 常笑冰 +2 位作者 尚清 刘冬芝 李昕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达到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标准的患儿23名,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选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传... 目的观察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达到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标准的患儿23名,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选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对患儿抓握功能及视觉-运动综合能力进行评估,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对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在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评分均有提高,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有效提高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 脑性瘫痪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机器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肌痉挛程度及发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竞戈 张丹 张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机器人对平衡功能、肌痉挛程度及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机器人对平衡功能、肌痉挛程度及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机器人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观察两组患儿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肌痉挛程度、发育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上田敏评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FMA)、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分值、Gesell发展量表(DQ)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及康复机器人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降低肌痉挛程度,改善智力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机器人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贝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儿科184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问卷收集患儿基础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儿疗效危险因素。结果康复有效、无效患儿比较,患儿初次康复训... 目的探讨影响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儿科184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问卷收集患儿基础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儿疗效危险因素。结果康复有效、无效患儿比较,患儿初次康复训练年龄(年龄大于或小于6个月)、康复训练持续时间(3个月,6个月)、家属脑瘫康复知识教育以及政府及社会支持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儿初次康复训练年龄(年龄大于或小于6个月)、康复训练持续时间(3个月或6个月)、家属脑瘫康复知识教育以及政府及社会支持与患儿康复效果密切相关,是影响脑性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神经损伤患儿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阿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8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神经损伤患儿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4例脑神经受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n=82)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n=8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统...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神经损伤患儿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4例脑神经受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n=82)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n=8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统合能力、平衡能力、智力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各项目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幅度更大(P>0.05);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与丹佛智力发育量表(DDST)得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幅度更大(P <0.05);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NDF)水平均显著上升,NSE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两物质水平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神经损伤患儿感觉统合能力异常现象,提高患儿平衡能力与智商,还可降低神经损伤力度,提高大脑修复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脑神经受损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鹏远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 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屈膝位背屈角度、伸膝位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下肢H反射参数[波幅、潜伏期、最大H波与最大M波比值(H/M)]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屈膝位、伸膝位背屈角度及下肢H反射波幅、H/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下肢H反射潜伏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且可减弱下肢H反射,对促进其预后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渐进性牵伸 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瘫 小儿 下肢H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贞玉 尚清 +1 位作者 马彩云 李靖婕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干预组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干预组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IgG、IgA及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IgG、IgA及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更高,降低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效果更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建博 尚清 +1 位作者 李想遇 张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AFO)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偏瘫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O治疗组(对照组,n=48)和ICB矫正鞋垫联合AFO治疗组(观察组,n=48)... 目的探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AFO)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偏瘫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O治疗组(对照组,n=48)和ICB矫正鞋垫联合AFO治疗组(观察组,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行功能(步长、步宽、步速)、自理能力[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及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MAS评分、步宽较治疗前降低(P <0.05),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长、步速、WeeFIM及PedsQLTM4.0评分则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ICB矫正鞋垫配合AFO应用于偏瘫型CP患儿康复治疗中可改善其肌张力及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儿步行能力,亦能提高患儿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儿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性瘫痪 ICB 矫正鞋垫 踝足矫形器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欢欢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接诊的1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接诊的1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悬吊训练。对比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康复效果。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测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进行测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1%vs. 85.71%,P <0.05)。治疗后两组MAS明显降低(P <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FMA、BBS明显升高(P <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悬吊训练较传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痉挛型脑瘫 下肢肌张力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想遇 刘林 +1 位作者 黄佩 廖旭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T)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经省级以上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在本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共计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T)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经省级以上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在本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共计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采用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2例,将其归为对照组;纳入采用OT、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4例,将其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角肌、股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臂大肌及股四头肌等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4.14,7.03,4.58,4.43,4.94,P<0.05)。结论 OT在治疗GBS患者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吉兰巴雷综合征 自理能力 运动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雅静 高超 +1 位作者 程艳娜 耿香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儿童感染科确诊为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共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儿童感染科确诊为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共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作业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康复功能以3级和4级为主,优于对照组的以1级、2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悬吊训练 手足口病 急性弛缓性瘫痪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芮丽 吴英英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8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2例孤独症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进行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测定并比较...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2例孤独症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进行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症状[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及心智发育水平[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以发育商(DQ)表示]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CARS评分及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D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相比单用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在改善孤独症患儿相关症状、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及提高患儿心智水平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疗效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 孤独症 小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抽动障碍患儿问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肖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抽动障碍患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抽动障碍患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以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以疗效评价、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及问题行为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疗效判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vs. 76.00%)(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及Coners父母问卷得分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较单独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提高抽动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YGTSS评分、改善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脑电生物反馈 抽动障碍 问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采用口肌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念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采用口肌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4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口肌训练)和对照组(感知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后疗效。结果训练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8.57%(P>0.0... 目的对比分析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采用口肌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4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口肌训练)和对照组(感知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后疗效。结果训练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8.57%(P>0.05);训练干预前,两组患儿交流态度均为II群,干预后,两组改善率分别为80.95%和95.24%(P<0.05),改善为I群比例分别为35.71%和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儿口部各部位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进行口肌训练可有效提升口部运动功能和发音水平,采用感知训练则可明显改善患儿注意力、理解表达能力和交流态度,两种方法各有侧重,若结合应用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孤独症儿童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患儿 语言交流障碍 口肌训练 感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对脑瘫患儿直系亲属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萌烨 桑琳琳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对脑瘫患儿直系亲属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直系亲属94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对脑瘫患儿直系亲属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直系亲属94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方式;对两组患儿直系亲属的自我感受负担、创伤后成长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直系亲属的自我感受负担均有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直系亲属创伤后成长得分均有提高(P<0.05),但观察组创伤后成长得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直系亲属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患儿直系亲属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其创伤后成长,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有前景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 脑瘫 自我感受负担 创伤后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程艳娜 高超 +1 位作者 郑雅静 耿香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病(HFMD)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分配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以上训练基础上给予作业疗法,对比两组神经...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提高手足口病(HFMD)后遗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分配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以上训练基础上给予作业疗法,对比两组神经受损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HI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发育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抓握标准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家属康复满意度分别为92.68%和75.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辅助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口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受损功能,提高其精细运动功能,患儿家属康复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手足口后遗症 精细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