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曹孟宸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设为... 目的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共63例。分析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2.22%和1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占较高的比例,分别为26.98%和14.29%。观察组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28.57%、青霉素的耐药为28.57%,占比最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均为29.41%,其后依次为克拉霉素的23.53%及头孢唑林的17.65%。结论早发型败血症治疗时应明确患儿感染病原菌类型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同时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儿童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莉莉 牛利峰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处方调配差错原因,以确保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PIVAS处方调配差错记录资料,分析其发生差错原因并对其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对PIVAS调配差错原因...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处方调配差错原因,以确保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PIVAS处方调配差错记录资料,分析其发生差错原因并对其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对PIVAS调配差错原因分析,结果发现其类型有"取药错误、贴签错误、取药合筐错误、医嘱错误"等原因,以此采取加强处方审核、引进PDA取药、增强仓外核对、相似药品标识区别、设立奖罚制度等措施,改善各个流程,极大地避免了调配差错的发生。结论:明确PIVAS处方调配差错原因,改进措施,落实奖罚制度,有效防范了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了医患关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调配差错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儿童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与干预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波 周方 李小芹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80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患儿粪便标本中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与诺如病毒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其病毒性腹泻患儿... 目的:分析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80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患儿粪便标本中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与诺如病毒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其病毒性腹泻患儿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季节的病原体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干预措施。结果:680例腹泻患儿中,检出肠道病毒呈阳性者280例,其阳性检出率为41.18%;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21.32%)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P<0.05);而这4种病毒的检出率均主要分布在1~2岁的患儿中,其秋、冬两季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两季(P<0.05)。结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2岁儿童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群体,而秋、冬两季则为高发季节,故临床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力度,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星状病毒 轮状病毒 腺病毒 诺如病毒 流行病学特点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儿童医院2018年——2020年住院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4
作者 张涛 邢慧资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2020年住院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2020年所有办理了出院的住院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2020年住院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2020年所有办理了出院的住院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历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各类别和各级别抗菌药物的AUD,以及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结果:2018年—2020年,医院住院新生儿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整体较为平稳,但2020年的DDDs和AUD较前略有下降;3年间,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均是住院新生儿AUD的主要构成(其合计占比>85.00%),其中青霉素类药物的构成比逐年缓慢上升,而2020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构成比较前有较大幅度下降(21.42%vs28.58%);3年间,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AUD基本保持平稳,但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AUD有较大幅度下降(25.69%vs 34.87%);3年间,医院住院新生儿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联用有较大程度下降。结论:医院2018年—2020年住院新生儿抗菌药物整体使用情况日趋合理,但存在限制使用级药物和药物联用占比偏高的情况,医院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新生儿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例儿童腐蚀性食管炎内镜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孙波 周方 +1 位作者 薛福敏 李小芹 《安徽医学》 2024年第8期969-973,共5页
目的分析63例儿童腐蚀性食管炎的内镜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3例腐蚀性食管炎的患者资料,根据内镜诊断分级分为0~1级组(n=16)和2~3级组(n=47),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目的分析63例儿童腐蚀性食管炎的内镜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3例腐蚀性食管炎的患者资料,根据内镜诊断分级分为0~1级组(n=16)和2~3级组(n=47),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63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口唇红肿糜烂,占52.38%(33/63);食管炎损伤程度处于0级4例,1级12例,2a级27例,2b级18例,3级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居住地、误服腐蚀性物质性质、误服量及误服腐蚀性物质浓度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1.635,P=0.029)、居住地为城市(OR=2.302,P=0.001)、误服碱性腐蚀性物质(OR=7.265,P=0.001)、误服量>5 mL(OR=3.274,P=0.035)、误服高浓度腐蚀性物质(OR=4.552,P=0.017)是儿童腐蚀性食管炎内镜分级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腐蚀性食管炎以食管浅表溃疡形成为主要表现;年龄≤3岁、居住地为城市、误服碱性腐蚀性物质、误服量>5 mL以及误服高浓度腐蚀性物质是儿童腐蚀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腐蚀性食管炎 内镜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帆 王莉 刘凯宋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分类标准... 目的观察儿童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分类标准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IV)中文版对患儿进行评估分类,评定患儿是否共患ADHD及其患病类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考量儿童癫痫共患ADHD发生因素。结果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中,有47例被确诊为共患ADHD患儿,88例为非ADHD患儿。47例共患ADHD患儿中症状为注意缺陷(ADHD-I)的31例、症状为多动冲动(ADHD-HI)的7例、症状为混合型(ADHD-C)的9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可知癫痫家族史、病程、癫痫发作类型等因素对于共患ADHD并无关系。在共患ADHD患儿中,共患ADHD-C和ADHD-I型患儿的异常行为较为显著,癫痫症状是否得到控制以及是否给药,为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不同情况下的共患ADHD发作率不同,其诱发因素也复杂多样,尽早干预患儿病情,严格按照临床标准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不断调整改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儿逐渐适应社会,提高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儿童共患病 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FAD患儿共1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语音训练,观察组加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 目的观察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FAD患儿共1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语音训练,观察组加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颌部、唇口部、口舌部及整体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清晰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语言清晰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口部肌肉训练能强化FAD患儿口部运动功能,提高语言清晰度,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部肌肉训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言语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晓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名4~6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实验组增加了24周的一对一的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名4~6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实验组增加了24周的一对一的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SQ评分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PSQ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TEC量表评分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ATEC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可有效应用于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可提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沙盘游戏 语言表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丹丹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CE)训练辅助治疗脑瘫(CP)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4例CP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CE辅助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3%和76.92...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CE)训练辅助治疗脑瘫(CP)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4例CP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CE辅助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3%和76.92%(P <0.05);两组运动能、运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发育商(DQ)均明显提升(P <0.05),两组患儿言语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 <0.05)。结论 CE用于CP辅助治疗,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可促进患儿语言、运动及认知等功能障碍全面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儿童 语言障碍 引导式教育 辅助治疗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儿童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静 李晓辉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究儿童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来院体检健康儿86例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 目的:探究儿童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来院体检健康儿86例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两组儿童资料中有关父母及其生活环境等情况,探究与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儿童的资料中经比较,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父母有否过敏史、家庭成员有否吸烟史、户外活动时间长短、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高低方面存在相关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即父母有过敏史、家庭成员有吸烟史、户外活动时间<2 h、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是导致儿童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儿童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反复发作 相关因素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儿童疗效及对情绪-社会性和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莹 关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SH)儿童疗效及对情绪-社会性和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4例SH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 目的研究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SH)儿童疗效及对情绪-社会性和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4例SH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3个月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16%和83.87%(P<0.05);两组患儿情绪症状中容易生气和冲动不安评分降低(P<0.05),容易安慰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儿社会性指标评分均升高(P<0.05),且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存在脑部异常血流灌注,治疗后,两组异常血流灌注比例分别为29.03%和54.84%(P<0.05),两组低灌注和多病灶异常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常灌注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SH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情绪-社会性和脑部血流灌注情况,促进患儿神经功能发育,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儿童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情绪-社会性 脑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哮喘儿童并发肺部感染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辉 沈照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4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儿童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哮喘发作情况、基础疾病、营养水平、免疫状况、肺功能、抗...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儿童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哮喘发作情况、基础疾病、营养水平、免疫状况、肺功能、抗菌及平喘药物应用情况等,选择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并发肺部感染者53例(26.50%),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两组年龄、营养水平、鼻炎或鼻息肉、肺炎支原体感染、抗菌药物和平喘药物使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发作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营养水平、革兰阴性菌感染、抗菌药物和平喘药物使用情况(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发作哮喘患儿常见并发症,其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及抗菌和平喘药物应用,因而临床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哮喘 儿童哮喘 肺部感染 Logistics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12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
13
作者 王金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128例染色体核型。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8例,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液样本经培养后,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急变期积极治疗者随访6个月,以6个月内患者...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128例染色体核型。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8例,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液样本经培养后,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急变期积极治疗者随访6个月,以6个月内患者死亡或6个月为随访截止。结果1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包含pH阳性者115例(89.84%),pH染色体阴性者13例(10.16%);而pH阳性者中,变异型8例(6.96%),染色体核型演变者25例(21.74%),包括急变期20例(68.97%)、慢性期4例(4.17%)及加速期1例(33.33%);急变期29例中积极化疗者10例,完全缓解者4例,治疗无效者5例(均染色体复杂异常),治疗后6个月内死亡1例。结论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对判断白血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附加染色体的复杂程度越高,提示该患者预后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谱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华丽 赵爱玲 +1 位作者 李雪琴 王江涛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5期716-718,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谱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谱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感染类型及其病原谱,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00例CAP患儿中以混合感染(45例,占45.00%)和单纯细菌感染(38例,占38.00%)为主;病原检测结果显示,C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7株,占47.18%)和革兰阳性菌(45株,占31.69%)为主,其次为病毒(22株,占15.49%);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20.0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为0.00%;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儿童CAP以混合感染和单纯细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病毒,主要病原菌普遍存在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参考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确保治疗的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谱 儿童 耐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玮婉 高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应用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n=64,接受社区沟通康复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智力变化水平,... 目的探讨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应用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n=64,接受社区沟通康复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智力变化水平,比较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变化。结果干预组智力提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和总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交沟通康复系统能够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沟通康复系统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 心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指导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严海燕 李小芹 王瑞锋 《安徽医学》 202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河南郑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指导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学龄前营养不良儿童10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 目的探讨河南郑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营养指导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学龄前营养不良儿童10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将营养不良的102例儿童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保健组(n=51)和营养指导组(n=51),常规保健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管理,营养指导组患儿在常规保健管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指导,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指导前后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儿童出生体质量、不良饮食习惯、常患疾病情况、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环境、用餐卫生习惯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良饮食习惯(OR=2.494,95%CI:1.010~6.157,P=0.048)、常患疾病(OR=3.124,95%CI=1.059~9.216,P=0.039)、家庭居住环境(OR=3.168,95%CI=1.256~7.989,P=0.014)。营养不良儿童进行营养干预后,常规保健组及营养指导组儿童血清铁、钙、锌、维生素A、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各项差值均上升(P<0.05),且营养指导组营养不良儿童血清铁、钙、锌、维生素A、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各项差值均高于常规保健护理组患儿(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与不良饮食习惯、常患疾病、家庭居住环境有关,临床可对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进行营养指导,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营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素娟 王花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究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n=51)和常规组(n=45)。干预组患儿予以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 目的探究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n=51)和常规组(n=45)。干预组患儿予以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干预6个月后发育情况(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结合服务模式 语言发育迟缓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结合语言干预对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瑞格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语言干预对142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医教结合模式语言训练)和对照组(常规语言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患儿语言发育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有效...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语言干预对142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医教结合模式语言训练)和对照组(常规语言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患儿语言发育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55%和7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应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发育商(DQ)均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教结合语言干预1~3岁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结合医教双方优势,及早发现和干预,为患儿营造良好交流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育迟缓 1~3岁儿童 医教结合 语言干预 语言发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药物敏感结核病的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泽明 申阿东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WHO于2010年和2014年针对儿童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分别推荐了6~12个月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该方案的广泛实施,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治疗方案疗程长导致依从性差是影响患儿完成全程治疗的重要因素。随着... WHO于2010年和2014年针对儿童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分别推荐了6~12个月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该方案的广泛实施,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治疗方案疗程长导致依从性差是影响患儿完成全程治疗的重要因素。随着一项关于短程治疗方案Ⅲ期临床实验的完成以及不同国家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敏感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研究,循证依据逐渐增多。WHO于2022年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管理》新版指南。该指南将最新建议和2014年指导意见进行整合,并取代了2014年的指导意见。该指南针对药物敏感肺结核和肺外结核、重症和非重症结核病患儿治疗方案进行比较详细地阐述,首次推荐了疗程更短的6个月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方案和4个月非重症肺结核治疗方案。本文将结合WHO新版指南,对儿童DS-TB治疗进行深入解读,便于儿科临床医师有效管理儿童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药物敏感结核病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例儿童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20
作者 魏静静 樊艳 齐林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118例儿童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脑肿瘤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n=26)和未感染组(n=92),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 目的:分析118例儿童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脑肿瘤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n=26)和未感染组(n=92),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患儿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术中出血量、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为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脑肿瘤患儿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中出血量≥500 mL、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术中出血量≥500 mL、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脑肿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以改善患儿预后和促使其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儿童 术后感染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