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春苗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文化根源及历史背景。重视教育、教化作用的儒家文化传统,近代国内外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刺激下的民族觉醒,近代西方国家重视教育实现强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国人对救国...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文化根源及历史背景。重视教育、教化作用的儒家文化传统,近代国内外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刺激下的民族觉醒,近代西方国家重视教育实现强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国人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和反省等,共同促成了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教育救国思潮形成于洋务运动晚期,经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进入勃兴和高涨阶段,回落和转型于抗战爆发后,经历了萌发与形成、勃兴与高涨、回落与转型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教育救国有其认识的局限性,但其对国民的启蒙和促进社会近代化发展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救国",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等发展战略,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全面考察教育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不仅有学术价值,也不无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科教兴国 教育强国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军入侵中原对河南城市发展要素的影响
2
作者 巴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日军入侵中原,使河南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再生机能遭到严重破坏;运输干线大多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经济一片萧条;工矿企业纷纷倒闭,城市发展失去必要的产业支撑;战时贸易统制和垄断,商业贸易严重萎缩。正是日军的全面入侵,使... 日军入侵中原,使河南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再生机能遭到严重破坏;运输干线大多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经济一片萧条;工矿企业纷纷倒闭,城市发展失去必要的产业支撑;战时贸易统制和垄断,商业贸易严重萎缩。正是日军的全面入侵,使河南城市发展呈现出个别城市畸形发展与绝大多数城市衰落并存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河南省 城市发展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防治的百年历程与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武艳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38-41,共4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自然灾害防治历经了艰苦奋斗、破旧立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擘画蓝图、奠基立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快速发展、建章立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理念更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自然灾害防治历经了艰苦奋斗、破旧立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擘画蓝图、奠基立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快速发展、建章立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理念更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为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应对自然灾害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必须广泛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与底线思维,科学防治;必须注重发扬社会互助互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然灾害 灾害应对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教授制度形成考略
4
作者 吴春苗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110,共6页
教授制度是有关大学教授的选聘与任用、职责与权利、薪酬与待遇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近代中国的教授制度萌芽于清末、形成于民国时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文化学术传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已有微观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审视... 教授制度是有关大学教授的选聘与任用、职责与权利、薪酬与待遇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近代中国的教授制度萌芽于清末、形成于民国时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文化学术传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已有微观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审视这一制度文化,梳理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揭示其制度特点和精髓要义,于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教授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救灾奖励制度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武艳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149,共5页
为了吸纳社会资源,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入救灾工作,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捐资者、经募赈款(物)者、办赈出力者、防灾御灾有功者等方面的激励、奖赏举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灾荒救助的奖励体制,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一些因应... 为了吸纳社会资源,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入救灾工作,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捐资者、经募赈款(物)者、办赈出力者、防灾御灾有功者等方面的激励、奖赏举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灾荒救助的奖励体制,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一些因应时代的权变。在救灾奖励制度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体权力系统效率低下,特别是公权私用痼疾无孔不入,加之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国民政府的灾荒救助奖励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灾荒救助 奖励制度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