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解剖学双语教学不同英语比例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爱群 尚琳 +3 位作者 党瑞山 叶勇 蒋尔鹏 张传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5-667,共3页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这无疑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这无疑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首当其冲地列入双语教学之列。但是,如何搞好解剖学双语教学,既能保证解剖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目前尚无经验可鉴。为此,我们开设了系统解剖学双语教学,对解剖学适宜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应用专业英语讲授的比例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双语教学 英语水平 教学实践 教学质量 基础课程 国家教育部 人体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酪氨酸硝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保来 吴爱群 +2 位作者 曹莉 周强 何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3-47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能否使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产生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各2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法造模,时间分为1周、2周和3周,每周用Open-field法给予行为学评分...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能否使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产生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各2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法造模,时间分为1周、2周和3周,每周用Open-field法给予行为学评分,并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和其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的变化。结果: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与对照组神经细胞形态有明显的不同,且出现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慢性应激损伤,是有效的慢性应激模型,其发生机制至少部分与NO^+的产生而导致神经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大脑皮质 海马 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游言文 徐玉英 +1 位作者 任秀花 游明灿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649,686,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的的镇痛效果及大鼠脊髓背角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的的镇痛效果及大鼠脊髓背角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caspase-3和GF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内的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caspase3和GFAP的表达均增多,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处理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caspase-3和GFAP的表达均下降,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caspase-3和GFA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参酮ⅡA 鞘内注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内质网应激途径 被引量:4
4
作者 游言文 徐玉英 任秀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凋亡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CCI)组.CCI前、后1、3、5、7、14、21、28 d和35 d测定大鼠机械痛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凋亡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CCI)组.CCI前、后1、3、5、7、14、21、28 d和35 d测定大鼠机械痛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内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机械痛阈在术后明显下降,脊髓背角内GRP78、CHOP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高,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较多.结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凋亡的途径之一是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内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玉英 彭普基 +1 位作者 游言文 任秀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8-451,共4页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p-JNK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TSA)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p-JNK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TSA)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TSA组)。模型组大鼠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在与模型组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不作处理。模型组在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1和丹参酮ⅡA20mg/kg,连续注射14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NS组和TSA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p-JNK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的表达降低,矿JNK和caspase-3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的表达增多,p-JNK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在一定程度减轻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JNK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丹参酮ⅡA 鱼藤酮 黑质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特有的caspase-1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玉英 游言文 +1 位作者 任秀花 游明灿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1-681,共4页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特有caspase-12凋亡途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组.检测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21 d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CCI术后21d...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特有caspase-12凋亡途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组.检测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21 d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CCI术后21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内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在术后均明显下降,脊髓背角内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高,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较多.结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凋亡的途径之一是内质网应激特有caspase-12介导的,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CASPASE-12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脊髓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PIN1在胃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时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玉英 游言文 任秀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时CIAPIN1的表达水平.方法:5μg/ml的衣霉素作用细胞6、12和24 h后,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细胞的生长抑制;5μg/ml的衣霉素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2组细胞的凋亡情况,RT-...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时CIAPIN1的表达水平.方法:5μg/ml的衣霉素作用细胞6、12和24 h后,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细胞的生长抑制;5μg/ml的衣霉素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2组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IAPIN1的表达水平.结果:衣霉素可以诱导2组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GRP78的表达显著升高,同时CIAPIN1的表达显著降低,且在BGC823和SGC7901细胞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APIN1的表达在胃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时降低,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及增殖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PIN1 内质网应激 衣霉素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玉英 彭普基 +1 位作者 游言文 任秀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2,213,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在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和丹参酮ⅡA20mg/kg,连续注射14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NR2B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脊髓背角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 坐骨神经 慢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p38MAPK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玉英 彭普基 +1 位作者 游言文 任秀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TS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TS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TSA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和丹参酮ⅡA20 mg/kg,连续注射10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0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0天,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p38MAPK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丹参酮IIA 鞘内注射 脊髓背角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动脉优势型掌浅弓变异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备 徐高磊 +1 位作者 李鸣 高晓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9-419,共1页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时,发现1具约35岁的男尸右侧手掌部血管发生了变异,其掌浅弓不由桡动脉浅支跟尺动脉主干形成,而是由骨间前动脉延伸的正中动脉跟尺动脉形成,同时桡动脉浅支缺失,并且正中动脉外径较尺动脉大,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时,发现1具约35岁的男尸右侧手掌部血管发生了变异,其掌浅弓不由桡动脉浅支跟尺动脉主干形成,而是由骨间前动脉延伸的正中动脉跟尺动脉形成,同时桡动脉浅支缺失,并且正中动脉外径较尺动脉大,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异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肱动脉在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主干外径2.42 mm,尺动脉主干外径3.83 mm.尺动脉走行至肱动脉分叉处以下2.6cm处,发出骨间总动脉(外径2.32 mm),继续在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下行,外径2.21 mm,经豌豆骨桡侧至手掌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浅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嗅球以及吻侧迁移流的发生
11
作者 高文静 王志新 +2 位作者 徐高磊 邓锦波 高晓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探讨嗅球结构和吻侧迁移流(RMS)的发生及其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H—E染色、Nissl染色标记嗅球形态结构,BrdU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吻侧迁移流中增殖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嗅球组织结构的发生:胚胎期,嗅球各层的结构... 目的:探讨嗅球结构和吻侧迁移流(RMS)的发生及其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H—E染色、Nissl染色标记嗅球形态结构,BrdU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吻侧迁移流中增殖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嗅球组织结构的发生:胚胎期,嗅球各层的结构轮廓尚未发育完全;生后3d时,各层结构虽然发育完善,但层与层之间的交界处模糊不清,生后5d时,整个嗅球结构发育已经完善,也就意味着嗅觉系统发育成熟。迁移流的发生:胚胎初期,侧脑室是一个很大的空腔,管腔膜上布满了增殖的神经干细胞,脑室下区延伸人中空的嗅球中,之后管腔闭合,形成了原始的吻侧迁移流;出生时,吻侧迁移流中的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结论:嗅球片层化结构是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吻侧迁移流的发生是侧脑室腔的闭合和室管下层上神经干细胞遗留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下区 吻侧迁移流 嗅球 中间神经元 投射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动脉及闭孔动脉变异一例
12
作者 刘备 张振华 +1 位作者 李鸣 臧卫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共1页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时,发现1具约35岁的男性尸体胆囊动脉及闭孔动脉起源变异,由于肝动脉变异较多,而胆囊动脉单独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比较罕见,并且伴有闭孔动脉的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异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时,发现1具约35岁的男性尸体胆囊动脉及闭孔动脉起源变异,由于肝动脉变异较多,而胆囊动脉单独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比较罕见,并且伴有闭孔动脉的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异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胆囊动脉解剖时发现腹腔干及其3个分支(脾动脉、胃左动脉及肝总动脉)正常,而肝固有动脉右支进入肝门前未发出胆囊动脉.在解剖肠系膜上动脉(外径0.8 cm,发自腹腔干下4.2 cm处)时,发现胆囊动脉单独自肠系膜上动脉起始3.5cm处发出,其动脉外径0.3cm,经胆总管后方、肝门静脉前方进入胆囊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动脉 胆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JNK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13
作者 徐玉英 游言文 +1 位作者 任秀花 游明灿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4-684,封3,共4页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介导的JNK通路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CCI).CCI前、后1、3、5、7、14d测定大鼠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CCI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葡...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介导的JNK通路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CCI).CCI前、后1、3、5、7、14d测定大鼠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CCI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JNK、caspase-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内的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在术后均明显下降,脊髓背角内GRP78、p-JNK、caspase-3和GFAP的表达均增高,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较多.结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p-JNK途径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凋亡,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内质网应激 磷酸化JNK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