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7种注射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1
作者 邓博文 郑媛元 +1 位作者 张超锋 陈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考察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7种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 目的:考察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7种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青霉素钠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7种药物按照临床常用剂量进行配伍,在4、25和40℃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外观性状、测定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含量。结果:在4和25℃放置24 h以及40℃放置8 h条件下,7种配伍液均澄清透明,无浑浊、沉淀和絮状物产生;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头孢他啶配伍液发生颜色变化,由无色逐渐向黄色转变。7种配伍液pH值在24 h内逐渐降低或升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pH值变化幅度增大。7种配伍液中倍他米松磷酸钠含量变化均不超过4%,且随着温度降低药物稳定性提高。结论: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其他7种药物的配伍液在4和25℃放置24 h和40℃放置8 h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外观性状 PH值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苯异氰酸酯化环糊精固定相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婕 王艳芝 张振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57,共3页
采用分步法制备了全苯异氰酸酯化β-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外消旋氟西汀、帕罗西汀、萘普生、普萘洛尔和阿普洛尔进行了拆分。实验结果发现,5种手性药物在自制的手性固定相上均获得基线分离,并且得到... 采用分步法制备了全苯异氰酸酯化β-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外消旋氟西汀、帕罗西汀、萘普生、普萘洛尔和阿普洛尔进行了拆分。实验结果发现,5种手性药物在自制的手性固定相上均获得基线分离,并且得到了最佳的色谱条件:帕罗西汀、萘普生为甲醇-0.15%TEAA(体积比35∶65,pH=4.0);氟西汀为甲醇-0.15%TEAA(体积比30∶70,pH=4.0);普萘洛尔、阿普洛尔为甲醇-0.15%TEAA(体积比40∶60,pH=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衍生物 手性固定相 药物对映体 拆分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标记-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施念 徐鑫丽 +4 位作者 王彬 刘玉微 黎文轩 徐霞 陈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HMF)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12)C_(6)-3-硝基苯肼和^(13)C_(6)-3-硝基苯肼(^(12)C_(6)/^(13)C_(6)-3-NPH)作为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别标记葡糖糖注射液和标准溶液中的HMF,标记反应在... 目的:建立一种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HMF)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12)C_(6)-3-硝基苯肼和^(13)C_(6)-3-硝基苯肼(^(12)C_(6)/^(13)C_(6)-3-NPH)作为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别标记葡糖糖注射液和标准溶液中的HMF,标记反应在醋酸-乙腈溶液中进行,标记温度为30℃,时间10.0 min。将上述标记后的溶液混合,并采用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FI-MS/MS)进行检测,以^(12)C_(6)-3-NPH-HMF和^(13)C_(6)-3-NPH-HMF的质谱信号峰面积比值对相应浓度回归,绘制标准曲线,从而建立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标准曲线为Y=0.016 5X-0.010 2,X在5~5 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1.0和3.3 ng/mL,低、中、高浓度(20、200、5 000 ng/mL)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1.6%~109.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6%。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显示,6个葡萄糖注射液样品中HMF含量均符合药典限量规定。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在检测通量、灵敏度、准确性和分析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注射液 5-羟甲基糠醛 稳定同位素标记 流动注射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蛋白70B'启动子调控的热诱导型载体pHSP-shTERT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效应
4
作者 李岩琦 李静 +5 位作者 李海霞 王雪芳 朱燕 叶凡 张振中 任雪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构建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ose reverse transcriptas,TERT)的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B'启动子调控的热诱导型RNAi表达载体,观察热诱导条件下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RNAi效应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 目的:构建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ose reverse transcriptas,TERT)的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B'启动子调控的热诱导型RNAi表达载体,观察热诱导条件下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RNAi效应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PCR扩增HSP70B'启动子序列,用其构建热诱导型靶向TERT的重组载体并转染MCF-7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FP的表达,优化转染和热诱导条件;以未经热诱导的转染细胞为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载体转染与热诱导对MCF-7细胞内GFP与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热诱导型重组载体pHSP-GFP、pHSP-shGFP和pHSP-shTERT;在最适热诱导条件(42℃、40 min)下,共转染质粒pHSP-shGFP和pCMV-GFP的MCF-7细胞中GFP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48.35,P=0.000 43)。pHSP-shTERT转染组MCF-7细胞内TERT mRNA[(12.24±1.96)%vs(80.18±2.28)%;t=-286.5,P=0.000 012]和蛋白[(1.64±0.42)%vs(63.45±3.12)%;t=-31.37,P=0.001]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58.93±2.95)%vs(91.22±4.16)%;t=15.747,P=0.004],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40.97±4.80)%vs(8.33±1.14)%;t=-11.672,P=0.007]。结论:靶向TERT的pHSP-shTERT载体可以在热诱导条件下实现MCF-7细胞内靶基因的沉默,从而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诱导该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蛋白 70B 启动子 热诱导 RNA干扰 乳腺癌 MCF-7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