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亮氨酸通过促进NLRP3炎症通路激活加重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肌损伤
1
作者 周帅 彭亚杰 +1 位作者 吕露露 魏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22-1931,共10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加重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损伤的具体氨基酸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细胞水平采用H2O2刺激H9c2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通过检测MTT、LDH漏出率以及观察细胞形态评价...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加重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损伤的具体氨基酸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细胞水平采用H2O2刺激H9c2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通过检测MTT、LDH漏出率以及观察细胞形态评价3种支链氨基酸对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在动物水平上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MI模型,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TC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评价3种支链氨基酸对MI心肌损伤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亮氨酸对NLRP3炎性小体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细胞水平亮氨酸和BCAA预处理组进一步抑制心肌细胞生存率,增加LDH漏出率,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形态明显皱缩,加重急性心肌细胞损伤。在动物水平,亮氨酸和BCAA预处理组进一步恶化MI大鼠的心功能,增加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加重MI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且体外结果显示亮氨酸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加重H2O2刺激导致的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结论BCAA加重MI心肌损伤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亮氨酸发挥的,且这一作用与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支链氨基酸 亮氨酸 NLRP3 炎症反应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7种注射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博文 郑媛元 +1 位作者 张超锋 陈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考察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7种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 目的:考察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7种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青霉素钠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7种药物按照临床常用剂量进行配伍,在4、25和40℃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外观性状、测定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含量。结果:在4和25℃放置24 h以及40℃放置8 h条件下,7种配伍液均澄清透明,无浑浊、沉淀和絮状物产生;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头孢他啶配伍液发生颜色变化,由无色逐渐向黄色转变。7种配伍液pH值在24 h内逐渐降低或升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pH值变化幅度增大。7种配伍液中倍他米松磷酸钠含量变化均不超过4%,且随着温度降低药物稳定性提高。结论: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其他7种药物的配伍液在4和25℃放置24 h和40℃放置8 h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外观性状 PH值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结合机器学习的半夏饮片鉴别
3
作者 李若彤 胡会强 +6 位作者 曹诗宇 卢孟瑶 刘梦然 付嘉玥 毛晓波 王海波 符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6-1242,共7页
《中国药典》2020版关于“半夏”项下收载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四种饮片。由于它们的外形相似、气味特征小,在生产管理、市场流通以及临床使用中极易混淆。常规化学检测受限于仪器试剂,且步骤繁琐,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建立... 《中国药典》2020版关于“半夏”项下收载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四种饮片。由于它们的外形相似、气味特征小,在生产管理、市场流通以及临床使用中极易混淆。常规化学检测受限于仪器试剂,且步骤繁琐,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无损的半夏饮片检测方法。尝试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对四种半夏饮片进行了鉴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高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基于全波段数据模型建立了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多层感知机(MLP)、随机森林(RF)四种分类模型;通过四种分类模型对半夏饮片的训练集准确率和测试集准确率进行了考查,对四种模型在最佳性能下主成分占比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四种半夏饮片的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可视化降维分析(t-SNE)。基于PCA构建的SVM、LR、MLP和RF四种分类模型均能实现对四种半夏饮片的精准鉴别,其测试集精度分别为80.76%、96.45%、96.59%、86.77%,其主成分占比分别为60%、80%、70%、80%。t-SNE可视化降维分析结果说明了姜半夏和清半夏比较接近,和生半夏相比,成分有部分改变;法半夏经过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和其他三种饮片差异非常明显。四种半夏的平均光谱反射率结果也与此一致。该研究首次将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应用于半夏饮片预测建模,实现了准确、快速、无损鉴别,为其生产流通、临床正确使用提供了新的鉴别方法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半夏饮片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付晓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77,共5页
当代大学生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感性化、符号化、超前化和网络化等特征,转型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 当代大学生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感性化、符号化、超前化和网络化等特征,转型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主义、大学生消费认同以及消费心理,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应通过消费教育来重塑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 消费教育 消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CTRP6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越 刘芳 +1 位作者 周贺民 张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究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6,CTRP6)在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 目的探究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6,CTRP6)在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首先,将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AMI组、槲皮素低剂量组(Que-L,25 mg·kg^(-1))、槲皮素高剂量组(Que-H,100 mg·kg^(-1))、福辛普利钠片组(fosinopril,4 mg·kg^(-1)),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按照对应的药物剂量或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4 d。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和CTRP6表达。通过以上实验指标检测筛选得出Que最佳给药剂量。随后,将实验分为Sham、AMI、Que(100 mg·kg^(-1))、Que+si-NC组、Que+si-CTRP6,每组各10只。干预14 d后,检测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指标、细胞焦亡、CTRP6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AMI组大鼠LVEDV、LVESV明显增加,EF、FS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纤维化程度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LDH、CK-MB、cTnI水平,TUNEL阳性细胞比率升高,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IL-1β、IL-18表达增加,CTRP6表达,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均P<0.05)。与AMI组相比,Que-L和Que-H大鼠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CK-MB、cTnI水平,TUNEL阳性率降低( P <0.05),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CTRP6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增加( P <0.05),且呈剂量相关性。与Que组相比,Que+si-CTRP6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得到明显逆转。 结论 Que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焦亡,改善AMI大鼠心肌梗死,其机制与上调CTRP6表达,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焦亡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 槲皮素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张昊 刘丽 刘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1-887,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aemia reperfusion,CIR)神经元损伤及焦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性分假手术组(Sham)、CIR组、GBE低剂量组(GBE-L,25 mg·kg^... 目的初步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aemia reperfusion,CIR)神经元损伤及焦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性分假手术组(Sham)、CIR组、GBE低剂量组(GBE-L,25 mg·kg^(-1)·d^(-1))、GBE高剂量组(GBE-H,100 mg·kg^(-1)·d^(-1))及PI3K抑制剂组(LY294002),每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CIR模型。给药7 d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计算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元焦亡指数、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IL-18)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IR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1),神经结构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及梗死病灶,血清TNF-α、IL-6、IL-1β、IL-18水平,细胞焦亡指数、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leaved-caspase-1/pro-caspase-1、GSDMD-N/GSDMD、IL-1β、IL-18)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降低(P<0.01)。GBE各剂量处理后能够降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清TNF-α、IL-6、IL-1β、IL-18含量,细胞焦亡指数、焦亡相关蛋白表达(P<0.05或P<0.01),升高p-PI3K/PI3K、p-Akt/Akt(P<0.05或P<0.01),改善神经元损伤(P<0.05或P<0.01)。与GBE-H组相比,LY294002能够逆转GBE对CIR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诱导神经元焦亡。结论GBE能够改善大鼠CIR神经元损伤,机制与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抑制神经元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脑缺血/再灌注 焦亡 神经元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岩 张超锋 +1 位作者 栗芳 孙路路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81-982,共2页
目的为临床药师对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例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对药物用法用量、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时机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监护,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 目的为临床药师对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例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对药物用法用量、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时机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监护,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积极融入治疗团队,开展药学监护,有利于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溃疡 糖尿病足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渣饲料发酵过程中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莹 刘晨曦 +5 位作者 王新炎 何际芳 李豪辉 贾陆 刘伟 薛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3-130,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牛至渣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迷迭香酸、绿原酸、总苷、多酚、总酚酸等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生产制备绿色、环保的发酵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培养基成分、菌种及发酵条件对上述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牛至渣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迷迭香酸、绿原酸、总苷、多酚、总酚酸等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生产制备绿色、环保的发酵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培养基成分、菌种及发酵条件对上述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总苷、总多酚和总酚酸在发酵20 d时含量最高,迷迭香酸和绿原酸在发酵15 d时含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含量菌种发酵中药渣,并以粗麸皮+次粉为辅料,所得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最高。其中总苷含量1.351%,迷迭香酸含量2.733%,绿原酸含量12.323%,总多酚含量21.604%,总酚酸含量0.16%。经微生物发酵后,所得牛至渣发酵饲料中总苷、迷迭香酸、绿原酸和总多酚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该研究为生产制备以牛至渣等中药渣为原料的发酵饲料、实现牛至中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渣 中药渣 发酵 迷迭香酸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莹 刘晨曦 +5 位作者 王新炎 何际芳 李豪辉 贾陆 刘伟 薛刚 《农学学报》 2024年第8期56-62,共7页
研究旨在优化传统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2种方法提取牛至草中精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参数,并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基度1%,提取时间度1.5 h,... 研究旨在优化传统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2种方法提取牛至草中精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参数,并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基度1%,提取时间度1.5 h,料液比1:6,在该条件下提取得率分别为0.486 g/100 g和0.608 g/100 g。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精油中烷类16种、烯类6种、醇类4种、酚类3种、酮类1种,含量占比分别为74.366%、6.263%、1.245%、12.684%、0.449%;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中烷类20种、烯类9种、醇类5种、酚类3种、酮类1种,含量分别占比60.127%、12.597%、2.795%、22.147%、0.936%。同时蒸馏萃取得到的精油组分种类和主要抑菌成分的含量明显多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主要抑菌成分百里香酚、伞花烃、γ-松油烯、香芹酚和α-水芹烯在水蒸气蒸馏所得精油中的含量分别为8.492%、3.286%、2.551%、2.143%和0.206%,在同时蒸馏萃取所得精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3.925%、5.218%、4.509%、4.14%和0.36%。采用本研究所得最佳工艺所得精油得率高,可为企业生产制备牛至精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精油 工艺优化 成分分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晓威 王楠 +2 位作者 代梦格 刘瑞娟 马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1-840,共10页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医认为胃癌是由津亏热结、癌毒胶结于胃腹而形成的一种瘤瘕,在临床中常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进行治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散结、抗炎止痛的作用,可...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医认为胃癌是由津亏热结、癌毒胶结于胃腹而形成的一种瘤瘕,在临床中常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进行治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散结、抗炎止痛的作用,可治疗胃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微环境、下调端粒酶活性等途径起到抗胃癌的作用。本文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后活性成分抗胃癌的机制进行综述,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的临床用药和抗胃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药对 胃癌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花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功效研究
11
作者 孙丽花 李永红 +1 位作者 张艳华 刘曼曼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0-204,共5页
姜花是一种传统香料植物,被广泛应用在调味品中,其富含精油,这些精油被应用在制药业和化妆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前人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姜花花朵精油,对姜花其他部位精油含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姜花整体植株利用率偏低。该研究基于... 姜花是一种传统香料植物,被广泛应用在调味品中,其富含精油,这些精油被应用在制药业和化妆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前人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姜花花朵精油,对姜花其他部位精油含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姜花整体植株利用率偏低。该研究基于此,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姜花花朵精油、姜花叶片精油和姜花根茎精油进行提取,并分析不同姜花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同时对比姜花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姜花花朵精油的化学成分种类明显高于姜花叶片精油和姜花根茎精油,3种不同姜花部位的精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花 精油 抗氧化活性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秋荣 单丽红 +2 位作者 杜斌 王彩芳 郝东波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以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提取实验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在446nm处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作为考核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提取实验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在446nm处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作为考核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1.5h,玉米黄色素与95%乙醇的固液比为1g∶15mL,pH值为7,提取收率可达8.7%.此工艺路线中所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色素 超声波提取 工艺研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 玉米蛋白粉 95%乙醇 最佳工艺条件 超声波技术 玉米淀粉 有机溶剂 正交试验 提取溶剂 考核指标 提取温度 提取收率 副产品 吸光度 提取液 固液比 pH值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BV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志鸿 侯迎迎 +4 位作者 郑立运 王丽阳 王桂芳 张小俊 张壮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3-785,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的抑制作用。方法:取HepG2.2.15细胞,以1.6、8.0、40.0、200.0和500.0 mg/L的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72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毒性浓度。另取HepG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的抑制作用。方法:取HepG2.2.15细胞,以1.6、8.0、40.0、200.0和500.0 mg/L的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72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毒性浓度。另取HepG2.2.15细胞,分别以0、10、20和40 mg/L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及100 mg/L拉米夫定(阳性对照)处理3、6、9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拷贝数,分别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最后计算治疗指数。结果: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104.80 mg/L,对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及HBV DNA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1.26、8.06和38.97 mg/L,并呈剂量依赖性。治疗指数分别为HBsAg 83.2、e抗原13.0和HBV DNA 2.7。结论: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对HBV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乙酸乙酯提取物 乙型肝炎病毒 HEPG2 2 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付蕾 刘蕾 +3 位作者 张楠 张永梅 王志平 王明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6-977,共2页
关键词 叶黄素 胃癌细胞SGC-7901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蛋白粉中醇溶蛋白超声萃取工艺改进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秋荣 吴春丽 +2 位作者 单丽红 刘艳凯 李良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用超声波技术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高纯度、高收率的醇溶蛋白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选,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醇溶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1h,乙醇体积分数为70%,pH值为... 目的:探讨用超声波技术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高纯度、高收率的醇溶蛋白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选,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醇溶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1h,乙醇体积分数为70%,pH值为9。本工艺路线制备醇溶蛋白的收率可达27.94%,纯度达94.68%,是一条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超声波 萃取 醇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志鸿 黄勇勇 +3 位作者 张小俊 王丽阳 张壮丽 王桂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酮和β-紫罗酮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首次鉴定报道.结果表明: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59%)、龙脑(7.94%)、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62%)、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6.56%)、樟脑(6.31%)、α-松油醇(3.82%),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成分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壮丽 王亚飞 +3 位作者 荣晓哲 赵志鸿 张小俊 王桂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33,共8页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GC法测定挥发油含有量(以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计算包合率和载药量。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和超声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速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TLC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表征。再通过高温、高湿、强光照试验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搅拌法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包合率、载药量均最高。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1∶25,包合温度50℃,搅拌速度420 r/min,包合时间80 min,包合率77.35%,载药量4.48%。所得包合物为白色粉末,质地疏松,溶解度显著增加,体外累计释放度达80.05%。其在高温(60℃)、强光照(3 000 lx)下稳定性良好,而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潮解结块,包合率和载药量明显降低,但复水性良好。结论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不是简单的混合物,有可能生成了新物相,在储藏时应保持干燥密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郭奕瑞 李玉倩 +5 位作者 王高帅 刘晓田 张路宁 张红艳 王炳源 王重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 ANN)模型在个体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对河南某农村社区8640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3砄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480人)与检验集(2160人),分别用于筛选变量、建立预...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 ANN)模型在个体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对河南某农村社区8640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3砄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480人)与检验集(2160人),分别用于筛选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及对模型的检测和评价。分别应用ANN和logistic回归建立2型糖尿病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评价预测模型的检验效能。结果:ANN预测模型的灵敏度(95%CI)=86.93(81.41~91.29)%、特异度(95%CI )=79.14(77.18~81.02)%、阳性预测值(95%CI )=31.86(28.60~35.03)%、阴性预测值(95%CI)=98.18(97.37~98.81)%优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灵敏度(95%CI)=62.81(55.73~69.47)%、特异度(95%CI)=71.70(69.52~73.79)%、阳性预测值(95%CI)=19.94(17.00~22.99)%、阴性预测值(95%CI)=94.50(93.32~95.57)%];ANN预测模型AUC(95%CI)=0.891(0.877~0.905)明显大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AUC(95%CI)=0.742(0.722~0.763)]。结论:在预测个体患2型糖尿病方面,ANN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工神经网络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志鸿 王丽阳 +6 位作者 郑立运 耿楠 赵雪杰 李锦玉 王桂芳 张壮丽 张小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1-304,共4页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1]。实验[2-3]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护肝利...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1]。实验[2-3]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护肝利胆和止血与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艾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促进肝功能恢复[4]。研究[5]发现艾叶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乙型肝炎病毒 HEP G2.2.15细胞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nhnken响应面优化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物泡腾片的制备及其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京龙 郑丹丹 +3 位作者 张立华 王飞 王占一 楚文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8-292,共5页
为制备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物泡腾片剂,本文以崩解时限、pH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优化泡腾崩解剂配比(碳酸氢钠:柠檬酸)、泡腾崩解剂总质量、聚乙二醇6000用量,并通过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pH、发泡量、总黄酮的含量,... 为制备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物泡腾片剂,本文以崩解时限、pH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优化泡腾崩解剂配比(碳酸氢钠:柠檬酸)、泡腾崩解剂总质量、聚乙二醇6000用量,并通过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pH、发泡量、总黄酮的含量,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泡腾崩解剂最佳配比为1∶1.21,泡腾崩解剂的总量最佳质量分数为46.15%,PEG 6000的最佳质量分数为6.02%。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泡腾片,平均片重(500±21)mg,每片总黄酮含量为(4.80±0.08)mg,崩解时限、pH和发泡量符合药典规定,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泡腾片外观良好,崩解迅速,溶解后溶液澄清透明、呈弱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泡腾片 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 制备工艺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