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综合征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歌 贾晓媛 +1 位作者 黄博 高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的中青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与CK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35-60岁的CKD 3-4期患者132例(CKD组)及同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的中青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与CK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35-60岁的CKD 3-4期患者132例(CKD组)及同期来自心内科无CKD的140例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及CKD合并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KD的危险因素.结果 CKD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8%(34例),对照组为11.4%(16例).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吸烟率、饮酒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酸(UA)及体质指数(BMI)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OR=2.648,P=0.000 2)及FBG(OR=6.828,P=0.000 1)、UA(OR=2.711,P=0.002 1)、TG(OR=1.723,P=0.020 4)、血压(OR=1.531,P=0.001 3)升高是发生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CKD 3-4期中青年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吸烟、饮酒影响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代谢综合征组分肥胖及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是发生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肾功能不全 慢性 青年期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硬化性IgA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根阳 王云 +3 位作者 袁文明 张丽洁 肖静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185-2189,共5页
目的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 目的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贫血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方兴 卢从群 +1 位作者 郭佳 刘章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选取2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将60只db/db小鼠随机编号分组,其中1-20号小鼠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21-40号小鼠为糖尿病DMSO组(C组)、41-60... 目的 探讨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选取2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将60只db/db小鼠随机编号分组,其中1-20号小鼠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21-40号小鼠为糖尿病DMSO组(C组)、41-60号小鼠为帕立骨化醇治疗组(D组)。均于小鼠10周龄时分别进行如下处理:D组小鼠给予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C组小鼠给予同等量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共治疗8周;A组和B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帕立骨化醇连续干预8周后,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血、尿生化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TGF-β1、α-SMA、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B组、C组和D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水平高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水平高于D组(P〈0.05)。B、C、D组小鼠肾组织TGF-β1、α-SMA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E-cadherin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A组(P〈0.05);B、C组小鼠肾组织TGF-β1、α-SMA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组,E-cadherin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小鼠肾组织TGF-β1、α-SMA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而与B组和C组比较,D组小鼠肾组织TGF-β1、α-SMA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 帕立骨化醇可抑制DN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帕立骨化醇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IgA肾病与IgA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功能差异性探索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翟亚玲 龙晓青 +2 位作者 高静歌 卢珊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15-2119,共5页
背景IgA肾病(IgAN)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是由肾小球系膜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引起。同样,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困扰国民健康的重大难题。目的CIC可以促进IgAN患者系膜细胞增... 背景IgA肾病(IgAN)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是由肾小球系膜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引起。同样,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困扰国民健康的重大难题。目的CIC可以促进IgAN患者系膜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旨在探索单纯IgAN患者与IgAN合并糖尿病患者CIC的功能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肾脏活检确诊的28例原发性IgAN患者,其中单纯IgAN 20例(单纯IgAN组)和IgAN合并糖尿病8例(IgAN合并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本院体检科体检健康者7例(正常组)。收集IgAN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采集三组受试者10 ml外周血,提取血浆CIC,用相同浓度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系膜细胞增殖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白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配体1(CXCL-1)水平。结果单纯IgAN组三酰甘油、C3、C4水平低于IgAN合并糖尿病组,牛津分类中存在内皮细胞增生(E1)患者比例高于IgAN合并糖尿病组(P<0.05)。三组系膜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单纯IgAN组系膜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正常组和IgAN合并糖尿病组(P<0.05);IgAN合并糖尿病组和正常组系膜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三组IL-6、CXCL-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N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IC与单纯IgAN患者相比,具有相似的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炎性因子的能力,但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能力较低,表明单纯IgAN患者和IgAN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IC成分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糖尿病 循环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C3aR、C5aR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朝甲 张颖 +4 位作者 刘璐 杜路 周雅丽 权松霞 邢国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C3aR、C5aR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DN患者的肾脏组织标本4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肾脏病理分级为Ⅰ+Ⅱ级13例、Ⅲ级21例、Ⅳ级11例;同时选取肾脏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肾脏组... 目的:探讨C3aR、C5aR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DN患者的肾脏组织标本4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肾脏病理分级为Ⅰ+Ⅱ级13例、Ⅲ级21例、Ⅳ级11例;同时选取肾脏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沉降率(ES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3aR、C5aR在各组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N患者肾脏病理损伤级别与临床指标、肾组织中C3aR和C5aR阳性细胞百分比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3aR和C5aR在各级DN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DN肾脏病理损伤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增强(F=45.987,40.426,P均<0.001)。DN患者肾脏病理损伤级别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CRP等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29、0.595、0.516和0.425,P均<0.05);C3aR在肾脏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CRP及ESR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42、0.613、0.489、0.315和0.321,P均<0.05)。C5aR在肾脏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也与以上指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03、0.441、0.315、0.456和0.389,P均<0.05)。结论:C3aR、C5aR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在DN的病理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C3aR C5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璐瑶 窦艳娜 +3 位作者 肖静 刘栋 程根阳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并发生PDAP的患者143例。按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时间分为早发性腹膜炎组(≤3个月)和迟发性腹膜炎组(>... 目的探讨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并发生PDAP的患者143例。按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时间分为早发性腹膜炎组(≤3个月)和迟发性腹膜炎组(>3个月)。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文化水平和高血压、糖尿病、出口感染发生率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等;测定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钾、血钙、血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预后判断。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63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43例(30.9%)患者共发生201例次腹膜炎,其中31例发生早发性腹膜炎,112例发生迟发性腹膜炎。两组性别、年龄、BMI及出口感染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水平和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腹膜炎发生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钙、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低钾血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蛋白水平及e GF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原学检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转归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4.838,95%CI(1.591,14.707),P=0.005〕、高BMI〔OR=6.823,95%CI(1.815,25.648),P=0.004〕、出口感染〔OR=6.234,95%CI(1.638,23.730),P=0.007〕、低蛋白血症〔OR=1.027,95%CI(1.006,1.186),P=0.015〕是早发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BMI、出口感染和低蛋白血症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早发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宁丽娜 尚进 +5 位作者 赵继芳 窦艳娜 肖静 刘栋 程根阳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5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状态、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 目的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5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状态、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开始PD时血清清蛋白水平,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患者接受PD置管术并开始维持性PD为随访起点,结局事件为首次发生腹膜炎,随访至患者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死亡或研究终点(2015-12-31)。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HR=2.566,95%CI(1.421,4.635)]、体质指数[HR=1.954,95%CI(1.220,3.128)]、吸烟状态[HR=1.659,95%CI(1.052,2.618)]、血清清蛋白[HR=2.024,95%CI(1.246,3.286)]是PD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高体质指数、有吸烟史、低清蛋白血症的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朝晖 于若寒 +5 位作者 高冠民 王沛 李红 肖静 刘升云 刘章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分为2组:①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5例,给予糖...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分为2组:①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 mg/(kg·d),静脉注射或口服;②联合用药组45例,给予rhTPO15 000 U/d,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剂量、给药途径同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观察3周或4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85.7%,联合用药组有效率8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血小板恢复所用天数显著少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P=0.014);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应用rhTPO后肝功能异常,停用rhTPO 5 d后恢复。结论 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糖皮质激素联合rhTPO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增殖诱导配体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翟亚玲 高静歌 +7 位作者 龙晓青 李茹曼 窦艳娜 刘栋 肖静 赵占正 刘章锁 程根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64-1768,共5页
背景膜性肾病(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已被证实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但其是否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目前不得而知。目的检测IMN患者血清AP... 背景膜性肾病(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已被证实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但其是否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目前不得而知。目的检测IMN患者血清APRIL水平,探讨APRIL水平与IM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108例IMN患者肾穿刺当日的10 ml全血,同时收集同时间段本院体检中心20例体检健康者10 ml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APRIL水平。根据IMN患者血清APRIL表达中位数,将其分为APRIL低水平表达组(n=54)与APRIL高水平表达组(n=54)。同时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尿蛋白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APRIL水平。结果IMN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为(14.3±4.1)μg/L,高于健康者的(7.7±4.8)μg/L(t=6.383,P<0.001)。APRIL高水平表达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均高于APRIL低水平表达组(P<0.05)。APRIL高水平表达组免疫球蛋白G(IgG)染色强度高于APRIL低水平表达组(P<0.05)。共54例患者参与随访,随访6个月后,有效组29例,无效组25例。有效组血清APRIL水平为15.7(13.0,17.9)μg/L,无效组血清APRIL水平为14.4(11.5,16.5)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0,P=0.327)。结论血清APRIL水平与IMN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与IgG的肾脏沉积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参与IMN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增殖诱导配体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a、C5a受体缺失减轻IgA肾病肾损伤 被引量:5
10
作者 晏现丽 张颖 +4 位作者 郑立运 任凌燕 周雅丽 权松霞 邢国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探讨C3a、C5a及其受体在IgA肾病发病中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6~8周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28只,阴性对照组、野生型组、C3 a受体敲除组、C5 a受体敲除组各7只,采用有活性的仙台病毒滴鼻经鼻黏膜感染联合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IgA... 目的:探讨C3a、C5a及其受体在IgA肾病发病中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6~8周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28只,阴性对照组、野生型组、C3 a受体敲除组、C5 a受体敲除组各7只,采用有活性的仙台病毒滴鼻经鼻黏膜感染联合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IgA肾病模型,测定24 h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留取肾组织标本,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IgA、C3沉积;采用PAS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qPCR法检测肾组织中TNF-α、TGF-β、IL-1β、IL-6、MCP-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5周后野生型组、C3a受体敲除组、C5a受体敲除组(实验组)24 h尿蛋白量高于阴性对照组,野生型组高于C3 a受体敲除组及C5 a受体敲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小鼠可见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且野生型组重于C3 a受体敲除组及C5 a受体敲除组,阴性对照组肾脏组织病理则无明显异常。实验组小鼠肾组织TNF-α、TGF-β、IL-1β、IL-6、MCP-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同时野生型组高于C5a受体敲除组及C3a受体敲除组,另外IL-1β、IL-6、MCP-1的mRNA相对表达量C5a受体敲除组高于C3a受体敲除组。结论:C3a及C5a受体缺失可减轻IgA肾病肾损伤,并且C3a受体缺失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C3a、C5a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佩佩 窦艳娜 +4 位作者 张利 刘栋 程根阳 肖静 赵占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将232例IMN患者按照年龄划分为青年组(≥18岁,<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收集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结果,并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病...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将232例IMN患者按照年龄划分为青年组(≥18岁,<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收集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结果,并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IMN患者男女比分别为45 ∶ 33和73 ∶ 81。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白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相对较高( P <0.05),收缩压、尿素氮较低( P <0.05)。两组在血肌酐、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抗PLA2R抗体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青年组以Ⅰ~Ⅱ期和Ⅱ期为主,中老年组以Ⅱ期为主,两组总体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青年组患者肾小球硬化积分、小动脉管壁增厚发生率、玻璃样变性发生率和肾小管萎缩积分较低( P <0.05)。两组IgG、IgG4和C3沉积均以阳性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肾组织PLA2R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青年组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结论 青年与中老年IMN患者有其共性,但两者也存在差异。临床病理特征提示青年人IMN预后可能会优于中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青年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病变性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姚星辰 翟亚玲 +4 位作者 高静歌 陈雅卓 王新念 卢珊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9,共7页
背景随着2型糖尿病(T2DM)年轻化趋势,微小病变肾病(MCD)合并T2DM在临床上已不罕见,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仍不清楚。目的本文旨在分析MCD合并T2DM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 背景随着2型糖尿病(T2DM)年轻化趋势,微小病变肾病(MCD)合并T2DM在临床上已不罕见,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仍不清楚。目的本文旨在分析MCD合并T2DM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且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合并T2DM患者20例(MCD合并T2DM组),MCD患者306例,利用SPSS 22.0软件从306例MCD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00例(单纯MCD组),收集所有患者当次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及随访资料(从患者首次肾穿刺活检开始随访,到出现复发或到2019年6月随访结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单纯MCD及MCD合并T2DM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和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结果MCD合并T2D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合并高血压所占比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清蛋白(ALB)、IgG水平高于单纯MCD组,男性所占比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红细胞沉降率(ESR)、24 h尿蛋白量低于单纯MCD组(P<0.05)。MCD合并T2DM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程度、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球性硬化小球所占比例高于单纯MCD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108,95%CI(1.717,15.200)〕、年龄〔OR=1.068,95%CI(1.006,1.133)〕、高血压〔OR=6.000,95%CI(1.982,18.165)〕、HbA1c〔OR=84.019,95%CI(12.465,566.317)〕、ALB〔OR=1.173,95%CI(1.100,1.250)〕、TC〔OR=0.730,95%CI(0.619,0.861)〕、ESR〔OR=0.978,95%CI(0.960,0.996)〕、24 h尿蛋白量〔OR=0.818,95%CI(0.705,0.948)〕、IgG〔OR=1.568,95%CI(1.288,1.908)〕、球形硬化小球占比〔OR=13.286,95%CI(4.142,42.614)〕、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OR=17.000,95%CI(4.833,59.794)〕、肾间质炎症〔OR=10.111,95%CI(2.684,38.087)〕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水平〔OR=1.476,95%CI(1.190,1.831)〕、血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纤维化〔OR=12.433,95%CI(2.032,76.065)〕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MCD合并T2DM组的累积CR率低于单纯MCD组(P=0.027),但两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8)。结论与单纯MCD患者相比,MCD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微,但病理表现却相对较重,提示临床医师肾穿刺活检的重要性。肾间质纤维化、血管损伤程度重、高IgG水平是MC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且MCD合并T2DM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病 微小病变性 糖尿病 2型 微小病变性肾病 预后 临床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a、C5a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小鼠发病中的作用
13
作者 任凌燕 张颖 +3 位作者 晏现丽 周雅丽 权松霞 邢国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C3a、C5a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组、C3aR敲除组、C5aR敲除组,每组15只。野生型组、C3aR敲除组、C5aR敲除组小鼠一次性注射阿霉素(10 mg/kg)造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 目的:探讨C3a、C5a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组、C3aR敲除组、C5aR敲除组,每组15只。野生型组、C3aR敲除组、C5aR敲除组小鼠一次性注射阿霉素(10 mg/kg)造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阿霉素后第0、1、4、8、12周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检测24 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另取15只小鼠,于第4、8、12周每组处死5只小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阿霉素4、8、12周后,模型小鼠24 h尿蛋白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水平增加(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野生型组比较,C3aR、C5aR敲除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C3aR、C5aR敲除组比野生型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C3a、C5a参与了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A C5A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静 卢珊 +4 位作者 刘栋 张晓雪 王晓阳 胡冬怡 赵占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DNA免疫吸附配合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强龙冲击后,给...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DNA免疫吸附配合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强龙冲击后,给予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SLEDAI评分及ANA、抗ds-DNA抗体滴度,Ig G,Ig A,Ig M,C3,C4,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I评分、ANA与抗ds-DNA抗体滴度下降更快(P均<0.05),24周时观察组ANA滴度仍能维持在较低水平(P均<0.05)。治疗24周,2组患者肾功能均稳定。观察组除1例发生重症感染,无精神异常、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LE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吸附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X60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小分子溶质清除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鑫 刘章锁 +1 位作者 梁献慧 王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2-583,共2页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进步,尿毒症患者生存率逐年增加,但中、大分子毒素蓄积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仍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所用的大多为低通量透析器,没有清除中、大分子的能力。中、大分子毒素的清...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进步,尿毒症患者生存率逐年增加,但中、大分子毒素蓄积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仍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所用的大多为低通量透析器,没有清除中、大分子的能力。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主要靠血液透析滤过来进行。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往往会造成透析液不适当分布,从而影响对毒素的清除。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材料,增加了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作者对比了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器往往会造成透析液不适当分布,从而影响对毒素的清除。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材料,增加了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作者对比了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小分子溶质尿毒氮(BUN)、肌酐(Cr)以及中分子溶质B2微球蛋白(B2.MG)的清除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Β2微球蛋白 血液透析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