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遗产领域虚拟仿真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博 刘孝雨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2,共8页
虚拟仿真是提升新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项有力工具,根据核心技术路线的差别,虚拟仿真工作实践可分为视效仿真、数字模型仿真、动态仿真三个主要类型。虽然三种类型存在先后发展的次序,但它们之间并非相互取代关系,而应当根据... 虚拟仿真是提升新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项有力工具,根据核心技术路线的差别,虚拟仿真工作实践可分为视效仿真、数字模型仿真、动态仿真三个主要类型。虽然三种类型存在先后发展的次序,但它们之间并非相互取代关系,而应当根据工作目标与工作条件合理选择。此外,以“数字孪生”“元宇宙”等为代表的虚拟仿真技术日新月异,也为未来文化遗产虚拟仿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商城铭功路制陶作坊分区研究
2
作者 郭士嘉 雷兴山 方铭璐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本文以郑州商城铭功路制陶作坊为研究对象,以遗迹组合为核心进行作坊分区,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共八个小区,各区由数个遗迹组合集聚而成,相互独立且同步进行。通过全面系统地对铭功路制陶作坊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分区不仅是一个... 本文以郑州商城铭功路制陶作坊为研究对象,以遗迹组合为核心进行作坊分区,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共八个小区,各区由数个遗迹组合集聚而成,相互独立且同步进行。通过全面系统地对铭功路制陶作坊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分区不仅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生产单元,均采取“全面式”的生产方式,各区还是社会组织单元,符合“居葬合一”的居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铭功路制陶作坊 分区 生产方式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荥阳车庄两周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3
作者 韩国河 赵海洲(执笔/绘图/摄影) +3 位作者 赵紫晗 赵丹 陈建伊(摄影) 朴康楠(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车庄村西北。2014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1000平方米,发现灰坑、墓葬、道路等各类遗迹400余个,出土各类型陶器、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少量铜器、玉器等...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车庄村西北。2014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1000平方米,发现灰坑、墓葬、道路等各类遗迹400余个,出土各类型陶器、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少量铜器、玉器等丰富遗物。根据相关遗存可将车庄遗址分为四期,第一至三期为商周之际至西周中期晚段,第四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车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郑州西北郊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荥阳市 车庄遗址 周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村墓地M17与M24墓主及相关问题再探
4
作者 陈康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根据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对比分析,辛村墓地M17组墓葬与M24的时代为春秋早期。结合随葬铜器铭文信息和文献记载,推测M17的墓主可能为卫庄公,M5为M17夫人庄姜的墓葬,M24墓主可能为卫桓公或其夫人。M17、M5墓道内殉人、殉狗且墓道中部存在... 根据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对比分析,辛村墓地M17组墓葬与M24的时代为春秋早期。结合随葬铜器铭文信息和文献记载,推测M17的墓主可能为卫庄公,M5为M17夫人庄姜的墓葬,M24墓主可能为卫桓公或其夫人。M17、M5墓道内殉人、殉狗且墓道中部存在外扩的迹象,表现出明显的商文化因素,可能与文献记载西周晚期卫武公“修康叔之政”即采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村墓地 春秋早期 卫庄公 卫桓公 商文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缪家寨新莽墓M803发掘简报
5
作者 郭永淇 陈钦龙(执笔/摄影) +4 位作者 黄圣茜 韩秀甲 赵世涛(摄影) 李海娇(绘图) 许鑫涛(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5,F0002,共14页
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大学考古系联合对西安雁塔区曲江街道缪家寨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803保存较好,为竖穴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南室、西室和北室组成,其平面“T”形的墓葬形制较为罕见。三室功能... 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大学考古系联合对西安雁塔区曲江街道缪家寨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803保存较好,为竖穴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南室、西室和北室组成,其平面“T”形的墓葬形制较为罕见。三室功能明确,南室为主墓室,西室专置车马器和兵器,北室设有墓内祭祀场景,共出土了铜、原始瓷、釉陶、陶、铁、铅、玉、石、泥、骨、漆器及织物等各类遗物70余件(组)。综合判断,M803时代为新莽时期,墓主人为具有一定等级的男性贵族或官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缪家寨 新莽墓 墓内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墓出土龙形车马饰发微
6
作者 赵丹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西汉诸侯王、列侯墓随葬车马器之中出土一定数量与龙有关的饰件与纹饰,其存在形式与在车马器中的位置不同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有所差别,尤其是龙首辀饰应是显示威仪,进一步展示墓主社会身份等级内容。两汉时期墓内车马随葬与车马出行仪仗... 西汉诸侯王、列侯墓随葬车马器之中出土一定数量与龙有关的饰件与纹饰,其存在形式与在车马器中的位置不同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有所差别,尤其是龙首辀饰应是显示威仪,进一步展示墓主社会身份等级内容。两汉时期墓内车马随葬与车马出行仪仗皆带有等级特征,但两者内涵完全不同,综合反映出两汉时期车马在丧葬中的作用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龙形车马饰 车马随葬 车马出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训与惩罚:汉代女性贞顺观念的建构
7
作者 田家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贞顺观念在汉代的确立与发展,是官方规范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汉代官方希望将女性纳入贞顺规范中,但对贵族女性与普通女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作为发挥教化作用的贞女故事,官方与民间设计重点有所不同。官方贞女故事常见情礼冲突,... 贞顺观念在汉代的确立与发展,是官方规范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汉代官方希望将女性纳入贞顺规范中,但对贵族女性与普通女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作为发挥教化作用的贞女故事,官方与民间设计重点有所不同。官方贞女故事常见情礼冲突,而民间贞女故事充满想象力的情感设计,冲淡了官方故事中情礼对立的困境,使其获得了更强的感染力与更广的传播度。官方律令针对女性淫妒等越轨行为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社会上存有许多律令难以界定的复杂情状,对此民间医方中却有针对女性的止(验)淫术与疗妒方,简单易操且迎合社会需求。汉代律令与医方中对女性淫妒行为的惩处矫治并非只是压制束缚女性,更具有建构与规范贞顺观念的功能。规训与惩罚是塑造社会规范、制造社会观念过程中的一体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贞顺观念 淫妒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集窑宋金粗白瓷的烧制工艺与成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季鸿 赵维娟 +3 位作者 张斌 牛和斌 王兵 刘海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14-3421,共8页
鹤壁集窑作为北方中原地区著名的民间窑场,其生产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以白釉瓷器为主,同时也生产黑釉、钧釉、黄釉、豆青釉等多种釉色瓷器。通过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偏光显微镜(OM)、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热膨胀... 鹤壁集窑作为北方中原地区著名的民间窑场,其生产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以白釉瓷器为主,同时也生产黑釉、钧釉、黄釉、豆青釉等多种釉色瓷器。通过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偏光显微镜(OM)、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热膨胀仪(TD)等技术,对鹤壁集窑宋代粗白瓷、刻划花粗白瓷以及金代粗白瓷的胎釉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反射光谱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鹤壁集窑三类粗白瓷中大多数呈现微弱的黄绿色调,并以黄色调为主,大部分样品的反射率分布在43.4R%~57.2R%,釉面明度值L*普遍偏高,分布在72.3~90.3。宋金时期粗白瓷的釉料配方比较稳定,其中金代和宋代粗白瓷的釉料配方基本一致,刻划花白瓷釉中除了助熔剂总量相对另外两类偏低外,其余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三类粗白瓷釉都属于钙碱釉系,并且釉层与胎体之间都存在厚度不同的化妆土层。三类粗白瓷胎体都具有北方高铝低硅的特征,金代粗白瓷胎中助熔剂含量略低于宋代的两类粗白瓷,原料特征相近。宋代粗白瓷的烧成温度普遍较高,其中粗白瓷的主要集中在1250~1340℃,刻划花的在1310~1390℃,这两种样品都存在“生烧”和“过烧”两种状态,胎体致密性普遍较好;而金代粗白瓷的烧成温度较低,范围在1220~1250℃,普遍处于“生烧”状态,烧结程度较差。鹤壁集窑金代粗白瓷与宋代粗白瓷相比它的制瓷工艺有所下降。该研究全面分析了鹤壁集窑粗白瓷的工艺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于认识其与其他窑口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为未来进一步弄清楚它与其他窑口的关系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壁集窑 粗白瓷 PIXE 烧制工艺 UV-Vis-N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图像修复的注意力协同调制对抗网络
9
作者 章勇勤 李若彤 +1 位作者 杜林格 苏静怡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7,共9页
以往的虚拟修复方法在不伤害壁画本体的前提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但存在已知破损区域位置的假设,而现实中破损区域是未知的且难以准确获取。对于含有复杂结构的破损区域,现有图像修复方法会产生严重的伪影失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 以往的虚拟修复方法在不伤害壁画本体的前提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但存在已知破损区域位置的假设,而现实中破损区域是未知的且难以准确获取。对于含有复杂结构的破损区域,现有图像修复方法会产生严重的伪影失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协同调制对抗网络的古代壁画图像盲修复模型。该模型包括破损检测和孔洞修复2个阶段,在破损检测阶段,设计了多路径注意力模块,联合区域候选网络和预测分支模块,估计破损区域的位置掩模;在孔洞修复阶段,采用了融入门控卷积的协同调制生成对抗网络修复破损区域。在古代壁画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最新的4种方法进行了比较,AP值比性能第二的破损检测模型提高了15%,FID值比性能第二的孔洞修复模型降低了4.6%。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改善了壁画图像修复结果,在定性和定量评估上超过现有流行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古代壁画破损区域的位置掩模,生成高逼真的壁画图像修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补全 深度学习 对抗网络 古代壁画 颜料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初探
10
作者 郭士嘉 种建荣 雷兴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7,共10页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是研究区域政治地理结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最新的系统调查与发掘成果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参考地形地貌和出土青铜器等因素,由点变面,将周原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形态变迁分为先周早中期、...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是研究区域政治地理结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最新的系统调查与发掘成果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参考地形地貌和出土青铜器等因素,由点变面,将周原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形态变迁分为先周早中期、先周晚期和西周时期三个阶段。先周晚期以前,几支考古学文化聚落各自成区,形态有别;先周晚期碾子坡文化“一家独大”,分布范围大增,“两横八纵带”已成雏形;西周时期,聚落数量激增,聚落形态为“两横八纵带”。西周时期周原聚落规模独大,其他聚落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纵带内聚落形态为“一大带多小,大者居上游”,“湋河横带”内聚落缺乏第一等级,“湋河横带”内第一等级聚落集聚成东西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地区 商周时期 聚落结构 区域聚落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商时期的龟类遗物与文化信仰
11
作者 周雪艳 《农业考古》 2025年第4期48-57,共10页
考古发现显示,夏商时期一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龟类遗骸及仿龟类形态的遗物,这些遗物材质多样,包括龟甲、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龟类遗物最早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史前各文化区域内,随后纳入夏商王朝的宗教信... 考古发现显示,夏商时期一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龟类遗骸及仿龟类形态的遗物,这些遗物材质多样,包括龟甲、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龟类遗物最早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史前各文化区域内,随后纳入夏商王朝的宗教信仰建设中。夏商时期所见的龟类遗物本质上是对史前龟灵意识的传承,并在王朝宗教建设中实现了再发展,创造出诸多形式丰富的文化信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类遗物 文化信仰 夏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涿州博物馆藏几件黄铜件的科技分析与探讨
12
作者 姚智辉 袁梦 葛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5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对涿州博物馆9件不同时期的黄铜件,通过金相显微镜、SEM-EDS和ICP-MS进行组织和成分分析。7件钗簪、2件耳勺,主体均为铜锌合金,锌含量集中于16%~31%,杂质较少。9件黄铜件的组织均为α单相黄铜,其中3件铸造、3件热加工,3件铸后经过热处... 对涿州博物馆9件不同时期的黄铜件,通过金相显微镜、SEM-EDS和ICP-MS进行组织和成分分析。7件钗簪、2件耳勺,主体均为铜锌合金,锌含量集中于16%~31%,杂质较少。9件黄铜件的组织均为α单相黄铜,其中3件铸造、3件热加工,3件铸后经过热处理。清代4件黄铜件中2件铸造,2件铸后经过热加工。清代黄铜件中含有微量镍和铁,推测与选择低品位硫化铜矿冶炼铜有关。通过ICP-MS对黄铜中微量元素定量分析,进而探讨黄铜炼制技术,炼制黄铜技术与器物的制作工艺之间无必然关系。东汉黄铜发钗是目前在汉代金属器中首次发现的胶结工艺黄铜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 单相黄铜 热处理 铸造 炉甘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