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统肿瘤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康郑军 谭付清 +2 位作者 郭宇红 赵明义 酒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3例肾细胞癌、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36例前列腺癌组织以及其中24例患者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5.8%(24/43)的肾细胞癌...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3例肾细胞癌、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36例前列腺癌组织以及其中24例患者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5.8%(24/43)的肾细胞癌组织、69.4%(25/36)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66.7%(24/36)的前列腺癌组织中NS mRNA表达阳性,癌旁正常组织均未见阳性表达。不同分级、分期肿瘤组织之间NS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基因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 前列腺癌 核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üppel样因子8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邢东亮 宋东奎 +1 位作者 康郑军 酒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85-3188,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rüppel样因子8(KLF8)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rüppel样因子8(KLF8)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或开放前列腺切除术患者23例的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KLF8和HMGA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KLF8及HMG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KLF8和HMGA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02;t=4.593,P=0.00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分期与KLF8和HMGA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489、0.561,P<0.05)。患者均随访至2015年4月,67例患者在随访截止时存活,总生存率为9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KLF8和HMGA2表达水平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KLF8及HMGA2蛋白的高水平表达是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Krüppel样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利那新联合雌三醇软膏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曹鸿玮 刘建军 +2 位作者 王菲菲 康郑军 颜秋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2-754,共3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 OAB)以尿急症状为特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无明确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 OAB)以尿急症状为特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无明确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OAB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研究显示索利那新治疗女性OAB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到老年女性OAB与绝经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尿道末端萎缩性变化有关,因此作者采用索利那新联合雌激素治疗方案对绝经后女性OAB患者120例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索利那新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磷酸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海鹏 云峰 +1 位作者 酒涛 史校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1-527,共7页
目的:研究六磷酸肌醇(IP6)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增殖的情况,及该抑制过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将LNCaP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分子干扰RNA(siRNA)组使用siRNA技... 目的:研究六磷酸肌醇(IP6)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增殖的情况,及该抑制过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将LNCaP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分子干扰RNA(siRNA)组使用siRNA技术对LNCaP细胞实施IGFBP-3基因沉默;siRNA+ IP6组为接受IP6刺激的IGFBP-3基因沉默的LNCaP细胞;IP6组为接受IP6刺激的普通LNCaP细胞.MTT法计算不同浓度IP6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Annexin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IP6对LNCaP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内IGFBP-3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1.5 mmol的IP6可以引起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G2期阻滞,并可以诱导细胞凋亡.IP6刺激细胞后可以引起IGFBP-3的表达增高,Bcl-2的表达降低,而IGFBP-3基因沉默可以减轻IP6对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抑制Bcl-2的表达降低.结论:IP6可引起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其机制可能与IGFBP-3的高表达有关,IGFBP-3可能通过影响Bcl-2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磷酸类/药理学 前列腺肿瘤/病理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增殖/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对LNCaP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IGFBP-3、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海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萝卜硫素(SFN)对人前列腺癌LNCa P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及IGFBP-3及NF-κB在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观察不同浓度SFN对LNCa P细胞增殖的影响后将LNCa P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SFN处理组、IGFBP-3 siRNA+SFN处理组以及IGFB... 目的:观察萝卜硫素(SFN)对人前列腺癌LNCa P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及IGFBP-3及NF-κB在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观察不同浓度SFN对LNCa P细胞增殖的影响后将LNCa P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SFN处理组、IGFBP-3 siRNA+SFN处理组以及IGFBP-3 siRNA处理组。MTT法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各组细胞IGFBP-3、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SFN浓度的升高,LNCa P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F=1 391.781,P<0.001)。IGFBP-3抑制能有效减弱SFN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G2期抑制与凋亡(F交互=271.130、121.133和95.000,P<0.05)。IGFBP-3抑制可降低SFN处理后IGFBP-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升高SFN处理后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F交互=8.595和279.490,P<0.05)。结论:SFN对LNCa P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IGFBP-3有关,后者可能通过改变NF-κB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前列腺癌 IGFBP-3 NF-ΚB LNCAP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6例
6
作者 康郑军 于洋 +4 位作者 何笑凯 邢东亮 何江 顾朝辉 张雪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6-1507,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6例阴茎癌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6.2岁。3例术前活检提示淋巴结转移。结果:6例12侧采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均成...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6例阴茎癌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6.2岁。3例术前活检提示淋巴结转移。结果:6例12侧采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均成功,术中无大出血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5~140 min ,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 ,平均30 mL。每侧清扫淋巴结数量5~12个,平均7个;1例术后出现淋巴漏,切口延期愈合。6例患者平均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和下肢淋巴水肿。结论: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腔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