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特点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冰 刘俊启 +2 位作者 张媛媛 朱琳 徐红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中Ⅰ级7例,Ⅱ级19例,Ⅲ级30例,Ⅳ级16例。术前4周内均使用飞利浦Achieva 3.0 ...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中Ⅰ级7例,Ⅱ级19例,Ⅲ级30例,Ⅳ级16例。术前4周内均使用飞利浦Achieva 3.0 T磁共振成像仪行肝脏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肝癌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肝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达峰时间、信号增强幅度、峰值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级达峰时间最长,信号增强幅度和峰值信号强度均最低,而Ⅳ级达峰时间最短,信号增强幅度和峰值信号强度均最高。结论: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肝癌患者的组织学特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组织学分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T和病理检查对肢体脂肪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刚 孙海斌 +1 位作者 汪浒 徐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 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另外9例患者术前行MRI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其按照分型方式(分别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及混合型脂肪肉瘤)评定其诊断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发病部位在上肢者13例,在下肢者30例,病灶平均直径为(14.6±6.1)cm。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肪细胞,病理学特征为脂肪细胞与脂母细胞混合存在,伴有可被深染的多形性细胞;CT检查,基本特征为病灶呈不规则低密度阴影但边界清晰,增强后显示病变部位分隔明显增强;MRI检查,基本特征为T1短信号、T2长信号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成像等信号,肿块内存在条索状和线状阴影,病变组织周围神经与血管呈被挤压样,但骨质结构相对完整。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CT和MRI以脂肪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黏液型脂肪肉瘤CT和MRI表现为囊性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可见云絮状、网格状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脂肪肉瘤具有上述2种类型混合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病理检查可为确诊脂肪肉瘤的类型提供确切依据,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为判断肿瘤大小提供依据,MRI造影增强后扫描对明确肿瘤边界有重要作用,3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病理检查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