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彬 刘明月 +1 位作者 高丹 李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5-685,共11页
目的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apce 6.2.R2软件绘制学科、发文量、国家、... 目的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apce 6.2.R2软件绘制学科、发文量、国家、关键词以及共被引的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732篇,中文文献322篇,年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Stroke。较高关注度的关键词为虚拟现实、上肢、经颅磁刺激等。共被引文献的聚类词有失语症、稳态可塑性、运动恢复等。结论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提升,研究方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热点包括脑卒中后运动、言语功能的恢复,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刺等)的联合应用。未来tDCS与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康复手段的结合,以及选择个性化刺激参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tDCS模型,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物理治疗在颈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颈髓损伤后损伤平而以下支配的呼吸肌麻痹,由于呼吸功能减退,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影响肢体功能锻炼,降低生存质量,同时由于呼吸功能减退,咳嗽无力.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物理治疗对颈髓损伤患... 颈髓损伤后损伤平而以下支配的呼吸肌麻痹,由于呼吸功能减退,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影响肢体功能锻炼,降低生存质量,同时由于呼吸功能减退,咳嗽无力.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物理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于减少肺部感染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物理治疗 颈髓损伤 伤患者 呼吸功能减退 康复 肢体功能锻炼 肺部感染 呼吸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外伤后功能障碍康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钢花 李哲 +2 位作者 熊华春 乐林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脑外伤术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功能障碍的改善。结果经过...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脑外伤术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功能障碍的改善。结果经过2个疗程(60天)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由9±21,35±15升至65±22,85±2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7±9降至8±5,对照组相应评分改善均不如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吞咽功能评分治疗组由3.50±0.73升到5.51±0.81,对照组由3.67±0.34升到5.01±0.62,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3,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脑外伤后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星状神经节阻滞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辅以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小伟 母心灵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辅以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辅以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颈部轴性症状。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JOA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18个月时康复组JOA评分、ADL评分和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进一步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侧代偿在老年重症偏瘫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乐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健侧代偿训练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肢体功能、ADL能力的影响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 目的:探讨健侧代偿训练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肢体功能、ADL能力的影响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在以上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强化健侧下肢负重,利用健侧上肢代偿进行ADL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针对患侧肢体训练,诱发主动运动及分离运动,不允许健侧代偿。以上两组患者每次训练45min,每周训练11次。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治疗组Barthel指数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1,<0.05),到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采用健侧代偿的训练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ADL能力,而且对于其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不大,并因此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健侧代偿 偏瘫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住院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调控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芝兰 黄晓萌 +4 位作者 尚文雅 黄靖 韦慧麟 李冰 任亚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03,共9页
脊髓损伤(SCI)是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感受器,在维持能量平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 脊髓损伤(SCI)是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感受器,在维持能量平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关键靶点。研究显示,AMPK信号可调控SCI后的自噬、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等,从而影响SCI的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AMP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和治疗SCI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SCI的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病理机制 神经炎症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明月 李哲 +2 位作者 曹永生 郝道剑 宋薛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 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运动表象的脑机接口(BCI)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予药物治疗和常规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检测患侧指浅屈肌、指伸肌和拇短展肌在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t>2.322,Z>2.631,P<0.05);除FMAUE腕评分外,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27,Z>2.078,P<0.05)。结论基于运动表象的BCI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表象 脑机接口 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明月 樊亚蕾 +2 位作者 张蒙 宋薛艺 李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目的对近10年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并预测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录的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 目的对近10年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并预测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录的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5.8.R3软件绘制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被引以及基金支持的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解读。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92篇文献。该领域研究年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研究热度持续增加。美国在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合作发文量最多且中介中心性最高;中国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间交流合作。国外机构、作者间形成交流密切的合作关系网络,并形成以Niels Birbaumer、Cuntai Guan、Kai Keng Ang等为代表的高影响力团队;国内作者、机构之间合作关系欠佳,存在地域限制,缺乏高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关键词以“motor imagery”“recovery”等为代表形成10个主要聚类和15个变化率高的突显词,研究方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上肢运动康复的疗效研究和中枢机制探讨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下肢脑机接口系统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步态和平衡功能,以及多模态脑机接口的应用,可能会发展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基于脑机接口引导的神经反馈训练用于脑卒中的认知、语言康复同样需要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脑卒中 康复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盛峰 刘明伟 +1 位作者 董安琴 李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33-323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5 Hz组、10 Hz组、20 Hz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5 Hz组、10 Hz组、20 Hz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四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临床药物、康复治疗、间歇导尿治疗,其中5 Hz组、10 Hz组、20 Hz组再分别给予5、10、20 Hz的FMS治疗,对照组给予同5 Hz组相同部位和参数的假刺激治疗。比较四组膀胱压力容量指标、排尿情况、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生活质量精简问卷(SQLP)评分、尿潴留疗效。结果治疗前四组的各项膀胱压力容量指标水平、排尿情况、恢复自主排尿时间、SQL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四组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升高,5 Hz组、10 Hz组、20 Hz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四组的残余尿量均降低,5 Hz组、10 Hz组、20 Hz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治疗后较治疗前四组的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均增多,5 Hz组、10 Hz组、20 Hz组均多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四组的日均导尿次数均减少,5 Hz组、10 Hz组、20 Hz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治疗后较治疗前四组的SQLP评分均降低,5 Hz组、10 Hz组、20 Hz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 Hz组、10 Hz组、20 Hz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5 Hz组、10 Hz组、20 Hz组的尿潴留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结论5、10、20 Hz的FMS治疗均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临床疗效呈现剂量反应,20 Hz的FMS疗效优于5 Hz、1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尿潴留 功能性磁刺激 排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郭君 苏慈宁 +1 位作者 陈维平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79,共2页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即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经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药物注入胃内,注入完毕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它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及...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即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经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药物注入胃内,注入完毕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它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造成机体营养代谢失调,还会因进食不当引发吸入性肺炎,重者危及生命。2006年1—12月我科对3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营养法 胃管 口腔 间歇 脑卒中患者 常见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1 位作者 白蓉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8-649,共2页
根据神经促进技术原理,强化骨盆控制能力可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而在实际康复临床工作中,康复工作者多只注重髋关节屈伸主动运动的诱发和控制训练.对骨盆控制训练常重视不够.影响了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和独立能力的提高。本院2002—2... 根据神经促进技术原理,强化骨盆控制能力可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而在实际康复临床工作中,康复工作者多只注重髋关节屈伸主动运动的诱发和控制训练.对骨盆控制训练常重视不够.影响了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和独立能力的提高。本院2002—2006年运用神经促进技术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骨盆训练法,对6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训练,使患侧下肢的步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步行能力 训练法 骨盆 神经促进技术 康复工作者 运动功能 临床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乐琳 郭君 +2 位作者 郭钢花 李哲 王颖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照组采取持续鼻-胃管管饲法,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变化情况,比较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置管成功情况(一次成功、二次成功、插管失败)及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鼻腔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HB、TP、ALB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GF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使用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可保证营养供给,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对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口-胃管管饲法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哲 范家宏 +4 位作者 郭钢花 李晓丽 关晨霞 乐琳 郭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17例)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CSS、FMA、BBS和10m MWS各项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痉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显著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早期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可成为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主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1 位作者 白蓉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固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固定式的踝足矫形器,进行站位平衡、重心转移及行走训练,每天使用超过2h。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的步态、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等。结果:经康复治疗8周后,动踝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动踝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固踝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踝足矫形器 动态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站立及行走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0,共2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iury,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骨量迅速减少,使患者下肢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骨密度被誉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反映骨量...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iury,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骨量迅速减少,使患者下肢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骨密度被誉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反映骨量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性站立及行走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骨密度 治疗性 站立 骨质疏松 骨量变化 下肢骨折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毒素A加抗痉挛电刺激治疗脑瘫下肢内收肌群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钢花 李哲 +3 位作者 姜丽 熊华春 乐林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4-734,共1页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小儿脑瘫 肉毒毒素A 疗效分析 内收肌群 抗痉挛 下肢 A型肉毒毒素 四肢瘫 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腘绳肌痉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1 位作者 熊华春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腘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腘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矫形器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矫形器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I<0.01)。结论:膝矫形器加快腘绳肌挛缩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矫形器 胭绳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秋君 李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娩后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96例。A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30 m... 目的:探讨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娩后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96例。A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30 min/次,3次/周;B组接受Flexi-bar运动训练,1次/d;C组进行Flexi-bar运动训练,然后行NMES;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腹围和腹直肌间距,利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的均方根(RMS)值,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及Ⅱ类肌纤维平均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和腹直肌间距均降低(P<0.05),腹直肌RMS值升高(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和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P<0.05);C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NMES可有效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产后康复 Flexi-bar运动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1 位作者 熊华春 白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脚,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脚,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成自我照顾活动,不能履行治疗性训练计划等。本文根据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特点.应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痛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枢性疼痛 脊髓损伤患者 心理支持治疗 盐酸氟西汀 睡眠-觉醒周期 慢性中枢痛 日常活动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短暂性缺氧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梅梅 闫方方 +1 位作者 蒋超 孟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缺氧处理,治疗组先建立短暂性脑缺氧大鼠模型,后经腹腔注射法给予rh EPO...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缺氧处理,治疗组先建立短暂性脑缺氧大鼠模型,后经腹腔注射法给予rh EPO治疗,对照组和单纯缺氧组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Western bolt检测海马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情况。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海马CA1区退行变性神经元数目增多(P<0.001),细胞核固缩、深染明显;cleaved-Caspase-3、Bcl-2及Bax表达增加(P<0.001)。治疗组与单纯缺氧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及海马CA1区变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Bax表达减少而Bcl-2表达增加(P<0.05)。单纯缺氧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治疗组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单纯缺氧组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rh EPO对HIE新生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轻急性期脑水肿及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大鼠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