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吊带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安巧 李哲 +2 位作者 苏慈宁 李俊香 张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577,共3页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70%[1],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ADL能力,也是导致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充气式肩吊带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70%[1],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ADL能力,也是导致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充气式肩吊带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训练治疗 疗效观察 康复 吊带 脑卒中后 ADL能力 肩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1 位作者 李哲 乐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目前难以治愈,同时还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痉挛、肌肉萎缩、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对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目前难以治愈,同时还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痉挛、肌肉萎缩、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对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康复工程技术的介入,如截瘫步行矫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治疗 训练系统 应用 颈段 反馈 肢体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慧丽 恽晓平 +9 位作者 高明明 张新 郭华珍 沈敏 潘华舫 张雨梅 郭刚花 寄婧 郑文权 李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模式对注意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按照训练模式将47例注意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n=16)、人工训练组(n=21)和对照组(n=10)。训练组均进行每次30 min,每日1次的注意训练。3组在入组及6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模式对注意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按照训练模式将47例注意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n=16)、人工训练组(n=21)和对照组(n=10)。训练组均进行每次30 min,每日1次的注意训练。3组在入组及6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MoCA)和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分别比较3组训练前后注意评分及其差值。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训练后注意评分提高(P<0.05),3组间注意评分的差值比较,仪器训练组注意评分差值最高(P<0.05)。结论采用认知康复工作站辅助注意障碍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障碍 脑损伤 计算机辅助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失算症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新 恽晓平 +13 位作者 高明明 郭华珍 张慧丽 沈敏 潘华舫 马兆丽 李冬 萧玉婷 李芙英 周若薇 孟静 路亚娟 任海 徐宝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30 min/d,5 d/周,共训练6周。从中抽取33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与观察。入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第6周、第12周进行EC301计算和数字加工成套测验汉语修订版(EC301-CR)测验。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6周后成绩均有显著提高(P<0.001);6周、12周后疗效均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对照组(P<0.001),且年龄与康复训练成绩呈负相关。结论认知康复专业设备的疗效显著优于人工训练;最初6周为失算症最佳康复期;年龄越小,康复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算症 脑损伤 康复 评定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组患者先进行彩超引导下利多卡因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10min,如无特殊不适,徒手检查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并...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组患者先进行彩超引导下利多卡因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10min,如无特殊不适,徒手检查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并让患者行走,肌张力明显下降,目测足下垂内翻明显改善者有19例,这19例患者为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组(诊断性阻滞组),48h后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为A型肉毒毒素直接注射组(直接注射对照组),不进行利多卡因注射,直接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在进行A型肉毒毒素阻滞治疗24h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等,训练每次40min,每日2次。所有患者训练至少持续2个月。两组3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由未参与注射及康复训练的医师进行肌张力、步速、步长的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MAS,FMA,FIM评分)、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肌张力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4周、8周后肌张力的下降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无明显变化,直接注射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诊断性阻滞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在治疗4周和8周后诊断性阻滞组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均较直接注射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治疗中,先用利多卡因进行诊断性阻滞后再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缩短疗程,而且在对步态、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长期疗效亦优于直接A型肉毒毒素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 A型肉毒毒素 脑卒中 足下垂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研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郭钢花 张秋珍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肌张力障碍又称肌紧张异常、肌紧张不全,是因主动肌与拈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者过度收缩引起,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改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最早由Oppenheim于1911年描述。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肌张力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肌张力障碍又称肌紧张异常、肌紧张不全,是因主动肌与拈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者过度收缩引起,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改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最早由Oppenheim于1911年描述。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肌张力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张力障碍分为两类: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肌张力障碍,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仅有临床上异常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运动障碍性疾病 治疗 肌紧张异常 肌紧张不全 姿势改变 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33例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华春 郭钢花 王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针刺疗法 吞咽障碍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