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肌肉病理、MRI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1
作者 吴世陶 张敏 +2 位作者 石伟伟 周丽丹 刘恒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MADD)的临床、肌肉病理、MRI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治的20例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RR-MADD的资料,对其临床、肌肉病... 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MADD)的临床、肌肉病理、MRI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治的20例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RR-MADD的资料,对其临床、肌肉病理、肌肉MRI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四肢近端无力、不耐受疲劳、颈肌无力和咀嚼肌无力;多数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呈轻中度升高,少数合并横纹肌溶解;肌电图主要呈肌源性损害;20例患者经过核黄素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2)HE染色显示肌纤维内大量小空泡,部分空泡融合成裂隙状;油红O染色显示空泡或裂隙被大量脂滴填充;ATP酶学染色显示受累肌纤维主要为Ⅰ型肌纤维。(3)20例患者均出现两侧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和半腱肌对称性脂肪化,MRI呈T1WI和T2WI高信号、STIR低信号;12例患者在亚急性期出现肌肉水肿,MRI呈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STIR高信号。(4)20例患者均发现ETFDH基因突变,其中15例为复合杂合突变,3例为纯合突变,2例为单一杂合突变;c.1781T>C、c.1327T>C、c.1411A>G和c.1277_1278insA突变未见报道。结论:RR-MADD的临床、肌肉病理、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ETFDH基因c.1781T>C、c.1327T>C、c.1411A>G和c.1277_1278insA突变为首次报道,丰富了我国RR-MADD基因突变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表现 肌肉病理 肌肉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城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邢华燕 林爱琴 +1 位作者 韩秀敏 陈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8-310,共3页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降低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物质生活问卷,对郑州城区6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冠心病患者、50例...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降低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物质生活问卷,对郑州城区6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冠心病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总分、性格、情绪、适应、人际和认知分量表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社会支持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生活状况评分除糖尿病组住房分量表分低于其他3组外(P<0.05),其他分量表分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经济状况、客观支持有关(P<0.01);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有关(P<0.01或0.001);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经济状况、躯体不适感和支持利用度有关(P<0.05或0.01)。结论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可提高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健康 慢性病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与重症程度关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3
作者 郑珊 冯慧芬 +2 位作者 徐晶 封爽 杨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2-223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对手足口病(HFM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诊治的轻、重症HFMD患者1079例,根据患者出现症状、体征到首诊时间分为5个亚组,绘制各...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对手足口病(HFM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诊治的轻、重症HFMD患者1079例,根据患者出现症状、体征到首诊时间分为5个亚组,绘制各亚组外周血免疫细胞随病程变化的趋势图,引入Spearman系数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HFMD随病程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重症组T细胞、Ts、Th水平低于轻症组,而NK细胞和B细胞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相关性分析中,T细胞与B细胞(rs=-0.687)、NK细胞(rs=-0.486)呈较强的负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免疫细胞(T细胞、Ts、Th、LYM)减少在病程1~5 d轻、重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比例在1~4 d轻、重症组升高(P<0.05),而NK细胞在病程第2天轻、重症组增加(P<0.05)。重症组患者中居住地为农村、体温>39.0℃比例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重症HFMD患者病程进展与其免疫细胞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早期监测HFM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应重点关注体温>39.0℃农村患儿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免疫细胞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08至2017年郑州市二七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建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敬 冯慧芬 +5 位作者 王芳 秦新华 赵保玲 易佳音 王斌 黄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在预测郑州市二七区手足口病(HFMD)发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08至2017年相应的HFMD监测数据。选用R 3.4.4软件绘制热图,并应用SPSS 23.0建立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用2017年的...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在预测郑州市二七区手足口病(HFMD)发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08至2017年相应的HFMD监测数据。选用R 3.4.4软件绘制热图,并应用SPSS 23.0建立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用2017年的手足口病发病例数进行验证。结果:SARIMA(2,2,1)×(2,2,1)12模型拟合较好,R2为0.624,对2017年HFMD的发病预测较为符合。结论:SARIMA模型在预测和评估HFMD流行趋势和发病情况方面表现较佳,可以用来辅助进行相应疫情布控方面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时间序列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2015年至2019年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和电解质水平变化与预后关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珊 冯慧芬 +2 位作者 徐晶 封爽 杨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和电解质水平变化与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至2019年于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绘制趋势图进行对比,并构建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和电解质水平变化与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至2019年于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绘制趋势图进行对比,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炎症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增加在轻、重症HFMD病程第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水平改变(K^(+)升高、Ca^(2+)和Na^(+)降低)在轻、重症HFMD病程第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HFMD组中居住地为农村、高热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HFMD组(P<0.05)。结论:炎症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增加和电解质水平改变(K^(+)升高、Ca^(2+)和Na^(+)降低)可提示重症HFMD不同病程的进展,监测HFMD患者病程中外周血炎症细胞和电解质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应加强对居住地为农村和高热HFMD患者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炎症细胞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胃癌远处转移和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舒 张静蕾 +2 位作者 荣康 张楠 孙维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0-876,共7页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因早期GC缺乏特异性体征,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常伴有浸润和远处转移。化疗虽是胃癌最常用的疗法,但因耐药性的出现,许多患者在化疗后仍会复发,导致预...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因早期GC缺乏特异性体征,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常伴有浸润和远处转移。化疗虽是胃癌最常用的疗法,但因耐药性的出现,许多患者在化疗后仍会复发,导致预后不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 environment,TME)中的外泌体(exosome,EXOs)可参加细胞间通讯在GC远处转移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GC远处转移及耐药性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确定参与胃癌远处转移及耐药性的外泌体引发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为胃癌转移及耐药的防治找到更可靠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外泌体在胃癌远处转移及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胃癌的诊治及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泌体 转移 耐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上调ADAMTS14激活Hippo信号通路对胃癌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博 米阳 +2 位作者 刘斌 鲁彦文 郑鹏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5-1054,共10页
目的研究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4基因(ADAMTS14)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ADAMTS14作为胃癌生物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 目的研究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4基因(ADAMTS14)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ADAMTS14作为胃癌生物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析胃癌组织及Hp阳性胃黏膜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可能的靶点;对于选定的靶点ADAMTS14,分析其在胃癌及Hp阳性胃黏膜中的表达模式;对胃癌中与ADAMTS14共表达的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ADAMTS14高低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0例胃癌患者的ADAMTS14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ADAMTS1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GEO数据库分析Hp感染与ADAMTS14表达的关系,并通过细胞系感染实验验证;利用小干扰RNA沉默胃癌细胞系NCI-N87中ADAMTS14的表达,分析其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敲低ADAMTS14对Hippo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TCGA和GEO数据库,共得到16个与Hp感染及胃癌密切相关的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ADAMTS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胃黏膜(P<0.001);RT-qPCR及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ADAMTS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生存分析显示ADAMTS14高表达患者的预后不良(P<0.001);GSE60427的数据显示ADAMTS14在Hp感染的胃黏膜及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01);Hp P12菌株感染NCI-N87细胞后ADAMTS14表达高于未感染组(P<0.0001);敲低胃癌细胞系NCI-N87中ADAMTS14明显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P<0.05),以及Hippo信号通路靶基因BMP7、BMPR2、FZD4、PARD3、SAV1的表达(P<0.05)。结论ADAMTS14在Hp感染的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Hippo信号通路促进胃癌进展,有望作为Hp感染相关胃癌的新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4 Hippo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并验证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筛选重症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的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琳 冯慧芬 +1 位作者 屈质 马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2-2229,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筛选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早期预警指标,探讨神经网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及儿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HFMD患儿临床资料,使用SPSS Mod... 目的通过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筛选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早期预警指标,探讨神经网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及儿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HFMD患儿临床资料,使用SPSS Modeler18.0将数据分为70%的训练样本和30%的测试样本,并构建BPNN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比评估模型预测准确性及筛选效果。结果共收集589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轻症组324例,重症组265例。BP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测试集(n=178)预测正确率为82.02%、84.83%;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791(0.749~0.834)和0.625(0.577~0.674)。BPNN模型输出的预测变量中,对分组影响最大的前5位因素为: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球蛋白。两模型输出预测变量重要性结果前十位中重合的有3个,分别为: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和肢体抖动。结论BP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在筛选验证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方面均表现良好,但BPNN模型的综合预测性能更好,BPNN模型筛选出的前五名重症HFMD影响因素为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LOGISTIC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b27a研究厚朴三物汤对结直肠癌模型小鼠外泌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舒 张静蕾 +2 位作者 荣康 张楠 孙维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7,共10页
目的 探讨厚朴三物汤对C57BL/6J小鼠皮下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通过皮下注射入C57BL/6J小鼠体内建立结直肠癌皮下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厚朴三物汤低剂量组、厚朴三物汤中剂量组、厚朴... 目的 探讨厚朴三物汤对C57BL/6J小鼠皮下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通过皮下注射入C57BL/6J小鼠体内建立结直肠癌皮下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厚朴三物汤低剂量组、厚朴三物汤中剂量组、厚朴三物汤高剂量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联合组(5-氟尿嘧啶+厚朴三物汤中剂量组),每组小鼠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厚朴三物汤灌胃或生理盐水和5-FU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24 d。干预期间定期检测小鼠精神状态、饮食等一般情况、定期检测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取材后,对各组皮下瘤进行称重并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皮下瘤病理组织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NTA对结直肠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Rab27a和外泌体标志物CD63、TSG101、ALI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厚朴三物汤可以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厚朴三物汤各剂量组、联合组的肿瘤生长缓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中药各剂量组以中剂量灌胃抗癌效果最佳,且与5-FU联用(联合组)呈协同作用;厚朴三物汤可以促使肿瘤发生坏死,表现出与5-FU组相同的抗癌作用,剂量越高,坏死程度越严重,并且厚朴三物汤与5-FU联用(联合组)呈协同作用;厚朴三物汤可以抑制小鼠Rab27a和外泌体中特异性标志物CD63、ALIX和TSG101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论 厚朴三物汤的抗结直肠癌机制可能与Rab27a调控的外泌体分泌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三物汤 结直肠癌 Rab27a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EGFR抑制剂AG1478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0
作者 孙满满 赵涵 +4 位作者 巴楠 袁源 李文 李飞艳 张自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2-349,共8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自噬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埃索美拉唑组、AG1478组和埃索美拉唑联合AG1478组,采用CCK-8法、EdU增殖实验、Transwell、...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自噬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埃索美拉唑组、AG1478组和埃索美拉唑联合AG1478组,采用CCK-8法、EdU增殖实验、Transwell、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各组人胃癌AGS、SGC-790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凋亡和自噬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c-MYC、P53、cleaved-PARP、LC3B、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G1478抑制胃癌细胞活力和EGFR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埃索美拉唑和AG1478能够明显降低胃癌细胞活力、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P<0.05),且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P<0.05)。埃索美拉唑和AG1478均能降低AGS和SGC-7901细胞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P<0.05),两者联合对降低P-AKT的表达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EGFR抑制剂AG1478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有抑制作用,且二者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两者联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胃癌 EGFR抑制剂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2
11
作者 翟萌萌 王建平 +2 位作者 余列 付晓杰 李丽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例,其中女80例,男22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例,其中女80例,男22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95例)和预后不良组(112例)。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复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NLR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12)岁比(62±14)岁,25.0%(28/112)比14.4%(28/195),5.00(3.00,9.00)分比3.00(1.75,5.00)分,3.66(2.62,7.91)比2.47(1.94,3.40),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入院时NLR水平的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0,1.148,1.427,95%CI分别为1.007~1.053,1.059~1.246,1.247~1.634,均P<0.05)。(3)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84,其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64.6%。结论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小鼠BDNF及N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建平 刘聪 +3 位作者 杨直堂 蒋超 赵源征 许栋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白藜芦醇预治疗组,每组各18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脑缺血模型(permanent m...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白藜芦醇预治疗组,每组各18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脑缺血模型(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DNF及NT-3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缺血脑组织中BDNF及NT-3的基因水平,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的变化,以Zea 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与模型组及溶剂治疗组相比,白藜芦醇预治疗组梗死区周围BDNF及NT-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且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增加脑缺血后BDNF及NT-3的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梗死体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卢元 胡晓舟 +5 位作者 张瑾 王少亭 卢永申 张燕 杨宏 安旭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84-2687,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未行甲状旁腺手术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未行甲状旁腺手术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9例,根据i PTH水平分为低i PTH组(i PTH<300 pg/m L)和高i PTH组(i PTH≥300 pg/m L)。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年龄、脉压、透析时间、血肌酐、C反应蛋白、血磷及钙磷乘积、甘油三酯、白蛋白是影响SHPT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是SH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心脏结构、功能及心房颤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柴芳芳 李新华 +1 位作者 颜文华 武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46-195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心脏结构、功能及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6例,经6个月试随访和18个月正式随访最终纳入患者145例。根据血压控制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心脏结构、功能及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6例,经6个月试随访和18个月正式随访最终纳入患者145例。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将其分为A组[n=57,收缩压(SBP)≤130 mm Hg且舒张压(DBP)≤80 mm Hg]、B组(n=55,130 mm Hg<SBP<140 mm Hg且DBP<90 mm Hg,或SBP<140 mm Hg且80 mm Hg<DBP<90 mm Hg)、C组(n=33,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比较3组患者随访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充盈峰的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的最大峰值速度(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期间的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LAD、LVMI、LVEF随访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随访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患者LAD随访前后差值大于A、B组,LVEF随访前后差值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LVMI随访前后差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不仅会损伤左心结构和功能,还会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严格控制血压(≤130/80 mm Hg)较常规降压(<140/90 mm Hg)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脏结构和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C反应蛋白、D-二聚体在癫痫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服药种类的关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郭亚培 刘恒方 +3 位作者 张敏 石磊 赵幸娟 李建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在癫痫患者血中的表达及与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3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IE组)、52例抗癫痫药物控制良好者(NE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在癫痫患者血中的表达及与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3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IE组)、52例抗癫痫药物控制良好者(NE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Hcy和血浆CRP、D-D测定,结合不同脑电图结果及用药种类,探讨血清Hcy和血浆CRP、D-D在癫痫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IE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E组(P <0.05),NE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脑电图重度异常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组及轻度、中度异常组(P <0.05),并且随着脑电图异常逐渐严重,血清Hcy、血浆CRP水平逐渐增高(P <0.05),血浆D-D在不同脑电图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服用3种抗癫痫药物的血清Hcy水平高于服用2种及1种抗癫痫药物(P <0.05),服用2种抗癫痫药物的血清Hcy水平高于服用1种抗癫痫药物(P <0.05),3种、2种、1种用药组血浆CRP及D-D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Hcy和血浆CRP、D-D在癫痫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高血清Hcy,血浆CRP水平与脑电图异常程度有关;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可升高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腹腔积液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自森 薛长年 +5 位作者 张剑 张红巧 巴楠 夏兴洲 吴敏 樊青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447-3449,共3页
目的:探讨顺铂热化疗对人胃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MTT法检测42℃时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46例晚期... 目的:探讨顺铂热化疗对人胃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MTT法检测42℃时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腹腔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46例晚期胃癌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2℃热疗可显著增强顺铂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细胞凋亡率。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有效率为69.6%(32/46),不良反应轻微。血清CEA治疗后显著下降,且与疗效相关。结论:热疗能显著增强胃癌细胞顺铂毒性作用,热灌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是晚期老年胃癌腹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热疗 化疗 顺铂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桥蛋白、癌胚抗原及CK18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邢鑫 张自森 +5 位作者 郭彦伟 王利娟 张红巧 郑晓珂 张剑 王亚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胃癌组和对照组血清OPN、CEA和CK18含量,血清OPN和CE...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胃癌组和对照组血清OPN、CEA和CK18含量,血清OPN和CEA、CK18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血清OPN、CEA和CK18含量和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OPN、CEA和CK1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OPN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CEA和CK18,两两联合指标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指标,三者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随着联合指标的增多,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升高。结论:胃癌患者血清OPN、CEA和CK18水平升高,多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骨桥蛋白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会敏 王世超 +5 位作者 兰秋红 夏兴洲 王文真 王小星 于政洋 黄真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CRC患者125例,其中63例行ESD,62例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前术后血清PGC-1α、SAA水平,术后并...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CRC患者125例,其中63例行ESD,62例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前术后血清PGC-1α、SA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和残留率。结果:ESD组手术时间长于EMR组(P<0.05);ESD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高于EMR,两组病灶直径≥2 cm肿瘤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均低于<2 cm者(P<0.05);术后两组血清PGC-1α、SAA水平降低,ESD降低幅度大于EMR(P<0.05);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MR,肿瘤复发率和残留率低于EMR(P<0.05)。结论:ESD可有效治疗早期CRC,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PGC-1α、SAA水平,且肿瘤复发率、残留率低,但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结直肠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分化为小胶质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建平 陈明 +6 位作者 蒋超 余列 王梦涵 刘恒方 张敏 赵源征 陈宁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06-140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疗效及其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模型,筛选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溶剂组(vehicle组)和BMMNCs移植组(BMMNCs组),BMMNCs组于24h后经尾静脉注入1mLBrdu标记...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疗效及其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模型,筛选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溶剂组(vehicle组)和BMMNCs移植组(BMMNCs组),BMMNCs组于24h后经尾静脉注入1mLBrdu标记含1×107个BMMNCs细胞悬液,vehicle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采用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观察神经行为学功能,免疫荧光双标法示踪BMMNCs脑内分化情况。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BMMNCs组Nss明显降低(P<0.05),BMMNCs组脑内梗死皮层区、海马齿状回检测到Brdu和Iba1双标阳性细胞。结论:BMMNCs移植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分化为小胶质样细胞,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小胶质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铜、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tau和Aβ1-42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楠 何远宏 潘双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铜、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tau和Aβ1-42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96例A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铜水平,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铜、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tau和Aβ1-42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96例A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铜水平,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比色法测定血UA水平,ELISA试验检测血清中tau和Aβ1-42蛋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血清铜(t=4.744,P<0.001)、Hcy(t=7.174,P<0.001)和tau蛋白(t=4.238,P<0.001)水平明显升高,UA(t=8.225,P<0.001)、Aβ1-42蛋白水平(t=8.781,P<0.001)明显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铜、Hcy水平呈负相关(r=-0.450、-0.537;P<0.001),与UA、Aβ1-42无关;生活质量评分与血清铜、Hcy水平呈负相关(r=-0.490、-0.550;P<0.001),与UA、Aβ1-42无关。结论:血清铜、Hcy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有关,UA可能在AD的防治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TAU蛋白 Aβ1-4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