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锂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凋亡及Fas、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意华 陈清汉 +3 位作者 华海婴 姜玉军 秦建英 任明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40、80、150mmol/L的LiCl作用于U2-OS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用48h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R...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40、80、150mmol/L的LiCl作用于U2-OS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用48h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随LiCl作用剂量的增加,U2-OS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细胞凋亡率和Fas、Caspase-3mRNA表达量亦增加(F=61157.480,70.828和418.072,P<0.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被阻滞于S期(P<0.001)。结论:LiCl可能通过促进凋亡基因Fas、Caspase-3的表达,抑制U2-OS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U2-OS细胞 增殖 凋亡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希峰 杨波 +7 位作者 宋来君 任新民 唐艳花 赵建英 张正勇 李惠翔 徐晓丽 何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为治疗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制作脊髓横断大鼠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分别在损伤急性期和损伤3周后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神经电生理变...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为治疗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制作脊髓横断大鼠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分别在损伤急性期和损伤3周后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神经电生理变化和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细胞移植后第8 d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2~3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对照组瘫痪的肢体无任何恢复。脊髓诱发电位部分出现,动作电位波幅较高;对照组未出现诱发电位,且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减低。脊髓移植区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使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24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东生 郑蔚 连鸿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880,共2页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清汉 张明生 +2 位作者 刘劲松 苑壮 马希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5-605,共1页
关键词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 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34^+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希峰 杨波 +5 位作者 杜英 阮丽荣 徐虹 胡祥 胡平生 王云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来源的CD34+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为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分离出人CD34+脐血干细胞,在含有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重组干细胞因子(rhSCF)的营养... 目的探讨人脐血来源的CD34+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为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分离出人CD34+脐血干细胞,在含有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重组干细胞因子(rhSCF)的营养液中培养,用核荧光染色剂Hoechst33258标记细胞;制作大鼠脊髓横断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在脊髓损伤3d移植荧光标记的CD34+脐血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等。结果脊髓损伤大鼠移植CD34+脐血干细胞5~6d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10~15d后可出现爬行,3~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对照组瘫痪的肢体未见恢复。脊髓移植区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的细胞,移植区Hoechst33258荧光标记阳性细胞增生。结论移植的CD34+脐血干细胞可在移植部位增殖,并使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脐血 脊髓损伤 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东生 郑蔚 连鸿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8-1099,共2页
关键词 锁定接骨板 粉碎骨折 股骨远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19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清汉 苑壮 +2 位作者 张明生 马希峰 来秋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钉 恶性肿瘤 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 三维固定 脊柱肿瘤 创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神经导管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仲宁 薛东鹤 +2 位作者 张婉衡 张明生 郑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1,共6页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管进行改性,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红外光谱分析壳聚糖的截留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导管亲水性,通过测量导管体积和干重计算孔隙率,通过拉伸实验检测导管力学性能。利用CCK-8实验检测大鼠神经施万细胞RSC96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静电纺丝得到的PLGA纤维直径均匀,呈现取向分布。经壳聚糖改性,PLGA神经导管的亲水性有所提高,孔隙率有所下降,力学强度显著提高。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增殖良好,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方向与纤维膜的取向一致。结论: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神经修复再生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处皮质骨血供的影响
9
作者 黄宗强 张树桧 +2 位作者 郑召民 陈清汉 刘尚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5,269,i006,共5页
【目的】研究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局部钢板下皮质骨血供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质量2.8~3.5 kg。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右侧用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术后2、... 【目的】研究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局部钢板下皮质骨血供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质量2.8~3.5 kg。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右侧用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术后2、4、6周各10只处死后行墨汁灌注微血管造影术。而后获取骨标本,用手术显微镜观察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的形态,并进行钢板下全层皮质骨纵向照片,每批照片随机抽取30张,用全自动图像数字分析系统(video image digital analysis system,VIDAS)分析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结果】①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形态观察:术后2周,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出现大面积缺血区,并持续到术后6周;术后2周,实验组钢板下出现较小范围的缺血区,但微血管走行及分布紊乱,到术后6周,缺血区基本消失,微血管走行基本恢复正常。②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术后2、4、6周,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96和2.4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齿接触半环抱钢板能够保护钢板下皮质骨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齿接触半环抱钢板 皮质骨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对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4
10
作者 朱家佳 高宜川 +3 位作者 王赵洋 肖聚慧 任笑盈 张明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A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B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利伐沙班抗凝者35例,作为C组。收集各组围手术期TEG与凝血功能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抗凝终点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根据DVT的发生情况,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与传统凝血指标预测DVT的临床价值。结果3组的TEG与传统凝血指标在各时间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间仅凝血时间(reaction t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外,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K)与P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A、C组R与APTT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A组最大振幅(MA)与纤维蛋白原(Fib)、B组K与APTT、C组R与PT等相关性及一致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R、K、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MA、综合凝血指数(CI)、INR及PT等指标均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α角、MA及CI预测DVT发生的价值较高。结论TEG对腰椎术后凝血状态变化情况的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敏感度,TEG可有效预测DVT的发生,指导抗凝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