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婷 梅永霞 +6 位作者 刘志薇 张思训 张振香 张伟宏 李昕 陈素艳 林蓓蕾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潜在剖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潜在剖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家庭韧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潜在分型,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可分为4个潜在剖面:低恐惧-轻度家庭健康担忧组(18.11%)、中恐惧-中度家庭健康与社会功能担忧组(31.49%)、中高恐惧-重度家庭健康担忧组(22.32%)和高恐惧-重度家庭健康与社会功能担忧组(28.08%)。患者的中风次数、对疾病了解程度及配偶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有无工作、家庭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是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存在异质性,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类别特征,制订针对性预防及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照顾者 恐惧疾病进展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冰 奚志 +5 位作者 王洋 修佳琦 郭前成 于晨晨 孙斯雨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51-1757,共7页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110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17例)和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9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可能导致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临床价值。结果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与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患者高血压史、SII、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史(OR=23.192,95%CI=1.029~522.644,P=0.048)、SII升高(OR=1.005,95%CI=1.000~1.010,P=0.041)、24 hSSD升高(OR=3.510,95%CI=1.155~10.671,P=0.027)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SII、24 hSSD预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670~0.924,P<0.001)、0.933(95%CI=0.885~0.980,P<0.001)。基于SII、24 hSSD建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理想曲线与预测曲线相近。结论SII、24 hSSD升高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并对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SII、24 hSSD对预防颅内动脉负性重塑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负性重塑 血压变异性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娄季宇 曾志磊 杨霄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4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4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开始时E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Epo1000U/kg、3000U/kg、5000U/kg,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po各剂量组凋亡细胞均少,Bcl-2表达较高,Bax表达较少,Bcl-2/Bax比值变大。Epo各剂量组间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Epo组对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影响最大;中剂量Ep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最为显著;低剂量Epo对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小,对Bcl-2/Bax比值的影响与中剂量相同。结论不同剂量的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3000U/kg可能最接近最佳应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BCL-2 BAX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的构建
4
作者 刘志薇 梅永霞 +6 位作者 张振香 张杜杜 林蓓蕾 陈素艳 张伟宏 李昕 袁燕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方法基于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以及夫妻亲密关系模型,经文献检索,拟订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初稿。根据半结构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修订干预方案。结果2轮咨询后,13名专家意...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方法基于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以及夫妻亲密关系模型,经文献检索,拟订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初稿。根据半结构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修订干预方案。结果2轮咨询后,13名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系数为0.87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3(P=0.013),条目变异系数为0~0.102。干预方案包含干预地点、形式、实施者、干预对象、干预频次、评价时间、评价指标和干预内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后续可在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中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配偶 夫妻 夫妻疾病沟通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感受的评估工具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亚婷 梅永霞 +4 位作者 张振香 张思训 刘志薇 林蓓蕾 李昕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2,87,共5页
内感受是指个体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内部生理信号进行感知、解释、整合和调节的过程^([1])。这一概念由Sherrington^([2])于1906年首次提出,Ceaig等^([3])将内感受定义为身体生理状况的感觉。研究^([4-5])表明,个体准确检测和响应内部身... 内感受是指个体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内部生理信号进行感知、解释、整合和调节的过程^([1])。这一概念由Sherrington^([2])于1906年首次提出,Ceaig等^([3])将内感受定义为身体生理状况的感觉。研究^([4-5])表明,个体准确检测和响应内部身体信号对于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内感受与个体情绪调节、社会认知、决策及行为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受准确性 内感受敏感性 内感受意识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平 张芳芳 +2 位作者 刘春岭 李昕 渠文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又分为80、200、400μg/kg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予以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消毒花生油。连续给药30次,隔天1次,共60d。手术后60d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FAP、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中80、200、400μg/kg组学习能力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5.8±1.8、15.5±2.0、21.2±2.2、23.7±2.0、20.5±2.1;记忆能力的正确次数为26.2±1.7、16.0±1.9、21.3±1.7、23.4±2.1、21.6±2.0。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5±1.7、28.8±1.6、23.4±1.4、20.2±1.6、27.6±2.0;nNOS阳性细胞数为30.3±2.5、17.8±1.7、22.1±1.9、25.8±1.7、21.4±1.8。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GFAP及nNOS阳性细胞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20,P=0.000;F=39.112,P=0.000;F=91.484,P=0.000;F=58.839,P=0.000)。200μg/kg组与80、400μg/k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83,P=0.000;F=16.718,P=0.000)。结论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提高nNOS阳性细胞表达有关;其疗效与剂量有关,200μg/kg的雌二醇对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优于80μg/kg及40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痴呆 血管性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一氧化氮合酶Ⅰ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D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司金超 李蔚 +1 位作者 乔鹏 娄季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微量注射凝聚状态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测定白花丹参根制剂干预前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Ach含量、Ch AT...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微量注射凝聚状态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测定白花丹参根制剂干预前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Ach含量、Ch AT和Ach E活性,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海马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站台次数和第三象限游泳时间减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内Ach含量减少,而Ch AT和Ach E活性升高,同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和第三象限活动时间增加,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内Ach含量升高,而Ch AT和Ach E活性降低,同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白花丹参根制剂可有效提高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白花丹参根制剂 Β淀粉样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范波胜 娄季宇 白宏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载体pIRES-NGF-VEGF 165。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从人血细胞和胎心组织中获得NGF和VEGF 165基因,通过酶切将两者插入质粒pIRES中... 目的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载体pIRES-NGF-VEGF 165。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从人血细胞和胎心组织中获得NGF和VEGF 165基因,通过酶切将两者插入质粒pIRES中,构建重组载体pIRES-NGF-VEGF 165,并鉴定。结果测序证实,成功获得NGF基因(726bp)和VEGF 165基因(576bp),NheⅠ/XhoⅠ和BamHⅠ/NotⅠ双酶切显示,重组载体pIRES-NGF-VEGF 165含有NGF和VEGF 165基因片段,证实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重组pIRES-NGF-VEGF 165质粒,为进一步研究NGF及VEGF 165双基因治疗脑梗死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质粒 脑梗死 克隆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李昕 王建平 +2 位作者 刘春岭 李楠 白宏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8-660,共3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对照组(n=32)、雌二醇治疗组(n=32),后2组又分为3...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对照组(n=32)、雌二醇治疗组(n=32),后2组又分为3、6、12、24h4个时点。手术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尼龙线。制作模型前,雌二醇治疗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7d,其余2组腹腔注射等量花生油7d。缺血2h分别再灌注3、6、12、24h后断头取脑,应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2h再灌注6h及12h后,手术对照组脑组织NGF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假手术组升高(P均<0.05);再灌注6、12、24h后雌二醇治疗组NGF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12、24h时亦高于手术对照组(P均<0.05)。结论:雌二醇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表达增加,从而起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鱼藤酮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宝仓 白宏英 +1 位作者 郑世茹 杨会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由鱼藤酮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5月,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按随机区组法分为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鱼藤酮组、治疗组,每组20只。...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由鱼藤酮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5月,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按随机区组法分为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鱼藤酮组、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脑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黑质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P47phox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脑黑质区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4组大鼠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鱼藤酮组大鼠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低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P<0.05);治疗组大鼠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低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高于鱼藤酮组(P<0.05)。4组大鼠脑黑质区SIRT3、P47phox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鱼藤酮组脑黑质区SIRT3表达水平低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P<0.05);治疗组脑黑质区SIRT3表达水平低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高于鱼藤酮组(P<0.05)。鱼藤酮组脑黑质区P47phox表达水平高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P<0.05);治疗组脑黑质区P47phox表达水平高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低于鱼藤酮组(P<0.05)。4组大鼠脑黑质区RO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鱼藤酮组大鼠脑黑质区ROS水平高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P<0.05);治疗组大鼠脑黑质区ROS水平高于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低于鱼藤酮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拮抗鱼藤酮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通过促进SIRT3的表达清除小胶质细胞源性R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鱼藤酮 姜黄素 多巴胺能神经元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P47phox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变异性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铭 奚志 +1 位作者 孟启哲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18-1423,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和非END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其GV相关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葡萄糖T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EN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SD、MAGE、MODD均高于非END组,葡萄糖TIR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OR=1.194,95%CI(1.027,1.388),P=0.021〕、SD〔OR=11.040,95%CI(1.189,102.473),P=0.035〕、MAGE〔OR=3.063,95%CI(1.062,8.837),P=0.038〕、MODD〔OR=20.990,95%CI(1.420,201.206),P=0.027〕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葡萄糖TIR〔OR=0.877,95%CI(0.789,0.974),P=0.014〕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保护因素。基于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该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绘制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V、SD、MAGE、MODD、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95%CI(0.765,0.929),P<0.01〕、0.812〔95%CI(0.723,0.901),P<0.01〕、0.850〔95%CI(0.772,0.928),P<0.01〕、0.803〔95%CI(0.710,0.896),P<0.01〕、0.825〔95%CI(0.747,0.903),P<0.01〕。结论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对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GV并增加葡萄糖TIR对预防END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糖尿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糖变异性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SH-SY5Y细胞活力与自噬影响的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江波 李时光 +4 位作者 冯丽君 杨霄鹏 王昆 罗小娜 刘新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系SH-SY5Y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和神经元自噬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神经元SH-SY5Y细胞系,进行氧糖剥夺/复氧建模(OGD/R),依据缺氧时间的不同(4 h,8 h和12 h),分为缺氧4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系SH-SY5Y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和神经元自噬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神经元SH-SY5Y细胞系,进行氧糖剥夺/复氧建模(OGD/R),依据缺氧时间的不同(4 h,8 h和12 h),分为缺氧4 h组、缺氧8 h组和缺氧12 h组,同时建立未经过缺氧处理的对照组(n=3),测定细胞活力,采用实时PCR检测LncRNA H19表达水平。另外,将细胞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24 h,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组、OGD/R组、OGD/R+H19 siRNA组以及OGD/R+对照siRNA(NC)组,OGD/R缺氧出时间为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转链3(LC3)Ⅱ、Beclin1及P62蛋白定量。结果缺氧8 h组和缺氧12 h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缺氧4 h组,缺氧8 h组LncRNA H1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N组比较,OGD/R组、NC组和H19 siRNA组LC3Ⅱ(0.88±0.13、0.90±0.15和0.48±0.05 vs 0.50±0.08,P<0.05)及OGD/R组和NC组Beclin1表达(0.91±0.11和0.86±0.11 vs 0.28±0.04,P<0.05)明显增加,OGD/R组和NC组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0±0.09和0.44±0.08 vs 0.88±0.12,P<0.05)。结论LncRNA H19的表达上调;LncRNA H19的上调显著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其死亡率;LncRNA H19参与神经元自噬过程,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元 细胞凋亡 自噬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倩 张斯淼 +2 位作者 肖健豪 李晓东 王运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外泌体是一种内吞起源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EV),可以由真核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分泌,它含有神经退行性疾病(NDs)发病相关的蛋白,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可穿过血脑屏障,有助于将药物和其他治疗分子输送到大脑治疗NDs。所以,在本文... 外泌体是一种内吞起源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EV),可以由真核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分泌,它含有神经退行性疾病(NDs)发病相关的蛋白,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可穿过血脑屏障,有助于将药物和其他治疗分子输送到大脑治疗NDs。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外泌体在不同ND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将它们作为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雷鹏飞 高杉 +4 位作者 王进 李卫春 汪浩 杜飞 单爱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血管而不将尼龙线栓插入;成功建模24 h后,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用28号针分别刺入大鼠百会穴和大椎穴,连通电针治疗仪,参数设置:电压2~4 V,电流2 mA,密波30 Hz,疏波2 Hz,1次/d,30 min/次,连续2周。磁刺激组接受经颅磁刺激,将大鼠头部固定,磁刺激线圈紧贴着头皮,并与大鼠右大脑半球相切,参数设置:磁场峰值强度1.44 T,频率0.5 Hz,60个磁脉冲/次,1次/d,连续2周。联合组则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经颅磁刺激。分别于成功建模24 h和16 d时,按照Longa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缺血组织中PTEN、Akt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大鼠在建模24 h和16 d时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大鼠在建模16 d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均P<0.05);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比较,联合组大鼠在建模16 d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大鼠脑缺血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均P<0.05),PTEN和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大鼠脑缺血区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均P<0.05),PTEN和Akt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脑缺血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均P<0.05),PTEN和Akt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缺血组织中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经颅磁刺激 神经保护 PTEN/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欣怡 梅永霞 +5 位作者 赛一溥 张振香 林蓓蕾 陈素艳 张伟宏 李昕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河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381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中文版家庭韧性问卷和凯斯勒...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河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381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中文版家庭韧性问卷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建立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发生率为58.30%,高于配偶照顾者心理困扰发生率48.60%(P<0.05)。患者夫妻双方的家庭韧性、心理困扰均呈正相关(均P<0.01),其自身家庭韧性与对方心理困扰呈负相关(均P<0.01)。主体效应方面,脑卒中患者夫妻家庭韧性均可影响自身心理困扰(均P<0.01);客体效应方面,二者家庭韧性均可影响对方的心理困扰(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与双方心理困扰存在交互影响,应将二者视为整体从家庭韧性入手进行干预,降低双方的心理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配偶照顾者 家庭韧性 心理困扰 主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陶胜忠 张鹏远 +3 位作者 苗旺 牛光明 尹先印 苏芳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临床分析 颅内压增高 脑梗死患者 进行性加重 降低死亡率 2004年 1999年 保守治疗 改善预后 脑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施晓耕 黄如训 +4 位作者 刘春岭 林健雯 廖松洁 李常新 解龙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6-489,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共250只,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30只,实验对照组100只,消旋丁苯酞治疗组90只,所有大鼠均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SP),假...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共250只,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30只,实验对照组100只,消旋丁苯酞治疗组90只,所有大鼠均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SP),假手术组不上银夹,12周后应用人工寒潮引发脑卒中。预防组给予消旋丁苯酞,假手术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等剂量植物油,连续7d后,置于人工寒潮箱3d。处死前1min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取脑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常规病理HE染色,统计卒中灶数目;石蜡切片后荧光显微镜下统计大脑微血管数量,并行血管特异性的标志物vwf免疫组化,经图像分析测定卒中灶体积和统计阳性血管个数。结果人工寒潮后各组卒中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实验对照组(32.99%)、消旋丁苯酞组(23.53%)和假手术组(0)。在脑梗死中消旋丁苯酞组的发生率要低于实验组(P<0.05),脑出血及混合性卒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出血及混合性卒中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微循环病理结构改变为,实验对照组的微血管形态结构受损最严重,血管明显狭窄、变细及管腔内较多沉淀物,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严重;而消旋丁苯酞治疗组的微血管结构基本完整,管腔内有少量红细胞。FITC标记的脑血管数目由多到少依次为假手术组(411.48±96.53)、消旋丁苯酞组(399.87±165.64)及实验对照组(296.47±112.29)。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改善脑微循环而起到减少脑卒中及降低脑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卒中 高血压 人工寒潮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自噬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金兰 乐婷 +1 位作者 闫莹莹 刘海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自噬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他汀组,每组21只。模型组和他汀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模,假手术组不栓塞。术前1周,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自噬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他汀组,每组21只。模型组和他汀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模,假手术组不栓塞。术前1周,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 mg/(kg·d)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24 h处死大鼠,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CD105、IRE1的表达,RT-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Ⅱ。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他汀组脑组织皮层及皮层下有明显梗死灶,缺血半暗带区CD105、IRE1、VEGF mRNA、LC3-Ⅱ表达升高(P<0.05);他汀组上述变化较模型组更显著(P<0.05)。模型组、他汀组脑组织中VEGF mRNA与LC3-Ⅱ表达有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r=0.837、0.850,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增强自噬,促进局灶性脑缺血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自噬 肌醇酶1 LC3-Ⅱ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辉 宋晶晶 +4 位作者 陈静 邢媛媛 陈帅 陈思 白宏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组31例(32.6%)和未进展组64例。PMD为发病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较入院增加≥1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特点,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MD的预测因素。结果PMD组女性、入院NIHSS评分、下部脑梗死和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vs 35.9%、(4.13±1.50)分vs(3.58±1.14)分、45.2%vs 17.2%、80.6%vs 53.1%,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OR=3.512,95%CI:1.146~10.766,P=0.028)和下部脑梗死(OR=6.029,95%CI:1.374~26.450,P=0.017)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和下部脑梗死可作为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 脑梗死 动作障碍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组织化治疗与传统治疗的疗效和医学经济学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春岭 黄如训 +7 位作者 苏镇培 盛文利 方燕南 李玲 陶玉倩 黄帆 洪华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治疗模式。方法成立脑血管病专科,建立组织化的卒中病房,收集成立专科3年来我科住院病历资料完整的所有卒中病例,对普通病房与卒中病房在基本设置、诊治程序及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预后方面进行了... 目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治疗模式。方法成立脑血管病专科,建立组织化的卒中病房,收集成立专科3年来我科住院病历资料完整的所有卒中病例,对普通病房与卒中病房在基本设置、诊治程序及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预后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卒中病房较普通病房有正规的基本设置和诊治程序易于实施组织化治疗,能轻度缩短住院时间,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好转率。结论建立卒中病房简单、有效、可行,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治疗模式,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单元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