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常炜 赵影影 +3 位作者 李振峰 赵治国 崔静 程香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法。将 4 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2 3例 ,其中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37.4± 14 .7)岁 ;对照组 2 4例 ,...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法。将 4 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2 3例 ,其中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37.4± 14 .7)岁 ;对照组 2 4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2例 ,年龄 (33.8± 11.3)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和西沙必利 5mg/次 ,3次 /d ,共治疗 4周。于治疗 14d、2 8d后评价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 14d及 2 8d时早饱、上腹胀、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灼热、烧心、嗳气等症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组治疗 14d及 2 8d时胃排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 2例出现头晕 ,4例出现腹痛或腹泻 ,但均未影响继续治疗 ;对照组 1例因头晕中断治疗 ,3例出现腹痛或腹泻 ,未影响治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莫沙必利 西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和CD133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黄丽娜 唐令 +3 位作者 宋斌华 卢高峰 马玖玥 刘揆亮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6-391,共6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及正常肠黏膜中B7-H3及CD133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RC发生、发展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及正常肠黏膜中B7-H3及CD133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RC发生、发展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和蓬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手术或活检的195例CRC、76例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64例管状腺瘤、30例非腺瘤性息肉和10例正常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3及CD133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纳入患者年龄、性别,免疫组织化学B7-H3、CD133、CEA染色作为危险因素,建立CRC生存预测模型。结果:B7-H3、CD133阳性及B7-H3/CD133双阳性表达在正常肠黏膜组、非腺瘤息肉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及CRC组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并与腺瘤的大小相关。B7-H3、CD133在CRC组高表达,且与CRC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期缩短相关(P<0.05)。在CRC生存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中B7-H3、CD133的高表达均与CRC的生存期缩短相关,提示B7-H3和CD133在CRC的预测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免疫调节因子B7-H3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与CRC的不良预后相关,B7-H3及CD133可能成为CRC形成过程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CD133 结直肠癌 腺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疾病患者对食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医师性别选择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朋 陈志国 +7 位作者 周英发 纪爱芳 崔文燕 范宗民 陈曦 任书伟 宋昕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患者对食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等提供依据。方法:在门诊食管、胃镜和结肠镜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420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内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和人口统... 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患者对食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等提供依据。方法:在门诊食管、胃镜和结肠镜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420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内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和人口统计学等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对性别选择的影响。结果:男性或女性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均高于食管和胃镜检查(男:60%vs.13%,χ2=353.511,P<0.001;女:64%vs.17%,χ2=307.408,P<0.001),且对内镜检查医师有性别选择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内镜检查医师。女性、非文盲、食管/贲门癌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对食管和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非文盲、外倾型性格的患者对结肠镜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结论: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高于食管和胃镜检查;女性、非文盲、外倾型性格可能是影响患者对内镜医师性别选择倾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医师 食管和胃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性别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宪民 郑鹏远 +4 位作者 卢高峰 祁元明 方华圣 李健 李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检测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从河南地区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41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幽门螺杆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gA、iceA、vacA和babA2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a... 目的:检测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从河南地区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41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幽门螺杆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gA、iceA、vacA和babA2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相关性。结果:从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分离到的67株幽门螺杆菌中,babA2阳性27株(40.3%);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到的41株幽门螺杆菌中,15株(36.6%)babA2阳性,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出现无关。结论:河南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并不是一个实用的可预测消化性溃疡的毒力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BABA2 消化性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1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5
作者 曹璐阳 左浩健 +3 位作者 陈函 彭小梅 师鑫鹏 罗晓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A处理后的HCT8和HCT8/OXA的活力;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株和耐药株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寻找差异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1在HCT8和HCT8/OXA中的表达;CCK8检测CRC细胞OXA化疗耐药的影响;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T8相比,HCT8/OXA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FGFR1可增加HCT8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NC+OXA:236.67±6.24;FGFR1+OXA:568.33±6.24),降低OXA暴露下HCT8细胞的凋亡率(NC+OXA:27.83±0.85;FGFR1+OXA:17.47±1.25);敲低FGFR1可降低HCT8/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Si-NC+OXA:411±8.29;Si-FGFR1+OXA:233.33±20.55),提高凋亡率(Si-NC+OXA:2.85±0.17;Si-FGFR1+OXA:14.42±0.77)。FGFR1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CRC细胞耐药性,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给予激活剂后能够阻断FGFR1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耐药性的提高。结论:FGFR1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CRC细胞对OXA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 信号通路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疗法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建伟 张哲 +3 位作者 刘霞 孙亚星 王亮 冯百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1328,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明,难以治愈。近年来,以调节性T(Treg)细胞疗法和树突状细胞(DC)疗法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明,难以治愈。近年来,以调节性T(Treg)细胞疗法和树突状细胞(DC)疗法为代表的免疫细胞疗法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在IBD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主要介绍Treg细胞疗法和DC疗法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免疫细胞疗法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富含脯氨酸蛋白11表达对食管癌耐药细胞EC9706/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亢春彦 张秀芝 +1 位作者 周慧聪 陈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表达对食管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递增间断刺激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建立DDP耐药细胞株EC9706/DDP,MTT法检测EC9706/DDP细胞药敏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 目的:探讨下调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表达对食管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递增间断刺激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建立DDP耐药细胞株EC9706/DDP,MTT法检测EC9706/DDP细胞药敏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9706/DDP细胞及其亲本EC9706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EC9706/DDP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转染sh-NC)、sh-PRR11组(转染sh-PRR11)、sh-NC+DDP组(转染sh-NC后用4 mg·L^(-1)DDP处理)和sh-PRR11+DDP组(转染sh-PRR11后用4 mg·L^(-1)DDP处理),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RR1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RR1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α、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获得DDP耐药细胞株EC9706/DDP,耐药指数为7.23±0.86。与EC9706细胞比较,EC9706/DDP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对照组和sh-NC组比较,sh-PRR11组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的DDP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P<0.05)。与sh-NC组比较,sh-NC+DDP组和sh-PRR11组细胞中PI3K p110α、p-AKT、P-gp和M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分别与sh-NC+DDP组和sh-PRR11组比较,sh-PRR11+DDP组细胞中PI3Kp110α、p-AKT、P-gp和M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下调EC9706/DDP耐药细胞中PRR1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逆转对DDP耐药,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蛋白11 食管肿瘤 顺铂 耐药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占举 牛虹 柯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X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诊治指南 英国 消化道外科 医师协会 ACUTE for the 胃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冯百岁 刘占举 牛正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0-833,共4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治疗组(A组,共78例)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B组,共72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治疗组(A组,共78例)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B组,共72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B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A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B组降低(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UC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 柳氮磺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TNF-Α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udin-1和Claudin-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琦 唐芙爱 +4 位作者 李印 马军 卢高峰 郑鹏远 段芳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0-344,共5页
目的:检测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中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 目的:检测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中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食管鳞癌细胞质和细胞膜,Claudin-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食管鳞癌癌旁正常黏膜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其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差异,Claudin-1在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率为76.4%和38.3%,C1audin-3在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率为24.6%和79.2%。C1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食管鳞癌的发生可能与Claudin-1的表达上调及Claudin-3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CLAUDIN-1 Claudin-3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萌萌 周英发 +5 位作者 赵治国 刘超 郑紫恒 黄艳玲 温静 任景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亚群PGⅠ、PGⅡ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3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PGⅠ和IL-23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血清PGⅠ、PGⅠ/PGⅡ(PGR)及IL-23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PGⅠ、PGR下降,IL-23升高。血清PGⅠ与IL-23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呈负相关(r=-0.87、-0.73,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PGR、PGⅠ、IL-23诊断胃癌的AUC值依次为0.99、0.94、0.86。结论:血清PGⅠ、PGR、IL-23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IL-23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占举 郭惠学 +2 位作者 胡军 李富广 杜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h、24h、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CD69表达情况;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淋巴细胞 外周血 淋巴细胞 固有层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患病情况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延瑞 刘宾 +3 位作者 冯常炜 范宗民 丁忠华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和低发区范县居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况。方法 :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纤维内镜普查 ,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发区 180 2例居民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为 5 % (83/180 2 ) ,明显高于低发区的 ...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和低发区范县居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况。方法 :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纤维内镜普查 ,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发区 180 2例居民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为 5 % (83/180 2 ) ,明显高于低发区的 1% (2 / 2 96 ;P <0 .0 0 1)。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为 4 6 % (35 / 76 ) ,明显高于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 2 6 % (194 / 76 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癌 低发区 高发区 人群 慢性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被引量:20
14
作者 崔静 刘占举 唐芙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云鹏 郑鹏远 刘志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4,共3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并探讨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与23SrRNA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Hp,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按酚-氯仿法提取Hp的DNA,PCR方法扩增23SrRNA基因中的片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并探讨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与23SrRNA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Hp,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按酚-氯仿法提取Hp的DNA,PCR方法扩增23SrRNA基因中的片段,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克拉霉素耐药菌株的点突变。结果Hp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9.3%、18.6%、53.5%、0%;8个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有7个存在23SrRNA基因的A2143G点突变,进行PCR-RFLP的29个敏感菌株均无23SrRNA的点突变。结论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高,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敏感;23SrRNA基因A2143G点突变与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克拉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miR-21和let-7a在胃癌无创性诊断及手术效果评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洁 冯常炜 +1 位作者 郝炳章 梅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21和let-7a在胃癌无创性诊断以及手术效果评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胃窦溃疡、胃窦炎性息肉、肠上皮化生及胃窦腺癌患者血清样本及配对胃组织中miR-21和let-7a的表达。结果:血清中miR...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21和let-7a在胃癌无创性诊断以及手术效果评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胃窦溃疡、胃窦炎性息肉、肠上皮化生及胃窦腺癌患者血清样本及配对胃组织中miR-21和let-7a的表达。结果:血清中miR-21和let-7a的含量与配对组织中二者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S=0.826和0.889,P<0.001)。术后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1含量较术前降低(t=0.511,P=0.030),而let-7a则升高(t=0.770,P<0.001)。5组对象血清中miR-21和let-7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1,P=0.028;χ2=26.460,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1含量升高,肠化及胃癌患者血清中let-7a含量降低。结论:血清中miR-21和let-7a的含量可能成为胃癌的无创诊断及手术效果评定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微小RNA MIR-21 let-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NF-κB p65/p50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健 杜芳 +12 位作者 齐义军 郭涛 冯常炜 秦豫培 何欣 范宗民 高珊珊 郭花芹 刘宾 张延瑞 李吉林 焦新英 王立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p50蛋白在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NF-κB p65/p50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特征。结果NF-κB p65/p50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无表达,而在...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p50蛋白在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组织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NF-κB p65/p50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特征。结果NF-κB p65/p50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无表达,而在基底细胞增生(38%/32%)、间变(54%/46%)、原位癌(53%/47%)和鳞状细胞癌(69%/6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随病变进展,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而基底细胞增生与鳞癌之间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 p65/p50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有异质性。结论NF-κB p65/p50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NF—KB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变过程中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立东 任景丽 +15 位作者 宋昕 申秋 郭涛 杜娴娟 李吉林 范宗民 秦豫培 郭军辉 樊慧 冯常炜 张延瑞 刘宾 李江曼 常志伟 常扶保 周福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该地区居民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正常食管(1400例)、癌前病变(基底细胞... 目的:观察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该地区居民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正常食管(1400例)、癌前病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1679例,不典型增生826例,原位癌380例)和癌组织(鳞状细胞癌2788例)中65种肿瘤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对阳性表达频率及其与病变进展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随病变程度加重,P53、Rb、RARβ、TGF-β1、Survivin、Bcl-2、C-myc、MDM2、Id-1、NF-kβp50、polβ、P40、EGFR、sPLA2-Ⅱ A等14种蛋白表达升高,而P62、Koc、CyclinB1、IMP1、P21WAF1、XPC、MGMT、P16等8种蛋白表达下降。结论:上述蛋白有可能成为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一组重要候选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蛋白表达 癌前病变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及谷氨酰胺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玉玉 张军 +3 位作者 郑鹏远 李付广 刘志强 陈东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谷氨酰胺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酪酸梭菌干预组、谷氨酰胺干预组、联合干预组6组。采用避水实验构建小鼠应激模型。...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谷氨酰胺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酪酸梭菌干预组、谷氨酰胺干预组、联合干预组6组。采用避水实验构建小鼠应激模型。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评价小鼠肠道通透性;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浆D-乳酸和DA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双歧杆菌、酪酸梭菌、谷氨酰胺及联合干预后,小鼠血清D-乳酸和DAO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联合干预组下降最明显(F=5.950,13.214,P<0.001)。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各干预组小肠、结肠组织中的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联合干预组的表达量最高(小肠:F=741.007,511.112,291.083,607.764,P<0.001;结肠:F=527.769,411.688,1 244.748,583.786,P<0.001)。结论:在慢性应激条件下,小鼠肠道功能紊乱、通透性增高,双歧杆菌联合谷氨酰胺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酪酸梭菌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小鼠 慢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受体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百岁 罗杰 刘占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即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白介素-23(IL-23)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16例C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即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白介素-23(IL-23)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16例C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IBD患者外周血CD4+T、CD8+T和CD56+NK细胞表面IL-23受体(IL-23R)的表达,并与正常外周血比较。结果UC及CD患者外周血中CD4+T、CD8+T、CD56+NK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B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增高,提示IL-23R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受体 炎症性肠病 T淋巴细胞 NK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