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65例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清勇 苏彦河 +2 位作者 杨鲲鹏 张斌 张水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MG365例,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4±18.6)min,术中出血(60.6±21.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 h.术后引流(9... 目的:评价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MG365例,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4±18.6)min,术中出血(60.6±21.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 h.术后引流(90.9±32.6)ml.48 h内均拔引流管,未因疼痛而用镇痛药者.无术后活动性出血需2次手术者.伤口Ⅰ/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危象36例,其中28例治愈,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随访1~7个月,无胸骨畸形愈合.结论:上述术式疗效好,创伤小,美容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耿鹏 牛跃平 +1 位作者 任潇毅 杜绍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评价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关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间两组各120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关腹组和普迪斯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 目的:评价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关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间两组各120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关腹组和普迪斯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组少[(5.21±0.78)minvs.(10.56±0.97)min],且术中不宜发生腹膜撕裂;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全层缝合组出现切口疝1例(0.83%),分层缝合组4例(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应用普迪斯线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关腹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普迪斯线 切口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高飞 庞志刚 +2 位作者 韩斌 陈文超 黄高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比单一TACE治疗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32例和研究组(TAC...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比单一TACE治疗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32例和研究组(TACE联合RFA治疗)35例,采用修订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标准)判定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所有患者随访。结果术后1个月对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研究组CR为68.5%(24/35),PR为22.8%(8/35),SD为8.6%(3/35),对比对照组CR为40.6%(13/32),PR为46.8%(15/32),SD为6.3%(2/32),PD为6.3%(2/32),两组患者CR及P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39),但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以及疾病控制率(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44.1%、20.5%,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对照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52.8%、23.1%、7.9%,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两组对比分析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应用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与单一TAC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方面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两种治疗方法优势互补,对于大肝癌患者的远期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时间及类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培春 吴刚 +1 位作者 庞志刚 王广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时间、类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病例,其中术后6个月以内复发者28例(20.8%),6~12个月44例(32.8%),12~24个月27例(20.2%),24~60个月17例(12.7%),60个月以上者18例(13.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时间、类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病例,其中术后6个月以内复发者28例(20.8%),6~12个月44例(32.8%),12~24个月27例(20.2%),24~60个月17例(12.7%),60个月以上者18例(13.4%)。参考Sato氏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类型,Ⅰ型43例,Ⅱ型23例,Ⅲ型68例。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8.0统计软件。结果: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高峰期为术后6~12个月,术后2年内复发者99例(73.9%);复发的类型以多发灶为主,Ⅱ、Ⅲ型91例(67.9%)。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时间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手术是否属根治、门静脉有无癌栓、术后复发类型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类型亦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手术是否属根治、门静脉有无癌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术后易早期复发,且以多发灶复发为主。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早期以单中心起源为主,远期可能以多中心起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术后复发 复发时间 复发类型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清勇 杨鲲鹏 +11 位作者 苏彦河 张水兰 张斌 尹年太 张灿宇 吉庆春 黄壮士 吕玉珍 黄文玲 孙淑云 兰红 王丽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对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总结。方法: 36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经前胸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小切口行胸腺切除术。术前口服皮质类固醇、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肌无力症状,处理并发症;术中彻底清扫胸腺及前...    目的:对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总结。方法: 36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经前胸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小切口行胸腺切除术。术前口服皮质类固醇、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肌无力症状,处理并发症;术中彻底清扫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术后继续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 329例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36例发生术后危象,其中治愈 28例,自动出院 5例,死亡 3例。结论:规范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保证MG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围手术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斌 梁冰 +2 位作者 王广田 庞志刚 孙培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判断病程及预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膜完整者12例,不完整者29例;无...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判断病程及预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膜完整者12例,不完整者29例;无癌栓者13例,有癌栓者28例;病理分级Ⅰ+Ⅱ级者17例,Ⅲ+Ⅳ级者24例)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均无表达。HCC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70.7%,bFGF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包膜是否完整有关(P<0.05),HCC组织中MVD为21.02±9.57。bFGF表达与MVD值有关(P<0.01)。在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bFGF阳性率分别为86.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VD值分别为24.62±9.98,16.7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组织中bFGF呈高表达,与HCC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检测bFGF、MVD有助于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肿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脱氧-D-葡萄糖与奥沙利铂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耿翔 周奇 +2 位作者 刘超 尚闯 庞志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01-2105,共5页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DG及L-OHP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各组细...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DG及L-OHP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计算两药的协同作用q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2-DG和L-OHP均可使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两药合用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2-DG可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与L-OHP合用后细胞凋亡率更高,可阻滞细胞于G2/M期和S期。Caspase-3活性在两药联合应用时明显增强。结论:2-DG能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当其与L-OHP联合应用时能增强L-OHP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aspase-3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SMMC-7721细胞 奥沙利铂 瓦博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过渡期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淑娜 郑蔚 +2 位作者 翟清华 张苇 史小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5-28,共4页
目的 构建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过渡期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88例老年肠造口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实施过渡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完成时... 目的 构建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过渡期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88例老年肠造口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实施过渡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护理依赖水平、肠造口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评分。结果 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完成本研究。两组护理依赖得分、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老年肠造口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方案,能够降低患者护理依赖水平,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向,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直肠癌 肠造口 OREM自理理论 过渡期护理 护理依赖 自我照护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胃癌组织中DAB2IP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瀚 牛跃平 +2 位作者 董峰 高健 徐怀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64-216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DOC-2/DAB-2交互蛋白(DOC-2/DAB-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2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蛋白检测,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DOC-2/DAB-2交互蛋白(DOC-2/DAB-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2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蛋白检测,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DAB2IP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多以强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较少,多以弱阳性或阴性为主;DAB2I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评分低于正常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8个月,明显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DAB2IP表达水平和较高的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交互蛋白 DAB2IP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与免疫细胞及肝癌细胞凋亡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尚闯 庞志刚 +1 位作者 刘超 王广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微环境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免疫细胞及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癌标本30例(包括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的Treg,应用TUNE... 目的:探讨肝癌微环境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免疫细胞及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癌标本30例(包括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的Treg,应用TUNEL法标记凋亡的免疫细胞和肝癌细胞,并分别计算凋亡指数。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reg浸润程度及免疫细胞凋亡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reg浸润程度与免疫细胞凋亡水平呈正相关(r=0.739,0.880,P<0.05),免疫细胞凋亡水平与肝癌细胞凋亡水平呈负相关(r=-0.827,P<0.05)。结论:肝癌微环境中的Treg与免疫细胞凋亡及肿瘤局部免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环境 凋亡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相关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速佳 周志强 +1 位作者 吴成稳 高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50例胃癌,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壁组织中,Smad3与Smad7,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mad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mad3基因与Smad7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50例胃癌,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壁组织中,Smad3与Smad7,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mad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0.0%vs.92.0%,P=0.000),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并与肿瘤的分期(P=0.004)及肿瘤组织的分化(P=0.030)密切相关。而与年龄(χ2=0.439,P=0.508)、性别(χ2=0.117,P=0.733)均无关,胃癌组织中Smad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48.0%vs.4.0%,P=0.000),正常组织最低。且与肿瘤的分期(P=0.009),组织的分化程度(P=0.001)密切相关。在胃癌组织中发现Smad3蛋白与Smad7蛋白呈负相关性(r=-0.539,P=0.000)。Smad3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Z=7.84,P=0.000),而Smad7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Z=7.83,P=0.000)。结论:Smad3基因在癌组织中低表达,而Smad7基因在癌组织中则高表达,并且二者与胃癌的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和胃癌的分化,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MAD3 SMAD7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制因子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海舟 牛跃平 +1 位作者 任潇毅 周英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3例直肠癌组织及76例正常直肠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N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3例直肠癌组织及76例正常直肠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N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3.4%)显著低于正常直肠组织的阳性率(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9.9%)高于正常直肠组织的阳性率(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G4和HIF-1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直肠癌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7,P<0.001);经多因素分析,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ING4表达及HIF-1α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ING4和HIF-1α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直肠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生长抑制因子4 缺氧诱导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高峰 庞志刚 贾华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10-2014,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 B 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ACE 术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 HCC 患者...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 B 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ACE 术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 HCC 患者151例,其中 HCC 合并 DM 患者(17例)作为病例组,HCC 未合并 DM 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 BCLC 分期 B 期 HCC 患者TACE 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直径之和、门静脉高压发生率、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以性别、年龄、是否合并 DM、ALT、Child-Pugh分级、AFP、肿瘤直径之和、是否门静脉高压、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作为自变量,以 TACE 术后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 DM、ALT、Child-Pugh分级、AFP、肿瘤直径之和、是否门静脉高压、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与 HCC 患者 TACE 术后预后相关(P <0.05)。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DM、Child-Pugh分级、肿瘤直径之和、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是 HCC 患者 TACE 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P <0.05)。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20%,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病例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4%,2年生存率为7%,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经 Log-rank 检验及 Breslow 检验,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6,P =0.001;χ2=10.430,P =0.001)。结论 DM 是影响 BCLC 分期 B 期 HCC 患者 TACE 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及血清sFas、TNFα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军 阮丽荣 +3 位作者 张清勇 李倩如 杜英 张国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 20例MG患者及 20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和血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单个核细胞膜Fas,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Fas、TNFα水平。结果:MG患者血清s...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 20例MG患者及 20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和血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单个核细胞膜Fas,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Fas、TNFα水平。结果:MG患者血清sFas、TNFα水平较对照组高(P<0. 01);单个核细胞表面Fas分子的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MG患者单个核细胞膜Fas分子和血清sFas、TNFα水平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SFAS FAS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成稳 周志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面积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高脂饮食造模16周复制小鼠AS模型,从第8周开始给予吡格列酮,观察吡格列酮对血脂含...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面积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高脂饮食造模16周复制小鼠AS模型,从第8周开始给予吡格列酮,观察吡格列酮对血脂含量以及AS斑块面积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10 mg/kg可以显著降低AS小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P<0.05),对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影响不大(P>0.05),吡格列酮可以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P<0.05),降低MMP-9的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AS小鼠MMP-9的表达抑制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空肠袢修复犬肝门部胆管狭窄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跃平 徐智 +2 位作者 李东庄 赵蕊 周孝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袢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12只成年犬随机分为游离空肠盲袢胆囊吻合组(IL组,n=7)和胆囊空肠盲袢型RouxenY吻合组(RL组,n=5)。IL组行游离空肠盲袢胆囊吻合,RL组行胆囊空肠盲袢型RouxenY吻合。术后通过99mTcEH...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袢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12只成年犬随机分为游离空肠盲袢胆囊吻合组(IL组,n=7)和胆囊空肠盲袢型RouxenY吻合组(RL组,n=5)。IL组行游离空肠盲袢胆囊吻合,RL组行胆囊空肠盲袢型RouxenY吻合。术后通过99mTcEHIDA肝胆动态扫描、返流及胆管成石情况观察、胆汁细菌培养、肝脏病理学检查了解该术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术后2组肝脏排泌功能、盲袢排空功能相互比较及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止返流及逆行感染IL组优于RL组。结论:本术式效果可靠且在预防返流及逆行感染方面优于盲袢型胆肠RouxenY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空肠袢 胆道狭窄 ^99mTc—EH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超 庞志刚 +1 位作者 郑蔚 王广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胰腺炎甘氨酸治疗组 (1g/kg)。分别测定各组 6h、1 2h和 2 4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胰、肺匀浆中谷胱甘肽 (GSH)、...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胰腺炎甘氨酸治疗组 (1g/kg)。分别测定各组 6h、1 2h和 2 4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胰、肺匀浆中谷胱甘肽 (GSH)、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 ,观察胰、肺病理学变化并比较各组动物 3d。结果 :与胰腺炎组比较 ,采用甘氨酸治疗后 ,对各时相的淀粉酶和胰、肺的GSH无明显影响 ,但可降低 2 4h血清TNFα水平 ;甘氨酸不改变胰MPO和病变程度 ,明显降低肺MPO活性并改善急性肺损伤 ,提高生存率。结论 :甘氨酸治疗不改善胰腺炎时胰腺局部病变 ,但可减轻其并发的肺损伤 ,可能与其抑制白细胞浸润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36例抢救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清勇 张斌 +5 位作者 苏彦河 魏云 徐梅英 李付华 崔新征 杨鲲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总结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抢救体会。方法与结果: 3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发生危象,给予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治愈 28例,自动出院 5例,死亡 3例,均死于长期严重肺部感染、全身衰竭。...    目的:总结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抢救体会。方法与结果: 3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发生危象,给予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治愈 28例,自动出院 5例,死亡 3例,均死于长期严重肺部感染、全身衰竭。结论:运用综合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危象 胸腺切除术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与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峰 张清勇 杜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 靶抗原 乏力 肌收缩 乙酰胆碱受体 自身免疫病 数学 学者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P10、Bcl-2和Fas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清勇 赵国强 +1 位作者 杜英 张国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片段P10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Fas的表达。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定量分析 21例MG患者胸腺及 20例正常胸腺组织中P10、Bcl- 2和Fa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G胸腺组织中P10、Bcl 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片段P10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Fas的表达。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定量分析 21例MG患者胸腺及 20例正常胸腺组织中P10、Bcl- 2和Fa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G胸腺组织中P10、Bcl 2和Fas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胸腺组织(P<0. 05)。结论:P10、Bcl- 2和Fas基因在MG胸腺组织中的高表达与MG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 P10 BCL-2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