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与保护
1
作者 沈佳 简冬冬 +1 位作者 唐颢 简立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血管稳态,是急性血管事件(血管痉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动脉瘤等心血管毒副反应的病理基础。探讨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化疗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和相关保护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白璐 张强 +3 位作者 刘方方 孙彩红 费思杰 信彩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0-728,共9页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HF患者是否发生AF将其分为两组:AF组(138例)和非AF组(279例)。依据四分位数将TyG指数分为4个水平:Q1(TyG指数≤8.20)、Q2(8.20<TyG指数≤8.44)、Q3(8.44<TyG指数≤8.84)、Q4(TyG指数>8.84)。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TyG指数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资料等。利用LASSO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yG指数对CHF患者发生AF的预测价值。绘制TyG指数与CHF患者AF发生风险相关性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AF组患者BMI,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高血压比例,血尿酸(SUA)、三酰甘油、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TyG指数、左心房内径(LAD),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比例高于非AF组,而总胆固醇(T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使用比例低于非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49,95%CI=1.048~2.918,P=0.032)、BUN升高(OR=1.269,95%CI=1.104~1.457,P=0.001)、SUA升高(OR=1.002,95%CI=1.000~1.005,P=0.047)、TyG指数升高(OR=2.360,95%CI=1.397~3.987,P=0.001)、LAD升高(OR=1.065,95%CI=1.034~1.097,P<0.001)、使用利尿剂(OR=4.019,95%CI=2.140~7.54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Ccr升高(OR=0.985,95%CI=0.975~0.996,P=0.006)、TC升高(OR=0.587,95%CI=0.445~0.775,P<0.001)、使用ACEI/ARB类药物(OR=0.427,95%CI=0.253~0.71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保护因素。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相比,TyG指数Q2、Q3、Q4水平CHF患者AF发生风险分别是Q1水平的1.902倍、2.060倍和2.841倍(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呈线性正相关(P_(非线性)=0.494)。TyG指数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CHF患者发生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95%CI=0.608~0.724,P<0.001)、0.843(95%CI=0.803~0.882,P<0.001)。TyG指数与AF的相关性在不同亚组中一致。结论在CHF患者中,TyG指数与AF发生独立相关,且在识别该类患者AF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LASSO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微小RNA-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樊清波 李小威 +1 位作者 简立国 秦秉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和VEGF、微小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健康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和三七总皂苷高剂量治疗组,心肌梗...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和VEGF、微小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健康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和三七总皂苷高剂量治疗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三七总皂苷(100和400 mg/kg),术后3、7、14、21 d分别处死9只大鼠,进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测定,免疫组化法测定梗死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RT-PCR法检测miRNA-21、VEG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3组3、7、14及21 d梗死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VEGF和miRNA-2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微血管密度=35.163、42.906、49.510、54.245,P均<0.001;F梗死面积百分比=59.358、68.241、66.350、58.667,P均<0.001;F VEGF蛋白=145.576、164.024、179.349、186.362,P均<0.001;F VEGF mRNA=253.542、268.958、315.313、347.914,P均<0.001;F miRNA-21 mRNA=53.421、67.954、72.358、75.694,P均<0.001)。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微血管密度、VEGF蛋白、VEGF和miRNA-21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P均<0.05);不同剂量三七总皂苷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梗死周边区miRNA-21、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间均呈正相关(r心肌梗死对照组=0.609,P=0.036;r三七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0.522,P=0.047;r三七总皂苷高剂量治疗组=0.581,P=0.042)。结论:三七总皂苷有促进心肌梗死后VEGF和miRNA-2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和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心肌梗死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小RNA-21 MI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脂肪酸合成酶、雌激素与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杰 张丽华 +1 位作者 牛少辉 杨继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以及雌激素(estrogen,E)与冠脉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98例:男53例,女45例)和非冠心病组(89例:男47例,女42例),对纳入对象分别计算各冠状动... 目的:探讨瘦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以及雌激素(estrogen,E)与冠脉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98例:男53例,女45例)和非冠心病组(89例:男47例,女42例),对纳入对象分别计算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FAS、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磷(P3-)、血清钙(Ca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FAS、瘦素及钙化积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血清E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脉钙化水平与瘦素(r=0.640,P<0.05)、FAS(r=0.420,P<0.05)、TG(r=0.120,P<0.05)、TC(r=0.179,P<0.05)、CRP(r=0.125,P<0.05)呈正相关、与E(r=-0.453,P<0.05)、HDL-C(r=-0.110,P<0.05)呈负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瘦素、FAS、E、TG、TC、HDL-C。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E水平显著低,提示E可能具有保护血管、拮抗钙化的效应;而患者血清瘦素、FAS浓度水平明显升高,瘦素、FAS水平可能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脂肪酸合成酶 雌激素 冠状动脉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吕露露 祝万洁 +2 位作者 肖明洋 李祎珂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28-2233,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β2-糖蛋白I(β2GPI)复合物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把研究对象分为3组:勺型组(83例)、非勺型组(83例)和反勺型组(42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电解质、IL-6、hs-CRP、ox-LDL/β2GPI复合物等指标的检测,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hsCRP、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及颈部血管斑块占比均高于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勺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呈正相关(r=0.424、0.245、0.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OR=1.091,95%CI=1.007~1.182)、hs-CRP(OR=5.141,95%CI=1.700~15.541)、ox-LDL/β2GPI复合物(OR=1.033,95%CI=1.023~1.044)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更高。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有望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节律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拉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细胞凋亡基因PDCD5抗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涛 刘宗芳 +1 位作者 孙利强 吴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细胞凋亡基因PDCD5抗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前壁AMI患者38例血管再通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A组,n=19)和西拉普利治疗组(B组,n=19),另选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C...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细胞凋亡基因PDCD5抗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前壁AMI患者38例血管再通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A组,n=19)和西拉普利治疗组(B组,n=19),另选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20)。A组在血管再通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4周,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拉普利2.5mg/d治疗4周,C组不用药物。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外周静脉血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A组患者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高于B组和C组,而心功能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患者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高于C组,而心功能低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后血清中PDCD5抗体水平升高,心功能降低;西拉普利治疗可降低血清中PDCD5抗体表达水平,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西拉普利 PDCD5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谢艳辉 刘淑珍 +4 位作者 祝万洁 宋恒良 肖明洋 张娟 万大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02-2807,共6页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体外反搏(ECP)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治疗CSF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S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体外反搏(ECP)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治疗CSF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S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和药物联合反搏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 mg/d。药物联合反搏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联合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5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帧数(cTFC)、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结果药物组治疗15 d后Lp-PLA2、ET-1低于治疗前,NO高于治疗前,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cTFC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联合反搏组治疗15 d后IL-6、Lp-PLA2、ET-1低于治疗前,FMD、NO高于治疗前,药物联合反搏组治疗6个月后cTFC低于治疗前,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5 d后药物组Lp-PLA2、ET-1低于对照组,FMD、NO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组cTF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 d后药物联合反搏组IL-6、Lp-PLA2、ET-1低于对照组、药物组,FMD、NO高于对照组、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联合反搏组cTFC低于对照组、药物组,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高于对照组、药物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ECP能够改善CSF,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程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依那普利 反搏动术 体外 内皮功能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照 赵佳佳 +3 位作者 樊俊雅 刘贞 刘苗苗 张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且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药...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且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25例)和观察组(药物联合EECP治疗,25例),EECP每天2次,每次45 min,压力范围0.025~0.045 MPa,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计30 d。在入院第1天和第30天分别测量血管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心肺运动的无氧阈值(AT)、左室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E峰及E峰/A峰比值(E/A)。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Hcy和hs-CRP均明显降低,FMD、AT、E峰和E/A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ET、Hcy和hs-CRP下降更明显,FMD、AT、E峰和E/A升高更明显(均为P<0.05)。结论 EECP治疗能够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并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内皮素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无氧阈 E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瑞雪 张丽华 李小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了解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市3家综合性医院2011-2012年冠心病患者出院病历,对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收集冠心病病例271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2 018... 目的 了解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市3家综合性医院2011-2012年冠心病患者出院病历,对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收集冠心病病例271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2 018例(74.2%),其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使用最为广泛,分别为1 236例(61.2%)和548例(27.2%).(2)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心肌梗死者高于非心肌梗死者(76.1%比69.2%),接受CABG者高于非CABG者(79.4%比72.6%),接受PCI者高于非PCI者(82.4%比66.7%),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低于非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68.2%比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有初始血脂记录者2 629例(96.7%),1 791例(68.1%)合并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 532例(85.5%),LDL-C≥2.59mmol/L者1707例(64.9%),他汀类药物使用者1 429例(83.7%).(4)收集反复住院患者病历346份,末次血脂指标中LDL-C<2.59 mmol/L者238例(68.8%),LDL-C降低了30%~40%者217例(62.7%).结论 郑州市区冠心病患者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状况仍存在不足,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亟待转化为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和军辉 万大国 +1 位作者 董静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76-2981,共6页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SI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5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根据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FCA)诊断标准分为非TCFA组(112例)和TCFA组(106例)。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CFA的影响因素。绘制PIV、SII诊断TCF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PIV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IV组(PIV<337.86,79例)和高PIV组(PIV≥337.86,139例),同时基于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75.63,74例)和高SII组(SII≥775.63,144例)。结果TCFA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泛PIV、SII、C反应蛋白(CRP)、有吸烟史比例、术前收缩压高于非TCF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V(OR=1.015,95%CI=1.010~1.020,P<0.001)、SII(OR=1.005,95%CI=1.003~1.007,P<0.001)为发生TCF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IV、SII诊断TCFA的AUC分别为0.785(95%CI=0.725~0.845,P<0.001)、0.707(95%CI=0.639~0.776,P<0.001)。高PIV组巨噬细胞浸润、点状钙化、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巨噬细胞浸润、微通道、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SII组(P<0.05)。高PIV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PIV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SII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SII组(P<0.05)。结论高水平PIV、SII可能与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率相关。PIV、SII水平在评估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易损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泛免疫炎症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秦瑞丹 张娟 +2 位作者 梁营营 吕露露 李祎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59-3364,共6页
背景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 背景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终末器官损伤的主要靶点,其结构改变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入院后24 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87例、LVH组80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对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VH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后壁厚度(LVWP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Lp-PLA2水平、AIP、LVM及LVMI高于NLVH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WPT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IVST与Lp-PLA2、AI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EDd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升高(OR=1.249,95%CI=1.007~1.548,P=0.043)、NT-proBNP升高(OR=1.009,95%CI=1.002~1.017,P=0.011)、AIP升高(OR=14.557,95%CI=1.220~173.753,P=0.034)、Lp-PLA2升高(OR=1.042,95%CI=1.024~1.059,P<0.001)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IP、Lp-PLA2及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AUC分别为0.649(95%CI=0.566~0.733)、0.780(95%CI=0.705~0.854)、0.804(95%CI=0.733~0.874)。结论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值与左心室形态结构改变紧密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早期临床诊断,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阴秋果 秦欣童 +4 位作者 张议丹 姜鹏 郭平 贾兴泰 简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79-2185,共7页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IR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而反映IR的指标——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目...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IR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而反映IR的指标——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目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Mets-IR与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F的患者3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两组:全因死亡组(61例)和对照组(252例)。将Mets-IR作为分类变量进行分析,以中位数将Mets-IR分为两类:低水平Mets-IR(Mets-IR<37.28)和高水平Mets-IR(Mets-IR≥37.28)。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其中包括Mets-IR及其年龄、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截至2022-12-31。通过本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因HF再入院。不同水平Mets-IR患者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的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图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ets-IR与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ts-IR对CHF患者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5.0(9.0,28.5)个月,313例CHF患者中出现全因死亡61例(19.5%)、因HF再入院121例(38.7%)。全因死亡组患者年龄、BMI、空腹血糖、Mets-IR、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血尿酸、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心房颤动、高血压、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低于对照组(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水平Mets-IR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因HF再入院率均高于低水平Mets-IR患者(P<0.001)。调整多个混杂因素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Mets-IR患者相比,高水平Mets-IR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2.90,95%CI=1.51~5.54,P=0.001)、因HF再入院风险(HR=1.55,95%CI=1.04~2.30,P=0.030)均升高。Mets-IR预测全因死亡风险、因HF再入院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5%CI=0.62~0.75)、0.62(95%CI=0.55~0.68)。结论Mets-IR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CHF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可用于CHF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 全因死亡 因心力衰竭再入院 不良预后 回顾性研究 COX比例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吴小朋 孙慎杰 +3 位作者 张娟 张兵兵 肖明洋 万大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18-19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成功行PCI,且在术后1年内...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成功行PCI,且在术后1年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168例。根据随访时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将患者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117)。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置入支架情况,探讨PCI患者发生ISR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复诊原因、冠心病家族史、平均年龄、BMI、ALT、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糖尿病、未规律服药、TBIL及胱抑素C(Cys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病变部位、支架数量及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血清TBIL水平患者IS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7,P<0.05);最低组和次低组患者的ISR发生率与最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最低=12.75,χ2次低=8.43,P均<0.008 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支架直径、TBIL及Cys C对PCI患者发生IS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支架直径、TBIL及Cys C是PCI患者发生ISR的影响因素。行PCI后复查患者血清TBIL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对患者ISR发生风险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胆红素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iRNA-208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恩 汪涛 +3 位作者 张丽华 简立国 孙利强 牛少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RNA-208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CS患者60例(ACS组)和非ACS患者20例(对照组),根据诊断结果将ACS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组(n=32)和不稳定...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RNA-208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CS患者60例(ACS组)和非ACS患者20例(对照组),根据诊断结果将ACS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组(n=32)和不稳定心绞痛组(n=28)。入院即刻对3组患者进行静脉血液采集,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NA-20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血清miRNA-208、PDW、MP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稳定心绞痛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血清miRNA-208、PDW、MP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miRNA-208与PDW和MPV呈正相关(r=0.828、0.766,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miRNA-208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miRNA-208参与了血小板活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miRNA-208 血小板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瑛瑛 欧阳军 +6 位作者 王建生 张宛哲 张文吉 孟晶茜 申鹏霄 刘丁 汤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造影前、造影后24h和48h血清Cys-C、血清肌酐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造影前、造影后24h和48h血清Cys-C、血清肌酐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血清Cys-C与Scr检测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与造影前[(1.03±0.18)mg/L]比较,427例研究对象造影后24h[(1.27±0.21)mg/L]和48h[(1.31±0.26)mg/L]血清Cys-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2,P=0.031)。以血清肌酐变化为诊断指标,造影后24h和48hCIN的发生率分别为6.57%和7.20%,均低于以血清Cys-C法诊断标准下CIN的发生率(10.17%和10.81%,χ2=262.359和236.669,P均<0.001)。运用血清Cys-C法在造影后24h诊断CI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7%和95.92%,造影后48h为91.18%和95.43%。结论:Cys-C可敏感地反映造影剂肾毒性程度,有利于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冠状动脉造影术 造影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Wnt/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银川 杨雁华 汤建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术后疗效的作用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术后疗效的作用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5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服用负荷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组于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随后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持续24 h。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相关指标、血小板功能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Wnt/β-catenin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Wnt/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27±0.63 vs 1.83±0.74/1.35±0.32 vs 2.26±0.45,P<0.01)。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70%vs 20.87%,χ;=7.765,P=0.009)。结论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术后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英 李志业 +4 位作者 张强 周雨菡 孙彩红 方士杰 徐晓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33例,其中房颤组81例,非房颤组152例,采集临床基线资料、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参数;应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压变异性对房颤...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33例,其中房颤组81例,非房颤组152例,采集临床基线资料、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参数;应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压变异性对房颤的影响。结果:房颤组24 h加权收缩压标准差、24 h加权舒张压标准差和脉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体重指数、24 h加权收缩压标准差、24 h加权舒张压标准差、脉压、左房内径、左室质量指数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24 h加权收缩压标准差、24 h加权舒张压标准差[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90(0.619~0.761)和0.708(0.642~0.774)]对于房颤发生的预测比脉压[曲线下面积(95%CI)为0.650(0.576~0.725)]更有价值。结论:24 h加权收缩压标准差、24 h加权舒张压标准差和脉压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24 h加权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对于房颤发生的预测更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血压监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和miRNA-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黎 张丽华 +2 位作者 李凌 李小威 简立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和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后3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阿托伐他汀低剂...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和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后3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阿托伐他汀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分别按20和40 m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6周后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法检测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miRNA-21及MMP-9mRNA的表达。结果:4组大鼠LVMI、心肌CVF及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中miRNA-21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021、54.003、42.008和45.002,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miRNA-21表达水平与MMP-9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613、0.512、0.55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MMP-9 mRNA和miRNA-21的表达,从而发挥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MMP-9 微小 RNA-2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美玲 张卫国 祝万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伊伐布雷定(Iva)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va组、阳性对照(倍他乐克)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构建CHF模型,术后饲养至第... 目的:研究盐酸伊伐布雷定(Iva)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va组、阳性对照(倍他乐克)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构建CHF模型,术后饲养至第6周末测定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LVEDP≥15 mm Hg为建模成功的标准。建模成功后,Iva组每d灌胃10 mg/kg Iva,倍他乐克组每d灌胃10 mg/kg倍他乐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d灌胃10 mg/kg生理盐水;饲养至第12周末检测LVEDP,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DP增大,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减少,CTGF表达水平升高(P<0.01),心肌纤维化程度严重。与模型组比较,Iva组大鼠LVEDP减小,SOD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CTGF表达水平降低(P<0.01),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Iva可以降低CHF大鼠心脏LVEDP,增加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抑制心肌组织中CTGF表达,从而对MF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伊伐布雷定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强 杨丽红 李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阐明Sal B干预大鼠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实验组(AsA组和BHT组)和观察药实验组(Sal B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阐明Sal B干预大鼠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实验组(AsA组和BHT组)和观察药实验组(Sal B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各实验组大鼠均按120mg.kg-1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的蒸馏水,连续7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利用ELISA法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自由基清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AST和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实验组和Sal B组大鼠血清CK、AST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AsA和BHT组上述3种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而AsA和BHT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不同浓度的Sal B均能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P<0.05),且20~100mg.L-1 Sal B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AsA和BHT(P<0.05或P<0.01)。结论:Sal B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实验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自由基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