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1
作者 简立国 刘士超 +4 位作者 王鹏飞 丁同斌 赵江涛 程栋 任新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39±10.37(35-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53例患者为A组,单独使用替罗非班而行PCI的52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特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心功能。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92.45%vs 55.77%,P〈0.001),A组TIMI2级、TIMI0-1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7.55%vs 26.92%, P=0.008;0 vs 17.31%,P=0.002);A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B组[(27.26±5.50)帧vs(38.98±5.42)帧,P〈0.001];术后6个月A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0.55±0.06)vs(0.47±0.06),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B组[(50.77±5.45)mm vs(54.76±5.34)mm,P〈0.001];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心绞痛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B组(16.98%vs 40.38%,P=0.008;9.43%vs 17.31%,P=0.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发生率、非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PCI术后近期的心功能,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心肌组织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和肽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慎杰 吴小鹏 +4 位作者 宋恒良 李贵琦 张娟 万大国 段温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2012-06至2014-0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0例STEAMI(STEAMI组)患者及80例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患者血浆和...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2012-06至2014-0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0例STEAMI(STEAMI组)患者及80例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观察STE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结果:STEAMI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为(523.26±142.69)pg/ml,对照组血浆和肽素水平为(345.25±89.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AMI组院内发生MACE者共有28例(35.00%),与(未发生)非MACE者相比,MACE者血浆和肽素、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心肌肌钙蛋白Ⅰ、左心室射血分数是STEAMI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显示,血浆和肽素水平对STEAMI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MB同工酶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能有效预测STE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对STEAMI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简立国 刘士超 +2 位作者 丁同斌 赵江涛 程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价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7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硝普钠组36例和硝酸甘油组36例。针对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两组经... 目的:评价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7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硝普钠组36例和硝酸甘油组36例。针对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两组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迅速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两组TIMI靶血管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均未出现较大幅度变化(P>0.05);术后30 d内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硝普钠组LVEF、LVEDD均优于硝酸甘油组(t=2.330、4.908,P<0.05)。结论: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有效处理在AMI患者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安全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丁同斌 简立国 +3 位作者 张丽华 刘士超 赵江涛 程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25只,模型组和RSV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瑞舒伐...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25只,模型组和RSV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瑞舒伐他汀(4 mg/kg)灌胃,1次/d,连用4周。4周后测定心脏指数,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Bec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明显肥厚,心脏指数升高,心肌组织中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RSV组大鼠心肌无明显肥厚,心脏指数降低,心肌组织中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压力超负荷 心肌肥厚 BECLIN-1 大鼠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组织miR-126的表达及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涛 万大国 +1 位作者 宋恒良 孙慎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能否上调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组织miR-126的表达以及其与血管再生的关系。方法:54只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27只和瑞舒伐他汀组27只。次日起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kg·d)连续...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能否上调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组织miR-126的表达以及其与血管再生的关系。方法:54只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27只和瑞舒伐他汀组27只。次日起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kg·d)连续灌胃6周,模型组给予等量助溶溶剂连续灌胃6周。处死动物,取梗死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梗死组织MVD增大,miR-126的表达水平升高(t=2.386和3.264,P<0.05);瑞舒伐他汀组梗死组织MVD和miR-126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0,P=0.026)。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miR-126的表达促进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组织的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MIR-126 血管再生 急性心肌梗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佳佳 杨展 +5 位作者 张利娟 刘素花 张宝凤 张海涛 樊俊雅 张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93-2196,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搏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EECP治疗前1周及出院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运动耐量(包括运动总时间及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反搏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结论 EECP是治疗CSX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反搏动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肥厚性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斌 汤建民 +1 位作者 杨蕾 杨雁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4-538,543,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SPF级体重240~300 g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 d给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 mg...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SPF级体重240~300 g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 d给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 mg/kg)。自造模当天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4 mg·kg^(-1)·d^(-1))、厄贝沙坦(15 mg·kg^(-1)·d^(-1))和瑞舒伐他汀(4 mg·kg^(-1)·d^(-1))+厄贝沙坦(15 mg·kg^(-1)·d^(-1))灌胃处理,连续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肥大程度,RT-PCR测定肥大相关因子ANF、β-MHC和AT1受体(AT1R)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T1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ANF和β-MHC的mRNA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ANF和β-MHC的mRNA表达均降低(P<0.05),联合组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及厄贝沙坦组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联合组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各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及厄贝沙坦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肌肥厚。它们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可通过下调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实现。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瑞舒伐他汀 厄贝沙坦 AT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患者发病风险沟通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蓓蕾 王文娜 +3 位作者 张振香 梅永霞 刘清玄 单秋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系统整合心血管病患者对发病风险沟通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PsycINFO.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 目的系统整合心血管病患者对发病风险沟通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PsycINFO.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2月,主题为心血管病患者发病风险沟通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最终共纳人12篇研究,其中A级.5篇.B级7篇,提炼出23个研究结果,归纳成3个整合结果,即风险沟通无效信息特征(含3个类别)、风险沟通感受及应对(含3个类别),风险沟通需求及期望(含4个类别)。结论专业人员在开展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沟通时应充分考虑语言、形式、时间、角色、态度及信任关系等对沟通效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风险沟通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活性氧物质产生及骨膜蛋白和心肌营养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恩 孙利强 +1 位作者 刘宗芳 汪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骨膜蛋白、心肌营养素-1(CT-1)的表达及活性氧物质(ROS)的产生,并用瑞舒伐他汀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和心肌梗死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骨膜蛋白、心肌营养素-1(CT-1)的表达及活性氧物质(ROS)的产生,并用瑞舒伐他汀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和心肌梗死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n=15)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n=15)。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每日给以瑞舒伐他汀1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6周。利用Real Tim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非梗死区CT-1、骨膜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CT-1、骨膜蛋白的蛋白含量,比色法分别测定标本中超氧阴离子(O2-·)及羟自由基(OH·)的含量。结果:给药6周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非梗死区心肌中CT-1 mRNA、骨膜蛋白mRNA的表达、CT-1及骨膜的蛋白含量、超氧阴离子(O2-·)及羟自由基(OH·)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干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非梗死区心肌中CT-1 mRNA、骨膜蛋白mRNA的表达、CT-1及骨膜蛋白的蛋白含量、超氧阴离子(O2-·)及羟自由基(OH·)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干预组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CT-1及骨膜蛋白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ROS产生、CT-1及骨膜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骨膜蛋白 心肌营养素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涛 李恩 +1 位作者 孙利强 刘宗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4-866,共3页
关键词 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简立国 刘士超 +4 位作者 丁同斌 赵江涛 程栋 赵育洁 袁义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7-87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反应性。方法 :选取2010-03至2013-07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RT治疗的52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真性完全性左... 目的 :探讨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反应性。方法 :选取2010-03至2013-07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RT治疗的52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经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IVCD)的诊断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t-CLBBB组(20例)、CLBBB组(15例)和IVCD组(17例)。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t-CLBBB组非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高于CLBBB组和IV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LVEDD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在t-CLBBB组均低于CLBBB组、IVCD组[LVEDD3组分别为(62.6±8.9)mm、(70.0±8.9)mm、(72.8±8.0)mm;NYHA心功能分级3组分别为(2.00±0.45)级、(2.73±0.80)级、(3.12±0.78)级];而LVEF和6-MWT在t-CLBBB组均高于CLBBB组、IVCD组,[LVEF3组分别为(38.5±6.2)%、(31.7±6.7)%、(30.1±6.7)%;6-MWT3组分别为(302.0±57.9)m、(257.3±59.0)m、(220.2±57.9)m],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RT是治疗慢性心衰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衰患者对CRT的临床疗效不同,但伴有t-CLBBB的患者对CRT有更好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波形态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蒙蒙 李恩 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04-370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3例)和对照组(71例),分析Cys-C、Hb 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C、Hb A1c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3例)和对照组(71例),分析Cys-C、Hb 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C、Hb 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ys-C及Hb 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52,0.570;P<0.05);Cys-C及Hb A1c水平与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01)。Hb A1c、Cys-C与Gensini积分存在回归关系(β=0.221,t=2.516,P<0.013;β=0.525,t=6.342,P<0.001)。A组(Hb A1c≤6.5%)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102,P=0.418),B组(Hb A1c>6.5%)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440,P=0.002)。结论:Hb A1c、Cys-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支数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ys-C、Hb A1c水平对冠脉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金盈 廖玉华 +1 位作者 程翔 逯保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 6 (IL -6)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 3组:辛伐他汀治疗组(MI- S组)、梗死对照组(MI C组)和假手术组 (Sham组 )。前2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 6 (IL -6)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 3组:辛伐他汀治疗组(MI- S组)、梗死对照组(MI C组)和假手术组 (Sham组 )。前2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成AMI模型,MI S组给辛伐他汀 40mg/kg灌胃治疗,余 2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RT-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左心室梗死及非梗死区IL- 6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IL- 6蛋白表达。结果:大鼠AMI后 4周,MI C和MI S组左心室梗死及非梗死区心肌IL- 6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P<0. 05),MI S组IL- 6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MI C组低 (P<0. 05)。3组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AMI大鼠左心室心肌IL 6mRNA及蛋白表达,此改变不依赖其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6 RT-PCR 免疫组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聪敏 张振香 汤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部位,比较3组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3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发生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9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11、6.038,P均<0.05),Ⅰ组TO、TS绝对值均大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1、NF-κBP65在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中的表达及罗格列酮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恩 刘宗芳 +2 位作者 孙利强 张丽华 万大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92,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过程中CT-1、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随机选择4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作为心肌梗死组,以假手术组(丙组,n=15)为对照。结扎术后1 d,心肌梗...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过程中CT-1、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随机选择4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作为心肌梗死组,以假手术组(丙组,n=15)为对照。结扎术后1 d,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干预组(甲组,n=20)及心肌梗死对照组(乙组,n=20)。此后8周,每日以4 mg/kg罗格列酮灌胃处理甲组大鼠,并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乙组、丙组大鼠。通过Real-time PCR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非梗死区CT-1 mRNA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8周后,非梗死区心肌中CT-1mRNA、NF-κBP65的表达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乙组均高于甲、丙组,而甲、丙两组相比,甲组显著高于丙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逆转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可能同抑制CT-1 mRNA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心肌营养素-1(CT-1) NF-ΚBP65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书春 杨树涵 +1 位作者 赵玉兰 孔宏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入选心衰...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入选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CHF-C,n=13)和心衰他汀干预组(CHF-S,n=13)2组。CHF-S组用5mg/(kg·d)辛伐他汀灌胃,CHF-C组、Sham组每d灌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内采血,ELISA法测定IL-18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和Sham组比较,CHF-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均<0.05)。Sham组、CHF-C组、CHF-S组IL-18水平分别为(271.50±64.75)ng/L,(581.20±67.71)ng/L和(505.95±60.29)ng/L,LVMI分别为(1.87±0.05)×10-3,(3.01±0.12)×10-3和(2.16±0.23)×10-3。和Sham组比较,CHF-C组IL-18升高,LVMI升高(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IL-18降低,LVMI下降(P均<0.05)。结论:IL-18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充血性心力衰竭 IL-18 血流动力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34a对大鼠肥厚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蕊珂 杨丽红 +4 位作者 王淑辉 乔鹏 徐金义 李涵 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对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意义。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组(ant-34a/AAC组),腹主动脉缩...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对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意义。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组(ant-34a/AAC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阴性对照物组(con/AAC组),假手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组(ant-34a/SH组),假手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阴性对照物组(con/SH组)。模型建立第12周存活大鼠:ant-34a/AAC组6只,con/AAC组7只,ant-34a/SH组8只,con/SH组8只。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及压力最大变化速率,计算心肌肥厚指数,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miRNA-34a、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on/AAC组相比,ant-34a/AAC组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以及miRNA-34a相对表达量降低,压力最大变化速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con/AAC组相比,con/SH组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以及miRNA-34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压力最大变化速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con/SH组相比,ant-34a/SH组miRNA-34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负荷性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34a表达上调,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减少,利用特异性阻遏物阻断miRNA-34a表达可使大鼠肥厚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减轻或者延缓心肌肥厚、提高心肌顺应性、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微小核糖核酸-34a 肌球蛋白重链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对大鼠肥厚心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婷 赵玉兰 +2 位作者 海冰峰 杨树涵 程劲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以及坎地沙坦对其影响。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10只、模型组(B组)13只、坎地沙坦组(C组...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以及坎地沙坦对其影响。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10只、模型组(B组)13只、坎地沙坦组(C组)12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肌肥厚模型。术后24hC组大鼠给予坎地沙坦4mg/(kg·d)灌胃,A、B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心肌肥厚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组织明显肥厚(P<0.05),B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心肌肥厚程度改善(P<0.05),HIF-1α、VEGF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坎地沙坦能延缓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此作用可能与影响HIF-1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坎地沙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瘦素、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涛 简立国 +2 位作者 李莉 崔天祥 樊清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及缬沙坦(val-sartan)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并LVH患者(Ⅰ组),60例EH无LVH患者(Ⅱ组);分别进行血清Leptin、NO水平测定,并将Ⅰ组的左室...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及缬沙坦(val-sartan)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并LVH患者(Ⅰ组),60例EH无LVH患者(Ⅱ组);分别进行血清Leptin、NO水平测定,并将Ⅰ组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Leptin、NO进行相关分析。Ⅰ组给予24周valsartan干预后,复测血清Leptin、NO水平。血清Leptin测定采用放免法,血清NO水平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Ⅰ、Ⅱ组血清Leptin、N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MI与Leptin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Ⅰ组经valsartan24周干预前后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ptin、NO分别是促进和抑制LVH的重要物质;缬沙坦降低血清Leptin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可能是其抗LVH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瘦素 一氧化氮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5-3p通过靶基因HDAC2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恩 丁同斌 +5 位作者 孙利强 牛少辉 李黎 简立国 张丽华 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54-3657,共4页
目的:探讨miR-455-3p在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比较miR-455-3p在心肌梗死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心肌细胞过表达miR-455-3p情况下分析细胞表面积和心肌肥厚基因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法确定受miR-455-3p调控... 目的:探讨miR-455-3p在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比较miR-455-3p在心肌梗死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心肌细胞过表达miR-455-3p情况下分析细胞表面积和心肌肥厚基因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法确定受miR-455-3p调控的靶基因。通过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体内miR-455-3p的过表达确定miR-455-3p对心肌肥厚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发现在心肌肥厚中miR-455-3p均被下调。体外实验,过度表达miR-455-3p可以抑制心肌肥厚。与miR-455-3p相比,心肌肥厚中HDAC2被上调。HDAC2是一种新型的miR-455-3p靶基因。心肌梗死大鼠过表达miR-455-3p通过降低HDAC2的表达能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结论:miR-455-3p是心肌肥厚的重要调节因子,为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miR-455—3p HDAC2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