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胸腔积液患者54例内科胸腔镜检查和胸膜活检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颖 吴金如 +2 位作者 夏熙郑 齐景宪 高元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膜活检 内科胸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不明病原体肺部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体会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长宝 夏熙正 +3 位作者 郝斌 何朝红 朱国鸿 吴国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940,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 病原体 肺部感染 糖皮质激素 药物治疗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IL-8、TNF-α及免疫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林梅 齐景宪 冯青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72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66例(COPD...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72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66例(COPD稳定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8、IL-6、TNF-α、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同时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AECOPD组IL-8、IL-6、TNF-α、CRP、SAA和IP-10分别为(0.53±0.11)μg/L、(25.39±3.21)μg/L、(8.39±1.48)mg/L、(10.27±1.88)mg/L、(15.12±5.43)mg/L和(110.43±42.41)ng/L,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均<0.05)。AECOPD组FEV1和FEV1/FVC分别为(46.93±4.22)%和(38.90±4.01)%,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均<0.05)。AECOPD患者CAT为(18.41±2.55)分;IL-8、IL-6、TNF-α、CRP、SAA和IP-10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551^-0.454,P均<0.05),CAT评分与IL-8、IL-6、TNF-α和CRP呈正相关(r=0.481~0.601,P均<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IL-8、IL-6、TNF-α、CRP、SAA和IP-10水平升高,可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疾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免疫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颖 吴金如 高元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为探讨Fas/FasL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免疫逃逸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判断预后、设计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在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抗CD45RO抗... 目的为探讨Fas/FasL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免疫逃逸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判断预后、设计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在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抗CD45RO抗体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结果 Fas在肺癌组织低表达并存在异位表达,表达率与细胞分化有关;FasL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率和细胞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TIL浸润程度呈负相关,Fas表达与肺癌细胞凋亡水平无关。结论 NSCLC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异位表达及FasL高表达,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参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FASL 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 CD45RO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TUNEL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蔡莉娜 刘剑波 +1 位作者 吴树彪 朱宝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前期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34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1例。收集各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Flt-1和PLGF水平并计算两者比值,采用三维超声测定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Flt-1/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孕妇年龄、采血时孕周、妊娠次数及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PLGF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082,0.926)],当截断点选择为9.99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9.9%;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700,0.890)],当截断点选择为0.7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73.3%。两指标并联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65.80%;串联灵敏度为64.71%,特异度为97.41%。结论 sFlt-1/PLGF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英 陈洁 +4 位作者 何欣 高珊珊 范宗民 王立东 高元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CYP1A1 GST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媛 张铁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一共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值(FENO),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治疗有效者继续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FENO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P<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24.24%)较对照组复发率(48.28%)低,P<0.05。结论:在治疗EB方面,布地奈德及孟鲁司特具有协同抗炎作用,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铁栓 张国俊 刘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豚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GSH组4组,每组各12只动物。后3组利用鸡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后... 目的:评价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豚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GSH组4组,每组各12只动物。后3组利用鸡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检查;取右肺制作组织匀浆测定GSH;左肺常规制片,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法测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SH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降低(F=69.639和62.360,P<0.001),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上皮细胞较完整,基底膜破坏相对较轻;肺组织GSH水平接近对照组,高于模型组(F=113.047,P<0.001),肺组织γ-GCS和TNF-α在支气管壁和支气管旁均有表达,但低于模型组(F=64.444和89.895,P<0.001)。结论:GSH对哮喘豚鼠上皮细胞气道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肿瘤坏死因子Α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膈肌中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待见 韩校鹏 +1 位作者 宋园园 刘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4-1756,共3页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ains/calpastat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膈肌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PD组,COPD组采用反复烟熏染毒及气管滴入脂多糖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观察大鼠肺组...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ains/calpastat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膈肌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PD组,COPD组采用反复烟熏染毒及气管滴入脂多糖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观察大鼠肺组织及膈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测定大鼠膈肌中calpains和calpastat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COPD组可见膈肌萎缩,对照组未见明显萎缩。COPD组膈肌中calpains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calpastat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calpains/calpastatin表达失衡,可能参与COPD膈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 钙蛋白酶 钙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肺栓塞患者血清HMGB1、MDA和LP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园园 刘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79-3782,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栓塞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HMGB1)、丙二醛(MDA)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栓塞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栓塞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HMGB1)、丙二醛(MDA)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栓塞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确诊肺栓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依达拉奉治疗组(n=50),同时随机选取5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组采用单纯抗凝治疗,依达拉奉组采用单纯抗凝治疗+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判定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后HMGB1、MDA和LPA水平。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常规治疗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患者血清HMGB1、MD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者含量均显著降低,接受不同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与依达拉奉治疗组HMGB1和MDA、LP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肺栓塞患者HMGB1、MDA和LPA含量,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依达拉奉 高迁移率蛋白 丙二醛 溶血磷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骨骼肌中Calpains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待见 冯慧芬 刘剑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Calpain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及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香烟烟雾染毒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及骨骼肌(趾长伸肌、膈... 目的:探讨Calpain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及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香烟烟雾染毒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及骨骼肌(趾长伸肌、膈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测定骨骼肌组织中Calpains(μ-Calpain和m-Calpa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在COPD模型组大鼠观察到骨骼肌萎缩,对照组大鼠未见骨骼肌萎缩。与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大鼠趾长伸肌及膈肌中μ-Calpain和m-Calpain蛋白及m-Calpain mRNA表达增强(P<0.05),而μ-Calpain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lpains在COPD模型大鼠骨骼肌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COPD模型大鼠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骼肌萎缩 CALPAIN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Caspase-12和m-Calpain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富霞 夏熙郑 刘待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Caspase-12和m-Calpain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采用反复熏香烟加气道内滴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COPD模型。采用TUNEL...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Caspase-12和m-Calpain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采用反复熏香烟加气道内滴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COPD模型。采用TUNEL法测定2组大鼠骨骼肌(膈肌、趾长伸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检测2组大鼠骨骼肌内Caspase-12和m-Calpa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膈肌、趾长伸肌的凋亡率增加(t=23.190和28.184,P<0.001),Caspase-12和m-Calpa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亦增强(P<0.001)。模型组大鼠膈肌、趾长伸肌中Caspase-12和m-Calpain蛋白与mRNA的表达有关(r=0.885和0.787,P<0.05;r=0.862和0.774,P<0.05)。结论:Caspase-12可能参与COPD大鼠骨骼肌萎缩,m-Calpain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12参与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骼肌萎缩 CASPASE-12 M-CALPAIN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晓萍 邵润霞 赵铭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39-3040,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方法:对18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结果:18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吸入乙酰甲胆碱至最高累积剂量后16例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下降率位于15%...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方法:对18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结果:18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吸入乙酰甲胆碱至最高累积剂量后16例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下降率位于15%~20%之间,此时延长检查时间,吸药2、3、4、5及30min后达到阳性标准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4、1、1、1。若按正常检查程序则有8.5%的患者会漏诊,若将检查时间延长至吸药后2min,则漏诊率为3.7%,3min则为1.6%,5min则为0.5%。结论:适当延长检查时间可大大降低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高反应性 漏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金如 李相国 高元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p53蛋白...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p53蛋白的表达,并对肺癌组织中CD34单抗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肺癌组织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VEGF、p53蛋白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0.05),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VEGF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肺癌组织中,VEGF、p53蛋白表达阳性组MVD分别明显高于VEGF、p53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p53蛋白与VEGF表达均阳性组MVD明显高于p53蛋白与VEGF表达均阴性组(P<0.05)。结论:VEGF、p53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与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突变型p53基因可能上调VEGF的表达。肺癌组织中MVD与VEGF、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突变型p53基因和VEGF在肺癌血管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蛋白质P53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气管狭窄4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剑波 齐景宪 +1 位作者 徐照珉 夏熙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气管狭窄 氩离子束凝固术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Bach1和γ-GCS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青青 夏熙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BTB-CNC异体同源体1(Bach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表达。方法:收集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标本,诊断符合COPD者入选COPD组(20例),不符合者入选对照组(20例)。于远...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BTB-CNC异体同源体1(Bach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表达。方法:收集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标本,诊断符合COPD者入选COPD组(20例),不符合者入选对照组(20例)。于远离病灶处取材,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Bach1、γ-GC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Bach1、γ-GCS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t分别为9.946,14.573,14.134,14.365,P均<0.001)。COPD患者肺组织中Bach1蛋白与γ-GCSmRNA、蛋白表达均呈直线负相关(r为-0.834,-0.815,P<0.001)。结论:Bach1可能通过负调控γ-GCS基因的表达,从而在COPD的氧化/抗氧化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BTB-CNC异体同源体1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OB胶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颖 齐豫 +3 位作者 张铁栓 夏熙郑 齐景宪 高元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OB胶治疗肺大疱的疗效及安全性,开辟肺大疱内科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择肺大疱患者60例,完善术前检查,在CT引导下向肺大疱内注入OB吻合胶,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test,6MWT)。观察术中... 目的:探讨CT引导下OB胶治疗肺大疱的疗效及安全性,开辟肺大疱内科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择肺大疱患者60例,完善术前检查,在CT引导下向肺大疱内注入OB吻合胶,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test,6MWT)。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胸部CT变化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胸痛(96.7%)、气胸(25%)、咯血(21.7%)、发热(21.7%)。术后胸部CT示肺大疱治愈率96.7%,显效率3.4%。30例患者行6MWT,肺功能均较前改善。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OB胶粘堵肺大疱为安全、有效的内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胶 肺大疱 6 MIN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曼林 孙培宗 +1 位作者 汤兵祥 杨新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 :测定慢性原肺原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含量。方法 :2 5例肺心病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测定血浆BNP水平 ,与 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 ,并分析其与 paO2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 /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AT)... 目的 :测定慢性原肺原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含量。方法 :2 5例肺心病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测定血浆BNP水平 ,与 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 ,并分析其与 paO2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 /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AT)的相关性。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BPN水平 (2 2 1.95± 4 3.2 2 )ng/L高于缓解期水平 (5 3.86± 12 .83)ng/L ,且 2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1.98± 2 .18)ng/L(P <0 .0 0 1) ,2者均与 paO2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7,- 0 .5 9,P均 <0 .0 1) ,与RVPEP/AT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6 ,0 .5 7,P均 <0 .0 1)。结论 :血浆BNP可延缓肺动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 ,提高血浆BNP水平有可能用来治疗肺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性心脏病 血浆 脑钠素 含量 测定 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浆内皮素-1和P-选择素的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正 况红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2-734,共3页
目的:测定家兔肺血栓栓塞症(PTE)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P-选择素(Ps)水平的变化,为PT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健康中国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5只。从家兔耳缘静脉抽血1mL在体外自凝后制作成血栓... 目的:测定家兔肺血栓栓塞症(PTE)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P-选择素(Ps)水平的变化,为PT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健康中国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5只。从家兔耳缘静脉抽血1mL在体外自凝后制作成血栓,然后在股静脉注入4~6条血栓并辅以静脉推注10mL生理盐水制作家兔PTE模型,而对照组只静脉推注10mL生理盐水。分别于PTE前、PTE后1、3、5、7、10d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浆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Ps水平。结果:PTE后第3、5、7和10天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栓塞前和同期对照组(P均<0.05)。PTE后第5、7和10天血浆Ps水平均高于PTE前和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PTE后血浆ET-1、Ps水平升高,参与了PTE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内皮素-1 P-选择素 家兔 肺动脉高压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丽华 刘剑波 张惠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DTC(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干预A549细胞24h、48h、72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PDTC(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干预A549细胞24h、48h、72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PDTC干预48h后A549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PDTC干预浓度的增大和时间延长,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0.01);PDTC干预后Bcl-2及PCNA蛋白表达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r=-0.980,P<0.01;r=-0.977,P<0.01)。结论:PDTC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A549细胞 增殖 BCL-2 PCNA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