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耳轮软骨粘连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治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仲 陈莹 +3 位作者 汤建芬 张红利 耿曼英 张慧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伴耳轮软骨粘连的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类型及耳模无创矫正器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93耳,双侧30例,单侧33例)伴耳轮软骨粘连的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63例均通过耳... 目的探讨伴耳轮软骨粘连的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类型及耳模无创矫正器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93耳,双侧30例,单侧33例)伴耳轮软骨粘连的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63例均通过耳廓矫正器进行矫治,2例因并发症中止治疗,余61例完成矫治接受3月随访,统计63例(93耳)耳廓形态畸形类型及患儿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63例(93耳)根据Byrd分型包括杯状耳37耳(39.78%)、耳轮畸形26耳(27.95%)、垂耳12耳(12.90%)、复合畸形18耳(19.35%);开始矫正日龄为5~95 d,平均日龄(25.08±0.65)d,平均治疗时间(36.16±1.35)d,耳廓矫正器治疗后的情况:达到显效和治愈47耳(50.54%),有效43耳(46.24%),无效3耳(3.23%)。在矫正后3个月随访中,3耳反弹继续佩戴矫正器巩固治疗后改善,反弹率3.17%,并发症7例(10耳,10.75%),其中皮肤损伤4例,湿疹2例,耳轮脚异常凸起1例。结论耳轮软骨粘连可表现为耳廓形态畸形的多种类型,42 d内进行无创矫正效果显著,>42 d患儿矫正成功率降低、易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轮软骨粘连 耳廓形态畸形 无创矫正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
2
作者 王志红 杨晨 +4 位作者 韩喜婷 张惠惠 崔金全 黄冬梅 赵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OC患者(EOC组)及200例女性健康对照(NC组)。采用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OC患者(EOC组)及200例女性健康对照(NC组)。采用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胃肠道功能。对EOC组35例及NC组20名健康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标本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中炎症相关标志物粪钙卫蛋白(FCP)和粪乳铁蛋白(FLF)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EOC患者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EOC组GSRS评分和IBS-SSS评分分别为(20.45±7.38)、(211.00±67.63)分,均高于NC组[(13.25±4.73)、(147.00±28.55)分,P<0.05]。EOC组患者粪便中FCP、FLF水平分别为238.50(191.08,331.43)、184.93(141.08,256.89)μg/L,均高于NC组[212.20(166.81,245.39)、130.84(78.17,204.76)μg/L,P<0.05]。EOC组结肠黏膜组织可见肠上皮受损,且黏膜固有层内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表现为非特异炎症,而NC组结肠黏膜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异常。EOC患者GSRS评分、IBS-SSS评分、FCP水平、FLF水平与EOC患者FIGO分期呈正相关(r=0.440、0.605、0.379、0.346,P<0.05)。结论:EOC患者出现明显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肠道炎症,GSRS评分、IBS-SSS评分、肠道炎症相关粪便标志物FCP、FLF可能与EOC的疾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胃肠道症状 粪钙卫蛋白 粪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环状RNA的表达谱分析
3
作者 李瑞 郭依琳 +4 位作者 王璐 许星月 卢富华 李梦琦 赵虎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筛选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子宫颈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未转移组)]的癌组织标本。在两组中随机各选取3例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 目的:筛选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子宫颈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未转移组)]的癌组织标本。在两组中随机各选取3例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circRNA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的母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差异倍数较高的4个显著上调的circRNA,行数据库预测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对差异表达最显著的circRNA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行子宫颈癌细胞系转染circRNA小干扰RNA(siRNA),分为circ RNA敲低组和阴性对照(si-NC)组,并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方法检测子宫颈癌SiHa细胞和HeLa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共检测到2039个差异表达circRNA,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的母基因主要富集在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MAPK信号通路、内吞作用、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②筛选出转移组中差异倍数较高的4个显著上调的circRNA,即hsa_circ_0067492、hsa_circ_0004904、hsa_circ_0085465、hsa_circ_0007718。qRT-PCR技术验证显示,hsa_circ_0004904、hsa_circ_0085465、hsa_circ_0007718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1)。hsa_circ_0004904可与hsa-miR-3916等微小RNA(miRNA)相互作用、hsa_circ_0085465可与hsa-miR-4659b-3p等miRNA相互作用、hsa_circ_0007718可与hsa-miR-127-5p等miRNA相互作用。③hsa_circ_0004904的高表达与低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沉默hsa_circ_0004904转染24、48、72 h后,SiHa细胞和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沉默后可显著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其可能参与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环状RNA 淋巴结转移 竞争性内源性RNA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底冲击助产法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宝菊 乔瑞云 蒋塔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宫底冲击助产法 第二产程 应用 阴道自然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介入穿刺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冬梅 刘玉玲 +1 位作者 谭丽 孙丽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1-852,共2页
关键词 阴道超声 介入穿刺术 妇产科 应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炎症免疫营养指标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星月 郭依琳 +4 位作者 王璐 李梦琦 李瑞 卢富华 赵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5-650,共6页
目的:基于术前炎症免疫营养指标预测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提供依据和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07例... 目的:基于术前炎症免疫营养指标预测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提供依据和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07例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随机化分组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31)和验证集(n=7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阳性、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51.70、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比值(NWR)≥0.65、血小板与白蛋白比值(PAR)≥4.94、术前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604.03、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1.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脉管浸润阳性、NWR≥0.65、PAR≥4.94是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③构建术前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列线图,ROC曲线显示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验证集AUC为0.858。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平均绝对误差为0.024,验证集平均绝对误差为0.059。结论:应用术前NWR、PAR炎症免疫营养指标所构建的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有助于妇科肿瘤医生术前预测子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炎症免疫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燕 王璐 +2 位作者 郭依琳 刘俊颖 王利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癌症发生和进展依赖于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由癌细胞、胶原纤维、血管、淋巴管、成纤维细胞和各类免疫细胞组成,其中的免疫细胞被称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1]。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指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免... 癌症发生和进展依赖于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由癌细胞、胶原纤维、血管、淋巴管、成纤维细胞和各类免疫细胞组成,其中的免疫细胞被称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1]。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指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的免疫细胞聚集团簇。TLS在体内生理条件下不存在,在慢性炎症、移植器官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条件下,淋巴细胞在病变部位附近聚集,形成TLS[2]。Wortman等[3]将TLS定义为在半径70μm范围内包含至少200个淋巴细胞的细胞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妇科恶性肿瘤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苏冠男 王武亮 +1 位作者 袁博 王冬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患者1 08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剖宫产围术期情况、PCSD的发生情况3个部分进行调查...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患者1 08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剖宫产围术期情况、PCSD的发生情况3个部分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56例有效问卷中,发生PCSD 52例,发生率为4.9%.剖宫产次数≥2次[OR=7.885,95%CI(2.206,28.181)]、胎膜早破[OR=3.664,95% CI(1.709,7.853)]、产程延长[OR=5.200,95% CI (2.086,12.966)]、择期手术[OR =2.408,95% CI(1.230,4.718)]、子宫后位[OR=1.954,95%CI(1.018,3.751)]、多胎(胎数≥2)妊娠[OR=3.823,95%CI(1.715,8.522)]、体质量增加≥20 kg[OR =6.896,95% CI (3.084,15.424)]、轻/中度贫血[OR=3.460,95%CI (1.071,11.179);OR=8.057,95% CI (3.652,17.773)]是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P<0.05).144例2次剖宫产患者,手术间隔时间<2年的PCSD发生率为63.6% (14/22),高于2~5年(17.1%,6/35)、>5年(26.4%,23/87) PC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1).结论 具有多次剖宫产史、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胎膜早破病史、产程延长、择期手术、子宫后位、肥胖、贫血、多胎因素的剖宫产患者,术后患PCSD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剖宫产术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肉锻炼及锻炼时机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杨玉培 刘玉玲 +1 位作者 石莹莹 刘学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170-3174,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PFMT)及锻炼时机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女性产后选择合适锻炼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354例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产后49 d组(114...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PFMT)及锻炼时机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女性产后选择合适锻炼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354例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产后49 d组(114例)和产后7 d组(119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7 d组与产后49 d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产后第7、49天开始采用Kegel训练进行为期6周的PFMT,并书写家庭训练日志。分别于产后49 d、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结果随访至产后12个月时,对照组、产后49 d组、产后7 d组分别有16、17、20例失访。3组受试者产后49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盆底Ⅰ、Ⅱ类肌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后49 d组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Ⅰ、Ⅱ类肌肌力优于对照组(P<0.016),产后7 d组产后49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盆底Ⅰ、Ⅱ类肌肌力优于产后49 d组与对照组(P<0.016)。3组受试者产后49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子宫脱垂、后壁脱垂发生率及前壁脱垂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产后49 d、3个月、6个月、12个月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后7 d组产后49 d、3个月、6个月、12个月SUI发生率低于产后49 d组与对照组(P<0.016)。结论产后早期进行PFMT能有效提高盆底肌力,降低SU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盆底肌肉锻炼 肌力 盆腔器官脱垂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切口可调节Ajust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臻 王晨阳 +3 位作者 陈志龙 赵虎 高萃 王武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可调节Ajust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术后性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36例SUI行单切口可调节Ajust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咳嗽压力实验、1h尿... 目的探讨单切口可调节Ajust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术后性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36例SUI行单切口可调节Ajust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咳嗽压力实验、1h尿垫试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患者改善整体印象的问卷(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进行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评价,通过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性功能评价。结果 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均完成6个月随访,客观和主观治愈率97.2%(35/36),I-QOL评分显著提高[术前(56.21±7.24)分,术后6个月(89.35±5.37)分,t=-26.143,P=0.000]。FSFI总分术后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前(23.76±5.21)分,术后(27.37±5.14)分,t=-3.624,P=0.000]。FSFI的6项指标中,有4项分数明显提高,包括性欲[术前(3.21±0.63)分,术后6个月(3.97±0.92)分,t=-3.078,P=0.004]、性唤起[术前(3.75±1.08)分,术后6个月(4.41±0.92)分,t=-2.683,P=0.012]、性高潮[术前(3.93±1.23)分,术后6个月(4.56±0.85)分,t=-2.952,P=0.008]、性满意度[术前(4.37±1.09)分,术后6个月(5.32±0.79)分,t=-2.417,P=0.022]。非性功能障碍的SUI患者比例由术前41.7%(15/36)增加至术后66.7%(24/36),但无统计学差异(Mc Nemar检验,P=0.766)。结论单切口可调节Ajust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能够改善Ⅰ、Ⅱ级SUI患者的症状和性功能,近期疗效良好,对于Ⅲ级SUI患者疗效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单切口可调节吊带 性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佳 孟跃进 +1 位作者 顾晓丽 杨金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6-888,共3页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后的孕囊、绒毛或胚胎病理性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1-2]。据报道[3],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 CSP的发生率...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后的孕囊、绒毛或胚胎病理性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1-2]。据报道[3],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 CSP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发生率为1砄(1800~2216),占异位妊娠的6.15%。该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早期处理,则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将失去生育功能。作者回顾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经彩超及宫腔镜检查确诊的58例CSP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宫腔镜电切术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及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5
12
作者 胡晓军 刘玉玲 党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153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且手术证实为盆腔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3例... 目的:观察153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且手术证实为盆腔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GnRHa与反向添加药物分为GnRHa用药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与对照组,分析不同用药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受孕情况。停药后定期随诊,随诊时间6~24个月,平均17.15个月。结果:5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绝经期症状,给予反添加治疗(补佳乐0.5—1mg/d)。GnRHa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的VAS评分、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术后妊娠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用药组与反向添加组之间VAS评分分别为2.14±2.02和1.73±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用药组的副反应以潮热出汗、失眠、性生活障碍等为主,发生率均高于反向添加组,反向添加组能有效的缓解应用GnRHa出现的各种低雌激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反向添加治疗可缓解GnRH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不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反向添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孕酮、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在预测妊娠早期不良结局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吕会娟 刘玉玲 +1 位作者 陈瑞红 陈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nsulin growth factorⅡ)在预测妊娠早期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42例健康早孕妇女(A组)和85例具有先兆流产症状给予保胎治疗的早孕妇...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nsulin growth factorⅡ)在预测妊娠早期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42例健康早孕妇女(A组)和85例具有先兆流产症状给予保胎治疗的早孕妇女P、IGF-Ⅱ水平,其中保胎成功45例(B组)、发展为稽留流产40例(C组)。比较各组数值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对P、IGF-Ⅱ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A、B、C 3组血清孕酮的值分别为(30.36±2.96)、(23.88±2.26)、(11.43±2.46)ng/m L,血清IGF-Ⅱ的值分别为:(139.29±16.44)、(123.93±16.14)、(107.94±12.87)μg/L,3组P、IGF-Ⅱ值均具有差异性(F=571.69和43.05,均P<0.05);(2)A、C两组血清中P和IGF-Ⅱ存在正相关(r=0.732、0.942,均P<0.05),B组两者不具有相关性(r=0.199,P=0.191,P>0.05);(3)P、IGF-Ⅱ判断活胎和胚胎停止发育最佳诊断点分别为:13.42 ng/m L,121.26μg/L。结论:血清P联合IGF-Ⅱ测定在预测胚胎及胎儿早期发育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胰岛素生长因子-Ⅱ 先兆流产 稽留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滨 崔金全 +1 位作者 邓克红 石莹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2-865,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人半翼基因(HWAPL)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石蜡标本共132例,其中CINⅠ29例、CINⅡ28例、CINⅢ35例、宫颈...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人半翼基因(HWAPL)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石蜡标本共132例,其中CINⅠ29例、CINⅡ28例、CINⅢ35例、宫颈癌40例,应用HPV分型基因芯片系统检测其内HPV并分型,应用PV-9000法进行HWAPL染色。结果:宫颈癌和CINⅢ组织中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CINⅡ和CINⅠ组织(χ2=34.560,P<0.001)。宫颈癌和CIN组织中HWAPL蛋白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8.981,P<0.001)。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表达有关联(rP=0.356,P=0.001)。结论:HWAPL蛋白异常表达可能是高危型HPV致宫颈癌发病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 HWA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寡糖抗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志红 程亮星 +6 位作者 王武亮 王芳 徐臻 王冰 张海玲 耿介 方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MOO)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以及3个MOO组[0.7、1.4、2.8 g/(kg·d)],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前... 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MOO)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以及3个MOO组[0.7、1.4、2.8 g/(kg·d)],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前各组进行相应处理:假手术组和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给予10 m L/kg双蒸水,3个MOO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药液10 m L/kg,实验结束后取出大鼠子宫,并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HEP)的水平。结果:与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比较,MOO 0.7 g/(kg·d)组、MOO 1.4 g/(kg·d)组、MOO 2.8 g/(kg·d)组SOD水平升高,而MDA水平降低(P<0.05);MOO 0.7g/(kg·d)组、MOO 1.4 g/(kg·d)组、MOO 2.8 g/(kg·d)组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总腺嘌呤核苷酸(TAN)水平升高(P<0.05)。3个MOO组SOD、MDA、ATP、ADP、AMP、TAN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O对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能够改善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寡糖 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高能磷酸化合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术后2种治疗方案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香丽 黄冬梅 孙欣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7-589,共3页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率极低,发现即为晚期,常伴腹水及盆腹腔脏器转移,治疗困难、复发率高、预后差、患者生活质量差。其最常见的扩散方式是肿瘤直接蔓延到邻近器官或种植到脏层腹膜、壁层腹膜面,且由于毛细血管与腹膜腔间存在血液...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率极低,发现即为晚期,常伴腹水及盆腹腔脏器转移,治疗困难、复发率高、预后差、患者生活质量差。其最常见的扩散方式是肿瘤直接蔓延到邻近器官或种植到脏层腹膜、壁层腹膜面,且由于毛细血管与腹膜腔间存在血液腹膜屏障,术后静脉化疗腹腔内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全身化疗对腹膜转移癌作用较差,单靠外科及全身化疗不能改善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 氟尿嘧啶植入剂 腹腔化疗 静脉化疗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ZEB2和E-cad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文娟 孟跃进 +1 位作者 郭晓峰 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 ZEB2)和E-钙黏附蛋白( E-cad)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4例宫颈癌和26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ZEB2和E-cad蛋白的表达,并对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宫...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 ZEB2)和E-钙黏附蛋白( E-cad)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4例宫颈癌和26例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ZEB2和E-cad蛋白的表达,并对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宫颈癌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ZE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20/144)和11.5%(3/26)(χ2=56.750,P<0.001);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2%(42/144)和100.0%(26/26)(P<0.001)。 ZEB2、E-cad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ZEB2与E-cad蛋白表达有关联(rp =0.411,P<0.001)。 FIGO分期(RR=1.788,95%CI 1.239~2.580)、淋巴结转移(RR =1.702,95%CI 1.181~2.453)、E-cad 表达(RR=0.572,95%CI 0.369~0.888)及 ZEB2表达(RR=1.810,95%CI 1.046~3.131)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ZEB2和E-cad可能会促进宫颈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E盒结合锌指蛋白2 E-钙黏附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月明 黄冬梅 孙欣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研究两组不同的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7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单药组3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5-氟尿嘧啶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和联合用药组40例(肿瘤... 目的:研究两组不同的腹腔热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7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单药组3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5-氟尿嘧啶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和联合用药组40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5-氟尿嘧啶+卡铂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分析两组近期疗效、术后临床指标及静脉化疗后毒副反应。结果: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后CA125有效率分别是86.11%,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缓解率分别是97.22%,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胀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骨髓抑制、肝功损伤分布、胃肠道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肾功损伤分布、心血管系统损伤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有效辅助化疗手段,联合用药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化疗 晚期卵巢癌 5-氟尿嘧啶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及其与胎盘植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乔小改 蔡大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织中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与合并胎盘植入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组21例,未合并胎盘植入组47例,另选同期非前置胎盘剖宫产孕产妇40例作...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织中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与合并胎盘植入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组21例,未合并胎盘植入组47例,另选同期非前置胎盘剖宫产孕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计数胎盘中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胎盘组织中HMGB1和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两组胎盘组织中HMGB1和VEGF蛋白表达均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HMGB1、VEGF和M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合并植入组HMGB1、VEGF、MVD均显著高于未合并植入组(P<0.05)。凶险性前置胎盘中HMGB1蛋白表达量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r=0.345,P<0.05),与胎盘VEGF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250,P<0.05),且VEGF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r=0.252,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组织中存在HMGB1高表达,且与胎盘植入发生相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VEGF表达参与胎盘的血管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高迁移族蛋白B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M5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宫颈癌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宝娟 张庆 +2 位作者 王志红 王武亮 张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79-2885,共7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转移酶(KDM5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KDM5B对宫颈癌干细胞(CC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KDM5B在70例宫颈癌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宫颈...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转移酶(KDM5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KDM5B对宫颈癌干细胞(CC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KDM5B在70例宫颈癌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KDM5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选Caski细胞系的肿瘤干细胞。Western blot检测KDM5B在CCSCs中的表达;经脂质体分别转染KDM5B siRNA(si-KDM5B)和对照(si-NC)48 h后,MTS检测各组CCSCs增殖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CCSCs肿瘤球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CCSCs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CSCs中OCT4、Nanog、SOX2干性基因蛋白的表达;KDM5B干扰质粒及对照NC感染CCSCs,经1.0μg/ml遗传霉素G418筛选稳定敲减KDM5B的CCSCs细胞,注射到BALB/c裸鼠皮下,观察KDM5B对CCSCs体内致瘤性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DM5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阳性表达与宫颈癌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KDM5B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KDM5B在CCSCs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宫颈癌细胞Caski和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P<0.05);转染KDM5B siRNA后,CCSCs细胞增殖、软琼脂克隆形成及转移能力均下降,CCSCssh-KDM5B裸鼠成瘤体积显著小于CCSCsNC组(P<0.05)。结论:KDM5B在宫颈癌组织和CSCs中均高表达,且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相关,同时干扰KDM5B的表达抑制CCSCs的干性,KDM5B可以作为治疗宫颈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DM5B 肿瘤干细胞 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