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90例患儿,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给予S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T组酮咯...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90例患儿,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给予S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ST组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3组术后4、8、12、24、48 h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48 h内PCIA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术后4、8、12、24 h S组和ST组FLACC评分降低(P<0.05)。与S组比较,术后4、8、12、24、48 h T组和S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与ST组比较,术后4、8 h 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术后48 h内T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多于S组和ST组(P<0.05)。术后48 h内S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T组和ST组(P<0.05),T组的补救镇痛率高于S组和ST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右美托咪定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CIA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组(LMA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腰麻组(S...目的探讨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组(LMA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腰麻组(SA组),每组各50例。LMA组予以长托宁0.5 mg,地塞米松10 mg,咪达唑仑2 m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2.5μg/kg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吸入七氟烷1.5%-2%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七氟烷的吸入,高流量吸氧将患者肺内七氟烷排出体外,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适宜后叫醒患者,拔出喉罩。SA组患者于左侧卧位L3-4间隙通过针内针技术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5 m L,调整麻醉平面T8-T6。观察记录麻醉实施前、麻醉后5 min、手术开始即刻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患者从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的时间(T值),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及相关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实施前两组患者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实施前比较,麻醉后5 min SA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实施前比较,麻醉后5 min LMA组患者HR值明显下降(P〈0.05),而MAP下降不明显(P〉0.05)。麻醉后5 min和手术开始即刻,SA组患者MAP明显低于LMA组,HR明显高于L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患者T值[(5.2±0.8)min]较SA组[(12.2±0.7)min]明显缩短(P〈0.05)。LM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S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麻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舒适,术后恢复更快。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20年2月以来,所有关于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限中文...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20年2月以来,所有关于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限中文或英文。筛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项研究被纳入,共有4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MD=-0.80,95%CI(-1.22~-0.38),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硬膜外组MD=144.22,95%CI(113.23~175.22),P<0.01;蛛网膜下腔组MD=65.71,95%CI(56.45~74.97),P<0.01],术中寒颤发生率降低[RR=0.20,95%CI(0.10~0.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方面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其持续时间,降低术中寒颤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愿接受取卵术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以单一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目的分析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愿接受取卵术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以单一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0、T1、T2和T3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追加丙泊酚用量、术后30 min VAS评分、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能够增强麻醉效果,降低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90例患儿,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给予S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ST组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3组术后4、8、12、24、48 h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48 h内PCIA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术后4、8、12、24 h S组和ST组FLACC评分降低(P<0.05)。与S组比较,术后4、8、12、24、48 h T组和S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与ST组比较,术后4、8 h T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术后48 h内T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多于S组和ST组(P<0.05)。术后48 h内S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T组和ST组(P<0.05),T组的补救镇痛率高于S组和ST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右美托咪定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CIA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文摘目的探讨喉罩全麻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组(LMA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腰麻组(SA组),每组各50例。LMA组予以长托宁0.5 mg,地塞米松10 mg,咪达唑仑2 m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2.5μg/kg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吸入七氟烷1.5%-2%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七氟烷的吸入,高流量吸氧将患者肺内七氟烷排出体外,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适宜后叫醒患者,拔出喉罩。SA组患者于左侧卧位L3-4间隙通过针内针技术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5 m L,调整麻醉平面T8-T6。观察记录麻醉实施前、麻醉后5 min、手术开始即刻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患者从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的时间(T值),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及相关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实施前两组患者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实施前比较,麻醉后5 min SA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实施前比较,麻醉后5 min LMA组患者HR值明显下降(P〈0.05),而MAP下降不明显(P〉0.05)。麻醉后5 min和手术开始即刻,SA组患者MAP明显低于LMA组,HR明显高于L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患者T值[(5.2±0.8)min]较SA组[(12.2±0.7)min]明显缩短(P〈0.05)。LM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S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麻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舒适,术后恢复更快。
文摘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20年2月以来,所有关于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限中文或英文。筛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项研究被纳入,共有4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MD=-0.80,95%CI(-1.22~-0.38),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硬膜外组MD=144.22,95%CI(113.23~175.22),P<0.01;蛛网膜下腔组MD=65.71,95%CI(56.45~74.97),P<0.01],术中寒颤发生率降低[RR=0.20,95%CI(0.10~0.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方面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椎管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其持续时间,降低术中寒颤发生率。
文摘目的分析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无痛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愿接受取卵术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以单一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0、T1、T2和T3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追加丙泊酚用量、术后30 min VAS评分、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能够增强麻醉效果,降低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