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雪 赵鑫 +3 位作者 沈艳勇 程美英 李双宇 张小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1-766,共6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观察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大脑微结构的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4例GDD患儿(实验组)和34例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收集其DKI和临床资料,经后处理得到...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观察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大脑微结构的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4例GDD患儿(实验组)和34例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收集其DKI和临床资料,经后处理得到DKI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和径向峰度(Kr),比较两组各感兴趣区中不同参数的差异,将DKI参数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KI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D组半卵圆中心的MK值降低(Z=-2.723,P<0.01),丘脑的MK值和Kr值均降低(t/Z=-3.220、-3.128,P均<0.01),内囊前肢和后肢的MK值、轴向峰度值均降低(t/Z=-2.958、-2.573、-2.085、-2.403,P均<0.05),内囊前肢的Kr值降低(t=-2.155,P<0.05),额叶白质的MK值和Kr值均降低(Z=-2.177、-2.711,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内囊前肢的MK值、Kr值和内囊后肢的MK值与大运动能区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78、0.405,P均<0.05),内囊后肢的MK值与精细动作能区得分呈正相关(r=0.461,P=0.006)。丘脑的Kr值诊断GD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1。结论GDD患儿存在大脑微结构的改变,DKI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障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磁共振技术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伴或不伴精神发育迟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长浩 程美英 +4 位作者 沈艳勇 张晓雪 冯占起 杨喆璇 赵鑫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6-390,395,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集成磁共振(SyntheticMRI,SyMRI)技术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伴精神发育迟缓(MR)儿童(ASD伴MR组)、ASD儿童(ASD组)、正常儿童(对照组)3组儿童脑区T_(1)、T_(2)弛豫值的差异,并评估SyMRI中T_(1)、T_(2)弛豫值的诊断效...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集成磁共振(SyntheticMRI,SyMRI)技术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伴精神发育迟缓(MR)儿童(ASD伴MR组)、ASD儿童(ASD组)、正常儿童(对照组)3组儿童脑区T_(1)、T_(2)弛豫值的差异,并评估SyMRI中T_(1)、T_(2)弛豫值的诊断效能。方法:共纳入20例ASD伴MR儿童(ASD伴MR组)、20例ASD儿童(ASD组)、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所有儿童在3.0TMRI上行常规MRI和SyMRI MAGiC序列扫描来获取T_(1)、T_(2)弛豫值,测量所有儿童10个白质及灰质感兴趣区域的T_(1)、T_(2)弛豫值。分析有差异脑区T_(1)、T_(2)弛豫值与儿童行为发育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_(1)、T_(2)弛豫值在区分ASD伴或不伴MR中的诊断效能。结果:ASD伴MR组、ASD组、对照组之间左侧丘脑的T_(1)弛豫值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esell量表中,ASD伴MR组左侧丘脑T_(1)弛豫值与适应性行为评分间呈正相关(r=0.536,P<0.05)。左侧丘脑的T_(1)弛豫值在区分ASD伴或不伴MR中具有较好的效能(AUC>0.7)。结论:T_(1)弛豫值可以较好的评估ASD伴或不伴MR儿童大脑微观结构的异常,有助于更好的了解ASD伴或不伴MR的病理机制以及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智力障碍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联合DKI参数评估学龄前期孤独症儿童大脑异常
3
作者 崔书红 陆林 +4 位作者 任娜娜 岳翔 廖俊杰 郝济森 卢艳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0-1666,共7页
目的:探讨DTI联合DKI参数在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学龄前期儿童大脑异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35例2~5岁ASD儿童(ASD组)及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被试采用G... 目的:探讨DTI联合DKI参数在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学龄前期儿童大脑异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35例2~5岁ASD儿童(ASD组)及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被试采用GE 3.0T MR机进行颅脑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序列(T_(1)WI、T_(2)WI、T_(2)-FLAIR)及DKI序列(b=0、1000、2000 s/mm^(2),25个方向)。使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所有受试者5个能区的发育商,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DKI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轴向扩散系数(AD)、径向扩散系数(RD)和平均扩散峰度(MK)。选取双侧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作为ROI进行DTI和DKI定量参数的测量。比较两组间大脑各脑区DTI和DKI参数值的差异,分析ASD儿童大脑有显著改变的参数与5项发育商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有差异的参数对于ASD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组多个脑区的径向弥散系数(RD)值降低,包括左侧额叶白质(P=0.001)、右侧顶叶白质(P=0.015)、左侧顶叶白质(P=0.011)、左侧尾状核头(P=0.003)、右侧壳核(P=0.008)、左侧丘脑(P=0.010);ASD组左侧苍白球的平均扩散峰度(MK)值升高(P=0.011);两组之间各脑区的轴向扩散系数(AD)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ASD组中,右侧顶叶白质和左侧丘脑的RD与适应性行为发育商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P=0.029,r=-0.369;P=0.034,r=0.359),右侧顶叶白质的RD与大运动发育商呈负相关(P=0.020,r=-0.390),左侧苍白球的MK与精细动作发育商呈负相关(P=0.027,r=-0.373)。ROC曲线显示左侧丘脑RD和左侧苍白球MK对于学龄前期儿童ASD的诊断价值较高,其AUC分别为0.704(P=0.005)和0.723(P=0.003),两者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823(P<0.001)。结论:DTI和DKI定量参数可反映ASD儿童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对学龄前期ASD儿童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大脑 儿童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48例螺旋CT表现 被引量:9
4
作者 曲金荣 袁继武 +4 位作者 张小安 王之祥 赵鑫 岳祥 张晓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窦口鼻道复合体 螺旋CT 鼻窦炎 纤维内镜 炎性病变 经鼻 患者 变异 表现 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婴幼儿耳蜗导水管的HRCT表现及其径线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俊锋 赵鑫 +1 位作者 陆林 张小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分析正常婴幼儿耳蜗导水管(CA)的HRCT表现特点,观察其径线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的差异。方法收集无听力异常的婴幼儿颞骨HRCT资料129例(258耳)作为正常组,以58例(116耳)经临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SNHL)、内耳结构正常的儿童颞... 目的分析正常婴幼儿耳蜗导水管(CA)的HRCT表现特点,观察其径线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的差异。方法收集无听力异常的婴幼儿颞骨HRCT资料129例(258耳)作为正常组,以58例(116耳)经临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SNHL)、内耳结构正常的儿童颞骨CT资料作为SNHL组,并将2组均分为1岁、2岁、3岁亚组,分别测量2组CA长径及外口宽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CA长径及外口宽径无侧别和性别间差异(P均>0.05)。2组同年龄亚组CA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0、0.979、0.432,P均>0.05)。SNHL组各亚组CA外口宽径均小于正常组对应年龄亚组(t=3.722、3.101、3.336,P均<0.01)。结论正常婴幼儿CA长径和外口宽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CA外口宽径偏小可能与SNHL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水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常规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自青 张小安 +1 位作者 赵鑫 樊国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466,共3页
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占2/3,病死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明显增多,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对于宫颈癌患者尤其年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该研究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 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占2/3,病死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明显增多,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对于宫颈癌患者尤其年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该研究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表现及价值,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6
7
作者 邢庆娜 张小安 赵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包括T1和T2加权成像、DWI(b=0和700 s/mm2)和DCE成像,比较平扫结合磁共振DWI、平扫结合磁共振DCE成像判断...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包括T1和T2加权成像、DWI(b=0和700 s/mm2)和DCE成像,比较平扫结合磁共振DWI、平扫结合磁共振DCE成像判断肌层浸润、总体分期的差异。结果:对于肌层浸润的评估,磁共振DCE成像整体准确率为77.6%(45/58),磁共振DWI整体准确率为91.4%(53/58)。磁共振DWI分期判断准确率高于DCE成像(χ2配对=6.356,P=0.015)。和病理结果相比,磁共振DWI Kappa为0.807(P<0.001),磁共振DCE成像为0.587(P<0.001)。结论:磁共振DWI与DCE成像相比,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分期方面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表现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小安 赵鑫 +4 位作者 曲金荣 陆林 王玉梅 袁继武 毛艳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儿的CT表现与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对1112例临床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2例中,CT异常880例,阳性率为79.1%。其CT表现分类与临床分型如下:①390例脑萎缩,临床表现为痉挛型...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儿的CT表现与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对1112例临床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2例中,CT异常880例,阳性率为79.1%。其CT表现分类与临床分型如下:①390例脑萎缩,临床表现为痉挛型309例,共济失调65例,混合型16例;②186例脑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痉挛型85例,手足徐动型56例,混合型45例;③150例皮质及皮质下脑软化,临床表现为痉挛型78例,手足徐动型44例,混合型28例;④98例基底节病变,临床表现为手足徐动型66例,痉挛型32例;⑤56例混合型,临床表现均为痉挛型;③232例正常型,临床表现为痉挛型131例,手足徐动型60例,共济失调型21例,混合型20例。结论:CT表现反映了不同脑发育阶段脑损害的病理特点,头颅CT影像形态学改变对于早期诊断脑瘫及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头颅 CT表现 临床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鑫 胡东生 +2 位作者 张小安 余大海 杨永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危险因素。方法:以医院为基础,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采取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脑瘫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多因素分析,贡献最大的脑瘫危险因素依次为选入模型的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既往...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危险因素。方法:以医院为基础,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采取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脑瘫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多因素分析,贡献最大的脑瘫危险因素依次为选入模型的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既往不良孕产史、羊水异常、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多胎妊娠、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孕次大于1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既往不良孕产史及羊水异常与脑瘫关联度最强。结论:积极预防和消除脑瘫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可望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H-MRS表现特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鑫 赵俊锋 +2 位作者 肖宜昌 曾宪旭 张小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PCNSL)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活检证实的PCNSL和胶质瘤(Glioma,GM)的~1H-MRS各15例,对其MRS表...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PCNSL)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活检证实的PCNSL和胶质瘤(Glioma,GM)的~1H-MRS各15例,对其MR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两组Cho/NAA、Cho/Cre、NAA/Cre的比值进行对比。结果 PCNSL及GB的强化区域~1H-MRS均出现NAA峰值下降,Cho峰升高,15例PCNSL均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和(或)Lip、乳酸(Lac)双峰,15例GM中5例出现Lip峰,两组间NAA/Cre、Cho/Cre存在显著性差异,Cho/NA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NSL的MRS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尤其是强化区域出现明显升高的Lip峰或Lip、Lac双峰对诊断PCNSL具有特异性,传统MRI结合~1H-MRS表现可以提高对PCNSL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在区别中央型肺癌及阻塞性肺改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党保华 赵鑫 张小安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区别中央型肺癌及其阻塞性肺改变的价值,并比较其与MRI常规序列及CT的区别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改变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3.0 T MRI...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区别中央型肺癌及其阻塞性肺改变的价值,并比较其与MRI常规序列及CT的区别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改变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3.0 T 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CT平扫+增强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扫描。采取5分制对CT平扫+增强、T1WI、T2WI、T2WI+DWI、MRI动态增强、T2WI+DWI+MRI动态增强区别肿瘤及其阻塞性肺改变的能力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CT、MRI各序列及序列组合之间区别肿瘤及其阻塞性肺改变能力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DWI上肿瘤与阻塞性肺改变信号强度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CT平扫+增强、T1WI、T2WI、T2WI+DWI、MRI动态增强、T2WI+DWI+MRI动态增强区别肿瘤及其阻塞性肺改变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56,P=0.000)。MRI动态增强对中央型肺癌及其阻塞性肺改变的区别率与T2WI+DWI相同(75.0%,33/44),高于单独T1WI (13.6%,6/44)、T2WI (50.0%,22/44)或CT扫描(40.9%,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570、5.867、10.493,P均<0.05);但动态增强MRI对界线勾勒的明确程度高于T2WI+DWI,且三者联合时区别率最高(93.2%,41/44)。DWI上肿瘤与阻塞性肺改变的平均信号强度分别为141.37±49.52、83.18±39.56,平均ADC值分别为(1.45±0.61)×10^(-3)s/mm^2、(3.01±0.75)×10^(-3)s/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10、8.715,P均<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中央型肺癌及其阻塞性肺改变的区别能力高于单独行T1WI、T2WI或CT扫描,且其联合T2WI及DWI序列对于区别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不张 肺炎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及婴儿卵巢囊肿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全华 杨坡 +4 位作者 吴娟 刘云 王超华 栗河舟 程美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与CT对新生儿及婴儿卵巢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的34例单发卵巢囊肿患儿,包括24例新生儿(0~28天)和10例婴儿(29~179天);观察病变超声声像图及CT特征,对比两种...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与CT对新生儿及婴儿卵巢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的34例单发卵巢囊肿患儿,包括24例新生儿(0~28天)和10例婴儿(29~179天);观察病变超声声像图及CT特征,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卵巢囊肿的效能。结果34个卵巢囊肿中,19个来自左侧卵巢、15个来自右侧卵巢,其中20个存在蒂扭转。超声声像图示复杂型囊肿18个、单纯型囊肿16个。腹部CT示28个呈低密度影、4个呈混杂密度影,2个未检出;16个囊壁增厚,11个可见钙化。超声定性诊断卵巢囊肿的准确率为94.12%(32/34),定位诊断囊肿来源卵巢侧别的准确率为88.24%(30/34);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准确率为85.00%(17/20)。CT定性诊断卵巢囊肿的准确率73.53%(25/34),定位诊断准确率55.88%(19/34);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准确率55.00%(11/20)。超声与CT定性诊断卵巢囊肿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38),定位诊断卵巢囊肿准确率(χ^(2)=5.74,P=0.02)及诊断蒂扭转准确率(χ^(2)=4.31,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及CT对诊断新生儿及婴儿卵巢囊肿均有一定价值;超声对囊肿内部回声改变更为敏感,定位诊断卵巢囊肿和诊断蒂扭转均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MRI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邢庆娜 张小安 +1 位作者 赵鑫 姚晓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评价MRI征象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56例患者,术前1周行MRI扫描,以SP染色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 目的评价MRI征象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反映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56例患者,术前1周行MRI扫描,以SP染色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中VEGF、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评价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析MRI分期与VEGF、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6例中MRI诊断为子宫内膜癌53例,诊断灵敏度为94.6%,其中Ⅰ期34例,诊断符合25例,诊断准确率为73.5%;Ⅱ期17例,诊断符合15例,诊断准确率为88.2%;Ⅲ期5例,诊断符合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VEGF表达指数:正常内膜2.75±1.04,Ⅰ期12.99±3.48,Ⅱ期20.12±5.08,Ⅲ期37.13±7.23;Ki-67的表达指数:正常内膜6.74±2.67,Ⅰ期18.32±5.28,Ⅱ期36.41±8.06,Ⅲ期48.75±9.04。VEGF、Ki-67的表达与MRI分期呈正相关(r=0.772、0.823,P=0.001),表达指数随分期增加而增高。结论 MRI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合癌组织VEGF、Ki-67的表达,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正常内耳结构的HRCT测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俊锋 赵鑫 +3 位作者 张小安 程美英 陆林 邢庆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CI)前需评价内耳情况,婴幼儿正常内耳结构的HRCT测量为评价内耳发育提供影像依据。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正常颞骨HRCT图像129例(258耳),按年龄分为A组92例(184耳,1~12个月),B组21例(42耳,13~24个月),C组16例...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CI)前需评价内耳情况,婴幼儿正常内耳结构的HRCT测量为评价内耳发育提供影像依据。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正常颞骨HRCT图像129例(258耳),按年龄分为A组92例(184耳,1~12个月),B组21例(42耳,13~24个月),C组16例(32耳,25~36个月)。测量耳蜗顶中周高度、耳蜗底周长径、耳蜗底周内径、耳蜗神经管(CNC)宽径、耳蜗导水管(CA)长径、CA外口宽径、外半规管(LSCC)骨岛直径,统计LSCC骨岛中心透亮影的阳性率。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间的耳蜗底周长径、管内径、顶中周高度、CNC宽径及LSCC骨岛宽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侧别间的CA长径及外口宽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不同性别和侧别间的LSCC骨岛中心透亮影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A组的发生率最高,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结论婴幼儿正常内耳结构的HRCT测量有助于了解内耳结构的发育特点,为CI前评价内耳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耳蜗植入术 婴儿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高心率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功升 肖慧娟 +2 位作者 董晓美 张永远 张小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 目的:分析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例接受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art Rate,HR)将患者分为3组:A组(36例):HR≤70次/分(bmp),B组(35例):70<HR<90次/分和C组(31例):HR≥90次/分。对比剂剂量设定为0.6 mL/kg,流率为对比剂剂量/10(mL/s)。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有效辐射剂量、信噪比及冠脉主要分支的CT值、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4分法,大于2分定义为可评估血管。结果:ABC各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3±0.7)mSv、(2.1±0.9)mSv、(1.7±0.7)mSv,A组明显低于B组(P=0.001),其余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三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图像(A、B、C)可评估节段率分别为99.23%、96.03%、8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方案可以为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提供良好的质量图像,同时大大减少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血管造影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功升 赵鑫 赵西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2,共3页
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但CDFI对心外结构的空间走行及出入口显示的准确性不佳[1]。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容积扫描及三维后处理可以弥补CDFI的不足嵋。... 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但CDFI对心外结构的空间走行及出入口显示的准确性不佳[1]。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容积扫描及三维后处理可以弥补CDFI的不足嵋。,但CT的主要问题是有大量的辐射,所以低剂量CTA势在必行,然而降低扫描剂量的同时图像质量必然会降低,此时的图像能否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探讨。作者利用16层螺旋CT对1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低剂量扫描,并与CDFI及手术结果对照,探讨低剂量CTA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低剂量CT 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 血管造影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的CT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曲金荣 张小安 +5 位作者 袁继武 李树新 王之祥 赵鑫 陆林 岳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癌螺旋CT(SCT)多期扫描的各期CT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肾癌SCT多期扫描的表现。结果不同发生部位肾癌各扫描时相的CT值及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皮质期扫描时相CT...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癌螺旋CT(SCT)多期扫描的各期CT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肾癌SCT多期扫描的表现。结果不同发生部位肾癌各扫描时相的CT值及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皮质期扫描时相CT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3期扫描密度反差最大。以皮质期CT值75HU为截点,透明细胞癌诊断准确率达84.6%,敏感性达82.5%,特异性达62.5%。结论SCT多期扫描可较好地判定肾癌的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病理类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永存第五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瑞 吴娟 +1 位作者 殷星 栗河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永存第五主动脉弓(PFA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观察5例经CT血管造影(CTA)及手术确诊PF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例PFAA,包括1例Weinberg A型及4例Weinberg B型。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见第... 目的观察儿童永存第五主动脉弓(PFA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观察5例经CT血管造影(CTA)及手术确诊PF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例PFAA,包括1例Weinberg A型及4例Weinberg B型。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见第五主动脉弓自升主动脉远端发出,胸骨上窝长轴切面见2个并存且平行走行的主动脉弓,4例Weinberg A型上方为第四主动脉弓、下方为第五主动脉弓,均与降主动脉相连;1例Weinberg B型上方第四主动脉弓离断,仅见下方的第五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相连。5例中,4例接受PFAA矫治术,术后随访主动脉弓血流均通畅;1例因第五主动脉弓血流通畅而未接受PFAA矫治术。结论不同类型PFAA超声心动图表现存在差异,联合观察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和胸骨上窝长轴切面有助于提高PFAA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永存第五主动脉弓 血管畸形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集成磁共振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力莹 赵鑫 殷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乳腺常规MRI和SyMRI扫描,病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均显示乳腺肿... 目的探讨定量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乳腺常规MRI和SyMRI扫描,病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均显示乳腺肿块样病变。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病变的MRI征象,同时测量病变增强前后的SyMRI定量参数,分别记录为T1p、T2p、PDp和T1e、T2e、PDe,并计算各定量参数的相对变化率。基于全子集回归和Logistic回归构建不同的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诊断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形态、边界、内部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T2WI信号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Dp和T2e外,其他定量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SyMRI(DCE-MRI+T2p+T1e)”的诊断模型是最佳的预测模型,其AUC为0.995(95%CI:0.983~1.000)。结论定量SyMRI的衍生定量参数可以间接反映乳腺病变组织的微结构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集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诊断胎儿骶尾部畸胎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力莹 朱超亚 +3 位作者 赵鑫 殷星 廖俊杰 张小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I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超声、MRI及术后病理、随访资料。产前超声检查后48h内行MRI检查。T2WI采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及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 目的:探讨3.0T MRI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超声、MRI及术后病理、随访资料。产前超声检查后48h内行MRI检查。T2WI采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及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T1WI采用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行胎儿骶尾部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将产前MRI、超声表现与出生后影像、手术或引产胎儿尸检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7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MRI表现:囊性肿块4例、囊实性肿块11例,实性肿块2例;畸胎瘤Ⅰ型5例、Ⅱ型7例、Ⅳ型5例;12例出现邻近组织受压性改变,7例显示可疑椎体破坏。17例中4例行产后手术,产后复查CT与产前MRI结果基本一致,术后均证实为成熟性畸胎瘤。13例引产后经病理证实为非成熟性畸胎瘤4例,成熟性畸胎瘤9例。结论:产前MRI检查可直观显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解剖结构,为产前临床处理方案提供精准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