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非内固定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冰 刘福云 +2 位作者 郭永成 武慧玲 李新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7-1038,共2页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椎体的发育异常导致,如椎体分节不良和形成障碍等,其中由椎体形成障碍出现的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该病虽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先天性脊柱侧弯在婴...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椎体的发育异常导致,如椎体分节不良和形成障碍等,其中由椎体形成障碍出现的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该病虽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先天性脊柱侧弯在婴幼儿甚至胎儿期就可以得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弯 婴幼儿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早期临床表现 半椎体 发育异常 医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软骨帽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永成 王永堂 +5 位作者 陆亚东 夏冰 牛学强 董延召 武慧玲 马润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软骨帽的超微结构,为儿童HME超微病理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实验组:切除18例HME患儿肋骨瘤体分离软骨帽;对照组:15例胸廓发育畸形患儿手术矫正切除的肋软骨;分别... 目的观察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软骨帽的超微结构,为儿童HME超微病理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实验组:切除18例HME患儿肋骨瘤体分离软骨帽;对照组:15例胸廓发育畸形患儿手术矫正切除的肋软骨;分别取其纵、横切面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冷冻断裂的软骨组织内见少量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组织表面可见大量散乱、稀疏的胶原纤维;软骨细胞数量不多,细胞表面有少量短小的微绒毛,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细胞质内可见到粗面内质网呈条索样分散在细胞质内,线粒体较小,糖原颗粒呈簇状分布。实验组:冷冻断裂的软骨组织内见大量不规则的软骨陷窝,每个软骨陷窝内均含有软骨细胞,细胞表面有丰富的细胞突起;软骨组织内见大量瘤样细胞增生,聚集分布,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线粒体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瘤细胞间可见毛细血管,其附近可见明显增多的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体积较对照组增大。结论儿童HME软骨帽的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形态及细胞内部细胞器),不同于正常软骨细胞,可能与儿童HME的遗传、发病、发展、转归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软骨帽 超微结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便秘 肛门直肠畸形 骶前肿物 骶骨发育不良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冰 刘福云 +1 位作者 郭永成 牛学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5-66,共2页
患儿,女,3个月,因“无肛舟状窝瘘行结肠造瘘术后发现盆腔内肿物2月余”入院。患儿出生后家长即发现其肛门位置异常且较狭窄,未治疗,后渐出现顽固性便秘、最长排便时间每周1次。2个月前因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在当地医院行... 患儿,女,3个月,因“无肛舟状窝瘘行结肠造瘘术后发现盆腔内肿物2月余”入院。患儿出生后家长即发现其肛门位置异常且较狭窄,未治疗,后渐出现顽固性便秘、最长排便时间每周1次。2个月前因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在当地医院行乙状结肠造瘘,术中发现盆腔内有一脂肪性肿物,未行处理。母孕期身体健康,无孕期毒物及射线接触史,患儿出生无窒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顽固性便秘 骶前肿物 骶骨发育不良 乙状结肠造瘘 先天性肛门闭锁 无肛舟状窝瘘 直肠舟状窝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圆锥和终丝结构与TCS相关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克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6-378,共3页
脊髓圆锥为脊髓末端大体结构如圆锥的部分,其末端在发育过程中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向上移行的过程.终丝是脊髓圆锥末端与尾骨的连接物,由内终丝和外终丝组成,正常终丝20 cm长,内终丝15 cm长,终止于骶锥(S2),脊髓中央管深入终丝5~6mm.脊髓... 脊髓圆锥为脊髓末端大体结构如圆锥的部分,其末端在发育过程中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向上移行的过程.终丝是脊髓圆锥末端与尾骨的连接物,由内终丝和外终丝组成,正常终丝20 cm长,内终丝15 cm长,终止于骶锥(S2),脊髓中央管深入终丝5~6mm.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脊髓网锥受膨出脊膜、增粗变短终丝、骨性纵裂的固定牵拉,脂肪瘤、皮样囊肿等粘连压迫而致缺血缺氧,导致大小便失禁、双下肢畸形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圆锥末端位置以及终丝直径方面,对人类脊髓圆锥及终丝的组织成分和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现就脊髓圆锥和终丝结构与TC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圆锥 超微结构 TCS 运动功能障碍 诊断与治疗 相关性研究 脊髓中央管 组织成分 下肢畸形 缺血缺氧 皮样囊肿 末端位置 进展综述 脊髓栓系 发育过程 脂肪瘤 国内外 便失禁 纵裂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失神经支配马蹄内翻足腓肠肌病理组织学观察
5
作者 夏冰 刘福云 +6 位作者 张宇 陆亚东 邢光卫 郭永成 牛学强 董延召 李新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和继发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儿童失神经支配马蹄内翻足腓肠肌病理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脊髓栓系综合征并行手术治疗的继发性马蹄内翻足23例患儿的29足为试验组,同期治疗的特发性马蹄内翻足12例患儿的17足为对照组。两组... 目的:观察特发性和继发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儿童失神经支配马蹄内翻足腓肠肌病理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脊髓栓系综合征并行手术治疗的继发性马蹄内翻足23例患儿的29足为试验组,同期治疗的特发性马蹄内翻足12例患儿的17足为对照组。两组术中均取腓肠肌远端肌肉组织,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光镜下试验组75.9%(22/29)出现肌纤维脂肪变性,对照组为35.3%(6/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扫描电镜下试验组44.8%(13/29)出现肌丝强直性收缩,对照组为11.8%(2/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透射电镜下试验组大量线粒体空泡化、萎缩、破裂,嵴溶解、断裂、缺失,糖原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继发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儿童失神经支配马蹄内翻足腓肠肌出现较严重的超微结构改变,这可能是其畸形较重、矫形困难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马蹄内翻足 腓肠肌 超微结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