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因子κB抑制剂parthenolide联合柔红霉素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
1
作者 胡国敏 赵杨 +3 位作者 符雪如 吴钰莹 卢洁 张红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parthenolide(PN)联合柔红霉素(DNR)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20只Nu/Nu裸鼠通过接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构建移植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parthenolide(PN)联合柔红霉素(DNR)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20只Nu/Nu裸鼠通过接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构建移植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组,每组5只。PN组小鼠每2 d腹腔注射0.2μg PN,共7次;DNR组小鼠分别于第1、2、3、8、9、10天腹腔注射0.6 mg DNR;PN+DNR组给药方案同各单药组;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体积PBS。第16天处死小鼠,分离瘤体,称取质量,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处理第16天,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组的瘤体积变化值分别为(1365.13±426.79)、(695.68±129.29)、(117.68±58.36)、(-44.55±78.74)mm~3,PN和DNR均可抑制瘤体积(P<0.05),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P=0.034);PN、DNR组、PN+DNR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5%、71.9%、86.8%。4组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0±1.58)%、(13.20±3.36)%、(34.32±3.40)%和(36.62±3.56)%,PN和DNR均可诱导瘤细胞凋亡,二者有协同作用(P=0.038)。结论:PN有抗髓系白血病效应,PN和DNR联合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核因子κB PARTHENOLIDE 柔红霉素 裸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喂养与中国0~6岁儿童肥胖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冬梅 冯彩英 +2 位作者 杜红梅 田亚兰 崔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母乳喂养与中国0~6岁儿童肥胖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为"母乳喂养""儿童""肥胖"的文献,在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为"breastfeed... 目的:综合评价母乳喂养与中国0~6岁儿童肥胖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为"母乳喂养""儿童""肥胖"的文献,在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为"breastfeeding""children""childhood""obesity""China""Chinese"的文献,检索年限为1996年至2015年7月。利用STATA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计49 561例。总体分析显示,与人工喂养相比较,母乳喂养可降低中国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OR=0.667,95%CI=0.588~0.756,P<0.001)。对年龄、样本量大小、年龄是否匹配以及对比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后,同样发现母乳喂养具有降低中国0~6岁儿童肥胖发生风险的作用(P<0.05);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个月与<6个月相比较,可降低中国0~6岁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OR=0.744,95%CI=0.600~0.923,P=0.007)。结论:Meta分析提示与人工喂养相比较,母乳喂养可降低中国0~6岁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且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儿童 中国 肥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贾莉婷 刘艳丽 +7 位作者 马葆靖 张展 李肖甫 赵德华 张秋菊 郭瑞莹 宋晓妍 荣守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采用来曲唑和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比较。方法:6周龄和23日龄SD雌性大鼠各60只分别用于来曲唑和DHEA建模,均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从建模前后大鼠体质量增... 目的:采用来曲唑和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比较。方法:6周龄和23日龄SD雌性大鼠各60只分别用于来曲唑和DHEA建模,均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从建模前后大鼠体质量增长、动情周期、卵巢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中雄激素受体(A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①2种造模方法的实验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层明显减少,间质增生。②来曲唑造模的实验组实验前后体质量增加量、卵巢体积和相对质量均大于对照组(F=13.136,9.778和6.544,P均<0.05);DHEA造模的实验组仅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F=19.383,P<0.001)。③来曲唑造模的实验组黄体生成素、睾酮(T)含量高于对照组,而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低于对照组(P<0.05);DHEA造模组的实验组血清T、E2高于对照组,FSH低于对照组(P<0.05)。④来曲唑造模的实验组AR、LH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DHEA造模的实验组仅A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来曲唑大鼠模型更接近于人PCOS特征,是相对理想的PCOS模型。②AR、LHR参与了多囊状卵巢的形成,可作为PCOS模型蛋白质水平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曲唑 脱氢表雄酮 动物模型 雄激素受体 黄体生成素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13县乡地区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冰 徐冬梅 +3 位作者 鲍颖洁 蒋鸿琳 胡孟彩 崔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县乡地区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孕期营养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南省13个地区42所县乡级医院共1086名孕妇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河南省... 目的:了解河南省县乡地区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孕期营养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南省13个地区42所县乡级医院共1086名孕妇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河南省县乡地区孕妇营养知识较缺乏,合格率仅为37.7%,营养行为亦处于较低水平,合格率为54.1%,但营养态度较好。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孕妇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孕妇职业、配偶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孕期花费是孕妇KAP得分的影响因素(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文化程度(OR=1.467,95%CI=1.223~1.760)和孕妇职业(OR=1.359和1.817,95%CI=1.032~1.791和1.016~3.249)是K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被调查孕妇的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县乡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孕期营养宣教,促进县乡地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营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1996至2002年神经管畸形发生动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兴玲 张卫杰 +1 位作者 冯红旗 许建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4-856,共3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神经管畸形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 ,在河南省 2 5个市县共抽取 6 1所医院作为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点 ,于 1996年 1月开始 ,连续监测 7a。了解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7a全省平均出... 目的 :了解河南省神经管畸形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 ,在河南省 2 5个市县共抽取 6 1所医院作为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点 ,于 1996年 1月开始 ,连续监测 7a。了解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7a全省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明显下降 ,7a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分别为 34.3/万 ,39.3/万 ,34.4 /万 ,32 .8/万 ,2 4 .3/万 ,2 1.1/万及 19.8/万 ,自 1997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 ;女婴高于男婴 ;母龄 2 5~ 30岁组发生率最低 ,<2 0岁及≥ 35岁组发生率较高。 3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脊柱裂 ,无脑畸形和脑膨出。结论 :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重点应放在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神经管畸形 监测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中uPA与PAI-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露 申爱荣 +2 位作者 胡孟彩 有风芝 孙利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及30例对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uP...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及30例对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uPA和PAI-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有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亦有表达。uPA和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均<0.017)。Ⅰ、Ⅱ期与Ⅲ、Ⅳ期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uPA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1.339,P均>0.05),而PAI-1蛋白在Ⅲ、Ⅳ期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χ2=5.432,P=0.020)。uPA与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表达呈正关联(rp=0.311,P=0.039)。结论:uPA与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高表达,促使细胞黏附、侵袭、转移和生长,参与EMT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国敏 赵杨 +2 位作者 符雪如 胡东生 张红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meta回归分析探寻研究的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法)探索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纳入的3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651例CP患儿,干预时间1个月至1 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SMD为1.46,95%CI为1.14~1.77)。结论:对CP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粗大运动功能 脑瘫 META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及uPAR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申爱荣 陈露 封全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1-813,共3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PAR蛋白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uPA及uPAR。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阳性表达率为85.0%,高于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60.0%(χ2=6.72,P<0.05),亦高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57.5%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的40.0%(χ2=16.40、15.41,P<0.05)。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uPAR阳性表达率为87.5%,高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40.0%(χ2=10.12,P<0.05),亦高于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65.0%及对照组的46.7%(χ2=5.59、13.61,P<0.05)。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与腺上皮细胞uPAR表达有密切关系(rp=0.039,P<0.05)。结论: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及腺上皮细胞uPAR高表达可能共同促使异位内膜转移、黏附、侵袭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2、TGF-β3启动子甲基化在TCDD诱发小鼠腭裂过程中的作用
9
作者 陈露 陈瑶 +3 位作者 高湛 刘小转 陶宇昌 余增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2、TGF-β3启动子甲基化模式在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诱导腭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42只C57BL/6N孕鼠分为对照组和TCDD组,每组各21只。在妊娠第10天(GD10)暴露于64μg/kg TCDD建立腭裂小鼠...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2、TGF-β3启动子甲基化模式在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诱导腭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42只C57BL/6N孕鼠分为对照组和TCDD组,每组各21只。在妊娠第10天(GD10)暴露于64μg/kg TCDD建立腭裂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玉米油灌胃。3~5 d后分别收集胎鼠头部用于后续检测。HE染色观察GD13~GD15胎鼠的腭部发育,取GD14胎鼠腭组织检测TGF-β2和TGF-β3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利用qRT-PCR检测GD13~GD15胎鼠腭组织中TGF-β2、TGF-β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TCDD组胎鼠出现腭裂,而对照组未见腭发育异常。与对照组相比,TCDD组TGF-β2片段1的CpG10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TGF-β2片段2中以下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升高:CpG14、CpG18.19、CpG25和CpG29;而CpG32.33.34甲基化水平降低;TGF-β3片段1中,CpG2.3、CpG16.17.18位点均出现甲基化水平升高;TGF-β3片段2的CpG6甲基化水平升高,而CpG18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TCDD组GD13~GD15胎鼠腭组织中TGF-β2和TGF-β3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TCDD可能使TGF-β2和TGF-β3启动子部分位点发生甲基化而影响TGF-β2和TGF-β3在胎鼠腭部的表达,从而导致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二噁英 腭裂 甲基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机械牵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肖帆 王莹莹 +10 位作者 王君敏 陈璐璐 徐锋 乔艳华 张志磊 任琛琛 胡孟彩 吴惠琰 王鲁文 崔世红 赵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7,共6页
目的:研究循环机械牵张(CM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0%(对照)、1%、2%、4%、10%的CMS刺激BMS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及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赖氨酰... 目的:研究循环机械牵张(CM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0%(对照)、1%、2%、4%、10%的CMS刺激BMS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及成纤维细胞标志蛋白赖氨酰氧化酶(LOX)、弹性蛋白(Elastin)的表达。另取BMSCs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KDM4B-shRNA组及阴性对照shRNA(NC-shRNA)组、KDM4B过表达组及过表达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和过表达KDM4B后细胞中LOX及Elastin蛋白的表达。分别用0%和10%CMS刺激BMSCs,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结合qRT-PCR技术分析细胞中Elastin和LOX启动子区域组蛋白3第9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9me3)和KDM4B的表达。结果:CMS刺激后KDM4B、LOX、Elastin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的CMS刺激下LOX和Elastin蛋白的表达最高,诱导分化效果最好(P <0. 05)。上调KDM4B的表达可以诱导BMSCs中Elastin和LOX蛋白的表达;反之,则抑制二者的表达(P <0. 05)。CMS通过调节Elastin和LOX启动子区域中KDM4B和H3K9me3的基因水平上调LOX和Elastin的表达(P <0. 05)。结论:CMS可能通过诱导KDM4B的分泌和抑制H3K9me3的修饰水平上调Elastin和LOX的表达,从而促进BMSCs向成纤维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机械牵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KDM4B 弹性蛋白 赖氨酰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河南省低出生体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惠晓庆 师灿南 +6 位作者 张红艳 徐锋 张猛 夏俊芬 曹原 贺君剑 胡孟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9-564,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河南省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筛选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南妇幼健康管理平台中出生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妊娠满28周的225984名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信息。比较不同特征新生儿和不同特征母亲低出生体重... 目的:了解2021年河南省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筛选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南妇幼健康管理平台中出生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妊娠满28周的225984名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信息。比较不同特征新生儿和不同特征母亲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河南省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4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前BMI≥24.0 kg/m^(2)、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新生儿出生季节为冬季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0.853(0.801~0.909)、0.604(0.517~0.705)和0.906(0.841~0.975)。新生儿为女婴、双胎及以上、早产,母亲孕前BMI<18.5 kg/m^(2)、剖宫产、年龄<25岁或≥35岁、初产、产前检查次数<5次、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或红色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57(1.385~1.533)、6.233(5.757~6.748)、46.460(44.096~48.950),1.446(1.325~1.577)、1.462(1.380~1.548)、1.086(1.008~1.170)或1.178(1.080~1.286)、1.598(1.505~1.695)、1.230(1.168~1.296)、1.218(1.116~1.328)或2.461(1.846~3.281)。结论: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与多种母亲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重点孕妇的健康宣教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低出生体重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 影响因素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