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术在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凯 任红瑞 +5 位作者 马祯 陆林 张文哲 牛广颖 刘香婷 赵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UA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妊娠相关操作后迟发性阴道出血,13例胎盘植入患者...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UA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妊娠相关操作后迟发性阴道出血,13例胎盘植入患者阴道出血由腹主动脉球囊暂时阻断下剖宫产术后常规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均经造影明确为UAP,共发现22枚,其中左右侧子宫动脉各11枚。6例妊娠相关操作后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3例剖宫产后患者仅栓塞载瘤子宫动脉。术后立即行阴道探查观察有无新鲜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有无再发异常阴道出血。结果术后即时探查宫腔显示,6例妊娠相关操作后阴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13例胎盘植入剖宫产患者无新鲜血液流出。19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腹部疼痛,给予镇痛泵对症治疗,术后36 h内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再发阴道异常出血。结论子宫动脉造影对UAP具有明确诊断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UAP破裂致阴道出血安全,效果良好;有助于预防未破裂UAP患者迟发性产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假性动脉瘤 血管造影 子宫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血管造影指导下超选择栓塞子宫肌瘤供血动脉14例
2
作者 张凯 任红瑞 +4 位作者 陆林 赵鑫 刘香婷 牛广颖 张文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3D血管造影指导下行超选择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动脉3D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来源及走行后,接受微导管... 目的探讨3D血管造影指导下行超选择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动脉3D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来源及走行后,接受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肌瘤供血动脉(A组),9例因肌瘤血供复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至主干(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子宫肌瘤可测量最大径线之和,并计算肌瘤缩小率。结果A组患者术前、术后子宫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分别为(85.00±43.35)mm、(35.20±25.9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B组患者术前、术后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分别为(65.00±12.68)mm、(49.44±24.8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间术前、术后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0.331)。A、B组患者子宫肌瘤中位缩小率分别为6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3D血管造影指导下子宫肌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3D血管造影 供血动脉 超选择血管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方式临床应用
3
作者 张凯 赵鑫 +4 位作者 陆林 张文哲 任红瑞 牛广颖 刘香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6-969,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方式在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共89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子宫动脉逆向开口。23例均为单侧子宫动脉逆向开口,左侧9例,右侧14例。根据...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方式在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共89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子宫动脉逆向开口。23例均为单侧子宫动脉逆向开口,左侧9例,右侧14例。根据不同超选择性插管方式分为A、B、C 3组,A组10例患者所用微导管头端经塑形,B组5例微导管成襻,C组8例猪尾导管头端经修剪自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比3组成功插管所用时长。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超选择插管至目标血管内。A组插管用时11~60 min,中位用时18.5 min;B组用时4~15 min,中位用时9.0 min;C组用时2~6 min,中位用时3.5 min。3种插管方式所用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子宫动脉逆向开口插管困难,采用微导管头端经塑形、微导管成襻及修剪猪尾导管头端方式可成功插管。猪尾导管头端修剪后更易于钩取子宫动脉,配合微导管可做到快速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 逆向开口 超选择性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股动脉穿刺动脉造影下腹主动脉球囊血流临时性阻断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妇儿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泌尿生殖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妇儿介入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韩新巍 颜志平 王艳丽 段旭华 张凯 张雯 赵亮 赵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7-735,共9页
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及骨盆/骶骨肿瘤患者行切除手术都存在术中大出血的风险,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皮股动脉穿刺动脉造影下腹主动脉球囊血流临时性阻断... 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及骨盆/骶骨肿瘤患者行切除手术都存在术中大出血的风险,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皮股动脉穿刺动脉造影下腹主动脉球囊血流临时性阻断技术在此类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此技术在术中能有效减少子宫、胎盘、骨盆及骶骨肿瘤的血液灌注量,由此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是目前关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应用中的相关技术要点如球囊放置位置、术中阻断时长等尚无统一认识。本共识由国内放射介入科、产科及骨科等专家共同制定,聚焦于适应证的选择、术中操作细节把控及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关键点,旨在提高胎盘植入、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等高风险手术的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骨盆及骶骨肿瘤 球囊阻断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