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永高 刘颖 +4 位作者 高剑波 滑少华 刘书婷 梁盼 郝培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6-569,57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9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T资料,将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分为心脏畸形、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所...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9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T资料,将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分为心脏畸形、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组等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59例患者共198处病变,其中心脏畸形129处,CT诊断正确114处,漏诊15处,诊断准确率为88.37%(114/129);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69处,CT诊断正确67处,漏诊2处,诊断准确率为97.10%(67/69)。结论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解剖变异较大,尤其是心脏血管连接部及心脏周围血管畸形,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地评价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初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苏蕾 杨学华 +2 位作者 高剑波 张永高 张智栩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CT血管成像(MSCTA)对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肝脏4期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动脉早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观察... 目的:评价64层CT血管成像(MSCTA)对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肝脏4期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动脉早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观察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28例患者显示有肝动脉解剖变异,6例为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9例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4例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4例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2例替代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干,2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有DSA对照的10例,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A可以准确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对肝脏病变的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 被引量:74
3
作者 李凯 陈捷 +18 位作者 赵林芬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曲海波 郝晓光 姜永宏 吴艳 张郡 汤光宇 张雪芹 张伟 李小荣 王玲 王亮 刘世炜 吴静 马远征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7-1262,1272,共7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mg/cm^3为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晓雪 杨学华 +1 位作者 侯平 苏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质量。方法对31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获得低能量(100kV)、混合能量及各水平单能量图像。测量肺动脉CT值和噪声标准差(SD),计算SNR、CNR,获得SNR和CNR高峰时单能量范围,比较... 目的定量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质量。方法对31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获得低能量(100kV)、混合能量及各水平单能量图像。测量肺动脉CT值和噪声标准差(SD),计算SNR、CNR,获得SNR和CNR高峰时单能量范围,比较不同水平单能量图像与低能量图像、混合能量图像间肺动脉CT值、SD、SNR及CNR的差异。结果 40~190单能量keV图像中,70~80keV单能量图像SNR和CNR较高,74keV图像中二者达峰值。比较70keV、80keV和74keV单能量图像与低能量及混合能量图像差异,70keV图像与低能量图像肺动脉CT值高于其他各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能量图像SD值最高,其次为70keV图像,80keV图像SD值最低;各图像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4keV和80keV图像SNR值均高于低能量图像(P均<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中,70~80keV单能量图像质量与低能及混合能量图像相当,74keV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单能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双能量 单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立峰 陈学军 魏一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的病例资料,其中25例行全腹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2例行全腹部CT平扫,根据黏液样腹水容积的不同,分组分析PMP的CT影像... 目的: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的病例资料,其中25例行全腹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2例行全腹部CT平扫,根据黏液样腹水容积的不同,分组分析PMP的CT影像特征。结果:27例PM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密度黏液样腹水,左、右膈下间隙黏液样腹水容积无明显差异。22例出现肝、脾边缘的扇贝样压迹,23例出现腹膜或网膜污垢样改变,17例出现小肠向中心或一侧移位,5例出现钙化,16例出现纤维分隔。结论:CT检查可以较早发现PMP并显示其浸润范围,PMP黏液样腹水量较大时不容易发现原发病灶,需结合多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性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