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遗传性听力损失的教学
1
作者 孙淑萍 雷一波 +1 位作者 许红恩 卢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医学到现代已经步入“内外兼修”的发展时代。向内,医学专业不断细化,例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二级学科分为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等三级学科,耳科分为耳内科和耳外科,进一步细分为诸多亚专科:耳鸣专科、眩晕专科、耳聋专科、耳... 医学到现代已经步入“内外兼修”的发展时代。向内,医学专业不断细化,例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二级学科分为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等三级学科,耳科分为耳内科和耳外科,进一步细分为诸多亚专科:耳鸣专科、眩晕专科、耳聋专科、耳显微专科、耳神经专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喉科 遗传性听力损失 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成形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李红敏 王朋飞 +4 位作者 朱晓丹 李玲 张园 王乐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比较鼓室成形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ation,ETBD)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AO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AOM伴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 目的比较鼓室成形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ation,ETBD)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AO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AOM伴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鼓室成形联合ETBD患者22例为实验组,单独行鼓室成形术患者2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2年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及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气导听阈、ABG及ET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气导听阈和ABG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实验组术后ETS高于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组间数据对比:术后6个月两组间气导听阈和ABG无统计学差异(P>0.05),ETS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间气导听阈、ABG及ETS均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可显著提高AOM患者的术后听力,联合ETBD不仅可有效改善咽鼓管功能,且长期随访听力改善效果更佳,可作为AOM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积水在梅尼埃病双耳分布及其与内耳功能的关系
3
作者 张紫玉 轩晗 +6 位作者 彭丹丹 张文静 孟娟 张帆 卢星 李素娟 秦兆冰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目的 分析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H)在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中双耳分布情况,探讨有症状耳EH评分与耳蜗前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4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 目的 分析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H)在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中双耳分布情况,探讨有症状耳EH评分与耳蜗前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4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0例(88耳)患者,其中,单侧MD患者52例,双侧MD患者18例。根据患者近6个月内听力最差时的平均听阈进行分期,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检测,并于完成耳蜗前庭功能检查后1周内行双耳鼓室内注射钆造影剂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核磁共振内淋巴成像。结果 单侧MD患侧有症状耳和双侧MD双耳EH占比为100%,单侧MD对侧无症状耳为19.2%,单侧MD有症状耳和双侧MD的EH百分比在内耳、耳蜗和前庭均显著高于无症状耳(P<0.001);单侧MD有症状耳EH评分3分及以上者占比80.8%,对侧无症状耳EH评分均为3分以下,有症状耳与无症状耳EH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11,P=0.937);双侧MD先受累耳EH评分3分及以上者占77.8%,后受累耳EH评分3分及以上者占38.9%,先受累耳与后受累耳EH评分呈正相关(r=0.482,P=0.043);内耳、耳蜗和前庭EH评分与MD患者临床分期高度相关(P<0.01),与各频段PTA均高度相关(P<0.05),而与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冷热试验检查结果不相关(P>0.05)。结论 MD有症状耳EH分布和程度显著高于无症状耳;单侧MD双耳EH评分无相关性,但双侧MD先受累耳与后受累耳EH评分呈正相关;有症状耳EH评分与听力下降程度密切相关。EH可存在于MD双耳,无症状耳需长期随访和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积水 单侧梅尼埃病 双侧梅尼埃病 磁共振成像 内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有部分底回的耳蜗发育不全畸形
4
作者 赵堃 王乐 +2 位作者 郝少娟 魏楠楠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征探讨一种有别于目前Sennaroglu分类标准的特殊耳蜗畸形种类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1例(13耳)特殊耳蜗畸形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HRCT)、3D-核磁(3D-MRI)表现和听力学结果,归纳此类耳蜗畸形的特点。结果此类耳蜗畸形...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征探讨一种有别于目前Sennaroglu分类标准的特殊耳蜗畸形种类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1例(13耳)特殊耳蜗畸形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HRCT)、3D-核磁(3D-MRI)表现和听力学结果,归纳此类耳蜗畸形的特点。结果此类耳蜗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为仅有部分耳蜗底回自前庭腹侧发出,无转弯或仅有部分内侧转弯,无上底回、中回及顶回(耳蜗不足0.5圈),无蜗轴及阶间隔;在HRCT轴位图像上均未见到耳蜗与内听道(IAC)产生连接。MRI均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CND),听力学均表现为全聋;大多伴有发育异常的前庭(12/13)和畸形的半规管(12/13),对侧耳蜗也多伴有严重畸形(10/13)。根据影像学特点,此类耳蜗畸形仅有部分底回发育,属于耳蜗发育不全(CH),本研究将其命名为耳蜗发育不全X型(CH-X)。结论仅有部分底回(不足0.5圈)的耳蜗发育不全(CH-X)是一类严重的内耳畸形,约占内耳畸形的2%左右,患耳表现为全聋,由于畸形的耳蜗无明显的蜗孔和蜗神经,人工耳蜗植入可能获益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畸形 耳蜗发育不全畸形 共同腔畸形 耳蜗发育不全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难易程度及神经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屈扬 秦兆冰 +2 位作者 李素娟 张帆 孟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难易程度及面神经和鼓索神经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CT显示无中耳和内耳畸形的80例(80耳)1~6岁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术前进行颞骨CT轴位片相关解剖标志的测量,记录圆... 目的探讨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难易程度及面神经和鼓索神经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CT显示无中耳和内耳畸形的80例(80耳)1~6岁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术前进行颞骨CT轴位片相关解剖标志的测量,记录圆窗龛层面自面神经垂直段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垂直距离,并与术中圆窗龛对应处面隐窝轮廓化的面神经前缘至轮廓化的鼓索神经后缘的实测距离进行比较,研究其相关性。结果颞骨轴位CT圆窗龛层面面神经到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为4.04±0.22mm,术中通过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二者在面隐窝圆窗龛对应处实测距离为2.35±0.28mm,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79。当手术中的实测该距离为1.5mm时,术前CT图像测得为3.5mm。结论颞骨轴位CT圆窗龛层面面神经到外耳道后壁的垂直距离与术中相对应处面神经到鼓索神经的实测距离成正相关,当CT显示该距离小于3.5mm时,提示手术难度和神经损伤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面神经隐窝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突根治术后自体乳突骨粉重建外耳道后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放蕾 王晓东 +3 位作者 陈蓓 王乐 高佩 赵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重建外耳道后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80例(80耳)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乳突腔填塞组(40耳)和对照组(40耳),填塞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采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乳突腔,重建... 目的探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重建外耳道后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80例(80耳)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乳突腔填塞组(40耳)和对照组(40耳),填塞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采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乳突腔,重建外耳道后壁,对照组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和听力提高程度。结果填塞组术后重建的外耳道后壁无塌陷,较正常外耳道形态稍宽大,且无明显上皮样耵聍堆积;填塞组和对照组干耳时间分别为32.46±7.32天和49.62±6.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塞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4.26±7.18dB HL,气骨导差25.41±7.40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26.56±6.24dB HL,气骨导差13.27±5.42dB,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5.41±6.35dBHL,气骨导差24.65±8.16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35.87±5.26dB HL,气骨导差19.05±5.85dB,填塞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同组术前相比听力均提高(P<0.05),填塞组术后3个月气导听力提高大于对照组(P<0.05),且气骨导差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乳突根治术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填塞有助于缩小术后乳突残腔及形成光滑的外耳道,有利于改善听力,缩短干耳时间,避免长期反复清理术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腔填塞 外耳道重建 听力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电极误入上半规管一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红敏 叶放蕾 +2 位作者 王乐 郭丽娟 李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08,共2页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最佳听觉补偿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耳蜗与邻近结构解剖细微,手术中有可能出现一过性面瘫、外耳道及鼓膜损伤、脑脊液"井喷"、硬脑膜损伤、头皮血肿、电极位置异常等并发症,其...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最佳听觉补偿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耳蜗与邻近结构解剖细微,手术中有可能出现一过性面瘫、外耳道及鼓膜损伤、脑脊液"井喷"、硬脑膜损伤、头皮血肿、电极位置异常等并发症,其中,植入电极位置异常会严重影响术后患者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现报道1例人工耳蜗电极误入上半规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有助于提高耳科医师对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位置异常的认识及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上半规管 电极位置 感音神经性聋 植入电极 耳蜗开窗 圆窗 位置异常 言语康复 鼓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桑建中 田芳 +2 位作者 娄卫华 金红军 袁林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2-574,共3页
目的: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关联性。结果... 目的: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关联性。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和52.5%,声带息肉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myc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5a生存率均有关(χ2=4.268、6.419、5.673和6.180,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呈正关联(rP=0.241,P=0.026)。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和cyclinD1蛋白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C-MYC CYCLIND1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2-5p调控FHIT对喉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刘中 赵冬丽 +2 位作者 桑建中 张亚民 曹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miR-182-5p调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对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39例,将anti-miR-NC、anti-miR-182-5p、miR-NC、miR-182-5... 目的探讨miR-182-5p调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对喉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39例,将anti-miR-NC、anti-miR-182-5p、miR-NC、miR-182-5p载体质粒分别转染至FD-LSC-1喉鳞癌细胞中,分别记为anti-miR-NC组、anti-miR-182-5p组、miR-NC组、miR-182-5p组;将anti-miR-182-5p质粒分别与si-NC、si-FHIT载体质粒共转染至FD-LSC-1细胞中,分别记为anti-miR-182-5p+si-NC组、anti-miR-182-5p+si-FHIT组;转染均采用脂质体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FHIT及miR-182-5p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FHI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82-5p和FHIT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喉鳞癌组织中miR-182-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HI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抑制miR-182-5p表达可降低细胞活性和迁移、侵袭数量,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CyclinD1、Bcl-2、MMP-2表达水平,提高p21、Bax、E-cadherin表达水平。miR-182-5p可靶向调控FHIT,抑制FHIT能逆转抑制miR-182-5p对喉鳞癌细胞FD-LSC-1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抑制miR-182-5p表达可抑制喉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HIT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2-5p FHIT 喉鳞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在听觉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明辉 卢伟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听觉神经元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保护 电子耳蜗植入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 螺旋神经节细胞 进行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动物行为学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明辉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改进饮水抑制法耳鸣动物模型,为耳鸣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8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第1、2组为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每日350mg/k异,第3组为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 目的 改进饮水抑制法耳鸣动物模型,为耳鸣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8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第1、2组为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每日350mg/k异,第3组为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为训练前3小时,其中,第1、3组动物在条件反射建立前即开始给药,第2组动物在条件反射消退期开始给药。适应性喂养1周后禁水2天,将干渴的动物置于隔声室内进行条件反射训练,训练只在夜晚进行,隔声室内持续给予背景白噪声,强度为72dB SPL,以背景噪声停止为条件刺激,电击为非条件刺激,将条件刺激出现前后各1min动物的舔水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经强化训练后形成“背景噪声停止-舔水减少”的条件反射。最后,所有动物不再给予电击,观察条件反射的消退时间,以判断动物是否产生耳鸣。结果 经过3~5天的条件反射训练,所有动物均建立了稳定的条件反射。在消退期,第1组动物条件反射的消退时间最长,第2组最短,第3组居中,统计分析显示,各组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鼠注射水杨酸钠后确实产生了耳鸣。结论 在饮水抑制法耳鸣动物模型的制作过程中,用“舔水时间”代替“舔水率”同样能够证实水杨酸钠造成动物耳鸣,且所需设备简单,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动物模型 水杨酸钠 条件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氯离子通道对荷Hep-2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细胞凋亡及Oct4和CD13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文发 赵玉林 +3 位作者 王萍 鲁保才 马慧敏 王慧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阻断氯离子通道对荷Hep-2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Hep-2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不同浓度(0、10、50、100和150μmol/L)的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处理4周,每组6只。观察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TU... 目的:研究阻断氯离子通道对荷Hep-2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Hep-2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不同浓度(0、10、50、100和150μmol/L)的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处理4周,每组6只。观察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Oct4和CD13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NPPB组间移植瘤体积、细胞凋亡指数及Oct4和CD13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61、126.385,P均<0.05);与对照组(0μmol/L NPPB组)相比,50、100和150μmol/L NPPB组移植瘤体积减小,细胞凋亡指数升高,Oct4和CD13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或0.005)。结论:体内阻断氯离子通道可抑制荷Hep-2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Oct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氯离子通道 OCT4 CD133 裸鼠 HE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rhTGF-α诱导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及RNA编辑酶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莲梅 赵玉林 +1 位作者 余文发 张军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7-539,共3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ND)对rhTGF-α诱导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及RNA编辑酶1(A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ND(1.0×10-6mol/L、1.0×10-5mol/L、1.0×10-4mol/L)对rh... 目的:研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ND)对rhTGF-α诱导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及RNA编辑酶1(A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ND(1.0×10-6mol/L、1.0×10-5mol/L、1.0×10-4mol/L)对rhTGF-α促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钙通道阻滞前后Hep-2细胞ADAR1 mRNA的表达。结果:ND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rhTGF-α诱导的Hep-2细胞增殖;Hep-2细胞钙通道被ND阻滞后ADAR1 mRNA相对表达量较阻滞前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阻滞Hep-2细胞钙通道可抑制Hep-2细胞增殖;Hep-2细胞ADAR1 mRNA的表达可能和钙通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钙通道 RNA编辑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磁共振及纤维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检查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郜飞 张会霞 +1 位作者 娄卫华 张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电影磁共振(cine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及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上气道阻塞部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 目的探讨电影磁共振(cine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及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上气道阻塞部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经多导睡眠监测(PSG)及专科检查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2例,于术前行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检查并分别在睡眠及清醒状态下行电影磁共振检查,观察软腭区、舌后区及会厌区狭窄或阻塞发生情况。结果电影磁共振与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对于软腭区阻塞的定位(22例对22例)具有完全的一致性(Kappa=1),而对于舌后区(13例对6例)(Kappa=0.412)、会厌区(4例对2例)(Kappa=0.621)及多部位同时阻塞的定位(13例对6例)(Kappa=0.412),二者一致性一般。结论对多部位阻塞的中重度OSAHS患者,术前应用电影磁共振及纤维喉镜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阻塞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影 纤维喉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玉林 王明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70.18%和75.44%)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37.50%和25.00%,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GF-Ⅰ及IGF-ⅠR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静 张鹏 +2 位作者 胡守森 郜飞 娄卫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84-2988,共5页
目的探讨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影响因素,为防止肿瘤进一步生长、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2—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目的探讨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影响因素,为防止肿瘤进一步生长、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2—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50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监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其中AHI≥5次/h即可诊断为OSAS。根据患者是否发生OSAS,将其分为OSAS组和非OSAS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OSAS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较多,占94%;平均年龄(63.9±9.9)岁;平均BMI(22.5±3.0)kg/m^2;肿瘤部位:声门上型13例(26%),声门型25例(50%),下咽12例(24%);肿瘤分期:T_1期20例(40%),T_2期15例(30%),T_3期6例(12%),T_4期9例(18%);平均AHI(15.8±11.9)次/h;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72.8%±10.8%。50例患者中AHI≥5次/h 43例,即OSAS组43例,非OSAS组7例。OSAS组患者年龄大于非OSAS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OSAS的危险因素[OR=1.133,95%CI(1.023,1.255),P=0.016]。结论喉部或下咽部恶性肿瘤患者OSAS发生率较高,且年龄是其发生OSAS的危险因素,而BMI、肿瘤部位、肿瘤分期与OSAS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咽肿瘤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A3在下咽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吴俊福 代立媛 +3 位作者 崔萌 杜伟 刘善廷 娄卫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19-924,共6页
目的:探索与下咽鳞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为开发下咽鳞癌新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在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 目的:探索与下咽鳞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为开发下咽鳞癌新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在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检测下咽鳞癌及癌旁组织中CDCA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下咽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CDCA3的DNA拷贝数,发现在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集中,相比全血及正常头颈部组织,CDCA3的DNA拷贝数在头颈鳞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下咽鳞癌组织中CDCA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水平升高(P<0.05)。CDCA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CA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CA3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CDCA3在下咽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下咽鳞癌患者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鳞癌CDCA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软腭形态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奕优 娄卫华 +4 位作者 张会霞 郜飞 张鹏 路武豪 杜林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自然睡眠状态下软腭形态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1例经术前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男性成年患者,分别在清...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自然睡眠状态下软腭形态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1例经术前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男性成年患者,分别在清醒和自然睡眠状态下行动态磁共振(cine magnetic resonance,CMR)扫描,在正中矢状位测量软腭长度、软腭厚度及硬腭与软腭夹角,比较两种状态下软腭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两种状态下上述软腭测量指标与PSG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清醒状态(软腭长度、硬腭与软腭夹角、软腭厚度分别为40.94±5.57、126.34°±5.95°、10.02±1.79)相比,自然睡眠状态下软腭长度(42.02±5.07)、硬腭与软腭夹角(130.5°±5.75°)均变大(t=0.048,t=0.001;P<0.05),自然睡眠状态下软腭长度、软腭厚度、硬腭与软腭夹角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r=0.678,r=0.621,r=0.620;P<0.01)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显著正相关(r=0.747,r=0.649,r=0.664;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负相关(r=-0.507,r=-0.478,r=-0.503;P<0.05)。清醒状态下,软腭形态相关指标与PSG监测指标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自然睡眠状态下的CMR可以反映OSAHS发生时的软腭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OSAHS的严重程度,对OSAHS的阻塞平面的判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态磁共振 软腭 自然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57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鲁秀敏 桑建中 +1 位作者 张亚民 曹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烧灼法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9年2月我科采用喉镜下低温等离子烧灼法治疗57例CPSF,低温等离子探头深入梨状窝瘘的长度接近瘘的长度,从远到近... 目的探究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烧灼法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9年2月我科采用喉镜下低温等离子烧灼法治疗57例CPSF,低温等离子探头深入梨状窝瘘的长度接近瘘的长度,从远到近凝结瘘口,烧灼深度0.5~1.2 cm(中位数1 cm),烧灼到瘘管周围直径约0.5 cm,Betz褶皱被烧灼时,烧灼深度达到黏膜下层约2 mm,直到瘘道全部被烧灼,上皮被彻底破坏,退出喉镜。结果窦道型40例,瘘管型17例。手术时长15~31 min(中位数21 min);术中出血量3~11 ml(中位数6 ml);留置胃管2~8 d(中位数3.8 d);住院4~15 d(中位数7.4 d)。术后声嘶1例,颈部疼痛3例,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47例复治者术后均无复发,10例初治者术后复发1例,再次低温等离子烧灼后均无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对组织的热损伤较小,疗效显著,易操作且可重复操作,对于窦道型和瘘管型CPSF是一种很好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先天性梨状窝瘘 食道钡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突发性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龙月蓉 闫文雅 +4 位作者 马宇博 李晓华 张文静 卢星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其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713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突发性聋54例,将双耳听力下降间隔≤30天者合并为双侧同时组(31例),...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其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713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突发性聋54例,将双耳听力下降间隔≤30天者合并为双侧同时组(31例),评估双耳疗效;双耳听力下降间隔>30天者合并为双侧间隔组(23例),评估后发病耳疗效;以同期住院治疗的659例(病程≤30天)单侧突发性聋作为对照组,比较单、双侧突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病率占同期突发性聋总数的7.57%(54/713),双侧同时组中双耳发病间隔≤3天者占双侧突发性聋的55.56%(30/54),双侧间隔组中双耳发病间隔2~5年者占52.17%(12/23)。发病前有压力或疲劳等诱因者双侧同时组明显高于单侧突聋组(P=0.014);双侧间隔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的患病率均高于双侧同时组及单侧突聋组,但仅冠心病、脑梗塞的患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9,P=0.002)。双侧同时组平均听力下降程度较双侧间隔组现病耳和单侧突聋组轻(分别为P=0.008,P<0.001),但治疗效果最差,其次是双侧间隔组现病耳、单侧突聋组疗效最好。结论双侧突发性聋发生率低,恢复率较单侧突发性聋低;双耳同时发病者多见且发病前有较高比例的压力或疲劳等诱发因素;伴随血管性疾病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对侧耳发生突聋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双侧 纯音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