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玉生 朱海洋 +3 位作者 钟斌 崔浩 汪鑫 理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评估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87例脊柱病变患者(共98个伤椎)行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评估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87例脊柱病变患者(共98个伤椎)行CT精确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远期疗效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应用优化的CT引导经皮椎体穿刺成功率100.00%,注入骨水泥2~9 ml,平均(4.17±1.34)ml。VAS评分术前(7.96±0.48)分,术后6月(1.89±0.47)分;术前ODI平均(72.85±6.84)分、术后6个月(9.24±8.30)分;两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WHO评估:总有效率为97.70%。术后即刻CT证实,共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根性痛。结论术中CT精确引导可优化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操作,有效控制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M机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倩 杨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M组及未使用CPM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4天时膝关节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改良CPM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传统CPM组与未用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CPM组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与未用C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改良CPM机的使用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CPM机 康复锻炼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HO-1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徐玉生 理阳 +4 位作者 汪鑫 朱海洋 钟斌 李鹏辉 苏一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MT对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MT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暴露T_(11)~T_(12)节段,不损伤脊髓神经。损伤组...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MT对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MT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暴露T_(11)~T_(12)节段,不损伤脊髓神经。损伤组和MT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T_(11)~T_(12)SCI模型,并分别在SCI后10 min腹腔注射MT溶剂和MT制剂。各组于术后6、12、24 h随机选取12只大鼠处死,取T_(11)~T_(12)节段脊髓标本。其中6个标本液氮保存,以备检测HO-1 mRNA的表达水平,另外6个标本甲醛固定,以备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切片,观察SCI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的HO-1 mRNA水平比较:MT组最高,损伤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在12 h和24 h时间点上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切片观察SCI程度:对照组最轻,MT组次之,损伤组最重。免疫荧光显示:MT组HO-1表达最多,损伤组次之,对照组最少。结论 MT能在大鼠急性SCI后促进HO-1表达,并减轻损伤脊髓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素 血红素氧合酶-1 HEME oxygen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飞 许建中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16膝)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组(59膝),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组(57膝)。应用屈膝30°的侧... 目的:研究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16膝)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组(59膝),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组(57膝)。应用屈膝30°的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Insall-Salvati比值以反映髌骨高度。结果:A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中切除髌下脂肪垫会造成TKA术后髌骨高度下降,导致低位髌骨及髌腱短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下脂肪垫 髌骨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吕稼冰 许建中 +1 位作者 田科 李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2例(5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全长正位... 目的研究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2例(5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下肢全长正位片检查的27例(54膝)非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分别量取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以胫骨平台内翻角>9°为内翻畸形,胫骨平台内翻角<-9°为外翻畸形,比较两组胫骨内翻、外翻畸形发生率。以胫骨平台内翻角的大小来衡量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程度,比较两组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程度的差异。结果 A组胫骨内翻畸形19例(35.2%),外翻畸形5例(9.3%)。B组胫骨内翻畸形28例(54.9%),外翻畸形3例(5.9%)。B组内翻畸形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翻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骨内翻畸形患者(19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54±4.22)°,胫骨形态正常患者(30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9±5.72)°,胫骨外翻畸形患者(5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1.75±2.36)°;B组胫骨内翻畸形患者(28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5.43±4.92)°,胫骨形态正常患者(20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0.71±5.63)°,胫骨外翻畸形患者(3膝)胫骨平台内翻角为(-11.64±1.10)°。两组胫骨内翻畸形、胫骨形态正常、胫骨外翻畸形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胫骨内翻畸形有关,与胫骨内翻、外翻畸形的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翻畸形 胫骨外翻畸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薛小华 许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所有病例分为A组(ROM< 90°)和B组(ROM≥...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将所有病例分为A组(ROM< 90°)和B组(ROM≥90°).所有病例均采用相同型号假体及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相同功能恢复锻炼方法,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TKA术后所有膝关节的活动度均高于术前,而最大屈膝度数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ROM及最大屈膝度仍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条件下,术前活动度大的膝关节较活动度小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能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活动度 最大屈膝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旋转与疼痛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源鑫 许建中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共46例固定平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1 a。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3例。进行术后膝关节CT扫描。结果:46个患者中包括14个术后疼痛患者和32个无痛...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共46例固定平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1 a。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3例。进行术后膝关节CT扫描。结果:46个患者中包括14个术后疼痛患者和32个无痛患者。疼痛组中胫骨假体平均内旋9.43°(外旋3°-内旋16°),股骨假体平均内旋6°(内旋2°-内旋10°);无痛组中是胫骨假体平均外旋0.44°(外旋8°-内旋6°),股骨假体平均外旋0.75°(外旋5°-内旋4°)。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假体可以适度外旋,而假体的内旋会导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尤其是在胫骨平台内旋大于6°,股骨假体内旋大于4°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疼痛 旋转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和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艳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换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红光治疗,直至伤...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换药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红光治疗,直至伤口愈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切口疼痛程度分级较轻,住院期间患者切口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创面进行红光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组织肿瘤 红光治疗 创面愈合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镜治疗肩锁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唐豪杰 许建中 +2 位作者 李广恒 李毅 赵亚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锁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23例肩锁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肩关节镜下肩锁关节分离及锁骨远端局部打磨,术前术后采用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锁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23例肩锁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肩关节镜下肩锁关节分离及锁骨远端局部打磨,术前术后采用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患者术前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为(73.63±3.5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71.65±3.46)分;术后随访,ASES评分为(94.82±2.93)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2.63±3.28)分。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治疗肩锁关节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保留后方关节囊及锁骨周围韧带,对稳定肩关节具有重要意义,术后能早期康复活动,减少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锁关节炎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疗效及安全性
10
作者 刘冠磊 李毅 许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组(A组,分别于术毕关口时及术后3 h)及术后静脉使用1次氨甲环酸组(B组,术毕关口时),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较B组小,输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4例DVT,B组为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2次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提高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成形术 氨甲环酸 术后出血 输血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