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周围血管血栓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符洋 郭学利 +4 位作者 王子凡 宋燕 张勇敢 白华龙 苗超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0,共2页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伴有一个或多个器官损害为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IHES因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关键词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周围血管 血栓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斑块旋切术与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东东 叶郁青 +3 位作者 陈宁恒 张闯 欧阳璐 郭学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斑块旋切术与单纯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5例确诊为ASO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CB扩张联合silverhawk斑块旋切40例(A组)和单...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斑块旋切术与单纯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5例确诊为ASO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CB扩张联合silverhawk斑块旋切40例(A组)和单纯DCB扩张85例(B组),比较术后6和12个月Rutherford分级、ABI、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LR)。结果剔除死亡及失访者后,最终A组38例,B组7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靶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随访A组Rutherford分级、再狭窄率、LLL均低于B组,ABI、MLD均高于B组(P <0.05),T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ASO,DCB联合斑块旋切术相比单纯DCB具有更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斑块旋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再狭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一飞 宋燕 +6 位作者 苗仁英 王彦军 付一群 郎玉昶 刘万里 齐超然 张志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88-3192,共5页
目的比较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和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静脉畸形患者资料,其中将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单... 目的比较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和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静脉畸形患者资料,其中将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单纯泡沫硬化剂治疗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MRI评估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对比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记录随访中的并发症,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继续进行远期随访。结果96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49±1.57),较术前(4.25±2.09)显著降低(P<0.001),说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根据术中造影对患者行Puig分型,研究组中PuigⅠ、Ⅱ型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PuigⅢ、Ⅳ型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有效率更高。两组并发症较少且均可恢复,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回流静脉丰富的静脉畸形(PuigⅢ、Ⅳ型),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法较单纯泡沫硬化剂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泡沫硬化剂 静脉畸形 聚多卡醇 血管畸形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髂静脉支架术后血栓预防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索飞飞 宋燕 +3 位作者 苗仁英 付一群 郎玉昶 齐超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在髂静脉支架置入后预防血栓的效果差异,探讨利伐沙班在髂静脉支架内血栓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置入支架患者61例,...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在髂静脉支架置入后预防血栓的效果差异,探讨利伐沙班在髂静脉支架内血栓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置入支架患者61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利伐沙班组(治疗组,37例)和华法林+阿司匹林组(对照组,24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相同活血、消肿药物应用,穿弹力袜,住院期间均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U·kg^(-1),q12h,预防血栓,出院后治疗组调整为利伐沙班20 mg,qd,对照组调整华法林达标(INR2-3)后出院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应用,维持INR2-3。抗凝时长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行彩超或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支架通畅情况。记录出血事件。结果 61例获得随访,随访2年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6.21%,治疗组为12.50%(P>0.05)。对照组总出血率45.90%,治疗组为33.33%(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小出血率分别为24.32%和33.33%(P>0.05),颅内等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60%和0%(P<0.05)。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未增加总体出血的风险,能降低颅内等严重出血风险,未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且显著改善合并急性期血栓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支架内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
5
作者 厉建林 王磊 +7 位作者 苗仁英 苗超峰 陈宁恒 张闯 李萌 张秀丽 宋燕 郭学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64-3268,共5页
目的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 目的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顺行开通为FA组(2265例),俯卧位经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PA)入路逆行开通为PA组(216例)。结果两组技术成功、支架置入及围手术期(30 d)不良事件(死亡、动脉夹层、远端栓塞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组CTO设备使用率、手术操作及透射时间均明显高于PA组(P<0.05)。1年随访一期通畅率、保肢生存率及主要不利于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任何原因的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股动脉入路经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CTO病变同样安全有效,可作为股动脉入路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塞性病变 股浅动脉 股动脉入路 顺行开通 腘动脉入路 逆行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肾病综合征合并心房血栓2例
6
作者 郭雯 朱好辉 +5 位作者 丁晓 李萌 张喜军 李帅 李思靓 袁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6-1006,共1页
病例1患者男,25岁,因“头痛、乏力、呕吐3天”就诊,既往肾病综合征病史6年。超声:右心房内下腔静脉瓣附着处约30.0 mm×14.0 mm等回声团块(图1A),距三尖瓣环约20.0 mm,随心动周期摆动,舒张期达三尖瓣口;提示:右心房内占位性病变。... 病例1患者男,25岁,因“头痛、乏力、呕吐3天”就诊,既往肾病综合征病史6年。超声:右心房内下腔静脉瓣附着处约30.0 mm×14.0 mm等回声团块(图1A),距三尖瓣环约20.0 mm,随心动周期摆动,舒张期达三尖瓣口;提示:右心房内占位性病变。予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周,复查超声显示右心房内肿块消失(图1B)。综合临床诊断:成人肾病综合征合并右心房内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novo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血栓后综合征
7
作者 樊崇亮 陈永辉 +4 位作者 宋燕 牛晓阳 苗仁英 杨博 吕程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5年第8期502-506,共5页
目的观察Venovo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血栓后综合征(PTS)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61例接受植入髂静脉支架的下肢DVT继发PTS患者,其中33例植入Venovo支架(Venovo支架组)、28例植入通用支架(通用支架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 目的观察Venovo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血栓后综合征(PTS)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61例接受植入髂静脉支架的下肢DVT继发PTS患者,其中33例植入Venovo支架(Venovo支架组)、28例植入通用支架(通用支架组);比较组间技术成功率及围术期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及12个月Villalta评分、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一期支架通畅率。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术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治疗前组间Villalta评分及VC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及12个月2组Villalt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6个月后组间Villalta评分及VC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12个月后Venovo支架组Villalta评分及VCSS均低于通用支架组(P均<0.05)。治疗后6及12个月组间一期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enovo静脉支架可有效治疗下肢DVT继发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 支架 血管内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