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血症107例
1
作者 关丽娜 曹伟杰 +2 位作者 白炎亮 林全德 郭树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07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07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并分析了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07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分析发现以热带念珠菌(73.8%)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43.9%、47.7%、4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不适当的抗真菌治疗是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7.795(2.274~26.723)、10.376(1.129~95.388)、9.107(1.789~46.361)、3.422(1.153~10.153)]。结论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分离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MODS、不合适的抗真菌治疗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重症患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晓娜 王岩 +3 位作者 曹伟杰 边志磊 张然 孙同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后30 d内入住ICU的78例成年APL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确诊30 d内的死亡。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后30 d内入住ICU的78例成年APL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确诊30 d内的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1例APL重症患者发生早期死亡。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计数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81(1.142~1.437)和0.951(0.914~0.991)。结论:APL重症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低PLT计数和高APACHE-Ⅱ评分的APL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及白介素-15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晓冬 李萌 +1 位作者 刘海霞 张丹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33,共6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IL)-10及IL-15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个体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IL-10及IL-15水平,并对MM患者进... 目的:研究白介素(IL)-10及IL-15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个体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IL-10及IL-15水平,并对MM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10及IL-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同DS分期中IL-10及IL-15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0及IL-15水平在Ⅱ及Ⅲ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Ⅰ期(均P<0.05)。治疗后sCR+CR组IL-10及IL-15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VGPR+PR组IL-10及IL-15水平亦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显著高于sCR+CR组(均P<0.05)。IL-10>22.01 pg/m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短于IL-10≤22.01 pg/ml的患者(均P<0.001),IL-15>48.56 pg/ml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亦显著短于IL-15≤48.56 pg/ml的患者(均P<0.05)。结论:MM患者IL-10及IL-15水平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治疗后IL-10及IL-15水平均下降,且IL-10及IL-15水平越低,疗效越好。IL-10及IL-15水平低于阈值的患者,中位PFS及OS均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介素-10 白介素-15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系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萌 董玉君 +2 位作者 邱志祥 刘微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3-839,共7页
目的:进一步总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比较83例单倍体移植和本移植中心同期73例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倍体移植组与全相合移植组在造血重建、发生移植... 目的:进一步总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比较83例单倍体移植和本移植中心同期73例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倍体移植组与全相合移植组在造血重建、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移植后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的疾病状态、移植后复发及出现Ⅲ-Ⅳ度急性GVHD是影响移植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分别为3.1(95%CI,1.7-5.4),3.5(95%CI,2.0-6.2)和2.5(1.4-4.6)(P<0.05)。结论:应用现有的移植体系进行单倍体移植的疗效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相当,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及移植后是否出现重度急性GVHD对移植后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爱萍 朱梦阳 +3 位作者 林全德 王山梅 白炎亮 曹伟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分析发现以热带念珠菌(68.8%)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43.8%、46.3%、5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为7.706(1.803~32.940)、10.211(1.071~97.379)和8.621(1.535~48.420)]。结论: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以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唑类药物耐药严重。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MODS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血液学异常临床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桂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9-361,共3页
为了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SLERHD)患者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特点,探讨鉴别诊断的依据,采用SPSS/PC软件对92例SLERH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发现: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 为了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SLERHD)患者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特点,探讨鉴别诊断的依据,采用SPSS/PC软件对92例SLERH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发现: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球蛋白增高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症状。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者67例(72.8%),以皮肤粘膜紫癜为主要表现者39例(42.4%),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者17例(18.5%),白细胞减少56例(60.9%),血小板减少54例(58.7%),全血细胞减少者41例(44.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良好,其中活跃者57例(61.9%),明显活跃者35例(38.1%);粒/红(G/E)多数正常,>3者59例(64.1%),<3者33例(35.9%),17例溶血性贫血者Coombs试验均为阳性,G/E<1;巨核细胞增多者80例(86.9%),正常者11例(11.9%),<7个/片者1例(1.1%),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P)积分均为阴性。结论:虽然SLERH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像缺乏特异性,但所有病人都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球蛋白增高及不同程度的皮肤关节症状,属于增生性贫血,Ret,G/E和骨髓粒、红、巨核三系细胞数增多或正常,NAP阴性,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无病态造血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病 血液学异常 SLE SLERHD 诊断 骨髓细胞学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素平 边志磊 +5 位作者 李丽 曹伟杰 秦菁 彭英楠 高思雨 万鼎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CMV肺炎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1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CMV肺炎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16例,拟诊12例。18例(62.1%)治疗有效,11例(37.9%)无效。无效组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P=0.001)、移植物抗宿主病(P=0.005)及接受有创通气(P=0.018)患者比例大于有效组。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CMV肺炎确诊困难,治疗有效率低,需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肺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总生存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时璐瑶 李玲玲 +5 位作者 李涛 李亚飞 刘延方 姜中兴 王树娟 王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3-701,共9页
目的:分析影响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16例CBF-AML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 目的:分析影响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16例CBF-AML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OS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建立最优模型,画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年龄≥55岁、外周血原始幼稚≥80%、AML1-ETO、KIT突变被确定为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3年ROC下面积分别为0.772、0.722;校正曲线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一致性。DCA表明此模型性能优于单一因素。结论:该预测模型简便易行,可有效预测CBF-AML的OS,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生存 核心结合因子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46例新诊断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人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萌 刘延方 +5 位作者 孙慧 谢新生 马杰 甘思林 董玉君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1-535,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诊断ITP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分为rh TPO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r...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诊断ITP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分为rh TPO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rh TPO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对照组接受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 TPO组完全反应(CR)率显著增高(56.5%vs 34.0%)(P=0.03),获CR的患者血小板(Plt)达到100×10~9/L时间明显缩短[10(5-14)vs 14(6-26)d,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4.4%vs 82.0%)(P<0.01);然而,停用rh TPO后Plt数逐渐下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有HP感染等均与rh TPO的疗效无关(P>0.10),但治疗前Plt水平过低(≤10×10~9/L)时,rh TPO治疗后能够达CR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Plt>10×10~9/L时呈现出降低趋势(38.9%vs 67.9%)(P=0.06)。结论:rh TPO治疗新诊断ITP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萌 韩好好 +3 位作者 郭荣 刘延方 姜中兴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接受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的36例MDSRAEB患者,纳入地西他滨序贯CAG组;同期将...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接受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的36例MDSRAEB患者,纳入地西他滨序贯CAG组;同期将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 DS-RAEB 40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序贯CAG组总有效率(ORR)[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血液学改善(HI)]为83.3%(30/36),明显高于单用地西他滨ORR 62.5%(25/40)(P=0.04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别。地西他滨序贯CAG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3度以上的血细胞减少和感染,在治疗早期(第1-2疗程)比较常见,治疗有效后上述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结论: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MDS-RAEB比单用地西他滨疗效更确切,此方案对不适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冬华 甘思林 +3 位作者 邢海洲 刘延方 谢新生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 本研究旨在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60例老年初治AML(M3除外)患者应用IA方案或D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临床资料。在IA组22例中男8例,女14例,中位年龄66岁;在DA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中位年龄64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IA组14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63.63%,DA组12例达CR,CR率为3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与D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3%和3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IA组的1个疗程缓解率和总有效率较DA组高(P<0.05),且I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诱导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4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延方 周阳 +7 位作者 孙慧 万鼎铭 王萌 王冲 董丽 甘思林 苏于泰 曹伟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28,共3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可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皮肤病变等多系统损伤的少见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硼替佐米作为一种生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可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皮肤病变等多系统损伤的少见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硼替佐米作为一种生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疗效已被大量文献报道,其用于POEMS综合征的治疗仅见个案报道。作者对应用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治疗的POEMS综合征患者4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旨在探讨应用硼替佐米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POEMS综合征 疗效 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楠楠 甘思林 +3 位作者 孙慧 张秋堂 刘延方 谢新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9-3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8例AL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1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8例AL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1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定期用FCM检测患者骨髓MRD,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追踪至复发或随访截止日期。平均随访9个月(3-21个月)得出完全缓解患者MRD平均水平,并对CR后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评估AL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定义MRD≥1%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果表明:45例AML患者,测得CR后MRD最大值9.57%,最小值0.01%,平均值0.67%;13例ALL患者,测得CR后MRD最大值7.9%,最小值0.0016%,平均值0.99%;共测得44份AL诱导缓解后的骨髓MRD水平,MRD(+)组复发率53.3%(8/15),MRD(-)组复发率10.3%(3/29),MRD(+)组复发率高于MRD(-)组(χ2=7.58,P=0.006);共测得58份AL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的骨髓MRD水平,MRD(+)组复发率62.5%(5/8),MRD(-)组复发率16.0%(8/50),MRD(+)组复发率高于MRD(-)组(χ2=6.11,P=0.013)。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CR后MRD差异较大,10-6-10-2,不能作为评价完全缓解的单一指标。诱导缓解后及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1%时复发率高,MRD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完全缓解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萌 张靖岚 +3 位作者 万鼎铭 郭荣 程远东 姜中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分析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75例POEMS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0(30... 目的:分析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75例POEMS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0(30-81)岁,100%(75/75)见周围神经病变,77.3%(58/75)合并器官肿大,82.7%(62/75)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93.3%(70/75)存在单克隆性浆细胞疾病,64.0%(48/75)伴有皮肤改变。75例患者中,5例放弃治疗,剩余7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液学完全缓解(CR_(H))率为28.6%,神经系统缓解(R_(N))率为85.7%。BD、RD方案在CR_(H)及R_(N)方面疗效优于VAD、COP方案(P<0.05)。其中2例患者于BD方案化疗后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周围神经症状改善显著,M蛋白转阴,疗效理想。70例患者随访的中位时间为42(4-103)个月,2年总生存率(OS)为86.7%,5年OS为81.0%。结论: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减少误诊、漏诊。硼替佐米或来那度胺等药物可用于一线治疗,有条件者建议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临床特点 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占芳 张秋堂 +5 位作者 邢海洲 甘思林 马杰 刘延方 谢新生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索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L1的表达与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患者(包括59例初治患者和16例复发难治患者)骨髓原始细胞中PD-L1的表达情况,并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初治... 目的:探索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D-L1的表达与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患者(包括59例初治患者和16例复发难治患者)骨髓原始细胞中PD-L1的表达情况,并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初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D-L1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总体阳性率为32.0%(24/75),其中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高于在其他白血病类型中的表达水平[56.3%(9/16)vs25.4%(15/5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复发难治组中PD-L1阳性率高于初治组[56.3%(9/16)vs25.4%(15/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59例初治患者中PD-L1阳性组1个疗程CR率低于PDL1阴性组(66.7%vs 71.4%),2个疗程CR率低于PD-L1阴性组(70%vs 88.6%),PD-L1阳性组半年复发率高于PD-L1阴性组(20%vs 8.82%),阳性组难治患者比例高于PD-L1阴性组(30%vs 14.3%);PD-L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髓外浸润、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初诊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与AM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突变及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组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有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及原发耐药机制,并可能成为评估患者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急性白血病 免疫逃逸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通过AMPK/自噬途径抗骨髓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树娟 王冲 +2 位作者 王伟琼 郝倩倩 刘延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骨髓瘤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AdipoRon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系Sp2/0-Ag14和MPC-1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对骨髓瘤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AdipoRon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系Sp2/0-Ag14和MPC-11,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在23例正常对照和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dipoRon能显著抑制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Ag14和MPC-11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r=-0.951/-0.950,r=-0.993/-0.969);AdipoRon可诱导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AdipoRon可上调MPC-11的p-AMPK及其下游的p-ACC磷酸化水平,且可上调LC3-II/LC3-I的水平,下调p62的蛋白水平。脂联素受体AdipoR1在MM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而AdipoR2在MM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脂联素受体在MM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差异性表达。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AMPK/自噬途径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AMPK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球菌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万鼎铭 周雪芳 +5 位作者 谢新生 孙玲 孙慧 曹伟杰 边志磊 李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球菌相关性腹泻(EAD)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6例allo-HSCT后E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3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EA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期行...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球菌相关性腹泻(EAD)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6例allo-HSCT后E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3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EA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期行allo-HSCT者共70例,其中全相合移植40例,单倍体移植30例。结果:allo-HSCT后EAD患者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等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全相合移植EAD发生率为40.0%,单倍体移植发生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27)。EAD患者口服替考拉宁并辅助益生菌治疗均治愈。结论:EAD常见于allo-HSCT后,一旦出现应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球菌相关性腹泻 肠道菌群 抗生素 预处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林林 甘思林 +4 位作者 刘延方 张秋堂 李涛 马杰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60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D56+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本院76例初治AML-M5患者,分为CD56+组(21例)和CD56-组(55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生物学特征、诱导缓解率、缓解时间、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 本研究探讨CD56+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本院76例初治AML-M5患者,分为CD56+组(21例)和CD56-组(55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生物学特征、诱导缓解率、缓解时间、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果表明,21例患者CD56+表达,占总数27.6%,中位年龄51.5岁(16-70岁),阳性组高白细胞血症12例(12/21),占57.1%,阴性组8例(8/55),占15%(P<0.05);阳性组髓外浸润13例(13/21),占62%,阴性组中有18例(18/55),占33%(P<0.05);76例患者免疫表型高表达CD13、CD33、CD64、CD11b、cMPO、CD38,其中CD56与CD11b表达呈正相关(r=0.59,P<0.05);阳性组诱导缓解达CR占60.0%,与CD56阴性组无明显差别(P>0.05);复发率75%(P=0.042),缓解时间平均5.5个月(95%CI,3.1-8.6,P=0.002),中位生存时间为10.1个月(95%CI,2.3-16.3,P=0.001),与阴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56+AML-M5患者易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缓解率低,缓解间期短,复发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玺 甘思林 +5 位作者 马杰 刘延方 谢新生 姜中兴 程远东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激酶突变的比例、相关因素及二代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激酶突变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评估应用第二代酚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有...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激酶突变的比例、相关因素及二代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激酶突变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评估应用第二代酚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42例患者中19例共检测出13种突变22次,其中F359V 4次,E255K 3次,F359C、F317L、T315I、Y253H各2次,D256R、C250R、D276G、F486S、M244V、Y256H、G250E各1次,3例患者为混合突变。根据激酶突变结果选择患者敏感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不良反应以皮疹、液体潴留为主,而达沙替尼不良反应以眼睑水肿、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白细胞计数、脾脏肿大程度、染色体核型、疾病分期、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时间为激酶突变的相关因素,换用第二代TKI药物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伊马替尼 激酶突变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